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讀完《財務自由之路》前半部分後的一些想法

讀完《財務自由之路》前半部分後的一些想法

最近看了博多·舍費爾的《財務自由之路》,還沒看完,但是有些地方讓我印象比較深刻,這裡做下記錄。
看這書名,按理來說,我應該是對財務相關的知識增加了不少,事實卻不是這樣,反倒是對價值、自律、責任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價值

工作上,應該不少人有這樣的想法:我遠比我現在獲得的東西有價值的多。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能力很強,但是公司給我的薪水匹配不上。但是,你想過嗎?公司為什麼不給你更多的報酬,是因為你只值這個價。有的人可能會說公司比較摳,人事故意壓低等等,那麼你怎麼不另外找家公司呢。大部分人就算是跳來跳去,薪酬也不會有太多波動,因為你的市場價值只有這麼多。也就是說,我們很多時候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優秀,我們需要提高。

怎麼提高呢?就 5 個方面,精力、能力、影響力、自我評價、創意。問問自己,我們有精力面對我們日常的工作學習嗎?為了提高能力你做了些什麼,看書、聽聽演講、結識比你厲害的人?為了提高影響力,你考慮過在工作、在網路上你能做些什麼嗎?你會客觀的看待自己嗎,你有沒有覺得你做的事沒有價值或是很有價值?遇到困難的時候,想著怎麼變通還是知難而退?這幾個方面,也許能給你如何提高提供一點點參考。

看書的時候,覺得這句話特別有意思:收入的範圍涵蓋所有進入我們生活的金錢。當然,這和上面的價值關係不大,這裡只是提出來讓大家體會體會。很多時候我們專注於工作的收入,倒是忽略了了其它的收入。比如我們看新聞時、進社群、買早餐等,有沒有想過這些點。當然,向著收入豐厚的方向前行效率肯定要高得多,但是專注不等於狹隘。

自律

書中有關於債務、儲蓄的描述,讀下來我發現有個共性,那就是自律。要改善債務的處境,需要要求自己每個月規劃不變的費用用於生活,將剩下的一半用於還債,另一半用於儲蓄,不至於在還債完後還是一無所有。要儲蓄,同樣需要保持節儉的行為。這裡面,我的感覺是很多有財富的人,倒是將自律當成一種享受。作者有過類似這樣的一句話:他以前認為自由是隨心所欲,現在卻是自律的生活。其實這就是書中經常提到的信仰的問題,信仰沒有對錯,只是對你的前進有沒有幫助而已。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財務上的自律,其實有能力的人,工作、學習上同樣是有自律的,他們將自律看作一種成就。其它的不說,大部分人有多少能夠按時睡覺?我想,如果真的做到了,他們心中不可能沒有一點點成就。

責任

就像圖中那樣,一個人的責任分為可控領域以及其它部分。有的是我們能掌控或者能計劃的,比如,你收了別人的早餐錢,你就應該負責他的早餐;你答應了別人的幫忙,你就應該給予他支援。這些都是可控的,我們務必認真去執行。但是有的你完全不能預料,比如不小心聽到鄰居說你的不是,表面上你不應該負責什麼,事實上你得為你的反應負責。如果你不爽而給予反駁,得罪了鄰居,自己發火對身體也不好。相反,如果你看得開一些,不屑於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鄰居估計過意不去,也顯得你的大度。與自己相關的,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其實我們都有可能做好。

責任與權利是並存的,你把責任全推給別人,相當於你給了別人權利。工作、學習上什麼都不想做,只會給別人指派你的權利,你的行動應該由你自己來支配。責任也不是把一啪啦的事攬過來自己全做,適當放下權利把一些事交給他人去做,自己做一些能體現你價值的事。

當然,可控領域和個人範疇都是可以擴大的。對一些可能發生的事有預見性,做好相應的準備,便可控了。敢於接觸接觸職責意外的事,接觸更多的人,擴大你的個人範疇。試想,一個客服,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瞭解一些運營,瞭解一些公司的業務,他的後面應該有更多的可能吧。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小小後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