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一場釋出會,圓了造謠者七年的夢
3 月 30 日,雷軍正式宣佈小米進軍智慧電動汽車行業,開始了他的最後一次創業。儘管小米的公關總監徐潔雲在前不久才說過“但凡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但是對於小米這次官宣造車,我想很多人依然是歡呼多過驚訝,因為近幾年來關於小米要造車的謠言已經數不勝數,而小米官宣造車對於消費者來說也不過就是確定了這一事實而已。
小米為什麼造車?
小米為什麼造車?這其實是一個偽問題,因為小米造車是眾望所歸。小米成立至今才十一年,但是關於它造車的種種謠言就已經傳了七年,這本身就側面證明了消費者對小米造車的期待,甚至還有消費者直言:“小米敢造,我就敢買!”小雷認為,消費者對小米造車的期待是促使小米進軍汽車領域的一部分原因。
其次,小米造車,因為有錢。在這場釋出會中關於小米造車最核心的內容,其實是雷軍很凡爾賽的宣佈了小米目前已經擁有 1080 億現金儲備。它打算先開個造車的全資子公司,再砸個 100 億人民幣到汽車領域中試試水,預計 10 年內總共要砸 100 億美元。總的來說就一個意思,造車燒錢?只要是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畢竟小米有充足的資金造車,燒得起!
如果說小米造車的前兩個理由還帶有一定的戲謔性質,那麼接下來就要上升到戰略層面了。十年前,小米創業成功的原因被“風口飛豬”論的雷軍謙虛的歸結於它站在了風口之上;十年後的今天,智慧汽車也已經成為了汽車發展變革中的另一個風口,小米作為一家在風口上飛起來的企業,它必定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
另外,小米目前在智慧生態方面做得相當成功,不過它目前的生態圈基本侷限在了手機、電腦以及生活家居方面的智慧裝置,而汽車作為消費者的“移動居室”,智慧化的發展也已經是勢在必行。小米如果想要把自己的智慧生態圈輻射到汽車之上,那麼它就只有自己造車這一個選擇。
相比起蔚來、小鵬、理想這些造車新勢力,它們在汽車領域浸淫了數年,經歷了種種磨難才有了現在的成就。那麼,同為網際網路造車的小米現在才開始入局是不是有些晚了?它作為新人又將會遇到哪些問題呢?
小米造車會遇到哪些難題?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小米只是現在才宣佈入局造車,並不代表它此前對造車毫無興趣。事實上小米早在 2015 年就開始研發起了汽車相關的技術,小米到目前為止已經擁有了三百多項汽車相關專利,這也就意味著小米造車的野心絕不會是像釋出會上說的一時興起。
儘管小米在汽車領域早有佈局,但是無論在手機領域還是汽車領域,小米顯然都不能算是一家以研發著稱的科技企業。它在汽車領域的專利是以智慧座艙和車聯網方向為主,並不具備智慧電動車所需的三電技術以及整車製造能力。
至於小米入局晚這個問題,小雷更願意把這個事實理解為它是站在了包括蔚來、小鵬、理想在內的那上百家造車新勢力的肩膀上。雖然蔚來、小鵬、理想這些新勢力在造車過程中經歷了各種磨難,但是小米作為後來者卻並不一定要再去蹚一趟前輩們的渾水,因為現在和幾年前的造車模式已經大不相同了。
小米和蔚來、小鵬、理想不同,它要造的實際上並不是“汽車”,而是一種能夠搭載智慧裝置的移動載體,所以三電技術以及整車製造能力這些既費財力又費腦力的技術活都不會是小米發展的重點。這些技術在創業前期完全可以由第三方提供技術支援,它要做的更多是將旗下的智慧生態系統輻射到汽車這個載體上來。
如果小米在創業初期不打算將研發重心放到整車製造能力上,那麼汽車代工就是目前最適合小米的造車模式,因為汽車代工模式可以完美解決小米整車製造上的問題,而小米也可以更加專注於智慧化軟體的開發。汽車代工對於小米來說是最容易實現的造車方案,也是最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小雷之所以猜測小米會採用代工模式造車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很多人看到小米要全資造車時都會認為它是想單方面扛起造車大業,實際上全資造車和閉環造車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一方面,小米目前並沒有汽車生產資質,它想要自己建廠造車不但要購買其它車企的生產資質,而且還需要花重金研發汽車三電技術。這對於並不注重汽車整車製造能力,且處在創業初期的小米而言是很沒必要的。
另外,事實上蔚來和小鵬也都是靠代工模式才起家,區別只是它們都有自己的三電技術而已。而小鵬後來之所以會放棄代工模式,理想之所以堅持不用代工模式,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當時的汽車代工並不成熟。
另一方面,雷軍早在幾年前就跑去美國和馬斯克有過幾次交流。要知道,當時的特斯拉也沒有整車製造能力,它的第一款車就是由路特斯的車身和底盤打造而來的。如今,汽車代工模式已經成熟,那麼小米又有什麼理由不用呢?
汽車代工可以說是為小米這類沒有整車製造能力的新人量身定做的造車模式,這種模式本質上就是為了給更加註重智慧化的科技企業入局造車提供移動載體,並且這些代工企業往往擁有深厚的造車底蘊以及先進的汽車技術,是一條新勢力造車的快車道。
小米汽車會便宜,但不會太便宜
從產品層面上來看,小雷之所以堅定的認為小米是要打造專注於智慧化的移動載體,是因為製造這樣的汽車最容易發揮出小米品牌的優勢,也最符合小米的發展戰略。這一點從雷軍在釋出會上公佈的那臺裝滿了小米智慧家居的房車上就能夠看得出來,未來的小米汽車應該會以此為模板,將小米自有的科技裝置“移植”到汽車這個移動載體上。
在價格方面,小米本身就是價效比的代名詞,再考慮到它的使用者群體,所以它的定位肯定不會太高。不過小米雖然主打價效比,但是它一直都在強調價效比不等於廉價,而且集眾多科技化裝置於一身的智慧汽車也不可能做到非常便宜,起碼進軍 10 萬以下的市場是不太現實的,所以幻想著花一臺五菱巨集光 MINI EV 的錢就能和小米交朋友的朋友們還是死心吧。
小雷認為年輕人的第一臺車定價應該會在 10~20 萬元之間,此後隨著小米在整車製造能力上的提升,產品定位也將由下往上的提升,所以,革命尚未成功,朋友們還需努力賺錢啊!
總結
看到這裡的朋友們應該都發現了,這篇文章通篇都是小雷有理有據的在“瞎扯”,並沒有太多已經被落實下來的內容,因為在此次釋出會上,雷軍除了提及了“全資”造車之外,也就只是給出了一個要造一款感動人心的好車,並沒有透露太多具體的訊息。
小米造車如果真像小雷想象中這樣發展,那麼它的造車之路應該不會太坎坷。因為小米入局晚,科技企業入局造車容易踩到的坑已經有蔚來這些前輩踩過了,所以這會讓小米少走不少彎路。只要小米汽車在創業初期不去死磕三電技術以及整車製造能力,而是採用代工模式來取長補短,那麼它的發展或許真會是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