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Clubhouse 從爆火到冷卻:產品熱度跌去九成,數十中國學徒難逆語音賽道

Clubhouse 從爆火到冷卻:產品熱度跌去九成,數十中國學徒難逆語音賽道

如果拋開早於 Clubhouse 上架的 “遞爪”,映客旗下的 “對話吧”是在 Clubhouse 大火後,第一個以它為藍本做出的中國版產品,據其專案負責人江宇航透露,“對話吧”研發只用了四天便上架。但尷尬的是,它下架的時間也很快。

2 月 22 日,在映客創始人奉佑生首次下場支援 “對話吧”的一場音訊對談後第二天,“對話吧”就在 App Store 裡消失了,映客方面給出的理由是:因為技術和產品形態還不夠成熟,我們正在完善。這時,“對話吧”不過剛上架了兩週時間。

矽谷總不缺神話,中國也不缺學徒。這款來自大洋彼岸矽谷的產品,締造了僅 5000 個使用者就估值過一億美元的神話。

一位 YY 內部產品經理告訴搜狐科技,YY 內部早前已經開始討論 Clubhouse 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其工具屬性以及營造的氛圍,但 YY 不會再造一個 Clubhouse,而是依照現在的方向嘗試做出一些拓展。

而一位長期關注電商及社交領域的創業者陳富軍認為 Clubhouse 討論度過熱,“可能是因為社交領域太久沒有波瀾了吧。”他告訴搜狐科技。

在 C 端移動網際網路流量進入存量時代之後,已經很久沒有一款現象級產品引起創投圈關注,Clubhouse 滿足了大家沉寂已久的好奇心,同時也為中國的社交及語音領域創業者,指出了一個新方向。據瞭解,接下來將會有數十款 “類 Clubhouse”產品上線,除映客的 “對話吧”外,36 氪旗下的 “capital coffee”、孫宇晨投資的 TWO、阿里內測的 Meetclub 以及小米重啟的 “米聊”也備受關注,頗有五年前千播大戰的架勢。

但在眾多中國學徒中,“對話吧”率先折戟,無疑為其他摩拳擦掌的創業者敲響了第一記警鐘,這場聲勢浩大的 “致敬矽谷”浪潮中還有很多問題待解。

速度決定一切?

“速度很重要,誰先打出來可能就先發制人,所以當時定的目標就是春節前必須要上線。”對話吧專案負責人江宇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了映客在眾多 Clubhouse 效仿者中希望佔得先機的急迫心情。這也側面說明,類 Clubhouse 產品的複製成本不高,入場門檻較低,模式在中國不具有強創新性,導致誰先搶佔使用者心智成為關鍵。

而搜狐科技體驗 “對話吧”產品,確實可以看到,其九成介面設計和體驗都直接借鑑了 Clubhouse。比如進入 App 之後,首頁是各種聊天室的資訊流,主要呈現房間名稱和成員等資訊,而房間頁面和個人主頁設計同樣 “畫素級”照抄了 Clubhouse。

此外,在內測階段,“對話吧”同樣採取了邀請碼邀請制,但不同於 Clubhouse 一碼一人的嚴苛制度,“對話吧”的一個邀請碼可以無限使用,獲客門檻大大降低。

左:對話吧,右:Clubhouse

照葫蘆畫瓢固然快,但事實是,急於求成的中國版 Clubhouse 們顯然無法僅依靠速度突出重圍。

陳富軍向搜狐科技指出,Clubhouse 的爆火有很強的外部因素推動,比如背後投資方對名人大 V 的號召力以及海外疫情。此外,相較中國,海外移動網際網路的細分賽代仍有大片藍海待開發,尤其在音訊領域。

“Clubhouse 是典型的矽谷創業公司,創立之時就有明確的定位以及所屬圈層。”前述 YY 產品經理說道。

關於中美音訊市場,荔枝 FM 創始人兼 CEO 賴奕龍曾在採訪中表示,中國的使用者已經被語音房、語音直播教育得很好了,因為語音這一塊中國領先美國很多。“我們荔枝在美國上市,你知道最痛苦是什麼嗎?在美國沒有任何的對標,美國市場還沒到這一步,他們語音這一塊也沒有商業模式。”

Clubhouse 在國內出圈之後,帶動去年上市的 “音訊社群第一股”荔枝也迎來股價大幅上漲,而在歐美市場,唯一被認為可以與 Clubhouse 競爭的產品,就是荔枝旗下的出海專案 “Tiya”,該產品於去年 10 月在美國上線。資料顯示,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上,Tiya 曾進入 14 個國家排名 TOP 5,48 個國家 TOP 10 的成績,目前已連續數月穩定在社交榜 TOP 10 位置。

