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軟技能》讀書筆記——第四篇

《軟技能》讀書筆記——第四篇

本篇介紹

本篇介紹的是提高生產力的軟技能,首先告訴我們擁有專注的力量是快速提高生產力的必要基礎,在培養專注力量的方式上介紹了”番茄工作法“(如果你知道或已經在用這個方法了,請繼續堅持),番茄工作法:基本思路是,規劃出打算一天內完成的工作,然後設定一個時長25分鐘的定時器,去完成計劃中的第一項任務;在這25分鐘之內,你只專注這一項任務,可以用各種辦法遮蔽這期間的干擾;25分鐘後設置一個5分鐘的定時器,休息一下;這30分鐘就是一個”番茄鍾“,沒4個番茄鍾後需要休息15分鐘。番茄工作法可以通過增強計劃能力來提升工作效率,還可以在心理上對你產生巨大影響。你可以通過番茄工作法為自己設定每天工作的目標,比如每天完成10個番茄鍾,每週完成50個番茄鍾。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工作8個小時裡不代表能完成的番茄時鐘的上限是16,相反即使每天工作12個小時也很難完成16個番茄鍾,因為事實上每個人每一天能夠專注地工作時間是有上限的。通過使用番茄工作法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合理安排工作的優先順序很重要,因為你能意識到每天只有固定這麼多的番茄鍾,如何分配利用你自己說了算。

”專注力“加上”番茄工作法“只是我們提高生產力的工具,而要持續的提高生產力,你需要一個生產力提升計劃,這個計劃從大到小包括年計劃、季度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比如每個日計劃可以有10個番茄鍾構成,當然在這些計劃中應合理安排些”無工作日“或”無工作周“,在這些時間中可以做些使自己快樂的事情。有了計劃之後我們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持續不斷的執行這些計劃呢?在執行計劃時肯定會遇到”倦怠“這堵牆,而如何跨越這堵牆,你要知道這堵牆後有什麼,為自己建立希望,要明白成功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只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努力工作,如果生活中有人給你講解成功的技巧那麼請相信,他如果不是在向你兜售東西,就是已經忘了他成功的路上曾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關於要不要多工並行?首先要弄清楚多工並行和單任務快速切換的區別,因為大多數我們所做的所謂多工並行的場景其實是單任務快速的切換,而後者並不能使工作更高效,反而比專注的單任務更低效,如我們在編寫程式的時候回覆郵件或閃動的QQ、微信資訊,這種場景其實就是單任務快速切換,這會打亂專注程式設計的思路,也會使資訊回覆效率低下,這對此場景可以應在單獨的”郵件/資訊回覆模式“中批量處理。真正的多工並行確實可以提升生產力,而首先要明確這些任務組合起來後不會降低單獨執行每項任務的生產效率,比如在鍛鍊身體時聽些音訊書籍,在程式設計時聽些輕音樂等。停止任何並非真正多工並行的多工並行,每天力爭在一個時間段內建做一件事情(番茄工作法對此有很大幫助)。

章節筆記及感悟

36章

專注的力量:如果把一項任務進度比做是從A點到B點的一段高速路程,專注的力量則是全程高速巡航的狀態跑完這段路程,如開車一樣專注需要一個從一檔到五檔加速的”衝量“過程,這個過程中你要克服將自己的思緒集中於單一任務的那種痛感,一般情況下這種痛感在剛開始會很強烈,但是你必須意識到這種痛感只是暫時的,不會持續很久。當你進入專注狀態時在心裡記住是什麼感覺。

37章

生產力提升計劃:每年有4個季度,每個季度有對應的季度計劃;每個季度3個月,每個月有對應的月計劃;每個月有4個周,每週有對應的周計劃;每週有7天,每天有對應的日計劃;每日的計劃可以安排10個左右的”番茄鍾“,每個番茄鍾代表25分鐘的專注工作時間;在專注工作時間裡排除一切外界干擾(郵件,聊天軟體,微博,電話等);當然在這些計劃中應合理安排些”無工作日“或”無工作周“,在這些時間中可以做些使自己快樂的事情。

