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手機攝影:黃埔軍校舊址(下)

手機攝影:黃埔軍校舊址(下)

就是 生活 軍官 tro 分享圖片 img 分鐘 先生 留下

作者:馬健
郵箱:[email protected]

發布:2018.01.06

P1:從校本部出來,騎摩拜不到10分鐘即可到達白鶴崗炮臺(鄭重聲明:門口亂放的摩拜真不是我放的)。其實這個炮臺的高度並不高,與江面大概3、4層樓的差距。

技術分享圖片


P2:白鶴崗炮臺屬於半地下建築,一條甬道一側是一字排開的各跑位,另一側是官兵生活區和倉庫。

技術分享圖片


P3:炮位,沈重的大炮通過地面上的軌道部分機動。

技術分享圖片

P4:炮位後方的地下生活區。後面那個塔我個人認為主體是水塔,但伸出來的橫板和塔頂應該也能起到瞭望塔的作用。

技術分享圖片

P5:大坡地炮臺的大門。與白鶴崗炮臺相距不遠,但防守方向基本正交。

技術分享圖片

P6:與白鶴崗炮臺不同,大坡地炮臺尚未修復開放,所以跑位上空空蕩蕩,半地下的生活區也基本被沙土填埋。

技術分享圖片

P7:黃埔軍校舊址中剩余的地點都在思亭路上:起點是教思亭,終點是東征烈士墓,中間是北伐紀念碑。整個思亭路就是上坡、下坡的山路,騎摩拜把我累得半死,看來體力與當年的軍校生實在沒法比。 這個就是東征烈士墓的大門,上面的篆體字是“東征陣亡將士紀念坊”,門前隔著幾米寬的馬路就是珠江江面和新州碼頭。墓園安葬黃埔軍校師生在1925年兩次東征、平定滇桂軍閥叛亂和“六二三”沙基慘案 時犧牲的516位烈士。1926年由軍校校長蔣先生主持落成,有“小黃花崗”之稱。其實軍校學生軍的陣亡比例是相當高的,所以活下來的都不容易。

技術分享圖片

P8:東征史跡陳列室

技術分享圖片

P9:東江陣亡烈士墓

技術分享圖片

P10:東江陣亡烈士紀功坊,仿法國凱旋門建造,坊內有三方碑刻,記載著軍校烈士的芳名及陸軍中將劉堯宸烈士的功績。

技術分享圖片

P11: 思亭路中段的北伐紀念碑,1928年為紀念黃埔軍校學生出身北伐陣亡將校而建,碑座四周刻有姓名。碑身正面是“國名革命軍軍官學校學生出身北伐陣亡將校紀念碑”,一側是篆體的“為民犧牲”。

技術分享圖片

P12:另一側是“捐軀救國”,背面是“中華民國十八年二月敬立”

技術分享圖片

P13:思亭路起點的教思亭,據說是當年黃埔軍校搞思想教育的地方。現在旁邊就是居民樓,所以背景有點亂。

技術分享圖片

P14:站在居民樓陽臺上拍教思亭

技術分享圖片

P15: 其實我覺得從建築角度而言,教思亭的造型可能是那個年代的流行款,如下面這個是當年黃埔公園留下的亭子,和它是不是很像?1917年孫中山南下護法,曾在黃埔公園接見南下國會議員,發表著名的護法演說,接受海陸軍大元帥帥印,1926年該公園改名為“中正公園”。所以黃埔公園與黃埔軍校應該說還是很有緣分的,離東征烈士墓的直線距離也不到100米,我估計如果不是位於涉密廠內,可能也會被劃歸黃埔軍校舊址的範圍,現在一般遊人只能隔著廠區大門遠遠看一眼了。

技術分享圖片

手機攝影:黃埔軍校舊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