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大眾全釋出新戰略:狠砸 730 億歐元,新平臺五年後量產首款純電

大眾全釋出新戰略:狠砸 730 億歐元,新平臺五年後量產首款純電

大眾汽車於當地時間 7 月 13 日下午 1 點半舉行了一場直播活動,活動中來自大眾汽車的多名發言人共同闡述了名為 NEW AUTO 的未來發展大戰略,包括推出新的機電一體化汽車平臺、搭建更好的出行服務平臺和建設好的充電網路等。

不久前宣佈續約兩年的 CEO 赫伯特・迪斯總結到,可持續發展原則是大眾汽車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眾將充分利用電動化和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機遇,加大在軟體研發領域的投入,推出更安全、更智慧、最終擁有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

▲ 大眾汽車 CEO 迪斯出鏡

以下是大眾汽車直播內容重點盤點。

一、730 億歐元投給電氣化數字化 2050 年實現內部碳中和

大眾汽車判斷,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覺醒,未來 10 年內燃油車市場規模可能會收縮 20% 以上。大眾汽車集團已經為 2021 年至 2025 年的未來技術撥款 730 億歐元(約合 5570 億元人民幣),幾乎達到該公司截至 2025 年 1500 億歐元(約合 11440 億元人民幣)預算的一半。

雖然沒有明說這筆投資中有多少是用於電氣化或數字化領域的,但大眾汽車集團表示這兩個領域投資佔比將越來越高。

大眾汽車堅信,自己在電氣化領域的投入將會對世界環保事業產生很大的影響。到 2030 年,大眾汽車計劃將純電車的銷售份額提升到 50%,這會讓大眾汽車的每輛車碳足跡減少到 2018 年水平的 70%。

到 2040 年,大眾汽車銷售出的幾乎 100% 的新車都將做到零排放。最遲到 2050 年,大眾汽車將做到整個集團的碳中和。

二、電池電芯標準化 歐洲 6 工廠將提供 240GWh 年產能

大眾汽車集團認為,車企除了應該為客戶造好電動車,也要解決從原材料到回收利用過程中出現的所有問題,搭建一條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效費比儘量高的電池供應鏈閉環。

▲ 大眾期望搭建電池供應鏈閉環

為實現這一目標,大眾汽車集團正在致力於降低電池生產工藝的複雜性。為此,集團將引入標準電芯,這種電芯將陸續裝配於大眾汽車集團旗下 80% 的電動車型中,且到 2030 年時採用標準電芯的動力電池的成本比現在低 50%。

所謂標準電芯不僅僅是指規格上的標準,還是指人們能夠通過更換正負極、電解質材料等零部件製造出三元鋰或磷酸鐵鋰標準電芯。

▲ 大眾宣稱標準電芯可以是“任何”化學原理的電池電芯

大眾汽車集團的短期計劃是為旗下入門級電動車裝配磷酸鐵鋰電池、為中端電動車裝配高鎂含量三元鋰電池、為豪華電動車裝配高鎳電池,而長期目標則是讓旗下所有車型都搭載固態電池。

而以上所有原理的電池,都將基於這款標準電芯打造。

▲ 標準電芯的終極形態是固態電池電芯

不過,大眾預計 2030 年時,自己需要 240GWh 的電池產能才可以滿足歐洲對於大眾旗下電動車的需求。這樣的產能需求是大眾一家難以滿足的,於是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在歐洲湊齊 6 家電池工廠幫忙補足產能。

除了原有的電池工廠之外,大眾汽車集團找上的第一家工廠位於瑞典,由 Northvolt 公司負責運營。大眾汽車集團剛剛向這家公司提供了 5 億歐元(約合 38 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這家公司預計將於 2023 年開始為大眾生產後者所需的電池相關產品。

值得指出的是,今年 6 月 30 日的“沃爾沃技術時刻”活動上,沃爾沃方面也宣佈將與 Northvolt 公司展開深度合作,因為 Northvolt 不僅有較好的電池製造水平,還在電池回收領域頗有建樹。

