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CDGA|敏捷開發的12個原則,在企業資料治理中的應用!

CDGA|敏捷開發的12個原則,在企業資料治理中的應用!

敏捷資料治理,就是用敏捷的核心思想來管理資料,實現資料的持續、高質量交付,以應對業務的不斷變化。


敏捷開發的12個原則如下:
 
原則1:儘早並持續的交付有價值的軟體以滿足客戶需求。
 
對資料治理來講,如何讓業務快速拿到想要的資料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業務人員應當參與資料需求分析,甚至取數的過程中,實現業務的自助取數、自助探索、自助分析,是解決資料持續交付的重點。
 
原則2:敏捷流程歡迎需求的變化,並利用這種變化來提高使用者的競爭優勢。
 
對資料治理來講,從業務端資料的需求,到技術端資料的採、存、管、用,都在時刻發生著變化,資料治理人員應當認識到這一點,並且保持開放和學習的心態,歡迎變更,迎接變化,才能瞭解市場、理解業務,從而不斷賦能業務,以支援業務的持續創新。
 

 


原則3:經常釋出可用的軟體而不是文件,釋出間隔可以從幾周到幾個月,能短則短。
 
對資料治理來講,資料標準是基礎,只有將資料標準在各個業務流程、各個業務系統中使用起來才能檢驗出標準的適用性,併為標準的修訂提供實踐參考。資料標準是幹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釋出再多的標準文件、管理規範,不如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先用起來,再考慮如何用得好。
 
原則4:業務人員和開發人員在專案開發過程中應該每天共同工作。
 
對資料治理來講,業務和技術應是緊密的合作伙伴,而非敵對的“冤家”,團隊之間需要相互協作和協同配合。業務人員制定的規則、定義的標準要和技術人員溝通如何有效落地,技術人員的資料建模、跑數規則、計算方法、資料結果也需要和業務人員驗證是否滿足業務的用數需求。
 
原則5:以有進取心的人為專案核心,充分支援信任他們。


 
對資料治理來講,需要一個懂業務、懂技術、擅溝通、會管理、有意願、有進取心的資料治理專案負責人,設法找到他並給他充分的授權,是資料治理專案取得成功的關鍵。
 
原則6:無論團隊內外,面對面的交流始終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
 
面對面溝通依然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儘管視訊會議、語音電話已經非常普及了,但是隔著螢幕的溝通,總會給人一種隔閡感,讓人不能暢所欲言,並且容易引起誤解。
 
原則7:可用的軟體是衡量專案進展的主要指標。
 
對於資料治理來講,不可能一步到位就將資料治理的“完美無缺”,與其追求完美的資料管理策略,不如將重點放在如何讓使用者快速拿到滿足業務需求的資料,再根據使用者的反饋逐步優化。


 

 

原則8:敏捷開發倡導可持續的發展。領導,團隊和使用者應該能按照目前的步調持續合作下去。


 
很多企業資料治理的失敗案例,其原因並不是資料標準沒能建起來,也不是資料管理工具不完善,而更多的是將資料治理作為一個專案在執行。當專案一旦結束,專案團隊解散,定義的資料治理策略、標準常常被束之高閣,時間一久,便無人問津了。因此,企業資料治理必須要建立起長治久安、持續執行的機制。
 
原則9:持續關注卓越的技術和優良的設計,會增強敏捷能力。
 
對資料治理來講,使用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的使用,能夠讓資料治理變得高效而智慧。在資料梳理和識別、資料建模、元資料管理、主資料管理、資料質量管理、資料安全管理等領域均可使用先進的技術來賦能資料管理。
 
原則10:簡明為本——它是極力簡化不必要的工作量的技藝。
 
當今世界,資訊爆炸、資料繁雜、真偽並存,不完整、不準確、不真實的資料帶來不僅不是明智的洞察力,還有可能是誤導!在紛繁的資訊中我們思考問題要善於簡化,抓住重點,聚焦核心問題,以終為始、抽絲剝繭、多維度收集資訊、多角度思考問題,找到高效的解決方案。
 

 

原則11:最好的架構、需求和設計出自於自組織團隊。
 
很多企業做資料治理,總是寄希望於供應商和外部專家,希望通過借用外部的力量解決企業內部的資料管理和使用上的問題。殊不知,“打鐵還需自身硬”,從資料標準的制定到治理策略的執行,從資料整理、清洗、編碼等基礎工作到資料質量稽查、報告和整改等等,這一切都必須由企業自己來做,外部資源能支援更多的是經驗和方法。
 
原則12:時時總結如何提高團隊效率並付諸行動。
 
對資料治理來講,通過不斷的Review,能夠找到哪些策略沒有被執行;哪些策略執行過程中遇到了問題,都遇到了什麼樣問題,問題能否解決;哪些策略為業務帶來了價值,而哪些策略還有調整和優化的空間。
 
敏捷開發的原則是對敏捷價值觀的解釋和實踐,它將敏捷和價值觀落實到具體的可操作的原則之上。對於資料治理來講,並不只是簡單的套用敏捷的原則它就能“敏捷”了。而是要真正理解敏捷的價值觀,以“使用需求”為驅動,針對企業高價值的資料資產開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