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平凡的世界》-田曉霞和孫少平 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田曉霞和孫少平 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是很多人高中大學時都看過的書,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描寫了1975到1985年發生在陝北的故事。小說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以新的視角觀察和反映變革中的城鄉現實生活為主線,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大概就是這是一本書,不管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讀後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年少時體會孫少平讀書的艱辛,青春時體會孫少平喜歡郝紅梅那種暗戀的懵懂,工作後體會那種孫少平為了生活奮鬥的困難,還有田潤葉的曲折的感情生活,甚至是以後要面對的如孫玉厚老漢面對生活近似卑微的絕望。

   最近看了一段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電視,裡面田曉霞去煤礦找孫少平的一段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孫少平和田曉霞兩人互相愛深愛著對方,並且衝破世俗的枷鎖,兩顆心越靠越近的時候,無情的洪水結束了曉霞的生命。

   其實倆人懸殊的身份差距早就決定了兩人的愛情無法有結果但是作者又不忍心寫這些,所以自己在創造了一個那麼完美的田曉霞的形象又不得不寫她被洪水沖走,彷彿只有這樣才能構成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據說,當時路遙在寫到田曉霞去世後,曾經痛哭流涕,喃喃自語:“田曉霞死了,田曉霞死了!”並且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哀傷之情,打電話把遠在外地的弟弟叫到跟前,只是告訴他這樣一件事情:“田曉霞死了,田曉霞死了!”彷彿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似的。他是如此的鐘愛自己筆下的這個人物以致於為這個美麗生命的消逝而情不自禁地灑下悲傷的淚水。

下面是轉載簡書======

情起於黃原城偶遇

他正在人群中瞎擠,突然愣住了。他看見田曉霞穿件米色風雨衣,兩手斜插在衣袋裡,正在幾步遠的地方微笑著看他。

他僵立在原地,臉頓時像火一般燙熱。

她走過來,仍然微笑著,伸出手,說:“我以為這是在做夢。”

“是……我也這樣認為……”他握了握她的手。

一陣難言的沉默。

不甘心在雙水村靜悄悄生活一輩子的孫少平告別了雙水村來到黃原城開始了艱辛的攬工生活,艱苦繁重的體力活讓孫少平快速成長為一個外表地道的攬工漢子。這一天因為下雨天沒法出工,少平決定去看電影,沒想到居然在影劇院門口遇到同樣來看《王子復仇記》的田曉霞。

那天孫少平一副地道鄉巴佬的打扮:外衣的兩個肩膀破爛不堪,裡面的紅絨衣暴露出來,特別扎眼。而此時田曉霞已經完全是一副大學生的派頭了,一頭黑髮披在肩頭,合身的風雨衣用一根帶子束著腰,腳上是一雙棕色的旅遊鞋。但是孫少平並不為自己的一身破衣服而感到害臊,相反,他覺得穿這身衣服見田曉霞正合適。

雖然幾個月的超強度勞動改變了孫少平的外貌,但他還是那個對知識如飢似渴的人。他在黃原圖書館辦了個臨時借書證,這使他能像以前那樣重新又和書生活在一起,這讓他無比艱辛的生活有了一個安慰。書把他從沉重的生活中拉出來,使他的精神不至於被勞動壓得麻木。此時的孫少平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剛剛畢業時壯懷激烈卻又帶著稚嫩的年輕人,通過不斷地讀書,少平認識到,一個人只有對世界瞭解得更廣大,對人生看得更深刻,才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更高意義的理解,甚者也會心平氣和地對待歡樂和幸福。這使他的精神境界上升到另一個高度。

而此次見面,田曉霞從孫少平的談吐中,發現他已經成為一個對生活有了獨特理解的人。他一下子變成了她十分欽佩的人物,過去都是她來“教導”他,現在孫少平卻能給田曉霞帶來許多對生活新鮮的看法和理解,田曉霞為自己的生活中有這樣一個朋友感到驕傲。他們告別的時候約好了每個週六見面。回家後田曉霞把當天遇到孫少平的情況和感受記錄在她的紅皮筆記本上。田曉霞失眠了。她激動地等待下一個週六的到來。

 

 

“不必見怪,不必見外”的含蓄表白

當他進了自己那個門窗洞開的房間後,吃驚地站住了。

他看見,麥秸草上的鋪蓋煥然一新。一塊新褥子壓在他的舊褥子上,上面蒙了一塊淡雅的花格子床單;那塊原來的破被子上摞著一床綠底白花的新被子……一切都像童話一般不可思議!

