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面試官必知必看
阿新 • • 發佈:2018-11-04
引言
之前寫過候選人必知必看,這篇與之對應,從面試官角度,記錄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無論誰,處在什麼位置上,可能都會有作為面試官的經驗。
這裡,不想就面試官需要具備的硬效能力(專業、溝通、知識面廣度...)做強調。本文想就如何儘量避免在面試不通過情況下給候選人以預約的感受。
一、面試官的沉沒成本和收穫
面試不通過的情況,從面試官的角度看,通常會出現以下沉沒成本:
- 時間成本。花了一個小時左右時間,卻沒有遇到合適的候選人
- 心態調整。頻繁面試帶來的疲倦...
當然了,通常也會有一些收穫:
- 對候選人簡歷的甄別標準的調整
- 從候選人身上學習一些新東西
- 間接宣傳了公司/團隊
二、不好的面試體驗
- 協調不暢。“千辛萬苦”來了公司面試,正常一個上午可以結束的幾輪面試,卻因為中間面試官時間協調問題,整個讓候選人用了一天時間
- 側重能力不強調。職位描述中暗含某種側重,而且具備這種側重能力是必備選項,但職位描述/HR約面溝通中卻絲毫不提,到了部門面試,5分鐘後發現雙方沒有談資了
- 職位本身隱藏。面試中,“隱藏”職位本身的一些不利點,甚至面試者主動詢問時,依然含糊其辭,導致即使買賣成了,也不能長久
- 面試官專業度不夠。面試官明顯不是對應職位的資深人士,很多問題問的淺顯、問不到點上
- 不誠心招人。這類公司基本特點是:吸引資深人士來面試(薪資各方面有誘惑力),詢問候選人各個具體實現技術(當然,前提是自己不知道如何實現),對團隊目前技術/工作含糊其辭,簡要詢問候選人工作期望,沒有下文了
- 職位描述/篩選簡歷草率。職位描述比較籠統,加上篩選簡歷不嚴格,導致很多和真實職位要求不匹配的簡歷被篩選通過,後果就是雙方都極為“反感”。
三、給面試官的一些建議
從以上基本可以看出,(和候選人付出的沉沒成本相比起來)沉沒成本還不算大。但是,一旦給候選人留下了壞印象,一方面給公司/團隊帶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自己也是一名不稱職的面試官了。那麼,為了減少不好的面試體驗,通常建議採用:
-
正式面試之前,可優先進行一輪技術/HR電話面試,做初步溝通。目的在於確定:
- 候選人與職位硬性要求是否一致。
- 候選人未來期望,本團隊是否可滿足
- 候選人各種軟性條件是否符合
- 彌補簡歷篩選可能過於草率的問題
-
如果候選人硬性條件不匹配,誠懇說明職位要求
-
如果候選人資歷、專業度不符合該職位,誠懇說明,並給出候選人相關建議
-
無論是否面試過程順利,都感謝候選人的辛苦趕來和時間付出
-
整個面試過程,不要以“審問”口吻,而要以“同事間”探討方式展開面試,以判斷候選人以後在溝通、合作等方面能否成為好同事。
四、總結
無論面試結果如何,面試官不妨都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重新評估自己:
- 專業度是否可以提升。自己已有的積累還有哪些方面可以提升、還有哪些需要具體的能力
- 溝通能力是否可以提升。面對不同喜好、不同專業側重的候選人,是否已經充分展示了自己面試官的風采,還有哪些可以改善。
- 面試官軟能力是否可以提升。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完成每一輪的面試。
在自己做面試官的時候,不妨時刻謹記哪些不愉快的面試過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爭取做到:最終面試結果沒有通過/候選人沒有繼續參加面試,但雙方已經經歷了愉快的暢聊,並都從中學到了某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