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夫妻一起賣蛋撻,生活有滋有味
44歲的張桂成是內江人,之前在臺州開了10年的計程車。後來夫妻謀劃著做點小生意,張桂成便在杭州的一家點心培訓班學習製作蛋撻,學成之後在翔山路開了這家葡式蛋撻店。
在開店之前,他們進行了多方面考察。相比較而言,他覺得自家蛋撻的優勢是純手工製作,“味道比較香。”特別是吃過某西式品牌快餐的蛋撻後,張桂成有了自信心:“比他們的好吃,沒有他們的油膩,也沒有他們的甜。”考察結束後,張桂成和妻子從廣州、成都等地買來保溫櫃、不鏽鋼工作臺、攪拌機等裝置,“張氏蛋撻”正式上市。開店兩年來,張桂成每天早上都是七點起床,開始一天的工作——製作蛋撻,一直做到下午三點多。店鋪則由妻子一人看管。儘管目前自家蛋撻受到了附近居民和學生的喜愛,但由於地理位置所限,客流量始終沒有達到張桂成心目中的標準。
於是張桂成便把目標投到了報亭上,希望把一定數量的蛋撻給他們。在被拒絕了十幾次之後,街心花園公交站牌附近的一家報亭終於答應售賣“張式蛋撻”。“我給他們說的是以較低的進價供貨給他們,也讓他們穩賺不賠。”據瞭解,一年多來,這家報亭每天能賣出七八十個“張式蛋撻”,加上翔山路的總店,冬季生意好時“張式蛋撻”一天能賣出近200個,每月淨收入上萬。
這家店裡有許多的口味。價格是3元一個、10元4個,小一點的法式蛋撻是1元一個。內江十小的學生黃小瑞(音),下午放學後經常來這家店買蛋撻,每次遞過一元錢之後,都是開心的從老闆娘手中接過一個熱騰騰的法式小蛋撻,蹦蹦跳跳地回家去。
純手工製作,效率不是很高。保守、穩打穩紮的張桂成並沒有搬遷或擴大店面的想法。但是,“按兵不動”不願與他續簽門面的房東讓他開始擔心蛋撻店的未來。“雖然位置偏,但我現在已經賣到報亭去了,也有了很多回頭客,還想著多做幾年再擴大規模的。”
困擾他們的問題是這個門面的合同是一年一簽。這幢樓本來是一個單位的辦公樓,這次期滿以後可能都不能再續租了。實在不行也只有搬了,只要蛋撻口味好,相信搬到哪裡都還會被喜歡的。”
夫妻不僅靠蛋撻找到了事業,同時也實現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