第二家工廠位於德國,由大眾汽車集團和中國企業國軒高科共同負責,預計在 2025 年開始為大眾汽車集團生產採用標準電芯的動力電池。

第三家工廠位於西班牙,但運營商還未確定。大眾汽車集團的初衷是將西班牙打造成支撐自己電動化轉型的又一支柱,第一步是在當地建立超級電池工廠,到 2030 年時這家工廠的年產能預計將達到 40GWh。未來大眾還希望在西班牙建立完整的電動車生產線,不過目前還沒取得階段性進展。

▲ 2030 年時大眾需要 240GWh 的電池產能才能滿足歐洲市場的需求

三、一新平臺取代五舊平臺 新車或 2026 年上市

大眾汽車制定的電氣化轉型計劃可謂是雄心勃勃,不過當下目前徹底放棄油車對大眾汽車來說恐怕還不現實。對於依然作為銷量主力的油車,大眾汽車表示已經制定了嚴格的成本削減計劃,以便讓出更多錢來給電氣化、數字化領域投資。

他們表示有望在未來兩年內將油車產品線整體的固定成本降低 5%。未來一段時間內,集團有望做到將用於油車製造的材料成本降低 7%,並通過減少油車種類、簡化油車傳動系統的方式降低其在油車領域的開銷。

另一方面,大眾汽車還將開發名為 Scalable Systems Platform 可拓展系統平臺(以下簡稱 SSP 平臺)的新一代機電一體化汽車平臺。

▲ SSP 平臺不僅能簡化車輛結構,也能簡化大眾產品線佈局

大眾汽車將投資約 8 億歐元(約合 61 億元人民幣)在沃爾夫斯堡新建一個研發設施負責設計 SSP 平臺及其核心模組,預計在 2026 年基於 SSP 平臺打造的純電車型就會上市。

作為現有油車平臺 MQB、MSB、MLB 以及電車平臺 MEB 、PPE 的繼承者,SSP 平臺不僅結構更加簡單,可拓展性也更強。SSP 平臺未來可能會作為大眾汽車集團的唯一一種平臺,將集團內部原有的 3 種油車平臺、2 種電車平臺都整合到 SSP 一種平臺上。也就是說,未來幾乎所有的大眾車型都將基於 SSP 平臺打造。

▲ SSP 平臺將取代大眾現有的 5 個平臺

奧迪執行長 Markus Duesmann 表示,從長遠來看高度可拓展的 SSP 平臺是一件“一本萬利”的事,未來大眾汽車可以投入更多資源到軟體領域,而不必去為升級車輛的硬體基礎而瘋狂砸錢。

四、軟體平臺靠自研 最高支援 L4 級自動駕駛

既然決心要在軟體領域“死磕”,大眾汽車肯定是要選擇自研而不是外包給供應商的。

目前大眾汽車旗下有一家汽車軟體公司 CARIAD,這家公司計劃在 2025 年開發出業界領先的車規級軟體平臺,這種平臺將搭載於大眾汽車所有車型上。

具體來說,CARIAD 正在軟體平臺將經歷三個版本的更迭,第一個版本是 E³ 1.1,它能夠讓基於 MEB 平臺打造的車輛(如大眾 ID.4、斯柯達 Enyaq 和 CUPRA Born)通過 OTA 的方式接受軟體更新。

第二個版本是 E³ 1.2,它能夠為基於 PPE 平臺打造的奧迪和保時捷的一些車型(如奧迪 A6 e-tron、保時捷 Macan 純電版)提供新的影音娛樂系統以及 OTA 升級內容。

第三個版本是 E³ 2.0,它將作為大眾汽車集團旗下所有車型通用的軟體平臺,且支援 L4 級自動駕駛軟體的執行。

▲ E³ 平臺不同版本的發展程序

CARIAD 公司的 CEO Dirk Hilgenberg 表示,他預計自動駕駛軟體將成為大眾汽車的主要收入來源。E³ 2.0 軟體平臺將與 SSP 車輛聯合,大大簡化大眾汽車內部的產品線格局。

到 2030 年,搭載 E³ 2.0 軟體平臺的大眾汽車保有量可能會達到 4000 萬輛。屆時,大眾汽車將通過大資料瞭解客戶心聲,通過 OTA 的方式提供功能和服務的更新,不斷滿足客戶們新的需求。

