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各大巨頭集聚東南亞,一場屬於網際網路電商的盛會

各大巨頭集聚東南亞,一場屬於網際網路電商的盛會

東南亞網際網路市場

東南亞網際網路市場有多大?

2017年東南亞地區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繼續快速增長。直至2017年底,根據淡馬錫-谷歌報告顯示,東南亞每月活躍網際網路使用者將達到3.3億,自2015年以來新增使用者超過7000萬,CAGR為13%。

2017年東南亞地區人口和網路滲透率

圖: 資料整理自Internet World Stats

根據圖一所示,直至2017年底,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的網路滲透率均為50%以上,其中新加坡以83.6%的滲透率獲得第一,而印度尼西亞(印尼)雖然只有53.7%的滲透率,但是其網路使用者卻高達1.43億人,證明網際網路市場潛力是十分大的,尤其是印尼市場。

這種令人興奮的參與度意味著可觀的市場潛力。根據淡馬錫報告資料顯示,2017年東南亞的網際網路經濟將達到500億美元。其年複合增長率為27%,超過了報告中預計的20%的10年複合增長率,並有望在2025年突破2000億美元。2017年,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佔該地區GDP的2%,高於2015年的1.3%,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6%。以上資料都體現了東南亞電商領域的可持續增長潛力。

東南亞作為新興市場,不同行業都在孕育著新生“小馬”, 初期的市場格局為每隻“小馬”提供廣闊的綠茵草地。而部分“小馬”由於定位精準,並且其商業策略備受國際“大佬”信任,逐步進化成為了“獨角獸”。

東南亞企業獨角獸資金規模

圖: 資料整理自市場資料

上圖是資金規模排名前十的獨角獸們,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4家獨角獸LAZADA,SEA,MATAHARI,ZALORA是以電商為主營方向的。那麼東南亞電商目前發展狀況究竟如何呢?

東南亞市場戰況

東南亞電商戰況激烈,誰能順勢而為?

淡馬錫報告顯示,2017年,東南亞地區的電商價值500億美元,一手商品的成交總額(GMV)超過100億美元,綜合年增長率高達41%,而2015年僅為55億美元。

繼同年亞馬遜Prime Now正式登陸新加坡市場後,SEA也察覺到電商缺口和危機感,迅速推出Shopee和AirPay加緊平臺擴張。與此同時,去年LAZADA 雙12 GMV突破4050萬美元更是徹底打響阿里巴巴和騰訊在東南亞市場戰鬥的號角。(參考上文)

LAZADA,作為阿里欽定的東南亞電商平臺一哥之前,其實是德國孵化器公司Rocket Internet複製亞馬遜模式的東南亞作品。LAZADA所採用的B2C模式快速穩定掌控供應鏈,並在第一年就橫掃印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六國市場。2年後,LAZADA把運營模式轉移到B2B2C,在逐步增加商品種類的同時,也減少自身存貨的危險。

在阿里正式進入LAZADA後,阿里則幫助LAZADA打造屬於東南亞的“最後的一公里”。由於LAZADA有9成以上的商品來自我國華南華東地區,因此除了在東南亞地區建設有60+配送中心外,同時,在我國香港深圳地區也建立配貨中心。在前些日子,馬雲更是派出前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出任LAZADA CEO,全力開拓東南亞市場。事實上,明眼人已經看出來阿里這次已經佈局許久,從14年收購新加坡郵政部分股份到天貓的“TAOBAO COLLECTION”,再到螞蟻金服收購HelloPay、AscendPay、Mynt,阿里都是以阿里生態圈為底盤,逐步吸納東南亞公司及消費者。可以說,阿里把東南亞市場看作為早期我國市場格局,以純熟的市場營銷技巧和IT水平,默默地打造屬於自己的海外王國。

另外一方面,騰訊背景SEA旗下的電商平臺Shopee則後頭追趕。Shopee在2015年上線,它跟LAZADA一樣做全品類商品平臺。但Shopee選擇的是C2C模式,支付方式則選用自己的AirPay。但無論怎樣,目前該兩家公司的仍處於虧損階段。在SEA 2018年一季度報告顯示,Shopee的negative EBITA繼續擴大為1.796億美元(SEA遊戲業務則為positive EBITA 5000萬美元)。這裡隱約有點京東的影子。在2017年8月,阿里以11億美元領投印尼最大電商平臺Tokopedia,大有圍剿Shopee之意,難道Shopee要走上Uber的道路?

東南亞市場多元發展,電商注入新活力

東南亞市場多元發展,電商注入新活力

東南亞,網際網路=移動網,為什麼呢?因為超過90%的東南亞網際網路使用者使用智慧手機。而行動電話作為切入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甚至電商領域的重要驅動力,其多樣性和潛力都是很難高估的。

據谷歌淡馬錫報告稱,東南亞的使用者非常“忙碌”,使用者平均每天在移動網際網路上花費3.6個小時,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區都多1個小時。其中泰國使用者每天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的花費為4.2小時,位居世界第一。緊隨其後的印尼使用者則每天花費3.9小時。相比之下,美國擁有相對成熟的網際網路市場,其使用者平均每天在移動網際網路上僅僅花費2.0小時。除此之外,英國使用者每天花費1.8小時,日本使用者每天花費1小時。

Iprice表示,在過去12個月裡,東南亞移動電子商務交易平均增長19%,佔網際網路上所有電子商務流量的72%,可見移動市場深度是如此足夠。因此除開以電商平臺起家的,不少公司紛紛深入電商領域。

以東南亞打車“地頭蛇”Grab為例,Grab自從收購了Uber的東南亞業務,並沒有驕傲自大再跟印尼打車平臺Go-Jek硬碰硬來個你死我活,而是正積極嘗試網約車以外的服務,為大局進行地區業務佈置。它除了GrabTaxi提供打車、租車、巴士、外賣服務,建立了GrabFresh的雜貨按需配送平臺,FINTECH平臺GrabFresh,以及API平臺GrabPlatform為整合服務提供便利。而且今年6月啟動了東南亞孵化專案GrabVentures幫助初創公司,更是在7月與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合作建立AI實驗室。可以說,Grab所提供的一站式服務能夠應對本地消費者的實際需求,無論是生活、工作還是學習等,各方面都被照顧到。

東南亞GRAB生態圈佈局

圖: 資料整理自Grab官網

時至今日,Grab成立的6年間已完成數次融資,將自身估值提至110億美元。這樣的高度除了憑藉其穩定的本地化業務擴張,其出色的生態圈戰略佈置才是吸引投資者的要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