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廷黻著《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屈辱史讀後感
蔣廷黻著《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屈辱史讀後感
蔣廷黻先生於近代中國史之科學研究,實與羅先生(羅家倫)同開風氣。他為中國近代史建立了一個科學的基礎,為舊中國的史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方法、新的觀念,是一個開山的人。
——郭廷以
蔣廷黻(1895.12.7-1965.10.9),是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外交家,年輕時赴美求學,獲得博士學位;1923年後回國,時任南開大學第一任歷史系主任,與梁啟超成為南開大學史學的奠基者。蔣廷黻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時代的衝擊,在動盪年代目睹封建的王朝的衰落、歐美列強的入侵、中華民族水深火熱的自我救贖,更是看著新中國從戰爭中鳳凰涅磐,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
蔣廷黻
當時,清期因外來侵略而在風雨中搖擺,許多仁人志士努力學習西方文化,不斷探索救國救民的方法。不乏為了“國家”、百姓奔走努力而捨命的人。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代表開始的“洋務運動”;以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為代表的“百日維新”;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黨人的資產階級革命;國民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的北伐戰爭。可是我感覺奇怪的是,裡面居然沒有“五四運動”這一大事件,說明可能作者敘述歷史,是從政治方面入手的,針對一起大事件,描述其發生的背景、原因及其帶來的認識。
作者以其卓越的目光,解剖了事件根本原因,猛烈抨擊歐美列強的入侵,強烈地諷刺了洪秀全等封建餘孽殃國殃民的行為。先生對歷史有著極其清晰的認識
作者從多個方面,對歷史,作出了客觀、全面的評價,非一般人所能知曉的。歷史帶給我們沉重感,也要從歷史中認識到事件的本質、吸取教訓和總結經驗。如鴉片戰爭的失敗,是軍隊不夠強、民眾思想落後、科技落後?還是因為封建制度的存在?到底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作者認為“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理由是我們的落伍”,而最重要的方面是軍事的失敗,軍事實力是戰爭勝利的保證,而當時的清政府科技水平低、武器落後,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抵禦入侵。那麼我們為什麼會落後?一是“中國人的守舊性太重”,二是“我國文化是士大夫階級的生命線”,三是“中國士大夫階級缺乏獨立的、大無畏的精神”。
這本書記錄了一段揮之不去的屈辱,把每一個事件串聯起來,一一呈現在眼前,讓我們觸目驚心。當時不思改變而受外國侵略者蹂躪清朝和處於水深火熱的百姓;政治制度與階級矛盾和救亡圖存的運動,歷史的衝擊讓我們學會了進步。 蔣廷黻先生所著的《中國近代史》既讓我們深刻地認識了當時制度、文化、科技和教育等等的落後與不足,又讓我們看到仁人志士在探索道路上敢於貢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