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管理者對下屬的4種輔導正規化
個人收穫:
輔導關注的重點都應該從發展性對話的頻率,轉移到互動的質量和幫助員工獲得技能的路徑。
關注你同團隊成員發展性對話的深度與質量,而不僅僅是頻率。多問問自己:你是否真正瞭解你下屬的成長願望,以及朝那個方向發展所需的技能?
不要把發展談話侷限在一對一的範圍,而是向整個團隊開放。要鼓勵團隊成員之間互為教練,相互幫助和指導;並指出那些具備特別技能的成員,這樣才能讓更多人從中學習並獲益;然後還要拓寬範圍,鼓勵下屬與所屬團隊之外的更多同事去連線,只有這樣,他才能獲取更多的能力提高和學習機會。
Gartner最新研究:“連線型”管理者,其團隊績效高出3倍
http://www.sohu.com/a/250804273_183012
假如你企業中的管理者是這樣帶團隊的:
經常給予每一位團隊成員教練式談話及輔導,所有員工的工作他都能給予持續不斷的反饋和支援;他將幫助團隊學習成長,作為自己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
這聽起來是不是相當理想化?
現實的迫切性和管理者的矛盾
事實上,在今天這個時代,這一點已經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一方面,隨著組織本身及其職能在不斷變化調整,要求員工必須去不斷重新整理自己的職場能力;另一方面,隨著90/95後職場主力軍的崛起,他們的學習能力強,個性獨特,崇尚自由平等,具有更強的自主意識。在這樣的背景下,員工對教練式管理和輔導式談話的期望在不斷升級。許多敏銳的大公司,已經開始摒棄傳統的年度績效評估方式。所以,作為管理者,如果你還不會用教練式管理方法來帶團隊,正在崛起的新生代員工,很可能會拋棄你!
現實情況又如何呢?
對於絕大多數的管理者來說,即使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在行動上能持續性地給予團隊成員Coaching(教練輔導),仍是一個奢望。原因很簡單:管理者們每天要面臨很多的繁瑣事務和業績壓力,幫助團隊成長固然重要卻不夠緊急,只能排到To-Do List的末尾項。
據最近美國一項調查顯示:
HR Leader希望公司的管理者可以花36%的時間來培養下屬,但實際上他們平均只能付出9%的時間——雖然這個數字對團隊很多人,就算是直接下屬,仍舊是不可思議的高!
管理者對下屬的4種輔導正規化
為了解管理者能如何更好地給予高潛人才的發展提供幫助和指導,Gartner的研究者們針對全美7300名管理者和員工進行了系列調查,隨後還採訪了100多位HR主管並跟蹤了另外225位HR主管。
他們的研究重點是:在今天繁忙的工作環境中,那些最優秀的管理者們,會如何幫助員工成長?
在對90個變數進行編碼後,研究人員最後劃分了管理者的4種輔導路徑:
1 “老師型”管理者
老師型的管理者,會基於他們過往的知識和經驗,給員工提供指導和建議式的反饋,並親自指導員工該如何發展。這種型別的管理者,通常被提拔到管理崗之前,在技術或專業領域給公司作出了很多年的貢獻。
2 “時刻關注型”管理者
時刻關注型管理者,會提供給員工持續不斷的指導,始終保持對員工的發展予以關注,並會對他們的一系列技能都給予反饋。在HR看來,這種管理者的行為,與他們理想中的型別非常接近。因為他們是這四種類型中,最專注於員工發展和能力提升的,基本將此視為自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3 “連線型”管理者
連線型的管理者,只在自己的專業及擅長的領域,給予下屬有針對性的反饋;他們很善於將下屬與其他人或其他部門連線在一起,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比起另外三種類型的管理者,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來評估下屬的能力、需求和興趣,他們會認為員工能力的提升和發展,要靠公司很多人的協作,而並非僅僅靠他們自己。
4 “啦啦隊長型”管理者
該型別的管理者一般不過多幹涉員工的發展,通過提供積極正面的反饋,讓員工去自我成長。當然,他們也會提供支援和幫助,只是不會像另外三種類型的管理者那樣積極主動。
據這項研究表明,不管企業所在的行業如何,都會有這四種類型的管理者。最常見的型別是“啦啦隊長”型,佔到管理者的29%;比較少的是老師型,只有22%。
"時刻關注型"的管理者,請當心!
