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知乎一答:程式設計師為什麼要關注管理

知乎一答:程式設計師為什麼要關注管理

無論是技術還是管理,我認為都應當抱著十分的熱情,耐心去解決問題。這是工作的實質。

職業型別角度分析

先從職業型別來分析:

有三種主要職業型別:技術型、經驗型、資源型。

  • 技術型:典型的是程式設計師、工程師。依靠工具優勢和專業技能來構建職業能力。特點是:前期投入中等,回報較高;但後期容易被後浪趕超,失去優勢,需要持續學習和增強專業能力或者拓展多方面能力來打造職業護城河;

  • 經驗型:典型的是教師、醫生、律師、軍師、管理者。主要依靠積累起來的專業能力和經驗直覺處事。特點是:需要長期積累,一旦具備豐富的經驗,就建立起職業護城河,很難短時間被趕超;前期投入高,回報中等,但後期回報越來越高;不太需要擔心收入待遇隨年齡增長斷崖式下跌的可能性;

  • 資源型: 典型的是銷售、明星、公關、媒婆、管理者。主要依賴積累起來的人脈資源。特點是:需要長期積累,前期投入高,回報低,但一旦資源和影響力起來了,收入漲幅很快,後期回報較高。

一個人在職業初期適合做技術型職業,這樣能夠有一技之長和立足之地;待三至五年,就應當尋求經驗型或資源型的職業轉型。這樣,既能獲得職業前期回報優勢,又能把握後期回報優勢。

很明顯,管理者既有經驗型職業優勢又有資源型職業優勢,同時又不顯得極端,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要當上管理者並能持續保持管理優勢,也是挺有挑戰的事,並不是拿到一個 title 就一勞永逸了。

思維認知角度分析

技術人的思維:我如何能做一些有技術含量的專案,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下次跳槽能找個更高薪水的工作?或者我如何能深入一項技術,能夠讓這項技術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裡?技術的起點視角在於程式,著力點在於企業、社會。

管理人的思維:我如何站在團隊、企業、行業乃至社會的層面上去解決一些團隊、部門、企業所面臨的問題?管理者一開始站的起點視角是團隊,著力點在於組織、部門、企業。這是個廣闊得多的視角,是很鍛鍊人的全域性和遠見思考能力的。

創業者的思維:我如何做一些事情,能夠讓人生更有意義,能夠對人類生活產生一些影響?創業者的起點視角在組織層面,著力點在於企業、社會、國家。

先體會一下三種不同的思維,把思維先開啟。

技術與管理是緊密結合的

我從來沒有覺得技術和管理是對立的。管理本身也是一種技術,只不過要探究的物件不一樣,是不確定性很高的人、組織、環境、趨勢。

即使職位不是管理,也需要大量的管理:時間與精力管理、目標管理、資產管理、工作事務管理、決策管理、風險管理、上級溝通等。

同時,管理與技術一定是要深度結合。管理仰賴於技術的先進性來應對巨大的不確定性。

我更傾向於認為,管理是一種技術的拓展。人總是喜歡能接觸更廣闊的世界,除非一個人只想待在技術這口井裡。人類世界有非常多的領域,每個領域都有非常多的智慧可以學習。

做技術就是寫程式碼?做程式設計師就是寫程式碼?這種認識不免太狹隘了!為什麼你還要去學車呢?人作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完全沒有必要把自己的眼光侷限在一個狹窄的專業領域裡。完全沒有必要把自己的視野侷限在一口井裡。

無論是技術還是管理,我認為都應當抱著十分的熱情,耐心去解決問題。這是工作的實質。若非如此,技術能做多久?管理能做多久?

管理的實質是決策與溝通

做管理,可以從“梳理事項”入手,“任務分工”作為基本功訓練,而內功則是做決策的能力。作為管理者,更多的時間不再是花費在具體事情的執行上,而是花費在事情的規劃與決策上。

一件事情,是親力親為,還是交給其它人做更合適?一個專案的某些業務決策,應該交由團隊 A 來做還是交由團隊 B 來做?邊界如何確定?當前團隊和企業面臨著什麼問題?最重要的事項是什麼?如何去解決?誰是最合適的人選?

決策的基礎是溝通。所有的決策,都仰賴於在有效溝通的基礎上的執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