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作業Week3-案例分析
關於必應詞典的IOS端測試
測試環境:iPhone7, IOS10.3.3(14G60)
微軟必應詞典,版本5.2.0
第一部分 調研,評測(軟件的bug,功能評測,黑箱測試,第8章用戶調研,12章軟件的用戶體驗)
一、軟件bug:
首先見下圖,進行拍照翻譯時,我對軟件的一個截圖進行了翻譯,可以看到lumber這個單詞識別出來英文了,卻沒有翻譯成中文。
翻譯界面應該支持一下網絡翻譯吧,這個程序猿的翻譯也太讓我們碼農有點哭笑不得...
我對《構建之法》的一頁進行了拍照翻譯,出現了這樣的效果。字體大小不一致,而且出現了很多奇怪的符號。
當輸入中文進行翻譯時,這個翻譯的button位置真隱蔽啊,找了好一會才找到。非常建議提高字體大小,或者放在一個更顯眼的位置。
首頁的熱門文章加載的特別慢,是我和用安卓的小夥伴都遇到的毛病。以及我用的時候發現,總是在加載的時候下面會有一個固定的空白的footer區域,當加載完成之後就消失了。然後熱門文章正常在剛加載玩的時候不能拖動,就像卡住了一樣,得過一會才能正常的拖動上下文。
以及遇到的一些UI方面的個人之見:
主頁面的精選文章,封面的圖片像素沒有加載完全,導致只截取了中間的部分,看上去很別扭,進入文章後就可以看到完整圖片。
背單詞的這三個button,顯然更往下一點會更美觀。
個人menu下的關於的界面,真的有點畫風清奇,我看了一些安卓的,就會好很多。
二、采訪提要
-
介紹采訪對象的背景和需求
采訪對象:室友童守玉
需求:背單詞/翻譯 -
讓采訪對象使用10–30分鐘這個軟件的基本功能
-
描述用戶使用這個產品的過程,用戶的問題解決了麽?軟件在數據量/界面/功能/準確度上各有什麽優缺點?用戶體驗方面有問題麽?
得到了解決。單詞量還是挺大的,尤其是本地詞庫。界面采用了比較樸素的設計,不過還是挺好看的。對於網絡用語的準確度一般。功能基本都是詞典常見的經典功能。可以說用戶體驗中規中矩,沒有什麽特別值得吐槽的,但也沒有那種讓人耳目一新的亮點或者設計。
-
用戶對產品有什麽改進意見?
聽力寶庫、美英慢速英語的內容太少了。以及,最好需要支持離線語音庫。
-
結論
好像不支持自動添加詞典,以及功能還不是很多。不過沒有廣告是非常良心的。不錯但還有提升的空間。
總體使用感受不如有道詞典,好於歐路、金山詞霸。
-
綜合評價
功能 | ||
類別 | 描述 | 評分 (滿分 10 分, 良好 6 分, 及格 4 分,聊勝於無 1 分, 很差 -3 分) |
核心功能 | 分析三個核心功能,功能設計和質量。 | 8.5 |
細節 | 有什麽為用戶考慮的細節? | 6.5 |
用戶體驗 | 當用戶完成功能時,不幹擾用戶 (例如: 是否不斷彈出不相關廣告)。 | 9.5 |
輔助功能 | 一些輔助功能如皮膚等 | 4.5 |
差異化功能 | 這個軟件獨特的功能. 它對用戶的吸引力有多大? | 1.5 |
軟件的效能 | 用內存, 啟動速度, 內存泄漏情況 | 6.5 |
體驗 | ||
軟件的適應性 | 在聯網/斷網, 大小屏幕, 沒有鼠標的情況下都可以順暢操作. 和不同平臺的軟件能流暢協作 | 7 |
成長性 | 記住用戶的選擇, 適應用戶的特點,用戶越用越方便 | 4 |
用戶有控制權 | 系統狀態有反饋,等待時間要合適。關鍵操作有確認提示,有明確的錯誤信息。 讓用戶方便地從錯誤中恢復工作, 快捷操作鍵可調整。 | 6 |
自選 | ||
互動性 | 管理者是否能及時處理用戶反饋,用戶之間是否可以相互交流 | 2.5 |
分析
-
