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hashCode及HashMap中的hash()函式

hashCode及HashMap中的hash()函式

一、hashcode是什麼

要理解hashcode首先要理解hash表這個概念

1. 雜湊表

  • hash表也稱散列表(Hash table),是根據關鍵碼值(Key value)而直接進行訪問的資料結構。也就是說,它通過把關鍵碼值對映到表中一個位置來訪問記錄,以加快查詢的速度。這個對映函式叫做雜湊函式,存放記錄的陣列叫做散列表。
  • 給定表M,存在函式f(key),對任意給定的關鍵字值key,代入函式後若能得到包含該關鍵字的記錄在表中的地址,則稱表M為雜湊(Hash)表,函式f(key)為雜湊(Hash) 函式。
  • 簡單理解就是:在記錄的儲存位置和它的關鍵字之間建立一個確定的對應關係f,使每個關鍵字和結構中一個唯一的儲存位置相對應。
  • 具有快速查詢和插入操作的優點

2. hashcode

  • hashcode 通過hash函式計算得到,hashcode就是在hash表中有對應的位置
  • 每個物件都有hashcode,通過將物件的實體地址轉換為一個整數,將整數通過hash計算就可以得到hashcode

二、hashcode的作用

HashCode的存在主要是為了查詢的快捷性,HashCode是用來在雜湊儲存結構中確定物件的儲存地址的

對於容器類設計 基本上都會涉及到hashCode。在Java中也一樣,hashCode方法的主要作用是為了配合基於雜湊的集合一起正常執行,這樣的雜湊集合包括HashSet、HashMap以及HashTable。

在對集合進行插入操作時,集合內時是不允許存在重複元素的,這樣就引發了一個問題

如何判別在集合中是否已經存在該物件了?

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呼叫equals()方法,這個方法確實可行。但是如果集合中已經存在大量的資料或者更多的資料,如果採用equals方法去逐一比較,效率必然是一個問題。 此時hashCode方法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當集合要新增新的物件時,先呼叫這個物件的hashCode方法,得到對應的hashcode值,實際上在HashMap的具體實現中會一個表儲存已經存進去的物件的hashcode值,如果table中沒有該hashcode值,它就可以直接存進去,不用再進行任何比較了;如果存在該hashcode值, 就呼叫它的equals方法與新元素進行比較,相同的話就不存了,不相同就雜湊其它的地址,所以這裡存在一個衝突解決的問題,這樣一來實際呼叫equals方法的次數就大大降低了。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equals()相等,則hashCode()必須相等。如果兩個物件equals()相等,則它們在雜湊表(如HashSet、HashMap等)中只應該出現一次;如果hashCode()不相等,那麼它們會被雜湊到雜湊表的不同位置,雜湊表中出現了不止一次。

所以說hashCode方法的存在是為了減少equals方法的呼叫次數,從而提高程式效率。


三、 hashCode()和equals()

Java的基類Object中的 equals()方法用於判斷兩個物件是否相等,hashCode()方法用於計算物件的雜湊碼。equals()和hashCode()都不是final方法,都可以被重寫(overwrite)

1. equals方法

  • Object類中equals()方法實現如下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his == obj);
    }
  • 通過該實現可以看出,Object類的實現採用了區分度最高的演算法,即只要兩個物件不是同一個物件,那麼equals()一定返回false。

  • 雖然可以重寫equals()方法,但是有一些注意事項;JDK中說明了實現equals()方法應該遵守的約定

    • 自反性:x.equals(x)必須返回true。
    • 對稱性:x.equals(y)與y.equals(x)的返回值必須相等。
    • 傳遞性:x.equals(y)為true,y.equals(z)也為true,那麼x.equals(z)必須為true。
    • 一致性:如果物件x和y在equals()中使用的資訊都沒有改變,那麼x.equals(y)值始終不變。
    • 非null:x不是null,y為null,則x.equals(y)必須為false。

2. hashCode 方法

  • Object類中hashCode()方法的宣告如下:

    public native int hashCode();
  • 可以看出,hashCode()是一個native方法,而且返回值型別是整形;實際上,該native方法將物件在記憶體中的地址作為雜湊碼返回,可以保證不同物件的返回值不同。

  • 與equals()方法類似,hashCode()方法可以被重寫。JDK中對hashCode()方法的作用,以及實現時的注意事項做了說明:

    • (1)hashCode()在雜湊表中起作用,如java.util.HashMap。
    • (2)如果物件在equals()中使用的資訊都沒有改變,那麼hashCode()值始終不變。
    • (3)如果兩個物件使用equals()方法判斷為相等,則hashCode()方法也應該相等。
    • (4)如果兩個物件使用equals()方法判斷為不相等,則不要求hashCode()也必須不相等;但是開發人員應該認識到,不相等的物件產生不相同的hashCode可以提高雜湊表的效能。
  • 重寫hashcode()的原則

