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大貨車事故頻發,智慧物流可減少 19.9% 事故率

大貨車事故頻發,智慧物流可減少 19.9% 事故率

8 月 11 日訊息現在說起智慧物流,你可能會想到這麼兩個畫面:

手機螢幕上,隨著出庫、打包、運輸一道道流程點亮進度條,剛剁手的商品離你越來越近。

遠方倉庫裡,人和機器人穿梭在貨架和傳送帶周圍,搬運、分揀,忙上忙下。

至於路上,就是平平無奇的貨車吧。頂多裝個 GPS 好讓你能看看到哪了,緩解一下等待時的焦躁。

還真不是。

不看不知道,現在的物流貨車有了 AI 和物聯網加持,已經大不一樣。

貨車的進化

貨車裝上各式感測器,產生的資料彙集到車載晶片和雲端,再結合上演算法 ——

AI 三要素“資料、演算法、算力”就這麼湊齊了。

要問具體有什麼應用,可以先從道路安全說起,畢竟:

先是攝像頭 + 視覺 AI 的運用,向外可以感知道路環境。

如果發生車距過近、車道偏離或檢測到行人,可以提前 2.7 秒發出警告並自動上報事件照片和視訊。最好是能避免危險的發生,實在避免不了的也能留存證據用於定責、保險理賠。

向內部可以識別司機的狀態,檢測到閉眼、打哈欠等疲勞駕駛現象,或分心玩手機等危險駕駛行為可自動發出聲音干預。

機器警告無效的還可以上報到後臺,讓安全運營人員人工介入,直至危險解除。

還有胎溫胎壓檢測、EBS 電子制動、倒車盲點監測等一系列物聯網裝置共同保障行車安全。

除了實時的監測和干預,背後更是有一套演算法通過歷史行為資料給司機駕駛安全打分。

對駕駛行為不規範、安全風險大的司機通過獎懲、教育等方式進行精細化管理。

這套系統最終使事故率下降 19.9%,千公里風險次數下降 49.3%

平均每天能把一個司機從死亡線上拯救回來。

提供這一整套技術的是一家叫 G7 的技術公司,死磕物流十幾年。

據統計,中國物流成本佔商品成本的 30% 以上,而發達國家一般為 10-15%

所以,除了用技術增加公路運輸的安全,G7 還有一件事要做:

通過改善物流的效率,讓你剁手時花更少的錢。

如果物流的效率能再改善 10%,我們就能幫助全國老百姓在消費時平均節約 3%,每年省下一萬億,用到更重要、更美好的事物上。

如何達成這個目標?

用技術改善物流效率,一個重點是降低損失。

剛才說到除了實時的監測,G7 還可以對歷史安全資料進行分析。

通過車輛駕駛和車隊運營管理等資料對車輛、車隊分別進行風險評分,除了幫助車隊進行安全精細化管理,還能幫助保險公司進行風險識別及差異化定價

最終結果是,好的物流車隊拿到了更低的保費價格,保險公司方面也降低了 40% 賠付率。

就像這樣,物聯網技術給物流帶來的不僅是過程的監測,物聯網裝置產生的資料更是能提供分析與預測的能力。

來看看貨車上的一整套物聯網裝置都有哪些:

這裡面最有意思的是震動監控。

與震動關係最大的其實是路面狀況,使用 G7 技術的 200 萬輛貨車每天在全國到處跑,記錄下來的震動資料被繪製成了“震動地圖”。

在以前,從昆明往北京運藍莓要選哪條路線?根據具體情況可能會選耗時較短的,或收費路段較少的。

遇到顛簸的路段可能把貨物的品相都顛壞了,也賣不上價了。

這種損失在過去很難避免,有了震動地圖就可以提醒司機避開顛簸路段降低損失,也讓你收到藍莓時保持賞心悅目的樣子。

改善物流效率,另一個重點是用技術取代過去低效和不規範的人工環節。

比如用 AI 測量貨艙裝載率,只需要一個鐳射雷達感測器,代替人工測量費時費力又不準確。

再比如實時稱重,貨物重量資料實時上傳,防止在運輸途中發生換貨、竄貨。車隊在承運招標時也可用精準的資料做到更有說服力。

過去物流各環節中還有一個很不現代的環節,是手工填寫單據,人工稽核對賬。

車輛在路上產生的各種費用,如加油加氣、維修保養和餐飲住宿,以前都需要司機墊付再等待漫長的報銷週期。

貨物運到貨場也要人工過磅稱重,效率很低,經常在貨場門口排起長隊。

G7 的做法是推出信用結算網路,用可信的自動結算代替人工稽核對賬

讓單車過磅時間由 3 分鐘縮短為 10 秒,效率提升 18 倍。集運站裝卸貨由每天 300 輛車提升至最大 900 輛,吞吐量提升 3 倍。

同時,司機運到一單立刻得到一單的運費,心裡也更踏實了。

硬體也是服務

上面說的這些,還不足以實現改善物流行業整體效率這個目標。

根據波士頓諮詢的資料:

中國物流運力市場是一個典型的紡錘型結構,中小物流企業佔到 80% 以上,其中 10-100 臺車規模的小車隊佔到 30% 以上。

但在過去十年,數字化的升級主要由產業的大型平臺和企業主導和推動。

這些中小物流企業無力購買和維持大量的資產,要想讓新技術服務於他們,不能單靠賣貨。

解決辦法就是 G7 身上的另一個標籤:SaaS,也就是軟體即服務。

2010 年從基於 GPS 資訊的車隊管理服務做起,G7 陸續成為順豐、德邦、申通、韻達等知名物流企業的 SaaS 服務商。

不過現在再說軟體即服務已經不太準確了,因為他們把硬體資產都做成了服務,比如數字貨艙。

這樣的貨艙以服務的形式提供,企業可根據淡旺季需求靈活租用,節省資金的佔用。

同時接入數字化的物聯網、結算網路和資訊管理平臺,將整個物流場景打通。

從原來的一個人管 20 臺車升級成能管 200 臺車,而且每一趟活兒的利潤人人都知道。

到今天,G7 物聯網平臺已連結了全國超 200 萬輛卡車、4 萬多車隊

靠著安全、智慧裝備和結算三條業務線,G7 要做打通「貨、車、人、錢」的智慧平臺,成為成長型中小物流企業的長期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