五、自動駕駛靠與 Argo AI 合作 自動駕駛公交車或 2025 登陸歐洲

大眾汽車集團認為,自動駕駛相關價值鏈包含 4 個組成部分:自動駕駛系統、自動駕駛技術的整車融合、汽車共享化服務和出行服務平臺。

▲ 自動駕駛相關價值鏈

其中第一環節自動駕駛系統是比較難做的,大眾汽車集團沒有頭鐵選擇自研到底,而是宣佈要加大與原有合作伙伴 Argo AI 的合作力度。

大眾與 Argo AI 的合作是非常緊密的。一方面,Argo AI 與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軟體公司 CARIAD 正在共同致力於 L4 級自動駕駛系統的裝車落地。

大眾汽車集團認為,到 2030 年集團不僅要有運營自動駕駛車隊的系統能力,還要有拓展相關的移動出行服務和融資業務的能力。

另一方面,Argo AI 不僅參與到了大眾乘用車自動駕駛專案中,也參與到了大眾商用車自動駕駛專案中。

大眾商用車 CTO Christian Senger 表示,Argo AI 正在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處於行業領先的水平,這套系統將支援大眾汽車集團能夠進一步滲透公共交通和運輸物流市場,獲取更高利潤。

▲ Argo AI 是大眾汽車出行解決方案專案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目前,大眾汽車集團已經在慕尼黑開展了自動駕駛公交車試點專案,預計 2025 年將先後在德國和美國開始商業化運營。大眾預計,到 2030 年時僅歐洲前五大出行市場上,自動駕駛公交車服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700 億歐元(約合 5341 億元人民幣)。

六、中美市場至關重要 將追加 2.7 萬個快充樁

大眾汽車集團認為,除了歐洲外,支援集團發展的主要市場分別是中國和美國。

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深耕多年,既有豐富的與本土企業合作的經驗,又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大眾深知自己的電氣化、智慧化轉型離不開中國的支援,所以在中國推出了 ID.4、ID.6 車型,很快還將推出 ID.3。

▲ 可能馬上登陸中國市場的 ID.3

在更遙遠的未來,大眾還將在中國推廣全新的 SSP 平臺以及基於該平臺衍生的多種車型。擔負起這一重任的是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也就是曾經的江淮大眾。

中國的另一優勢在於人才儲備足、素質高。大眾汽車集團方面表示,目前已有約 1000 名來自中國的軟體工程師為大眾旗下的軟體公司 CARIAD 工作。

而美國向來是大眾汽車集團的重要市場之一,尤其是當總統在上臺後推出了一系列利好電動車發展的政策,讓大眾汽車集團有更好的機會前去分一杯羹。

大眾針對美國市場的喜好為其量身定製了多款純電動車型,除了外觀頗顯新潮、動感的 ID.4,還有外觀與大眾傳奇車型 T1 高度相似的 ID.BUZZ。

▲ 可能登陸美國市場的 ID.BUZZ,圖為 Argo AI 自動駕駛測試車

大眾汽車集團還計劃為客戶提供從充電設施到能源管理服務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並計劃圍繞車輛打造一個完整的充電和能源生態系統,確保為客戶提供便捷的充電服務。

大眾汽車集團相信,這些技術和服務將成為大眾汽車集團的核心競爭力。目前,與大眾汽車集團展開合作的充電服務公司包括中國的開邁斯和美國的 Electrify America 等。大眾表示將加深與原有合作伙伴的合作,在中國增設 1.7 萬個高功率快充樁,在美國/加拿大增設 1 萬個高功率快充樁。

結語:大眾的轉型計劃有誠意有決心

大眾汽車集團制定的轉型計劃涵蓋範圍甚廣,包括車型優化、產品線精簡、投資比例調整、研發重心調整、與合作伙伴的合作加深等,說明大眾意識到了電氣化、智慧化轉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並且已經拿出了具體的計劃。

另一方面,大眾汽車集團制定的轉型計劃算得上是雄心勃勃,不管是用一種新平臺替代現有所有的 3 油 2 電平臺,還是 2050 年實現集團內部碳中和,都顯示了大眾汽車集團的決心之堅定。

至於大眾的轉型道路走得順不順,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