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新增新硬碟
流程
重新整理硬碟介面
新增新硬碟後,可通過重啟重新整理硬碟介面,如果在生產環境中不方便重啟,可以使用以下程式碼重新整理硬碟介面。
點選檢視程式碼
[root@localhost ~]# alias scan='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0/scan;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1/scan;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2/scan' //將重新整理介面命令定義為scan [root@localhost ~]# scan //掃描硬碟介面
通過檢視/sys/class/scsi_host下的檔案,需將所有檔案都重新整理一遍。
重新整理後可看見新加的硬碟sdb。
linux系統中硬體名稱命名規則。
硬體裝置 | 檔名稱 |
---|---|
IDE裝置 | /dev/hd[a-d] |
SCSI/SATA/U盤 | /dev/sd[a-p] |
軟碟機 | /dev/fd[0-1] |
印表機 | /dev/lp[0-15] |
光碟機 | /dev/cdrom |
滑鼠 | /dev/mouse |
磁帶機 | /dev/st0 或/dev/ht0 |
一般新增的硬碟裝置在Linux檔案系統中都是以/dev/sd[a-p] 的形式呈現的。
sd[a-p]的順序是由系統核心的識別順序決定的,而非插槽決定。
新建分割槽表資訊(fdisk)
掛載硬碟後,首先需要對新硬碟進行分割槽,使用fdisk命令進行分割槽操作。命令格式
fdisk /dev/sd[a-p]
開始分割槽時候,可使用使用m選項,檢視所有可用的選項。
使用選項n即可開始建立分割槽,對應引數設定完成後,w儲存分割槽設定,並退出。
使用lsblk檢視是否成功建立分割槽,可以看到sdb下已經有了分割槽sdb1,大小為5G。
格式化分割槽(為分割槽寫入檔案系統)
使用mkfs命令即可為新建的分割槽寫入檔案系統,檔案系統用於幫助linux系統讀取寫入使用該分割槽的檔案內容。使用mkfs後使用兩次TAB補全即可檢視可建立的分割槽型別。
linux系統中使用多為xfs檔案系統,所以為新建的分割槽寫入xfs檔案系統。命令格式
mkfs.xfs /dev/sd[a-p][1-]
掛載
完成硬碟的分割槽設定,現在可以將硬碟掛載在系統的目錄下進行使用,該目錄可以新建或使用已有目錄。但是一個掛載點只能對應一個硬碟分割槽,因此一個目錄不能同時掛載到多個硬碟。
自動掛載
完成上述操作後,新加入的硬碟即可以正常的使用,但是系統重啟後有需要重新掛載。因為系統在重啟後會先讀取/etc/fstab這個檔案,對硬碟分割槽進行掛載,如果沒有將掛載資訊寫入該檔案,則會導致系統重啟不會自動掛載。使用VIM對/etc/fstab進行編輯。
vim /etc/fstab
自動掛載出錯
由於自動掛載是系統重啟後需要讀取的檔案,如果編輯錯誤,會導致系統無法正常啟動,並在嘗試讀取失敗後進入以下介面。
這是由於/etc/fstab該檔案中引數編輯錯誤導致的,在這裡直接輸入root密碼可進入修改/etc/fstab檔案。
進入root使用者編輯模式後,可直接使用VIM 編輯/etc/fstab檔案
進入檔案後,如果錯誤明顯,可直接修復為正確配置,如果短時間無法確認錯誤,且需要機器儘快正常執行,可以使用#號將最近的編輯記錄註釋掉。以讓系統正常執行。
修復(註釋)完成後,即可再次重啟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