選擇這樣一款產品出海,無疑基於團隊對國內外市場不同特性的判斷。歐美國家使用者對遊戲、視訊、語音社交等產品付費意願更高,而美國是音樂流媒體發展最成熟的國家,使用者對於音訊的應用和粘性都高於其他國家,訂閱服務提供高於海外平均水平。也就是說,美國市場環境更利於社群社交產品在 C 端商業化。

賴奕龍指出,國外市場要求產品的使用方式要非常簡單,有明確的使用特點,但如果是在中國,過於簡單的產品可能不是那麼容易受歡迎。“中國的使用習慣很特別,但在美國,我們發現它(Tiya)輻射能力很強,大家思維習慣、使用習慣很像。所以我們在美國火了之後,會帶動我們 50 多個國家都火。”他表示,環境和特點不同,導致在中國抄 Clubhouse 的產品成功率非常低。

儘管不同市場特性大相徑庭,但仍有大量創業者及大廠前赴後繼,寄希望於借 Clubhouse 東風登上社交的船,畢竟,一方面中國社交局面常年被微信壟斷,創業公司生存空間狹小,另一方面,存量時代裡,社交產品是無人不渴望的流量富礦。

陳富軍對此表示擔憂,他認為音訊賽道本就在國內融資困難,“相比視訊化這個方向,國內語音直播這個方向,只能算得上小切入口,國內的目光和資本注意力都被視訊化這個大方向吸引走了。”

“單獨作為一個垂直化路線,想象空間比較小,如果要做大,肯定最終也要加入文字聊天以及視訊化這些東西,現在它(Clubhouse)只是找到了其中一個切入口而已,但是單靠語音群聊,單槍匹馬,在國內太小眾,吸引力不夠。”陳富軍說道。

如果是創業公司做類 Clubhouse 專案,從資金層面來講,將承擔較大壓力。類 Clubhouse 應用 “聚聚”(目前已關停)創始人 Joshua 曾向媒體算過一筆伺服器的帳,“聲網價格是 0.007 元 / 分鐘,拿一個房間裡有 1000 人、持續時間為 2 個半小時來計算,單是為這一個房間的付費就是 1050 元。”

大 V 不是百憂解

Clubhouse 的出圈顯然不是依靠其產品技術或者模式,幾位科技圈大 V 起到了不小的引流作用。為填充社群初期的內容,提升品牌滲透率,邀請大 V 幾乎是所有產品都會選擇的方式。江宇航曾同樣表示,對話吧目前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引進各行各業的頭部大 V,高舉高打。

但大 V 邀請並不如想象中簡單。對於冷啟動中的專案,由於資金有限以及平臺使用者基數問題,真正粉絲量級大且影響力大的 KOL 基本要通過人情關係實現,這類大 V 在平臺的內容輸出頻率自然無法保證。此外,江宇航認為,在國內的環境,大 V 們已經被微博抖音等平臺完全教育,商業變現體系成熟,如果無法滿足其利益,將很快流失。

名人效應終將褪去,此後產品自身如何成長,能否繼續吸引使用者成為關鍵。陳富軍表示,目前 Clubhouse 的核心價值和資產就是名人,但是要擴圈的話,名人濃度下降,到時候考驗會變大,“畢竟大 V 和名人也不可能隨時都在直播聊天”。

而事實是,從馬斯克帶 Clubhouse 出圈後一個月的時間裡,使用者熱情已經出現下滑。前述 YY 產品經理向搜狐科技表示,剛火的時候,他幾乎每天都開啟 Clubhouse 聽,但現在開啟頻率明顯變低,除去被牆的客觀原因外,他發現很多想聽的高質量分享,現在更多變成了閒聊。

此外,不少搜狐科技採訪的使用者也表示,現在 “都不打開了”“已經解除安裝了”。百度指數顯示,Clubhouse 搜尋指數從 2 月 1 日起攀升,到 2 月 8 日達到最高值 75057,隨後至 2 月 28 日已經快速跌至 3136。

從產品層面來看,Clubhouse 分為播客和社交兩個分支,行業大 V 開設的語音房間,相當於播客加入了實時互動功能,而語音房間的交流內容高度依賴平均使用者質量,如果隨著使用者增長,大 V 濃度下降,素人房增多,資訊獲取效率變低,使用者粘性也就難以保證。

也就是說,要想長期穩定地成長,Clubhouse 就必須在現在的視窗期內積累一定數量優質、穩定的內容提供者,讓他們成為整個使用者生態中的關鍵節點。這一點對 B 站、知乎等社群產品來講都是共同的必經之路。

前火山小視訊業務負責人任飛在知乎上指出,這個趨勢會導致新鮮勁過去之後,內容將越來越偏向 PUGC 和 PGC,人人都可以參與的 UGC 只是中間的過渡階段,Clubhouse 這樣的語音內容最後會像直播一樣由專業選手提供。