    • (1)如果重寫了equals()方法,檢查條件“兩個物件使用equals()方法判斷為相等,則hashCode()方法也應該相等”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則重寫hashCode ()方法。
    • (2)hashCode()方法不能太過簡單,否則雜湊衝突過多。
    • (3)hashCode()方法不能太過複雜,否則計算複雜度過高,影響效能
  • hashCode()重寫方法

    《Effective Java》中提出了一種簡單通用的hashCode演算法:

    1. 初始化一個整形變數,為此變數賦予一個非零的常數值,比如int result = 17;

    2. 選取equals方法中用於比較的所有域(之所以只選擇equals()中使用的域,是為了保證上述原則的第1條),然後針對每個域的屬性進行計算:

      (1) 如果是boolean值,則計算f ? 1:0
      (2) 如果是bytecharshortint,則計算(int)f
      (3) 如果是long值,則計算(int)(f ^ (f >>> 32))
      (4) 如果是float值,則計算Float.floatToIntBits(f)
      (5) 如果是double值,則計算Double.doubleToLongBits(f),然後返回的結果是long,再用規則(3)去處理long,得到int
      (6) 如果是物件應用,如果equals方法中採取遞迴呼叫的比較方式,那麼hashCode中同樣採取遞迴呼叫hashCode的方式。否則需要為這個域計算一個正規化,比如當這個域的值為null的時候,那麼hashCode 值為0
      (7) 如果是陣列,那麼需要為每個元素當做單獨的域來處理。java.util.Arrays.hashCode方法包含了8種基本型別陣列和引用陣列的hashCode計算,演算法同上。 
    3. 最後,把每個域的雜湊碼合併到物件的雜湊碼中。


四、HashMap中的hash()函式

  • HashMap中並沒有直接使用KV中K原有的hash值; 在HashMap的put、get操作時也未直接使用K中原有的hash值,而使用了一個hash()方法。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個方法

  •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 這段程式碼類似作用是為了增加hashcode的隨機性

  • key.hashCode()的作用是返回鍵值key所屬型別自帶的hashcode,返回的型別是int,如果直接拿雜湊值作為下標訪問HashMap的主陣列的話,考慮到int型別值的範圍[-2^31 , 2^31 -1],雖然只要hash表對映比較鬆散的話,碰撞機率很小,但是對映空間太大,記憶體放不下,所以先做對陣列的長度取模運算,得到的餘數才能用來訪問陣列下標。

  • hashMap原始碼中模運算是在這個indexFor( )函式裡完成的把雜湊值和陣列長度-1做一個"與"操作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1);}
    • 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什麼HashMap的陣列長度要取2的整數冪。因為陣列長度-1相當於一個“低位掩碼”。“與”操作的結果就是雜湊值的高位全部歸零,只保留低位值.以初始長度16為例,16-1=15。2進製表示是00000000 00000000 00001111。和某雜湊值做“與”操作如下,結果就是截取了最低的四位值。h & (length - 1) 和 h % length,它倆是等價不等效的,明顯位運算效率非常高。
    •   01111010 00111100 00100101
      & 00000000 00000000 00001111
      ----------------------------------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01
        //高位全部歸零,只保留末四位 
    • but 只取後四位,即使雜湊值分佈再鬆散,碰撞機率還是很大。更糟糕的是如果雜湊函式做的比較差吧,分佈上成個等差數列啥的,恰好使最後幾個低位呈現規律性重複,就比較蛋疼。

    • 這時候 “hash”函式作用就出來了

      • 右位移16位,正好是32bit的一半,高半區和低半區做異或,就是為了混合原始雜湊碼的高位和低位,以此來加大低位的隨機性。而且混合後的低位摻雜了高位的部分特徵,這樣高位的資訊也被變相保留下來。
      • 設計者考慮到現在的hashCode分佈的已經很不錯了,而且當發生較大碰撞時也用樹形儲存降低了衝突。僅僅異或一下,少了系統的開銷,也不會造成因為高位沒有參與下標的計算(table長度比較小時),從而引起的碰撞。
      •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當HashMap陣列長度為512的時候,也就是用掩碼取低9位的時候,在沒有使用hash()的情況下,發生了103次碰撞,接近30%。而在使用了hash()之後只有92次碰撞。碰撞減少了將近10%。看來擾hash()函式在將降低碰撞上還是有功效的。
  • hashMap中 MAXIMUM_CAPACITY = 1 << 30;最大為2的30次方(超過這個值就將threshold修改為Integer.MAX_VALUE(此時表的大小已經是2的31次方了),表明不進行擴容了)

**************轉摘:https://www.cnblogs.com/NathanYang/p/942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