孫少平剎那間便明白了這是怎麼一回事。他一下子忘情地撲倒在地鋪上,把臉深深地埋進被子裡,留著淚久久地吸吮著那股芬芳的香味……

很長時間,他從被子上爬起來,同時在枕頭邊發現了一張二指寬的小紙條。紙條上寫著:不要見怪,不要見外。田。

這是整部《平凡的世界》中一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場景,源於田曉霞那張小紙條寫著的八個字,這應該是書中最具文化意味的愛情表白方式。《平凡的世界》中多種不同的愛情模式,而我一直認為作者最用心刻畫的還是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他用心為他們的愛情塗抹上了浪漫主義的燦爛光彩,讓讀者心生嚮往。

  充滿浪漫主義的愛情模式

事情的起因是田曉霞陪同少平的哥哥孫少安去工地找少平,目睹了少平露出傷痕累累的脊背趴在麥秸稈上一堆破爛被褥裡聚精會神看書的情景,她震驚於少平的日子竟然艱難到這樣的地步。於是趁著少平不在的時候為他置換了新的被褥,並留下了寫著“不要見怪,不要見外”的紙條。

“不必見怪”是因為未經少平同意,自作主張前來給他置換新被褥,但是兩個人既然已經是好朋友了,因此無需見怪;“不必見外”是因為兩個人有著精神共鳴且心靈相通,是超越普通朋友的情感,因此不必見外。田曉霞給少平送被褥既是出於對少平生活艱難處境的憐惜,也是心底埋藏的的真摯情感的流露。

田曉霞在情感上這八個字的表白,凝練含蓄,意味深長。而孫少平顯然看懂了曉霞的心意,他忘情地撲倒在地鋪上,把臉埋進被子裡,流著淚久久捨不得離開那股芬芳的香味。由此,他們之間的愛情漸漸明朗化。

 銅城礦井之下永別
少平再一次抱住她,拼命在她臉上和頭髮上親吻著。所有關於他和她關係的悲觀想法,此刻都隨著她的到來而煙消雲散。或者說,他已根本不再想他們以後的事,
只是擁抱著這個並非夢幻中的親愛的姑娘,一味沉浸在無比的幸福之中。

在田曉霞的幫助下,孫少平擺脫了攬工的生活,到銅城礦務局大牙灣煤礦當了一名煤礦工人。這天,田曉霞“公私兼顧”出差到銅城辦事並看望孫少平。久別重逢的兩個人張開雙臂,緊緊擁抱在一起。

孫少平自從在黃原和曉霞分開後,他就無法想象他們再一次相會將是何種情景。尤其到大牙灣後,井下生活的嚴酷性更使他感到他和她相距有多麼遙遠。他愛曉霞,但是他和她將來不可能在一起生活,這使他萬分痛苦。但是現在曉霞來了,就在他面前,就在他懷裡。他們談論礦區情況,談論過去,談論未來的打算,並再次相互許諾一定赴一年前許下的杜梨樹之約。

在銅城礦務局大牙灣煤礦短短一天中的經歷,使田曉霞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她懷著無比新奇與激動的心情下到礦井裡,看到眼前這個她親愛的人長年累月勞動的地方一片黑色,她在黑暗中為她心愛的人哭泣,她直到此刻才切實明白少平在吃什麼樣的苦。

到了深夜兩點,按原來說好的,他們就要在這兒分手告別。而這一別,竟成了永別。

而文章到了這裡,孫少平與田曉霞之間社會階層與身份地位的懸殊差距再一次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他們一個是窮苦農民的兒子,一個是省委副書記的女兒,一個是隨時有生命危險的煤炭工人,一個是前程光明的省報女記者。作者基於浪漫主義情懷,試圖在社會階層的現實差距中探索精神平等、人格平等的愛情存在的可能性,最後還是回到全書總基調的現實主義大框架中進行收束,讓這份愛情在最美麗的時刻戛然而止。

