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智商稅研究院:鏡子加個 AI,轉手就能賣萬元

智商稅研究院:鏡子加個 AI,轉手就能賣萬元

一面鏡子,加個 AI,搖身一變成為了“智慧健身鏡”,售價也飆升至近萬元。它,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在商家所繪製的藍圖中,它是一個科技健身產品,未來能創造出千億美金級的公司。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在小紅書、抖音上做了一大波營銷後,這個被號稱“神器”、“黑科技”、“網紅產品氛圍”的鏡子,並未引爆消費市場。從天貓、京東平臺來看,廣告投放量最高的產品,月銷量也不過 300 臺。

面對這麵價格不菲的鏡子,人們開始疑惑:

後疫情時代,人們的居家習慣養成了嗎?

這塊市場是否真有可持續的需求和商機?

3、加上付費內容,近萬元的健身鏡,是智商稅嗎?

新浪科技通過走訪,來揭曉答案。

智慧噱頭:依賴手機,不太“AI”

週末的午後,位於成都天府新區商圈的 FITURE 體驗店裡傳出健身教練激情昂揚的聲音,但在這個時間段,這間小小的店面仍顯得冷清 —— 入店體驗的人只有零星幾位。

這是一間十平米左右的底商店面,店內主要產品除了幾個廣告立牌,只有三面健身鏡 —— 正是 FITURE 推出不到一年的旗艦款和尊享款主打產品。

從外觀來看,幾款健身鏡模式新穎、外觀設計時尚簡約,更像是一個超大鏡面顯示屏。同時,兩款產品價格也較貴,比一般的跑步機、動感單車等健身器械高出數倍 —— 資料顯示,FITURE 最早於 2020 年 10 月推出售價 8200 元的尊享版健身鏡,半年多後,又推出售價 4800 的旗艦版,促銷價 3800 元,不到尊享版價格的一半。

據體驗店工作人員介紹,兩款產品的區別,一是螢幕解析度,二是尺寸大小、外觀設計以及音響效果,課程內容和服務、AI 技術並沒有差別。

開始體驗之前,工作人員推薦了力量型訓練體驗課。據其介紹,力量塑形類的課程會更容易被 AI 識別和糾正,爵士舞、Hiphop 這些動感強一點的舞蹈的動作識別難度較高。

一場體驗下來,新浪科技發現,相比較在手機上用 keep、跟著電視上的樂刻直播課練習,智慧健身鏡的沉浸感、視覺體驗較好。但這面“魔鏡”也存在諸多不足,並非像宣傳的那麼神奇。

首先,從產品技術來看,一方面 FITURE 主打的 AI 動作捕捉功能,存在明顯的捕捉延遲。比如體驗者胳膊未抬起,過了兩三個動作之後,鏡面才會出現胳膊未抬起的提示,同時糾正話術簡單、常規、模式化,缺乏趣味性。

另一方面,在 AI 語音技術相對成熟的今天,所謂的智慧健身鏡竟然沒有語音糾錯功能,以至使用者在大汗淋漓做動作的同時,還要緊盯著螢幕右側並不明顯的糾錯提示文字,極大地增加了訓練困難程度。同時,使用者也只能通過手機 App 或者小程式連線,來選擇和操控課程進度,目前還不支援智慧語音助手操控,對於手機的依賴性強。

此外,一些人認為花幾千塊錢買一面鏡子就可以將私教請回家,這種想法實在不太現實。從目前的技術和內容來看,在家庭場景下,健身鏡的出現確實讓居家健身有了一定的升級,但智慧健身鏡互動性並不強,還遠代替不了私教。

私教除了提供基礎的健身知識,還有鼓勵和督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實時糾正動作錯誤,給予相應的保護,避免運動損傷。目前來看,健身鏡主打的 AI 動作捕捉技術、內容趣味性等還有很大的升級空間。

百鏡大戰:多家入局,價格戰一觸即發

雖然這面鏡子還不夠智慧,但 FITURE 的出現,已經在消費者和資本市場吸引了一大波關注。這家 2019 年才成立,只推出了兩款同類產品的公司,目前已獲得 3.91 億美元融資,投資方不乏騰訊、紅杉資本、金沙江創投等知名企業和投資機構。

製圖:新浪科技

健身鏡是真的火嗎?居家健身需求又是否是偽需求?