38章

番茄工作法:基本思路是,規劃出打算一天內完成的工作,然後設定一個時長25分鐘的定時器,去完成計劃中的第一項任務;在這25分鐘之內,你只專注這一項任務,可以用各種辦法遮蔽這期間的干擾;25分鐘後設置一個5分鐘的定時器,休息一下;這30分鐘就是一個”番茄鍾“,沒4個番茄鍾後需要休息15分鐘。番茄工作法可以通過增強計劃能力來提升工作效率,還可以在心理上對你產生巨大影響。你可以通過番茄工作法為自己設定每天工作的目標,比如每天完成10個番茄鍾,每週完成50個番茄鍾。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工作8個小時裡不代表能完成的番茄時鐘的上限是16,相反即使每天工作12個小時也很難完成16個番茄鍾,因為事實上每個人每一天能夠專注地工作時間是有上限的。通過使用番茄工作法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合理安排工作的優先順序很重要,因為你能意識到每天只有固定這麼多的番茄鍾,如何分配利用你自己說了算。

39章

定額工作法:將每天,每週或每月都需要做的重複性任務,明確有效時限並在此期間重複執行該任務完成定額的次數,給自己承諾一定要達成定額,剛開始制定定額可以只應用到一件事情。如:規定每週跑步鍛鍊3次,每週寫一篇部落格,每週完成50個番茄鍾。定額工作法可以幫助克服意志力薄弱問題,通過預先設定好的必須要遵循的過程,消除需要做出決策的部分。

40章

對自己負責:讓人們完成工作主要有兩大動機——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而內部動機要比外部動機有效的多,內部動機激勵性工作時,能完成更多的工作,也傾向於把工作做得更好。要培養”對自己負責“的精神,首先要讓自己的生活井然有序,必須通過為自己設定規則,將這種條理性自願的應用於自己的 生活中,其次,對自己負責的時候很容易違反自己制定的規定,我們可以藉助外力來輔助自己履行規則,如可以找個監督自己的小夥伴,或者加入一個互助學習小組,並將自己制定的規則計劃告訴他們,想到要將自己沒有完成自己制定的規則計劃的行為告訴他們,你就會自覺阻止自己不自律的行為。

41章

要不要多工並行:首先要弄清楚多工並行和單任務快速切換的區別,因為大多數我們所做的所謂多工並行的場景其實是單任務快速的切換,而後者並不能使工作更高效,反而比專注的單任務更低效,如我們在編寫程式的時候回覆郵件或閃動的QQ、微信資訊,這種場景其實就是單任務快速切換,這會打亂專注程式設計的思路,也會使資訊回覆效率低下,這對此場景可以應在單獨的”郵件/資訊回覆模式“中批量處理。真正的多工並行確實可以提升生產力,而首先要明確這些任務組合起來後不會降低單獨執行每項任務的生產效率,比如在鍛鍊身體時聽些音訊書籍,在程式設計時聽些輕音樂等。停止任何並非真正多工並行的多工並行,每天力爭在一個時間段內建做一件事情(番茄工作法對此有很大幫助)。

42章

跨越”倦怠“這堵牆:你會發現在一個專案剛開始時,你會熱情高漲,充滿激情,但是過一段時間後就會進入”倦怠“期,特別是開始進展很迅速,後面進展越來越慢。而好多人並不知道其實跨過這堵牆後,你會重拾激情,事情會變得更好。你要通過為自己建立一套確保自己繼續前行的規則來使自己跨過這堵牆。

舉個例子:在今年4月份我報考了一項資格證書考試,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備考,有2個月備考時間,剛開始是激情滿滿,甚至能想像到收穫成功時的喜悅,但是當備考進行1個月左右時,枯燥的專業課知識是我非常反感,甚至每天都不想拿起那本專業書,想放棄專業科目;但慶幸的是我之前規定了每天必須學兩個小時的專業課(可以是看書,視訊教程和做練習題),就這樣堅持到了6月初考試前夕,後來考完試後發現自己很輕鬆,很有成就感,之前的”倦怠“情緒完全不在了,甚至有種”只要我願意能學好任何專業知識“的感覺。當然,後來8月份成績公佈,順利過線拿到資格證書,也證明了此法有效。