使用此服務的所有功能,估計這個軟件/網站/服務做到這個程度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團隊人數6人左右,計算機大學畢業生,並有專業UI支持)。(必答)
總體估計大約在10-12個月左右時間。
- 市場調研 1個月
- 產品需求分析、功能設計、團隊招募與分工,確定產品使用框架 1個月
- 完成幾大核心功能諸如語音翻譯、拍照翻譯、單詞查詢。部分功能對算法層次諸如模式識別有較高的要求,需要算法工程師進行樣本訓練、測試、調參。與此同時,前端工程師進行界面的設計。這一部分需要4-6月。
- 完成其它較細的功能,諸如電臺、文章、詞庫、詞匯量測試,發布alpha版本。1個月。
- 根據用戶反饋進行功能完善。1個月。
- 進行測試。之後上線beta版本。 1個月。
- 發布完整版,並進行廣告宣傳。0.5個月
-
分析這個軟件目前的優劣(和類似軟件相比),這個產品的質量在同類產品中估計名列第幾?(必答)
優點:扁平化的UI簡潔清晰美觀,功能對於一個詞典來說很豐富。支持同步詞庫,平臺支持廣。廣告少。翻譯的準確率高。
缺點:主要的缺陷在於詞庫較少、聽力寶庫的內容較少。以及目前的認知度較小(用戶較小) 不支持人工翻譯。以及社區幾乎為0,社交、與其它用戶交互基本不存在。
-
它的市場份額估計第幾?兩者匹配麽?不匹配的原因是什麽?
市場份額估計5%,基本匹配。
-
團隊在哪一個層次還有問題?為何這麽著名的團隊還有這些問題?可以把自己想問軟件團隊的問題都列出來,也許就能得到團隊的親自解答了!
首先翻譯中的問題,比如對於大多數詞典支持的網絡釋義,找不到。諸如當我們想搜索一些比較時新的網絡用語時,比如“程序猿”在翻譯menu下翻譯出的結果是「Code Monkey」,綠茶婊翻譯的結果是「Green Tea Biao」等等,其實在第一個menu下的"輸入單詞或句子"還是能得到網絡釋義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到了翻譯下就變成了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答案。還有在翻譯的時候希望能加上離線的語音翻譯。
還有就是交互的問題,我在使用過程中沒有看到任何的其它用戶or社區。可以說是沒有什麽廣告的叨擾吧。但是在現在,基本上所有的軟件都具備一定的社交或社區功能。比如一些單詞的解釋,可以由用戶上傳自己的筆記進行分享,或者是一起背單詞的小組,或者是以公開課/知識分享的形式共同學習等等,或者支持評論的文章,這些我在必應詞典都沒有看到。這就很難給一個新用戶持續使用的動力。
-
從各方面的問題,推理出這個軟件團隊在軟件工程方面可以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具體建議)。(必答)
增加社區/交互的功能,進一步美化UI。具體的一些功能見4及第一大點的調研。
-
根據各種公開資料,推測這個App/系統是用什麽語言+架構實現的,做到目前這個水平總的工作量應該是多少(人×月)
從網上查到的是
用WCF /J2EE開發的SOA應用
6人*6月
-
你在第一部分發現的bug,為何軟件團隊不能在發布前修復?他們是不知道,還是有意不修復?你覺得是什麽原因?從下面的可能性中選取幾個:
有技術層次上的例如手寫翻譯,這對算法的要求較高。也有UI設計方面的不美觀。我覺得主要問題是具體的設計質量不高,屬於“好像也不是致命錯誤”但讓使用者不舒服的地方。
第三部分 建議和規劃(參考《構建之法》第8章功能的定位和優先級;第9章項目經理)
-
首先,市場有多大?全中國IT專業的學生和職業人士都可以是用戶,總共有多少人?