時間倒回到 2020 年疫情期間,《健身環大冒險》突然火了,在多個平臺一度脫銷缺貨,價格也被炒高三倍。這款任天堂 2019 年發售的體感健身遊戲,讓更多人的居家健身需求進一步被喚醒。

而早在疫情之前,美國一家叫 Mirror 的高科技健身鏡已經於 2018 年前推出,使用者可以在鏡子上觀看健身課程並糾正自身動作來完成健身訓練,Mirror 主要通過 1495 美元的硬體費用和 39 美元每月的內容會員費向用戶收取費用。

Mirror 一經推出大受歡迎,在 4 年期間累計獲得了 7480 萬美元的融資。2020 年 6 月,加拿大運動品牌 lululemon 斥資 5 億美元完成了對 Mirror 的收購。

高漲的居家健身需求、國外 Mirror 模式的成功,讓國內市場眼前一亮,

先是初創公司 FITURE,在 Mirror 模式的基礎上,引入了 AI 功能,醞釀出了一款售價高達 8200 元的智慧健身鏡產品,並於 2020 年 10 月發售上市。

很快,像 FITURE 一樣的模仿者如雨後春筍般蹭蹭冒出。僅在 2021 年 5 月(上海體博會期間),就有至少 4 款智慧健身鏡品牌或產品扎堆釋出,其中包括樂刻、咕咚這樣的運動平臺,以及億健這樣的傳統健身器材製造企業。

製圖:新浪科技

不同於 FITURE 上來就八千多的售價,一些後來者不斷把價格打低。這讓這家本來想走高階路線的初創公司,又在半年後推出了更便宜的低配版。目前來看,樂刻運動推出的 LITTA 定價在 2499 元,活動價 1999 元。而其他品牌的健身鏡,大多定價在 2499-3999 之間。FITURE 入場就 7800 的價格,確實有些高了。

根據資料顯示,FITURE 的成本並不低,一是高昂的研發成本,二是鋪開營銷的推廣成本。不過,在百鏡大戰下,未來健身鏡領域或將掀起一番價格大戰。而這些市場玩家,又有多少能經得起價格戰?

行業通病:同質化嚴重,有效專利匱乏

專注專利檢索資料庫的智慧芽 PatSnap 告訴新浪科技,據智慧芽資料顯示,國內已公開的直接以“健身鏡”申請專利的數量約 36 件,其中有效專利 28 件。申請人分佈較為分散,每家公司在相關專利的申請量均為個位數。

不過,從專利型別來說,相關專利主要為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目前還未有被授權的發明專利。從專利數量和專利質量來說,暫未顯示出目前的健身鏡產品具有明顯的核心技術競爭力。

在剛剛過去的體博會上,有很多款健身鏡齊齊亮相,各路玩家大同小異,並沒有明顯差異化的產品出現。

顯然,單靠健身鏡,無法撐起一家公司,更重要的是內容和產業鏈。

樂刻創始人韓偉就曾指出,“健身鏡只是提升使用者居家健身體驗的解決方案之一,可以把健身鏡理解成使用者觸達居家健身服務的一個鏈路,盈利應該來自於健身鏡背後的內容和服務。”

健身並不是簡單的服務,需要多個環節配合,不可能靠一款產品來解決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相比樂刻、咕咚、億健這些原本就又健身內容、產品生態積累的市場玩家,初創公司 FITURE,似乎並不能佔到優勢。

不過,市場空間是可觀的。根據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與尼爾森 IQ 合作釋出的《2021 年大眾健身行為與消費研究報告》顯示,使用者對健身器材智慧化的具體需求主要是“軟體 + 內容 + 飲食 + 健康”管理,呈現產品服務綜合化發展趨勢。

疫情的來襲,為家庭健身市場帶來了機會,當下的環境讓大家更加重視健康,原本匱乏的健身文化被喚醒。

不同於人們把一臺笨拙的跑步機或動感單車搬進家,或者在視訊網站、keep 及樂刻等運動平臺上搜索健身課程,然後照貓畫虎地模仿動作。智慧健身產品,提供了在居家場景下,沉浸式、互動式、娛樂化的健身體驗。

只不過,當下的市場,除了前文提到的產品本身存在問題,使用者習慣還需要被更大程度地教育和引導。資料顯示,美國人在健身房會員卡上的花費一年就有 300 億美金,這個數字一直還在增長。而根據《2021 年大眾健身行為與消費研究報告》,我國 2020 年大眾健身年平均總消費為 4200 元,2021 年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不過,從健身會員數 (健身人口) 滲透率的趨勢來看,中國同美國、歐洲的差距在逐漸縮小。

然而在如何持續有效的健身這件事上,這些科技、健身公司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比如增加健身鏡互動性、內容趣味性、技術突破等。

一夜之間,智慧健身鏡市場被喚醒。但市場繁華的表象之下,健身鏡產品本身還需要有一段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