43章

”找回“浪費掉的時間:如果你每天都感覺自己能完成的工作要比實際完成的工作多得多,那麼你就要看下你的時間都用在什麼上面了。首先你要跟蹤下你每天時間都用在了哪些事情上面,先找出它們然後才能通過有意識改善自己的行為來找回浪費掉的時間,比如:看電視(包括家裡的電視,手機上的短視訊等),社交媒體,新聞網站,不必要的會議,電子遊戲等,找出這些時間把它用在更有效的事情上。當然也行你會覺得這樣做的話,生活會少很多樂趣,那麼你可以在你的日程表中安排固定的時間段去看電視或玩遊戲,稱這個叫做”無工作時間“。

44章

慣例的重要性:如果能每天寫1000字,那麼一年就能寫4本小說(平均每本7萬字)。所以說慣例的力量很強大,像我們這種上班族來說,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8小時睡眠時間,2小時吃飯時間,那麼剩下的6小時如何安排,養成什麼樣的慣例決定著你進步的速度,目標達成的速度。

我的個人慣例:每天早上6點起床,洗漱+早飯時間半個小時,1個小時左右時間的學習時間,8點出發去公司,40分鐘的車程會聽些有聲書籍,9.00-18.00工作時間,完成10個番茄鍾,合理安排工作優先順序。下班車程同樣會聽些有聲書籍,19點到家,1個小時晚飯時間,20.00-22.00兩個小時的學習時間,22點開始半個小時跑步鍛鍊時間,23點休息,彈性時間儘量控制不超過半個小時。

45章

培養習慣:如同慣例一樣,習慣也能通過日積月累使我們進步或退步,不同的是慣例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而習慣則不受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改變壞習慣和培養新的習慣。首先要知道,習慣是由:暗示,慣例和獎勵三個要素組成,一件事情做的越多越可能形成習慣。將壞習慣轉變為好習慣的前提是要先找到壞習慣,可以設法找到日常生活中令你感到內疚的事情或慣例,試著從小事做起,不要立刻試圖改變它,找到觸發它的原因,比如你這麼做有什麼表現?以及是什麼獎勵激勵你產生衝動這樣做,也許你會發現這個所謂的獎勵不過是個幻象。

我有個壞習慣,每天早上到公司坐下來後會看20分鐘左右的頭條新聞,能從推薦模組和科技模組看到一些娛樂資訊和科技資訊,然而並沒有多少實際用處,我決定可以用每天早上來看些技術部落格代替這個壞習慣。

46章

分解任務:當面對一項大專案時,檢查電子郵件或泡上一杯咖啡看起來就是更容易的路徑,於是拖延隨之而來。原因是,大型任務給人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大任務通常描述也更少,更容易出錯,也更難估算完成時間。而我們面對大任務要做的是分解為更小的任務集,更準確的描述每個小任務,更準確的估算每個小任務完成所許的時間,明確每個小任務的目標。

47章

努力工作的價值:一切有價值的東西無一不是努力工作的結果。為何努力工作是如此的辛苦,比起去連續的玩幾個小時的遊戲或連續看幾個小時的電視,坐在電腦前努力工作幾個小時會感覺很辛苦。無法去合理解釋這個事情,但是要知道的是每當我們試圖提升自己到一個更高水平時,總會有個叫做”阻力“的面孔出現,試圖讓我們原地不動,而此時我們必須要學會腳踏實地、埋汰苦幹。當你下決心要做那件你認為必須要做的事情時,不如立即下手去做,而不是拖到最後,當你想要放棄努力而去刷刷微博看看短視訊時,你應該知道同時有1億人和你做了同樣的選擇,而有100人選擇了堅持下去,而最終成功的肯定是那100人。

48章

任何行動往往都比沒有行動好:無所作為是最可怕的效率殺手。為何會拒絕採取行動:恐懼失敗、恐懼改變、選擇困難症,這些原因都是我們不採取行動的理由,經常我們會在一件事情上不滿足90分的方案,而花費300%的力氣去尋找95分的答案,而最終可能導致事情嚴重拖延。我們要學會立即採取行動,要明白”跑起來的汽車更容易轉向“這個道理,如何克服採取行動的恐懼,多問下自己採取行動的最壞結果是什麼?能不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