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外賣拿下無錫,補貼戰背後,還藏著個“米其林”陽謀
隨後,滴滴出行CEO程維在朋友圈稱,感謝用戶支持和信任。交通到物流,運人到運物,滴滴希望打造A點到B點極致效率的運輸網絡。
無錫被滴滴外賣攻陷,美團外賣會因此感到惶恐嗎?或許,這本來就是一場不對稱的外賣戰爭。
補貼是強烈刺激物,但關鍵是飯不能涼
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在滴滴宣布進軍外賣市場時,美團也在4月開啟了美團打車的進擊。
雙方的跨界一開場,就直接在對方的腹地開戰。
在上海打車市場、在無錫的外賣市場,第一步還是補貼大戰。
據界面新聞的報道稱,4月9日,滴滴外賣為無錫用戶提供了多張大額優惠券及商家優惠券。同時,開城首日,有自由騎手收入高達1192元。
對此,美團的應戰方式也和昔日的外賣大戰相似——,在用戶端推出多張滿20減15等面額的優惠券。
一開始就針尖對麥芒的補貼,並不足以左右戰局,而滴滴外賣能夠首戰斬獲的關鍵,其實另有原因,用通俗的話語來說,就是不讓飯菜涼了。
在程維的朋友圈發聲中,有這樣一句話:“滴滴希望打造A點到B點極致效率的運輸網絡”。
說白了,就是外賣送的足夠快,比拼速度,而不是比拼補貼。這一點,戳在了外賣市場的痛點上。
當前,外賣市場的用戶需求其實非常簡單。
其一是品質升級,不再簡單是點個餐,而是能夠突破“便當”這個簡易概念,而不是過去僅僅比方便面好吃一些。
畢竟,從 2013 年以後,中國方便面銷量連續 3 年下跌,而期間恰恰是在線外賣強勢崛起的時間段,說外賣打劫了方便面的市場份額,並不為過。但這個存量市場的紅利已經接近尾聲,接下來是要完成外賣自身的品質升級。但這個目前還很難,往往也就是各種補貼降價之類的招式。
其二則是體驗升級,關鍵是夠快,誰得速度夠快,誰就能得到市場。
早前的在線外賣平臺祭出的大多是黑科技,如無人機、機器人送外賣,人工智能、大數據物流調度,以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配送速度。
而滴滴的切入姿勢則簡單粗暴,直接將自己在打車上運營十分成熟的全城調度系統,用於外賣這個過去只講求區域調度的領域之上。同樣是秒級響應,用乘客拼車的效率(人),來解決外賣拼單配送的問題(物),頗有些高維打低維的意味。
至於單純依靠騎士的行車數據來進行路線規劃的外賣平臺,單單一個擁堵問題上的反應能力上,能否和打車應用遍布全城的龐大車流數據相對抗,答案都不言自明。
君不見,Uber的外賣服務UberEats在去年已經在200個城市上線服務,並在第4季度為Uber貢獻了10%,也就是11億美元的總收入。這就是同樣是打車應用,同樣是外賣市場的後來者,卻能高維打低維的戰績。
或許,這也是美團為何要侵入打車的一個初衷,在速度上,大數據的匱乏,光靠人工智能,怎麽算也是白搭。
但僅僅速度快,在外賣大戰中,滴滴未必能真正占到便宜,還需要有大招。
嘗嘗鮮或是關鍵詞,但接下來是姿勢戰
補貼肯定不會是下一階段的關鍵詞。就在4月11日上午,據新京報快訊,錫工商局召開緊急行政約談會,約談美團、滴滴和餓了麽三家外賣運營商。
盡管並沒有明說約談的內容,但勢必與補貼有關。
同時,必須認清的是,滴滴外賣拿下無錫第一,某種意義上,也帶有用戶嘗鮮的意味,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騎士,都有同樣的心理因素在引導。
這其實暴露出了另一個問題,即用戶對於外賣的品質提升,或者更簡單來說,吃貨需求,已經有了一種“怨念”。否則不會如此輕易地棄美團而滴滴。
一個關鍵的槽點在於,在線外賣這些年的拼殺下來,本質上並沒有在商品本身,即餐飲上帶來深刻的改變,只是實現了網絡化和可視化,讓用戶從電話點單變成了“距離”更短更方便的網絡點單。
餐飲業的實質並未被觸動,只是“餐桌”被加的更長而已。這就是在線外賣的殘酷真相,亦是後來者切入市場的顛覆姿勢。
新的姿勢會是什麽?米其林或許是一個答案。
別以為是玩笑,Uber外賣就已經在嘗試了。2017年10月,UberEats 在應用程序中完善了評級系統:包括餐廳評論和菜式。用戶可以對餐廳評分,最高五星級。
是否有了一股濃濃的米其林餐廳的味道?別忘了,一百多年前,做輪胎的米其林搞這個評選,目的是讓人多跑餐廳,多耗輪胎。
而打車應用的外賣跨界,似乎也能提供這種想象。讓外賣品牌化、品質化,未嘗不是一種倒逼升級的好方法。
此外,諸如會員制的送餐服務,用免配送費、會員菜單之類的方式,來優化消費升級的體驗,都是可供選擇的姿勢。
其關鍵就在於,如何以足夠快的配送體驗、足夠豐富的配送環境來倒逼餐飲業,進一步改變服務方式。尤其是配送環境上,過去摩托化的外賣騎士戰法,其場景空間畢竟有限,往往只能在配送箱上做文章,且難以普及;而各種機動車型全觸及的打車應用,或許僅僅是一個生鮮配送箱的通電痛點,都足夠碾壓摩托了……
至於,星級餐廳的星級外賣,通過有品的機動車送達,未嘗不是另一種消費升級。這就和無人機送外賣這樣的黑科技,所真正戳中的消費心理,是一樣一樣的。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滴滴外賣拿下無錫,補貼戰背後,還藏著個“米其林”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