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超越原生家庭(三):家庭的協同一致及其迴應

超越原生家庭(三):家庭的協同一致及其迴應

在上一篇文章超越原生家庭(二):親近與疏遠中,我們講到了家庭關係中親近與疏遠的博弈,這篇文章講家庭的協同一致的保持與迴應,以描述為主。

家庭的分歧

很多人在談戀愛或者在結婚時都認為自己與另一半在日常生活中是相似的,生活追求是一致的,但是大多數人總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夫妻之間可以發生分歧的事情太多了:早上幾點起床、去哪裡吃飯、如何擠牙膏、空調溫度開多少度等等,甚至這些只是嚴重衝突的開端。當分歧產生之後,夫妻雙方都開始懷疑自己原先的選擇是否正確,跟了一個“雙面怪人”結婚,因為自己的配偶跟當初的樣子截然不同了。按照一般的模式,我們會認為是對方的行為導致了我們的焦慮,大多數人解決分歧的方式通常是:竭力促使對方與自己保持一致

迴應一方對協同一致的要求

在一般情況下有4種迴應的方法:順從、反叛、攻擊、斷絕關係,被要求(或被命令)的一方會用這4種方法中的一種來做出迴應。

(1)順從
在夫妻關係中,那些“順從”的人為了達到“一致”的效果,常常裝作差異根本不存在,他們會避免家庭衝突,因為衝突意味著雙方存在差異和不同,他們也許會意識到自己的獨立與不同,但他們會認為這種需要時錯誤的,會破壞夫妻關係。在順從模式下,無論具體形式如何,順從者的基本要求都是“不惜一切代價維持和平”。表面上看,似乎僅僅是一方在努力避免衝突,實際上雙方都有問題,雙方都沒有充分考慮過對方的信仰、原則、思想和感受,從來沒有認真地去了解對方和認識自己。

“順從者”常常是精神或者肉體上不太健康的人,他們與差異的鬥爭往往會以各種疾病的形式表現出現,比如頭疼、腸胃炎、輕度抑鬱、頻繁實業等。他們通常被視為“弱者”,他們常常擺出一副為了成全對方而甘願犧牲自己的樣子,從而在別人心中造成一種愧疚感而獲得一定的“補償”,他們會無意識地這麼想“我可以在這個、這個和這個問題上做出讓步,你今後最好在那個問題上向我妥協”。假如對方在某些問題上沒有向“弱者”低頭妥協,那麼“弱者”會不惜發生衝突“我為你做了這個、這個,但你居然不願意為我做那個!”別以為“順從者”是夫妻雙方“軟弱無力”的一方,他們常常主導著家庭的主動權。

(2)反叛
“反叛者”喜歡與眾不同,但是當他們真正做到與眾不同時,卻感到自己缺乏安全感;“反叛者”痴迷於反叛行為,拒絕按照別人的要求去做,但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反叛者”總是忙著抵制別人設定的目標,卻無法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他們追求的所謂“獨立”,只是在按照與別人相反的方式來行動罷了。

這裡講的“別人”也可以稱為“權威人物”,這個“權威人物”總是說:“如果那樣做,你會後悔、會受傷、會發生事故”,當預期的壞事發生之後,這個“權威人物”會跳出來替“反叛者”收拾殘局,承擔“反叛者”造成的損失和責任。這樣的關係也許可以持續很久:夫妻中一方扮演著“權威人物”的角色,總是試圖證明自己是對的;另一方則扮演著“反叛者”的角色,從來都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3)攻擊
婚姻關係中的“攻擊者”往往把另外一方看成是麻煩和障礙,不惜採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改變對方。如果夫妻雙方都是“攻擊者”,那麼這個家庭必然衝突不斷。他們總是一方開始“攻擊”,另外一方進行“反擊”,如此往復迴圈、持續不絕。他們都想在所有方面佔據上風,或者與對方平起平坐。無論雙方爭執的焦點是什麼,除非一方認同另一方的觀點,否則必有一方感到十分失望。這樣一樣,夫妻雙方都要把大量精力浪費在讓對方聽話和認輸上。

家庭關係中的“攻擊者”身上常常有一個潛在的問題,那就是他們大多缺乏自信。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夫妻雙方都覺得自己不夠好。每個人都想讓對方與自己保持一致,從而讓自己的自我感覺更好一些。當然,受到攻擊的一方不會心甘情願做出改變,於是“攻擊”這種做飯從根本上來說是失敗的。

(4)斷絕關係
很多人與家庭斷絕關係是因為感到自己在家中十分無力。他們認為自己的配偶掌握了家中所有的權力。與這樣一個強勢配偶在一起生活,他們無法保持自己的個性,沒有辦法“做自己”。對於一些人來說,處理人際爭端的唯一方法就是離開,或者斷絕關係。當爭端發展到一定程度,讓他們感到難以忍受的時候,他們就會抽身而去,在情感和精神上貌合神離。

在原生家庭中尚未解除的依賴性越大,就越有可能在感情上與別人斷絕關係,在一段親密關係中,被拋棄和被斷交的人往往無法在哪些主動斷絕關係的人面前保持自己真正的個性。

往期文章

  1. 超越原生家庭(二):親近與疏遠
  2. 超越原生家庭(一):家庭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