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網路(三) 反向傳播直觀理解
這是典型的三層神經網絡的基本構成,Layer L1是輸入層,Layer L2是隱含層,Layer L3是隱含層,我們現在手裏有一堆數據{x1,x2,x3,...,xn},輸出也是一堆數據{y1,y2,y3,...,yn},現在要他們在隱含層做某種變換,讓你把數據灌進去後得到你期望的輸出。如果你希望你的輸出和原始輸入一樣,那麽就是最常見的自編碼模型(Auto-Encoder)。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麽要輸入輸出都一樣呢?有什麽用啊?其實應用挺廣的,在圖像識別,文本分類等等都會用到,我會專門再寫一篇Auto-Encoder的文章來說明,包括一些變種之類的。如果你的輸出和原始輸入不一樣,那麽就是很常見的人工神經網絡了,相當於讓原始數據通過一個映射來得到我們想要的輸出數據,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話題。
本文直接舉一個例子,帶入數值演示反向傳播法的過程,公式的推導等到下次寫Auto-Encoder的時候再寫,其實也很簡單,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推導下試試:)(註:本文假設你已經懂得基本的神經網絡構成,如果完全不懂,可以參考Poll寫的筆記:[Mechine Learning & Algorithm] 神經網絡基礎)
假設,你有這樣一個網絡層:
第一層是輸入層,包含兩個神經元i1,i2,和截距項b1;第二層是隱含層,包含兩個神經元h1,h2和截距項b2,第三層是輸出o1,o2,每條線上標的wi是層與層之間連接的權重,激活函數我們默認為sigmoid函數。
現在對他們賦上初值,如下圖:
其中,輸入數據 i1=0.05,i2=0.10;
輸出數據 o1=0.01,o2=0.99;
初始權重 w1=0.15,w2=0.20,w3=0.25,w4=0.30;
w5=0.40,w6=0.45,w7=0.50,w8=0.55
目標:給出輸入數據i1,i2(0.05和0.10),使輸出盡可能與原始輸出o1,o2(0.01和0.99)接近。
Step 1 前向傳播
1.輸入層---->隱含層:
計算神經元h1的輸入加權和:
神經元h1的輸出o1:(此處用到激活函數為sigmoid函數):
同理,可計算出神經元h2的輸出o2:
2.隱含層---->輸出層:
計算輸出層神經元o1和o2的值:
這樣前向傳播的過程就結束了,我們得到輸出值為[0.75136079 , 0.772928465],與實際值[0.01 , 0.99]相差還很遠,現在我們對誤差進行反向傳播,更新權值,重新計算輸出。
Step 2 反向傳播
1.計算總誤差
總誤差:(square error)
但是有兩個輸出,所以分別計算o1和o2的誤差,總誤差為兩者之和:
2.隱含層---->輸出層的權值更新:
以權重參數w5為例,如果我們想知道w5對整體誤差產生了多少影響,可以用整體誤差對w5求偏導求出:(鏈式法則)
下面的圖可以更直觀的看清楚誤差是怎樣反向傳播的:
現在我們來分別計算每個式子的值:
計算:
計算:
(這一步實際上就是對sigmoid函數求導,比較簡單,可以自己推導一下)
計算:
最後三者相乘:
這樣我們就計算出整體誤差E(total)對w5的偏導值。
回過頭來再看看上面的公式,我們發現:
為了表達方便,用來表示輸出層的誤差:
因此,整體誤差E(total)對w5的偏導公式可以寫成:
如果輸出層誤差計為負的話,也可以寫成:
最後我們來更新w5的值:
(其中,是學習速率,這裏我們取0.5)
同理,可更新w6,w7,w8:
3.隱含層---->隱含層的權值更新:
方法其實與上面說的差不多,但是有個地方需要變一下,在上文計算總誤差對w5的偏導時,是從out(o1)---->net(o1)---->w5,但是在隱含層之間的權值更新時,是out(h1)---->net(h1)---->w1,而out(h1)會接受E(o1)和E(o2)兩個地方傳來的誤差,所以這個地方兩個都要計算。
計算:
先計算:
同理,計算出:
兩者相加得到總值:
再計算:
再計算:
最後,三者相乘:
為了簡化公式,用sigma(h1)表示隱含層單元h1的誤差:
最後,更新w1的權值:
同理,額可更新w2,w3,w4的權值:
這樣誤差反向傳播法就完成了,最後我們再把更新的權值重新計算,不停地叠代,在這個例子中第一次叠代之後,總誤差E(total)由0.298371109下降至0.291027924。叠代10000次後,總誤差為0.000035085,輸出為[0.015912196,0.984065734](原輸入為[0.01,0.99]),證明效果還是不錯的。
神經網路(三) 反向傳播直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