目前的 Clubhouse 更偏向於被定義為社交產品,前述 YY 產品經理表示,因為分發方式依賴人脈及所關注的人,創立房間也主要是通過朋友關係,且使用者使用的原始驅動力,主要還是取決於參與語音的特定使用者、大 V,而非話題。

而如果作為一款社交產品,Clubhouse 的想象力空間可以得到一定提升。“畢竟相比上一波社交產品子彈簡訊、馬桶 TM 那些,上來不知道跟誰聊,還想讓使用者變身銷售員,拉朋友進入一起聊,Clubhouse 已經好多了。”陳富軍說道。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社交是破圈的必要方向,不同圈層的使用者大量湧入高質量社群,難以避免小眾、精英化的氛圍變質問題。投資人最為擔心的,就是 Clubhouse 會走上知乎的老路,在出圈過程中變得水化。

此外,Clubhouse 的形態也和社交產品邏輯有相悖之處。社交產品成功的關鍵是關係鏈的沉澱,而 Clubhouse 強調工具性,不僅語音直播內容聽後即焚,使用者和使用者之間也沒有設定私信等私域功能,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內容傳播效率。退一步講,直播語音作為媒介時,使用者同時線上時才發揮價值,也就比文字、視訊等媒介存在天然劣勢。

中國學徒們能顛覆語音房歷史嗎?

國內語音房產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YY 誕生的 2008 年,此後,hello 語音、soul、陌陌、網易雲音樂等產品裡也都配備了語音房功能,但並沒有因此獲得資本或使用者熱捧。

在類 Clubhouse 產品遞爪產品負責人朱曉華看來,國內語音房和 Clubhouse 依舊有本質上的差別,“語音房間的玩法不是聊天,是直播秀場,在這裡可能都是捧一個主播的事情,是粉絲和主播的關係,而不存在平等交流。”

然而,如前文任飛所說,語音房產品在不可避免地向 PGC 及 PUGC 發展的過程中,除各種媒體及專家之外,娛樂向的主播和公會也是會延展到的領域,而從商業化的角度來講,娛樂向語音也是最優選。

目前,國內市場中,“語音房”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種是內嵌於已經成熟的產品內,或大廠內部孵化,作為功能補充,比如,2020 年 3 月,抖音開始內測語音直播功能;2019 年 10 月,快手上線快手聊天室,使用者可選擇一起聊、KTV、放映廳三種聊天室型別,支援 1 個主播和 5 個上麥嘉賓。另一種即是像 Clubhouse 一樣作為獨立產品推出。

映客做 “對話吧”的原因不難理解,是 “苦流量久矣”的選擇。以映客為代表的秀場直播賽道流量見頂,資料顯示,截至 2020 年年中,映客 MAU 僅有 3297 萬,而陌陌有 1.1 億。從收購社交 App“積目”,到匆匆推出 “對話吧”,映客急於通過一款社交產品提振流量的迫切心情不言而喻。但在以流量增長為核心的訴求下,小而美的 Clubhouse 模式是不是一個實現目的的好選擇,還有待考察。

“大廠已有產品做語音房會根據自己的整體戰略來做,比如是為營收負責,還是為社交負責,YY 重營收,我們的語音房也以營收為導向,所以就不可能做出 Clubhouse 這種東西。”前述 YY 產品經理表示。

某種程度上,大廠的鎧甲也可能是其軟肋,資本逐利之下,“Clubhouse 模式”恐難長期維持。

而創業公司從語音房賽道切入的劣勢同樣顯而易見,不管從流量還是資金層面來看,大廠和及其成熟產品可以通過既往積累輕鬆覆蓋新風口。“如果想營造類似高知識分享氛圍的產品,國內有很多其他產品已經是可以替代的,比如公眾號和播客。”前述 YY 產品經理指出。這些非同步社交產品在補充上語音場景後,社交價值甚至會發揮得更充分。

朱曉華同樣提到,兩三年之後,可能大廠都會有 Clubhouse 功能,“微信視訊號直播連麥有多人了,再加上大 V,這種行業討論的內容可能就被它覆蓋了,多人語音連麥這個功能會成為標配。所以小團隊衝進來創業,只主打 Clubhouse 這個功能,其實不是特別明智的選擇。”

當然最後,語音直播逃不過國內監管問題。不少 Clubhouse 使用者是因為能夠聽到全球人士的分享交流而使用,這點在國內監管環境之下能否被滿足,是國內創業者們都需要考量的。

賴奕龍此前表示,中國語音社交的紅利還沒到,現在也不能說社交的紅利就是 Clubhouse 了。“在未來一兩年,肯定有語音社交類的產品能觸及到整體使用者需求和使用習慣,但這個產品的形態,很大機率不是 Club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