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母嬰行業,究竟是母親的幫手還是商家的“聚寶盆”?
文 | 顏璇
來源 | 智慧相對論(ID:aixdlun)
育兒,無疑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從人類繁衍生息的那一天起,各種育兒方法也隨之誕生,千百年來,中國也形成了一套傳統的育兒觀念。如今,在更為開放活躍背景下成長的90後一代,已經成為有孩家庭的核心力量,擁有獨特成長背景的他們,在新潮思想的指引下,育兒觀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對正確的育兒知識也表現出了強大的興趣。
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AI亦被順理成章地應用母嬰行業當中,賦能母嬰知識產業,而這,對新一代的新手媽媽們來說,會是一個好訊息嗎?
AI成為母親好幫手
就智慧相對論(ID:aixdlun)來看,未來,非常重要的母嬰內容資源將由AI彙總,母嬰人群的需求也將由AI釋出,而解決這些問題的人也被AI“鎖定“。AI+母嬰知識產業對於新手媽媽來說,有以下兩個好處:
1.智慧篩選,提高求知效率和專業度
對於母親來說,在獲取知識時,最為看重的就是知識的專業性。而如何辨別知識是否正確,在AI未介入之前,一方面取決於母親及其周圍人群(家人、好友和長輩)的學識水平和經驗水準,另一方面,則依賴於書籍、影像、新媒體等學習途徑。
新媒體形式有著獨特的傳播優勢(圖片來源:育學園)
一般來說,母親通過自我學習再加上長輩的加持,就能提高自我對育兒知識的辨別能力。但是,通過各種渠道所提升的辨別能力,卻是以犧牲自我時間和精力以及生活效率為代價的。有資料顯示,近60%的媽媽幾乎沒有個人時間,有15%的媽媽完全沒有個人自由時間和興趣愛好,照顧孩子家庭、做好本職工作,就已經佔據她們所有精力和時間。
此外,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去中心化,導致很多大的資訊中心演變成了無數個小的平臺,包括年糕媽媽、寶寶樹、辣媽幫、母嬰說等平臺,而在此類小的資訊中心內,難以避免的是知識的碎片化和同質化。AI依賴於其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大資料,深挖大資料價值,精準推送個性化內容,達成使用者需求深度滿足,這解決的就是母親群體獲取知識的效率問題。
目前來看,市面上有部分產品已具有此功能,比如2012年上線的辣媽幫,以及今年9月獲得天使輪融資的母嬰知識分享社群平臺Alwayslove,前者通過與全國婦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長期獨家的戰略合作,佔據了母嬰人群流量入口,利用AI挖掘資料,把握使用者需求;後者建立內容體系,依靠大資料及智慧AI演算法,為使用者精準推送,實現平臺和使用者的開放共享。
2. 盤活社群,滿足母親的社交心理
剛剛成為母親的人具有很強的社交屬性,往往傾向於和自己同樣身份的人去交流,其背後的心理機制是通過尋找共性來滿足新角色下對自我認同的需要。
但是,在“各抒己見”的APP或者網站上,流量會向更有經驗、更善於發言的母嬰達人或者網紅傾斜,更多母親只能被迫去執行“拿來主義”,在各種帖子內獲得知識,卻無法產生進一步的互動。比如在微信公號內,大部分母親養成的閱讀習慣僅僅是根據推送有選擇地閱讀,而難以進行深度的互動。
大多數母親在閱讀公號內容時沒有互動行為 (圖片來源:育學園)
所以,在知識焦慮的同時,母親們的社交心理也難以被滿足。那麼,AI在其中可以起到什麼作用呢?