當然,這項研究的重點並不在各種風格型別的佔比,而是研究每種風格對員工績效的影響。這其中,有兩個現象非常有意思:
第一:管理者在輔導員工發展這件事上,是花36%還是9%的時間,對結果的影響並不大。
“輔導時間和員工績效,幾乎沒有直接的相關性”,Gartner的人力資源業務負責人之一傑米•羅卡(Jaime Roca)表示,“問題的關鍵不在數量,而在於質量。”
第二:那些對員工發展始終在保持高度關注的管理者,反而是弊大於利。
“原來我們一直以為時刻關注型管理者,會有最好的表現,事實讓我們很震驚”,Roca說。事實上,這種型別的管理者帶出來的員工,比其他三種類型帶出的員工表現都要差,而且是唯一一個由於提供輔導反而導致績效下降的類別。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了“時刻關注”型管理者,對績效產生負面影響的三個原因。
第一,這種管理者通常認為提供的指導越多越好,但他們給予員工的持續不斷的反饋,很可能是壓倒性甚至是有害的。(Gartner的團隊將他們與所謂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作了交叉對比,後者嚴密的監督,反而妨礙了孩子發展獨立能力。)
第二,由於很少去評估員工到底需要提升哪些方面的技能,他們總是在與員工真實需求不太相關的話題上進行指導。
第三,他們太專注於親自指導員工的個人發展成長,以至於無法認識到自己在專業技能上的侷限性,常常會指導一些自己還沒有掌握充分的技能。正如Roca說,“最後這個問題很致命——這種管理者可能並不知道解決問題的正確路徑,但他總是即興發揮,提供錯誤的資訊。”
如果你企業的“時刻關注型”管理者還不少,那真的是要當心了!我們的建議是:可以嘗試幫這些管理者們引入外部的一對一教練,幫助他們先提升自我認知,進而引導管理正規化的逐步改變。
最大的贏家
當研究者們再深入去探究輔導風格與員工績效之間的內在聯絡時,他們發現了第三個有意思的現象:
原來最大的贏家是“連線型”管理者,他們所帶出來的團隊績效,是其他型別管理者所帶團隊的3倍。
為了更形象地理解連線型管理者的輔導正規化,我們可以用網球教練來做比喻:
一位職業網球選手的教練,他無疑是指導球員的主導性角色,但他同時還會引入其他領域的專家,如力量訓練、營養學等等。他不可能是任何領域的專家,所以他要做的就是找到合適的專家。
但儘管引入了這些外包服務,教練本人仍舊會深度參與到每一個環節,比如去識別他們的專業程度、協調對接、監控進展等等。
如何轉型為“連線型”管理者?
如何才能成為連線型管理者呢?首先需要思維模式的轉變。“傳統的經驗會認為,管理者的職責就是給下屬提供指導,並告訴他們該做什麼。”Roca說,而作為一位連線型管理者,他要做的是:
多問正確的問題,提供相對應的反饋,並幫助下屬與那些能真正幫到他的人,建立起連線!
在這裡,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自我認知和坦誠相待。連線型管理者他要清晰認識到自己是沒有資格教授所有技能的,並在下屬面前給予坦誠相告。這絕非易事,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第一,管理者們從一開始就該這樣入手:關注你同團隊成員發展性對話的深度與質量,而不僅僅是頻率。多問問自己:你是否真正瞭解你下屬的成長願望,以及朝那個方向發展所需的技能?
第二,不要把發展談話侷限在一對一的範圍,而是向整個團隊開放。要鼓勵團隊成員之間互為教練,相互幫助和指導;並指出那些具備特別技能的成員,這樣才能讓更多人從中學習並獲益;然後還要拓寬範圍,鼓勵下屬與所屬團隊之外的更多同事去連線,只有這樣,他才能獲取更多的能力提高和學習機會。
當然,最有效的方式還是引入外部的教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區,而教練無疑可以幫你掃盲,更好地提升自我認知。
對於員工來說,研究者們建議,如果你的直屬領導是一位連線型的領導者,那麼你將比其他型別經理人的下屬都要幸運得多。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員工來說,該如何去識別自己的領導,屬於連線型的領導者呢?尤其是當你需要接受一個向他彙報的職位之前?Roca建議你可以直接去詢問你未來老闆,他認為自己對下屬的教練和輔導風格是怎樣的,並且你還可以謹慎地向他現在的下屬員工去了解情況,看看這位經理人會如何去幫助下屬提升。
該研究的最大意義在於:
無論對帶團隊的經理人還是希望得到輔導的員工,關注的重點都應該從發展性對話的頻率,轉移到互動的質量和幫助員工獲得技能的路徑。
當然,前提是你自己得先是懂coaching的管理者。Roca說:“最大的收穫是,當你在教練和輔導員工的同時,把自己變成了連線者,那你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