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國內頂尖 AI 人才僅有美國的 20%,開源開放是生態建設關鍵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國內頂尖 AI 人才僅有美國的 20%,開源開放是生態建設關鍵

10 月 25 日,第四屆世界聲博會暨 2021 科大訊飛全球 1024 開發者節大會在合肥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通過線上方式分享了對國內 AI 的生態建設、人才培養以及產業發展的看法。

他認為,國內整個 AI 的產業應用生態環境比較好,有政策的優勢,有海量資料的優勢,有豐富的應用的環境,有青年才俊的數量的優勢,有成長比較快的優勢。

但高文也指出,國內 AI 生態也有四個短板,包括現在基礎語言是以演算法的原始創新,在核心晶片、核心元器件和感測器方面相對薄弱,具有國際影響的開源開放的機器學習框架平臺不多,頂級的人工智慧的學者人才可也相對少一點。

“知道有這樣的一些優點和需要補的地方後,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一個非常關鍵的就是開源開放,長板可以做得更長,短板也可能儘快把它補上。”高文認為,開源開放本身實際上和整個生態的建設有相當大的關聯度,人工智慧的應用生態如果是基於開源開放,做起來在國內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往上,同時也容易和國際主流的人工智慧的發展能夠接上。

高文介紹稱,國內頂級的人工智慧的領軍人物比較少,只相當於美國的 1/5。“現在很多學校都設立了人工智慧專業,對於整個青年人的培養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除了青年人的培養了以外,我們必須要考慮 AI 領軍人才怎麼才能培養出來。”高文表示。

他認為,靠市場條件,比如靠創新企業,靠獨角獸確實培養出了一批領軍人物,但光靠這一條線是不夠的,也應該在基礎研究方面,演算法方面,也就是說能夠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國家實驗室培養人工智慧的高階人才,今後一段時間必須要重點考慮。同時,做好政策措施和配套的資金,也是比較關鍵的。

對於人工智慧整個產業發展,高文認為,隨著企業越做越大,可能就會多樣性發展,但並不是跨到其他行業領域,而是研製人工智慧不同的分支,進行逐漸佈局,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他也提到,一個企業要想成長,光靠企業自身是很難的,要有政府的扶持,也要找到市場準確的定位,整個生態系統要從企業產學研各個方面要結合起來,才可能把企業真正做好。

高文表示,人工智慧發展應該是一個比較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需要人工智慧本身的發展以及學科交叉的發展,包括計算機、自動控制數學等這些學科交叉發展,往前推進的速度比較快。“交叉學科的發展最重要的實際上就是人才的培養,只有掌握著交叉學科本身的這些人出來了以後,才能把這些研究產業化做得更好。”

他希望,國內企業應該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把國內的生態鏈做得更好,把國內巨大的市場優勢和資料優勢轉化成人工智慧整個從技術到產業的發展優勢,那麼經過幾年就能夠使得人工智慧領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