一方面,女性在適應媽媽角色的過程中,需要一個懂她、陪伴她、理解她、幫助她的人,AI可以充當這樣的角色。今年3月份上線的機器人Woeboti就表現了這樣的潛力——通過收集人們的情感資料,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永不疲憊、不會外出或度假的對話夥伴。同時,基於不同母嬰人群的顯性行為和消費特徵,AI能夠通過對話引導使用者進行強社交,精準匹配產品和服務。
另一方面,母親在一個社群交流過程中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是被發現、被認可、被接納,然後主動提升。基於社交網路的構建、UGC內容的產出、以及ChatBot和匹配演算法的開發,我們或許可以通過人工智慧瞭解母親們的需求,基於母親的痛點引發一些社交話題,盤活社群,建立強社交關係,比如丁香園曾經針對女性在知乎平臺引爆了“衛生棉條”的話題。此時,AI可以作為內容的發掘者,影響並優化母嬰人群的知識結構。
“內容原罪”和“商人重利”
當然,凡事有利就有弊,AI在進行大資料整理和挖掘時,難以避免的是內容的“原罪”——版權問題,而更令新手媽媽們失望的是,一旦AI被用於商家之手,等來的恐怕不是自己知識體系的優化和完善,而是接踵而至的商業廣告和營銷。
1. 追溯那個IP
在內容產業的背後,依然存在著難以規避的版權風險。資訊來源於何處?資料的可信度幾何?這是AI+內容產品投入市場之前必須要考慮的。另外,以自有IP為核心,結合智慧硬體,提供寓教於樂的早教服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IP的濫用也成為內容產業的一大問題。
母嬰知識產業的佼佼者年糕媽媽、小小包麻麻就因為涉嫌內容抄襲而飽受詬病,前者的洗稿行為甚至引發了專業人士的起訴。沒有版權追溯的產品會被市場排斥,面對大資料收集的“通病”,AI應該通過對海量使用者的UGC內容進行智慧挖掘獲得資訊來源,基於對使用者需求的深度理解、精細化運營來沉澱使用者,進而獲取母嬰人群的信任,從業者也應該憑差異化突破和創新服務尋求新的發展空間。
2. 只懂女人心
網上有句話是這麼說的,“70後媽媽重母嬰產品質量,80後媽媽重親子活動,90後媽媽缺育嬰知識。”母嬰類知識平臺的受眾,尤其是媽媽人群,具有很強的購買力和購買意願,這背後對映的是傳統育兒知識的斷代失效,顯然,母嬰內容的紅利越來越明顯。更顯而易見的是,爸爸這個群體已經被母嬰知識產業給拋下了。
有調查發現,媽媽偏愛電商和社群類的APP,而爸爸偏愛功能實現和硬體類,比如護理、醫療、智慧等專業問題解決APP,而市面上針對媽媽的產品明顯要更多。
社群APP佔到了73%(來源:艾瑞網)
當然,我們不排除中國傳統社會裡父親這一角色在母嬰關係中的缺位,但市場針對母親這個群體來打造更多社群和電商APP還是有著更多的深意。在商家看來,比起那些“糙老爺兒們”,女性顯然是母嬰行業的有力消費人群。
一方面,女性消費升級,根據京東資料研究院公佈的《女性消費報告——2017京東女子圖鑑》表明,25歲到50歲之間的中產女性是品質消費的中堅,她們更樂意為品質生活買單,個性化的科技消費已經成為她們的追求。
另一方面,女性的表達能力、傳播能力和感染能力更強,善於通過說服、勸告、傳話等對周圍其他人產生影響。她們承擔了重要的家庭角色,包括母親、女兒、妻子等等,這些角色使得她們在育兒活動中起著特殊的作用——不僅對自己所需的育兒條件進行決策,還可以影響家庭裡其他成員的決策。
事實上,母嬰知識產業“只懂女人心”,是因為“女人錢易賺”。於是,一群渴望正確養育兒女的年輕父母們被AI加持的商業營銷所引導,閱讀量被嫁接在母嬰廣告之上,而其結果會是我們樂於見到的嗎?
平臺的營銷方式“花樣百出”(圖片來源:艾瑞諮詢)
與內容商業化迅速發展相悖的是,我國關於母嬰內容的質量稽核和控制的缺席。去年,有報道指出,行業內有名的“崔神”就“科普”了錯誤的知識或非常規療法來推銷其旗下的醫療服務,比如鼓勵人們為孩子做腸道菌群檢測,然而事實是這項臨床應用還未成熟,於育兒毫無意義。在這個背景下,利用AI來篩選和推薦內容,究竟是為母嬰人群個性化推送知識,還是為商家精準推送商業廣告,恐怕值得深思。
當然,變現是內容產業的歸宿。而就智慧相對論(ID:aixdlun)來看,內容付費才是母嬰內容產業的大勢所趨,目前來說,母嬰智慧硬體是一個新興的消費點,與醫療結合,能夠打造健康管理的剛需產品,同時,與早教結合,通過內容收費、會員收費不失為一個好的變現途徑。
結論:
不論是內容產業從業者還是品牌商,一旦開始涉足母嬰產業,都必須從內容、母嬰行業的底層邏輯開始思考,找到真正順應這個市場領域規律的營銷方法,才能在這個市場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完】
智慧相對論(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慧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vb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慧駕駛、AI+硬體、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演算法、人機互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