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工作和生活的死循環
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一個死循環,永遠也跳不出去,令人窒息,從而萎靡不振。
學習、工作、編碼、測試、解BUG,放假就玩遊戲、聽歌,看電影、逛街、各種宅
然後,今天忘記了昨天的事情,這一周與上一周相似,這一月與上一月相似,這一年與上一年相似。。。。。。
若幹年後,驀然回首,絕望地發現,這輩子其實就這樣過去。然後,各種謂然長嘆。。。。。。
但是,有沒有想過,跳出這個死循環?
沒什麽愉悅,疲於應付,日復一日,蹉跎歲月。
這樣的工作狀態,用編程黑話來說:
while(ture){ 平淡無奇的活著,混過今天(); }
學過編程的人都知道,不管任何語言,都能發現,這是一個死循環,永遠也跳不出去。
這段程序代碼放在CPU單核心多線程和雙核心這些技術之前,CPU就會無限的接近100%的占用率,直至死機,你幾乎什麽也幹不了。
同樣,對於我們人來講,如果你的工作或學習過程中陷入了這樣一個死循環日復一日、令人窒息、了無生趣,那未來的遭遇,就和那個單線程的電腦差不多,廢了
那麽,如何跳出這個死循環,四個關鍵點
所幸,這個死循環,從編程的角度來看,很容易跳出來。
我們只需要將前邊的偽代碼改寫:
int i = 0; while(i < 1000){ i++; 平淡無奇的活著,混過今天(); }
現在,這個循環就跳出來了!
從程序的角度分析一下,剛剛改變代碼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麽?
1).引入了一個變量 i
2.)i 在每次循環時加 1
3).i 持續穩定的加 1
4).i 值達到 1000 時跳出循環
類比無趣無望的工作死循環,做下列四件事,就可以跳出來:
1).引入變量;
2).每天做一點積極正向的變化;
3).持續變化,在一個方向不斷累積能量;
4).到達臨界,跳出循環。
看來,我們的生活還是有希望的?
稍稍展開一下。
1. 引入變量
工作中,可以引入的變量很多,比如:
1).學習新知識(自己感興趣的,如稅法、記賬、旅遊、加密算法、網絡協議、基金)
2).培養新技能(寫作、演講、講授、設計 PPT 、制作 Excel 、拆書、理財……)
3).嘗試新工作內容(走出你的職責範圍去看看)
4).引入新工作方法(你的工作還有可改進的控件嗎)
5).結識新夥伴(公司內,你不認識的同事、有業務往來的客戶、同一個業務圈子的人
引入變量時,符合至少一個原則:
1).有助於你當下的工作產出
2).有助於你個人技能累積
2. 每天做一點積極正向的變化
每天進步一點點,而不是每天原地踏步,或者退步。這非常重要。
3. 持續變化,在一個方向不斷積累能量
很多事情,你都繞不過準備的過程。你想直接吃第 6 個能讓你飽的包子,不可能。
唯有利用時間的復利,不斷在一個方向持續累積,才可能越來越犀利。
金錢的復利是利息,時間的復利是成長。
《刻意練習》中解構的 10000 小時秘密,Scalers 的持續行動 1000 天,說的就是這個。
4. 到達臨界,跳出循環
量變到達某個臨界,會引發質變。就工作來講,你的臨界條件,可能是:
·晉升
·負責新的工作內容
·獲得其他單位的要約
·在某個方向建立個人品牌
·下班後收入能夠支撐生活
·某個技能的窗口期來臨
跳出工作和生活的死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