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 讀後總結
阿新 • • 發佈:2018-11-09
這本書在很久以前就想讀了,一直到今天才讀完,最大的感觸就是:平時生活中容易陷入的陷阱在這裡都做了科學的解釋和論證。尤其是在買東西的時候,可以多一些謹慎,多買一些更有價值的東西,不能被別人的銷售技巧給套住。
粗略總結
- 互惠:別人在想要你幫忙或者想要你買東西的時候,往往會先給一些優惠。套用那句俗語“那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最短”,最後礙於情面,只能乖乖順從。比如買保險,總會在節假日給你送點禮物;請你幫忙時,會提前給買點小東西。
- 承諾和一致:因為前後不一致會讓別人覺得是一個思維混亂、缺乏信仰的人,因此大部分人在別人面前做出一些行為或者言論後,總是會盲目的維護它。尤其是在眾人面前做出的承諾,如果不盡力而為,會很沒面子。
- 社會認同:在一些不確定的問題上,更傾向於順從大多數的意見和行為,從而免於去思考與負責。因此在一些危急的關頭,雖然觀眾很多,但是沒有人出來幫忙,也是因為大家的責任被平攤了,每個人都沒有行動的自我驅動力。所以在你需要別人幫忙,但是周圍大多很冷漠的時候,抓住一個人,指定他幫忙,消除不確定性,是最有效的辦法。
- 權威:大多數人會很自然的順從權威的指示,不敢反駁。比如買車的時候,如果銷售表現的很專業,自己會很容易被他帶入設下的“圈套”。
- 稀缺:越難獲取或者越少的東西,我們就越會珍惜它喜歡它。比如買房子的時候,總會遇到限購、優惠截止日期、所剩房源不多、買主很多等資訊的干擾,從而失去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