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乙級 1045 快速排序
著名的快速排序演算法裡有一個經典的劃分過程:我們通常採用某種方法取一個元素作為主元,通過交換,把比主元小的元素放到它的左邊,比主元大的元素放到它的右邊。 給定劃分後的 N 個互不相同的正整數的排列,請問有多少個元素可能是劃分前選取的主元?
例如給定 , 排列是1、3、2、4、5。則:
1 的左邊沒有元素,右邊的元素都比它大,所以它可能是主元;
儘管 3 的左邊元素都比它小,但其右邊的 2 比它小,所以它不能是主元;
儘管 2 的右邊元素都比它大,但其左邊的 3 比它大,所以它不能是主元;
類似原因,4 和 5 都可能是主元。
因此,有 3 個元素可能是主元。
輸入格式:
輸入在第 1 行中給出一個正整數 N(≤105); 第 2 行是空格分隔的 N 個不同的正整數,每個數不超過 109。
輸出格式:
在第 1 行中輸出有可能是主元的元素個數;在第 2 行中按遞增順序輸出這些元素,其間以 1 個空格分隔,行首尾不得有多餘空格。
輸入樣例:
5
1 3 2 4 5
輸出樣例:
3
1 4 5
思路: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在數列中什麼元素可能是主元:
給定一個升序數列a:1 4 6 9 13 21 30 38 42。現在我們互換其中任意兩個元素的位置,比如說互換6與30的位置,則數列變為b:1 4 30 9 13 21 6 38 42。可以看到,此時6兩側元素均比它大,30兩側元素均比它小,因此6與30都不可能是數列b的主元。按此原理,當將數列升序排序完成之後,任意元素離開自己的位置都會導致其不可能是主元。現在將數列a打亂得到數列c:4 9 6 38 30 42 1 21 13,與數列a相比,4>1,9>4,6=6,38>9,30>13,42>21,1<30,21<38,13<42,只有6的位置沒有變動,因此可能的主元只有6。但是按照題目要求的來看,該數列中沒有主元!為什麼呢?細心一些我們會發現,只有當數列A、B相同位置i處的元素相同且數列A在i之前的元素全部小於B[i]時B[i]才有可能為主元,即B[i]沒有換位置,且沒有比B[i]更小的元素換到它之前時,B[i]為主元
程式碼:
#include<stdio.h>
#include<algorithm>//C++快排函式sort()的標頭檔案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N,k=0,cnt=0,max=0;
int a[100000],b[100000],c[100000];
scanf("%d",&N);
for(int i=0;i<N;++i){
scanf("%d",&a[i]);
b[i]=a[i];
}
sort(b,b+N);
for(int i=0;i<N;++i){
if(max<a[i]){
max=a[i];
}
if(b[i]==a[i]&&max<=b[i]){
++cnt;
c[k++]=b[i];
}
}
printf("%d\n%d",cnt,c[0]);
for(int i=1;i<k;++i){
printf(" %d",c[i]);
}
return 0;
}
第一次修改:
注意!當沒有主元時要在輸出0後再輸出兩個換行,否則測試點2會出現格式錯誤。
#include<stdio.h>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N,k=0,cnt=0,max=0;
int a[100000],b[100000],c[1000];
scanf("%d",&N);
for(int i=0;i<N;++i){
scanf("%d",&a[i]);
b[i]=a[i];
}
sort(b,b+N);//快排
for(int i=0;i<N;++i){
if(max<a[i])
max=a[i];
if(b[i]==a[i]&&max<=b[i]){
++cnt;
c[k++]=b[i];
}
}
printf("%d\n",cnt);
if(cnt==0)
printf("\n");
else
printf("%d",c[0]);
for(int i=1;i<k;++i){
printf(" %d",c[i]);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