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時間成本,機會成本,沈沒成本

時間成本,機會成本,沈沒成本

現實 一點 問題 但是 道路 有用 付出 最簡 經濟學

以前跟一個同學聊天的時候他提到了“沈沒成本”這個詞,後來在網上深入了解了一下,發現還有“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這兩個概念。

其實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不斷的面對抉擇。我們每向前邁出幾步便會遇到一個十字路口:向左走,向右走,抑或是往回走。有些路口,即使走錯了也可以從新再來,但是,也有那麽一些路口,它不會給你從新選擇的機會,同時它有決定了你前進的方向。

So, life is just about making decisions.

我從來不認為不同人之間有很大的先天差異,也不相信NB的人生來就很聰明,與此相反,我倒是認為一個人的一系列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人生軌跡。

時間成本,機會成本與沈沒成本,就是我們在面對選擇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先說“時間成本”吧,這個最簡單。“時間成本”,顧名思義,就是指:每當你做一件事的時候你都花費了一定的時間,而這段時間是你所擁有的,你擁有支配它的權利。如果把“時間”比喻成“貨幣”就更好理解了,你的生命就是你手上的一堆鈔票,你願意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去完成一件事嗎?這就是你要做出的選擇了。在數學上,這也就是一個效率的問題。對於每個人,生命是寶貴的,時間是無價的。所以當你面對抉擇的時候,不僅要看到兩條道路的終點,還要估計一下分別走完兩條道路所用的時間。

再談“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為得到某些東西而所要放棄的另一些東西的價值。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每當你選擇A的時候,你同時失去了B。這似乎是很顯然的道理,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清楚的意識到B的價值。所以當你選擇A的時候,你固然獲得了A的價值,不幸的是,你同時也失去了B的價值,生活就是如此。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當你奮力向前沖的時候,你會錯過路邊美麗的風景,而這路邊的風景可能比終點更迷人。

最後來說“沈沒成本”,這個應該是最難以理解的。“沈沒成本”,是指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你現在和將來的任何決策都不能改變的成本。當你做出一個決策的時候,你仿佛就像踏上了一艘船,這艘船會越沈越深,而這時你已經無法脫離這艘船了。在做決策的時候,你不應該考慮以前的決策的沈沒成本,因為你無力改變已經過去的事,你應該面對的是現在和未來。同時,你卻應該考慮這個決策可能會在將來成為你的沈沒成本。舉個通俗的例子是:你買了一張電影票(假定不能夠退票),不管你是否觀看這場電影,那份電影票錢你收不回來了,這樣電影票的價格就成了你的沈沒成本,所以當你買票的那一刻你應該考慮到,這個電影不一定好看。而當你買完票發現電影並不好看的時候,你是忍著看完呢,還是退場做自己喜歡的事呢?這時候你就不應該考慮沈沒成本了(也就是不要再管那張票花了多少錢了)。如果這時候你還要忍著看完那場電影的話,你只會賠的越來越多,也就是越陷越深。

說了這麽多理論性的東西,該聯系一下現實生活了。

還是說大學生所面對的選擇的問題。

1.當你選擇要出國(考研也類似),要考GRE,TOEFL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了這背後存在巨大的時間成本,你將用1-2年的時間來準備2門考試和繁雜的申請,你將把你人生中最好的10年(20-30歲)獻給學校,獻給科研,你的一生總共能有幾個10年啊!(這是時間成本)

2. 當你選擇出國這條路的時候你同時放棄了其他的機會。假如你當初畢業後直接工作的話,沒準當你30歲的時候你已經是公司高管或是已經有自己的事業了。雖然這只是可能,但出國這個選擇讓這個可能變成了不可能.(這是機會成本)

3.當你踏上某條路的時候也許這就是一條不歸路,你會越陷越深,即使跳出來也會付出巨大的代價,這時候你可以選擇的面越來越窄。比如說當你讀完博士的時候,可能你的半條腿已經邁向了學術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只腳會陷得越來越深。(這是沈沒成本)

生活中的選擇大多如此,但我們也不應該為此而變得優柔寡斷,而應該理性的分析,果斷的抉擇。不求十全十美,但求無愧我心。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無是處的東西,也沒有一勞永逸的選擇,所以,當我們面對選擇時可以多一點從容。就像有一個小故事所講的那樣,年輕的時候”不要怕“,回首往事的時候”不要悔“。

PS:不管學什麽專業,經濟學最好還是了解一點,還是很有用的

時間成本,機會成本,沈沒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