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日本諾獎候選科學家加盟上海理工大學,引發網友熱議

日本諾獎候選科學家加盟上海理工大學,引發網友熱議

近日,日本科學家、“光催化之父”藤島昭全職加盟上海理工大學一事在各大新聞網上得到了廣泛報道,引起了中日兩國網友的關注,還登上了知乎與微博熱搜。

據上海理工大學在 8 月 31 日的新聞報道,藤島昭院士及團隊成員於 8 月 30 日簽署了工作協議書,上海理工大學校長丁曉東在聘任會議上表示,“為更好支援院士團隊的發展,為相關研究工作搭建平臺,學校依託新組建成立的材料與化學學院,計劃成立相關的光電材料和光催化方面國際性的研究院,並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援。”

緊接著,9 月 2 日,日本媒體《每日新聞》基於上海理工大學的官宣釋出了一則新聞,並稱藤島昭出走的背後原因是日本科研人員面臨資金與經費不足窘境,揭示了日本國內學術研究環境逐漸惡化的現象。《每日新聞》的論點一出,立即引起了各大媒體的討論。

《每日新聞》還提到,據中日兩國學術交流相關人士透露,藤島昭研究所的經費由上海市政府與上海理工大學共同出資,資金規模預計達到數億人民幣。

從精英學子需外出求學,到國際頂尖人才引入,又是否昭示著我國科研環境與人才隊伍結構已發生了重大改變?

事件原委

據上海理工大學官網訊息,藤島昭教授及其團隊聘任儀式於 30 日舉行。

儀式上,藤島昭院士表示,非常感謝上海理工大學的接納,使自己及其團隊有幸成為上海理工大學大家庭的光榮一員。他將帶領團隊儘快熟悉新的環境,與學校相關科研人員一起在光催化相關研究領域及產業發展做出好的成果。

▲藤島昭加入上海理工大學(圖源:上海理工大學官網)

藤島昭是誰?

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藤島昭(Fujishima Akira)於 1942 年 3 月 10 日在日本東京出生。

1967 年,當時在東京大學就讀的藤島昭因為與導師本多健一共同發現了二氧化鈦單晶表面在紫外光照射下水的光分解現象,即“本多-藤島效應”(Honda-Fujishima Effect),開創了光催化研究的新篇章,他也因此被稱為“光催化之父”

1971 年,藤島昭獲得日本東京大學應用化學專業博士學位,1986 年任東京大學工學部教授。2003 年,藤島昭從東京大學退休,擔任神奈川科學技術研究院主席一職,同年他還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2009 年,他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2010 年至 2018 年 3 月,藤島昭擔任東京理科大學校長。

藤島昭主要從事光催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光誘導親水性,以及開發新材料,包括帶有光功能性質的奈米結構材料,憑藉卓越的學術成就獲得了許多榮譽(如下):

  • 1983 年 朝日獎

  • 1998 年 Innovations in Real Materials Award

  • 1999 年 Award of Federation of Asian Chemical Societies

  • 2000 年 日本化學會獎

  • 2000 年 Award of Journal of AOTs 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ies

  • 2003 年 The Gerischer Award.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 2004 年 日本學士院獎

  • 2004 年 日本國際獎

  • 2006 年 恩賜發明獎

  • 2010 年 文化功勞者

  • 2011 年 Luigi Galvani Medal

  • 2012 年 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

截至 2009 年,藤島昭已經發表了 750 多篇原始論文,440 篇綜述文章,擁有 280 項專利。在谷歌學術上,藤老師學術論文被引用超過 14 萬次,16 年以來被引近 5 萬次

2016 年藤島昭出版了《科學家與中國古典名言集》,2017 年出版了圖書《簡明易懂的科學家語錄和論語》。

《每日新聞》稱,多年以來,藤島昭一直致力於培養各國留學生。在與中國持續交流的 40 年間,藤島昭培育了 38 名中國留學生,其中 3 位已經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範、姚建年、江雷),在中日兩國之間的文化、教育、科學技術交流方面起到了橋樑的作用,更因此榮獲 2019 年度的中國政府友誼獎。

▲上海理工大學與藤島昭院士及團隊成員簽署工作協議書 (圖源:上海理工大學網站)

關於藤島昭加盟上海理工大學的原因,眾說紛紜,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 1)藤島昭本人是個中國通、中國迷,網傳他曾資助中國學生讀書,也熱心指導中國學生;

  • 2)2004 年日本大學的法人化改革導致日本高校無法獲得充足的科研資金;

  • 3)中國發達地區(如上海)的市屬重點高校(如上海理工大學)能提供吸引人才落地的條件支援;

  • 4)中國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是科技試驗、成熟、落地與轉化的肥沃土壤。

且不談藤島昭加入中國高校的行為是否預示了中日科學發展潛力的強弱遷移,也無論日本科學人才隊伍的增減,藤島昭加盟上海理工大學,究竟能夠帶來怎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