超越原生家庭(一):家庭的規則
從這篇文章開始,我將用8-10篇文章的篇幅解構《超越原生家庭》這本書。這篇文章講的是家庭的規則,邏輯線條如下:家庭關係執行的原理是:家中每個成員都會以某種方式影響著家中的其他成員,這種影響制度化之後就是家庭的規則,焦慮是規則執行的動力。
家庭關係執行原理
在一個家庭中,沒有什麼事情是孤立發生的,就像一件類似風鈴的懸吊飾品,每次特定部位的移動都會使得風鈴脫離原有的平衡發生移動,知道發生改變的部分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或者其他部分作出相應的改變。決定和影響你性格的不僅僅是與你同住在一間房子裡的父母,還有10幾年前就搬出去的舅舅,跟家裡不再聯絡的表姐,家中每個成員都會以某種方式影響著家裡的其他成員
家庭的各種規則
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達到平衡狀態之後就會形成規則。規則可以分為兩種:顯規則和潛規則。顯規則常常包括“不要打斷別人講話”、“不要把音樂開得太大”等,每個家庭成員都知道這些規則,甚至可以爭辯和修改。潛規則則不一樣,大家都知道,都預設,但是不能說出來,就算說出來,規則的擁護者也會否認,比如家庭成員不能生氣,但是可以抑鬱;家中的男性不能哭泣,不能害怕,只能夠以“憤怒”來代替這些情緒,而這些情緒是女性的特權。還有一些家庭禁止爭吵,而另一些家庭則認為爭吵總比冷漠無情好。這些規則的設立的目的在於調節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協調他們交往的方式,保持家庭執行的平衡。
規則:在各種背景和環境中,規定人們應該如何開展行動的一系列預設和期望,說明了哪些行為是被允許的、不被允許的,已經規則被遵守或者被違背之後會產生何種後果。
規則的執行
在談論規則的執行時,首先需要了解焦慮。
焦慮是一種不良情緒,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會讓人感到虛弱無力、容易受到傷害等。大多數人,寧可選擇抑鬱或偏執,也不願忍受焦慮的痛苦。
大多數人,特別是兒童,都學會使用某種特定的方式來躲避焦慮,雖然這麼做會讓我們產生其他不好的情緒,比如抑鬱、偏執。家中的孩子一般會通過兩種方式學會家庭的顯規則和潛規則:
- 當他們破壞規則之後,會產生焦慮感。
- 當他們破壞規則之後,會感受到父母的焦慮。
大家為了避免焦慮情緒的發生,而會選擇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來維持家庭中規則的執行,從而維持家庭的平衡。因為我們為了在家庭中更好的生存下去,就必須對父母的焦慮非常敏感,從小就學會辨識父母的情緒,認識到:顯露出自己的真實性情常常是一件危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