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馬拉拉》—— 讀後總結
其實最開始看到這本書,就是想了解下馬拉拉到底是誰?為什麽一個小女孩可以寫自傳?於是搜索可以下,大概知道是個諾貝爾和平獎,於是開始閱讀本書,從書中了解了很多巴基斯坦過去幾年的生活,從建國到印巴沖突,再到塔利班,也看到了戰亂給民眾帶來的痛苦。
故事梗概
書中以作者的視角開篇講述了她在上學的路上被塔利班(極端的伊斯蘭教徒)槍擊的過程,隨後跳躍到她剛出生的年代,周圍人對她母親生出女兒的同情、父親對她的偏愛,隨後兩個弟弟的出生。
之後就是大段的巴基斯坦民眾的生活以及政府的動蕩,地震、洪水、塔利班的屠殺,政府圍剿塔利班、搬家、禁止上學受教育、禁止DVD、廣播洗腦等等。
為了能爭取上學的權利,馬拉拉開始在公共場合演講,於是受到了塔利班的關註,成為刺殺對象。被槍擊後,引起世界的關註,子彈從她的左腦射進去、從肩膀射出來,由於當地的醫療水平有限,她被政府公費送往英國治療,隨後全家都搬了過去...
在康復後,她進如了伯明翰的學校讀書,並且在去年被牛津錄取。
如果好奇為什麽她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如回憶一下,14歲左右,我們還在上初中玩泥巴遊戲廳網吧的時候,她已經開始在各個媒體公開演講,為巴基斯坦的女孩子爭取上學的權利.....
女孩受教育的權利
在巴基斯坦,男孩女孩是有很大差別的,男孩子需要留胡子,女孩子則不能穿鮮艷的衣服、不能在街上隨便走動、更不能去學校讀書。作者馬拉拉就是一個思想前衛喜歡讀書學習的女孩子,在戰亂的時代,教育權利被剝奪(因為塔利班不希望民眾思想被西化),甚至隨便獨身一人在街上行走,都有可能被殺...原因就是跟教義不符。
家庭的教育很重要
馬拉拉的父親是一個思想很前衛的人,至少跟周圍的人是不同的。傳統的家庭,如果生了女孩會很傷心,但是馬拉拉出生後,她的父親對她很疼愛,完全沒有男女的不平等觀念。等後來弟弟出生,也完全按照對待女兒的方式對待兒子。父親為了能讓更多的人學習到知識,開了一間學校,馬拉拉因此被鼓勵學習,成績也很優異,父親平時的鼓勵和教育都非常值得學習。
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現在很多家庭的父母,忙於工作或者事業,忽略孩子的感受,缺少陪伴,家庭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完全讓孩子任意成長,這樣對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是很不利的,所以也有計劃好好讀讀龍應臺的人生三書。
關於巴基斯坦
關於巴基斯坦可能最近最有名的就是"巴鐵",這是巴基斯坦鐵哥們的簡稱,也能看出來近代我國跟巴基斯坦的外交關系。不過旅遊方面還是不考慮了吧....雖然風景很美,但是還是缺點安全感...
另外,巴基斯坦號稱清真之國,說起這個,就不得不普及一下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歷史知識了。
最初巴基斯坦和印度是一家,都是英國統治下的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殖民地解體,由於宗教觀念不同,有的信奉佛教,有的信奉伊斯蘭教,於是就拆分成了兩個國家——巴基斯坦和印度,最近幾十年也是沖突不斷。關於當時的幾個名人——穆罕默德阿裏真納、甘地、尼赫魯、蒙巴頓,可以再詳細的看看相關的自傳。
《我是馬拉拉》—— 讀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