市場很大,現在幾乎人人要用英語,因此查詞/翻譯必不可少。
2014年的報道:
IDC:全球有1850萬程序員 中國占10%
英文報道如下:
29 million ICT-skilled workers in the world as we enter 2014, including 11 million professional developers.
-
目前市場上有什麽樣的產品了,它們的優勢劣勢在哪裏?和它直接競爭的產品在那裏?
詞典 優點 缺點 有道詞典 詞匯量大、用戶多 有廣告 金山詞霸 口語練習強大,有離線語音 網絡釋義少 歐路詞典 反應快,界面清晰。聽力例句好。語料庫全 移動端功能少 -
作為新的項目經理,這個產品的核心用戶群是什麽樣的人,典型用戶長什麽樣?學歷,年齡,專業,愛好,收入,表面需求,潛在需求都是什麽?
核心用戶是使用英語或其它語言的國人。
典型用戶是中國人,黃皮膚,黑頭發,五官不怎麽立體。
學歷:集中在大學本科以上。其余的也有
年齡:10~50歲
專業:幾乎所有
愛好:不排斥除母語外的其它語言,喜歡國外的電影/小說等等
收入:[0,正無窮]
表面需求:翻譯,查單詞
潛在需求:提高綜合英語水平 -
功能:你要設計什麽樣的功能?為何要做這個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為什麽用戶會用你的產品/功能?你的創新在哪裏?可以用NABCD分析.
我想設計的功能:基於用戶個人特征的背單詞推薦。
-
Need: 首先我認為,詞典可以引入時下流行的背單詞功能。尤其是大多數使用詞典進行翻譯的人肯定會有背單詞這種需求的。因此在詞典中引入背單詞無可厚非。而結合個人特征/喜好推薦單詞,也是非常流行的社交軟件中的功能。
-
Approach: 結合深度學習方法分析出該用戶的單詞熱區,對於哪種類型(例如時政/體育/學術,亦或名詞/形容詞/動詞)的單詞比較熟悉,又對於哪種類型的單詞是盲區,然後進行推薦。以及一個單詞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定制,目前市面上的應用基本都限制成一個固定的數,例如5/10或者認識/拼寫,當結合了機器學習的方法後就可以形成更加具體的單詞要求方式。
-
Benefit: 從背單詞書這種比較傳統的方式中脫穎而出,讓用戶能背到自己不熟悉的單詞的可能性提高,而不是浪費時間在重復已經牢記的單詞上。(其實是我們之前一個team的計劃只不過後來這個團隊因為種種原因解散了)
-
Competitors: 與目前廣泛的背單詞軟件同場競技。
-
Delivery: 在查詞/翻譯的時候進行新功能安利。
-
-
如果你有錢可以招聘6個人,有4個月的時間,你作為項目經理,應該如何配置角色(開發,測試,美工等等)?描述你的團隊在16周期間每周都要做什麽,才能在第16周如期發布軟件的改進版本,並取得預想中的成績。
2個後端工程師負責數據庫的管理和前端工程師的銜接,1個算法工程師對於算法問題進行攻堅克難。2個前端工程師,其中至少有1位需要有美工基礎。另外需要一個產品經理進行統籌規劃協調。項目執行後期,全體進行測試,即類似微軟的Bug Trash.
1~3周:市場調研,確定框架。
4~5周:用快速原型法寫一個簡單的應用,看情況如何。
5~10周:完成核心功能,並與第十周上線alpha版本。收集用戶反饋。
11~13周:完成功能改良及增加部分功能。
14~15周:團隊一起進行測試,pm準備進行上線的宣傳。
16周:發行beta版本。
作業實際花費時間: 12小時
個人作業Week3-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