 情殤
……又訊:本報記者田曉霞發出這條訊息後,在抗洪第一線為搶救群眾的生命英勇犧牲……

犧牲?我的曉霞……

孫少平一下把右手的四個指頭塞進嘴巴,用牙齒狠狠咬著,臉可怕地抽搐成一種怪模樣。洪水撲滅了那幾行字,巨浪排山倒海般向眼前湧來。

孫少平自高中認識田曉霞以來,在她的影響下一直保持著每天看報的習慣,而他卻沒想到有一天,他會從報紙上得知曉霞的死訊。很快,他收到田曉霞父親的電報,田福軍請少平到他家去一趟。

  情殤
他在門口立住了。

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小桌上那個帶著黑邊的相框。曉霞頭稍稍歪著,爛漫的笑容像春天的鮮花和夏日裡明媚的太陽。那雙美麗的眼睛欣喜地望著他,似乎說:親愛的人!你終於來了……

他撲倒在地板上,抱住桌腿,失聲痛哭起來。過去,現在,未來,生命中的全部痛苦都凝聚在了這一瞬間。人生最寶貴的一切就這樣早早地結束了嗎?

待孫少平的哭聲變為嗚咽時,田福軍從桌子抽斗裡拿出三個筆記本交到孫少平手裡。田曉霞留下了十幾本日記本,其中這三本記述著她和孫少平之間的感情。少平接過筆記本,翻開後看到那熟悉的、像男孩子一樣剛健的字,看著曉霞在日記中親切地稱呼他為“我的掏炭丈夫”,視線再次被淚水模糊了。

兩天後,就是曉霞和他約定在古塔山杜梨樹下相會的日子,雖然她已經離開了人世,但是少平還要和她如期在那地方相會。於是,他前往那個他告別了兩年的黃原城。

 

孫少平相信曉霞會從另一個世界走來和他相會。幾年前,他壯懷激烈,剛黃原城的時候,還是一個膽怯而羞澀的鄉下青年。他在這裡度過了許多艱難而酸楚的日子,方才建立起生活的勇氣,同時也獲得了溫暖的愛情。後來,他在曉霞的幫助下像展翅的鷹一樣從這裡起飛,飛向了生活更廣闊的天地。在離開這裡的一天,他就設想了再一次返回這裡的那一天。只不過,他做夢也想不到,他是帶著如此傷痛的心情重返這個城市的——應該兩個人同時返回,現在,卻是他孤身一人回來了。

他要返回他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對他來說,如此深重的精神創傷得用牛馬般的體力勞動來醫治。

   作者:木木家阿蘇
連結:https://www.jianshu.com/p/4b0e9615dd15
來源:簡書

 =============上面這些是我轉載網上的,感覺寫的非常好,發給大家共享

正是因為田曉霞的死,孫少平才逐漸放下對於煤礦之外的世界的想像,直至全身心融入了煤礦。這是路遙塑造“孫少平”這一精神偶像,同時寄託他本人滿腔理想主義情懷的必經之路,也是路遙才會有的處理方式。

   在路遙小說中的進城故事中,故事主角一般設定為農村青年,其中有男青年也有女青年。女青年有《黃葉在秋風中飄落》的劉麗英,《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紅梅、孫蘭香、金秀等,這些鄉村女青年擁有進城的天然資本,那就是她們的長相優勢,通過相貌換取進城資格,她們可以通過婚嫁進城。然而,路遙小說中的進城故事最關注的其實是男青年進城,尤其關注這些男青年身份的設定。與這些具有相貌優勢的女育年相比,男青年通常具有知識優勢,這些男青年擁有進城的精神資本卻沒有進城的物質條件。 其次,路遙在其進城故事的講述中塑造了新人特質的農民形象。在路遙的小說中,從《人生》的高加林到孫少平,組成了一個進城鄉下人的人物序列,他們身上所特有的混合型的精神特質使得他們成為魯迅筆下和柳青筆下的農民形象之後呈現多重組合性格的農民形象。這類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中國農民形象的內涵得以豐富和深刻,是路遙對中國農民形象畫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