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一個新興的網際網路出海主戰場
東南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出現的一個新的地區名稱,因地理環境夾在中國與印度中間,讓這個地區常常被掩蓋在中國與印度崛起的光芒之下。當中國的網際網路開創者們開始在華爾街講述他們的夢想,印度軟體工程師們開始“統治”IT世界時,東南亞的大部分人還沒有使用過電腦。
但從2016年開始,以馬來西亞,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為首的東南亞國家發生了質的變化。2016年至2017年東南亞科技基金的大規模增長,所有人都開始把目光投向馬來西亞,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創業經濟。儘管這三個國家的科技資金規模參差不齊,卻擁有著極大的無可比擬的創業密度,又因其人口眾多,在垂直行業領域催生出了眾多的創業型公司。作為一個新興市場的價值窪地,東南亞確實值得作為區域市場進行整體考量。
從人口、購買力、網際網路基礎設施三要素看,東南亞處於紅利期
對於海外國家或地區網際網路發展情況,一般評估三個核心要素:人口、購買力和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情況,人口決定著紅利空間大小,購買力以人均GDP衡量是商業變現的基礎,而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看出當地網際網路發展所處階段,便於推出相應產品和把握商業節奏。
根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東南亞的2016年人口數和人均GDP情況,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印尼、越南、馬來西亞在網際網路應用和消費方面都處於佼佼者,佔比達99%。
在前不久釋出的《2018全球數字報告》顯示東南亞地區網際網路滲透率達到58%,雖相對於歐洲及北美80%-90%的滲透率還有較大差距,但要高於非洲、南亞等基礎設施貧瘠之地。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1月東南亞這個數字僅為40%,短短兩年增長近一半。可見,東南亞正處於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快速普及階段,充滿流量紅利。而網際網路滲透率的提高又從側面間接地反映出東南亞地區基礎建設的情況這在不斷提高。
東南亞創業經濟體的現狀
以印尼、越南和馬來西亞為首的東南亞國家,因人口紅利加上基礎設施的逐步普及,讓其成為中國企業出海僅次於印度的第二選擇。
據報道,2017年,越南獲得了這三個國家來自科技公司最多的資金,為17.4億美元。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分別獲得科技公司2.49億美元和6150萬美元的資金,但印度尼西亞有14家初創型公司失敗退出,而馬來西亞僅有4家。
作為東南亞科技搖籃的越南,期間沒有一家初創型企業因失敗退出,並在創業密度方面顯示出了前景,該國每 57982 人中就有一人擁有初創型公司,而印尼的這一比例是 1:86836。與此同時,馬來西亞擁有最高的創業密度,每 26955 人就有一人擁有一家初創行公司。這意味著總部設在馬來西亞的初創型公司最有機會與其他初創型公司和潛在投資者建立聯絡。
東南亞獨角初創型企業現狀
印度尼西亞相當大資金份額主要源於獨角獸成功案例所帶來的關注,有價值10億甚至更多的資金已經湧入印度尼西亞。針對這一現象,有專家指出印度尼西亞將得益於他們開創的獨角獸,並且這些獨角獸會聘請外來專業人才,為其提供管理、技術上面的優勢。
遺憾的是,馬來西亞和越南並沒有這樣的好運氣,目前還沒有任何獨角獸型的初創企業。儘管有部分人認為Grab是一家剛在新加坡註冊的馬來西亞公司,但Grab仍然把總部和很多人才留在了新加坡,而不是馬來西亞。
印尼的另一優勢得益於人口規模。有專家曾指出一個國家的人口規模是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特別是面向消費者的初創企業模式,國家人口越多,增加使用者群的潛力就越大。
然而,馬來西亞初創公司的成功案例可能並不多,但憑藉著靠近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或有益於初創企業發展。馬來西亞初創公司有很好的機會能進入這個城邦,並將其作為區域中心擴充套件到其他地方。這種做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許多馬來西亞創業公司甚至在 Grab 加入新加坡之前就已經籌集了資金。
與鄰國相比,越南屬於一個“嶄露頭角”的國家,創業生態系統仍處於發展階段,但已經有一些非常優秀的企業家開始在越南建立公司。
東南亞成出海主戰場,助力企業蓬勃發展
目前,地緣優勢帶來的文化差異相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以及系統工具的第一輪普及,讓東南亞成為企業出海的最佳選擇。東南亞仍未消失的紅利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助力,讓企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