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有效訓練你的結構化思維】2.怎麼樣識別篩選資訊

【有效訓練你的結構化思維】2.怎麼樣識別篩選資訊

在上一講,我們講了結構化思維是什麼。這一講我們就從識別資訊開始講起,告訴你怎樣用結構化思維讓你的資訊識別更高效,更可靠。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面對資訊往往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你有明確的目標,或者是待解決的問題。 那麼,你在主動識別資訊的時候,就要特別去關注資訊和你的目標之間的關聯性。

比如,你想要去研究比特幣。這個時候,你有100多條金融方面的資訊,你就要把和比特幣相關的資訊挑出來,像其他例如“小額貸款”、“基金保險"這樣的資訊就會被過濾掉。

那怎樣去找資訊和目標之間的關聯性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找關鍵詞

還是以研究比特幣為例。你應該識別的關鍵詞,就是“比特幣”、“虛擬貨幣”、“挖礦”,或者是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這樣的關鍵詞。

另一種,是被動地接受大量的複雜資訊。 這時,就需要用結構化思維的方式來對資訊進行高效識別。

這是我們這一講要重點談的。

識別結論、理由、事實
我們先來看一個場景。

假如你是一個科技公司的CEO。有一天,你的下級部門的主管來跟你彙報工作。

他是這樣彙報的:

“領導,目前集團旗下的電腦市場,市場佔有率逐年提升,但收益卻逐年降低。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內電腦市場的競爭太激烈,我們不得不進行低價競爭。所以,利潤率逐年遞減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聽到這兒,是不是覺得很複雜?感覺對方說了低價競爭,雖然影響公司利益,但確實是沒有辦法的樣子。

其實,在這個時候,你就是被這些看似複雜的表面資訊迷惑了——沒有對資訊進行有效的識別。

那到底該怎樣做呢?

用結構化思維的方法,在你接收資訊的時候,就可以把它識別成 結論 、 理由事實 這三個部分。

當然,你可能會說,我們接收的資訊不一定這三個部分都齊備。

沒錯,當你接收的資訊,這三個部分要素不完備,或者三者之間的邏輯不完備的時候,你就要注意了:這個資訊可能是假資訊,也就是說可信度存疑的資訊。在後面,我會具體告訴你該如何判斷。

我們先來說說,如何去識別資訊中的結論,支援結論的理由,以及支援理由的事實。

首先,如何找到資訊中的結論。

作為資訊的接收者,想要知道對方到底想要表達什麼,第一件事就要明確對方表達的結論。

那什麼是結論呢?結論就是中心思想,它首先是個觀點,也就是從一定的立場或角度出發,對事物和問題的看法。

以我們剛剛說的下級部門主管向領導彙報工作為例。

其中的結論就是:“公司電腦產品利潤率逐年下滑是沒辦法的事”。

這其實就是這個部門主管的一個觀點。

那怎樣判斷你接收的這些資訊當中,哪個才是對方想要表達的結論呢?

你可以通過以下三個線索來找到它。

1、找到對方話語裡表示結論的提示詞。

比如:因此、由此可知、可以斷定、所以、表明、我要說的重點是、證明了、問題的實質是……等等。

當你看到或聽到這些詞的時候就要注意了:詞後面出現的往往就是結論。

還是剛才下屬工作彙報的這個案例,下屬說的是:“所以利潤逐年遞減也是沒辦法的事”。這裡出現了“所以”,後面跟著的句子,就是他想表達的結論。

2、關注資訊中的幾個重要位置。

比如,對方說話的開頭、結尾。如果是文字資訊表達,也可以看段落的開頭和結尾。這些都是特別容易呈現結論的地方。

前面那個彙報的案例中,“利潤逐年遞減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這句話就出現在了下屬彙報的結尾位置。

3、如果是面對面地交談,你可以問問對方,“所以呢”。

如果下屬工作彙報時不停地說,你卻毫無頭緒。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通過追問“所以呢”,讓他快速說出他想表達的結論。

這種方法同樣適用於特別隱諱的文字資訊。

看完資訊以後,你可以嘗試著問自己:所以這篇文章想要表達的結論是什麼?

這樣可以逼迫你去思考,或者從其他資訊當中去尋找結論。

識別資訊的第二步,辨別支援結論的理由。

判斷一個結論是否有價值,首先要去觀察這個結論是不是有理由支撐。

比如,開頭案例中,下屬對你說“國內電腦產品競爭太激烈,我們不得不進行低價競爭。”這就是他認為的“利潤逐年降低是沒有辦法的”這個結論的理由。

那怎樣找出理由呢?

其實也是有跡可循的,你可以關注對方話語裡的一些提示詞。

比如:原因是、因為這個事實、有下列原因、鑑於、證據是、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就像這個下屬彙報的時候就會說“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內電腦產品競爭激烈,我們不得不進行低價競爭”。

這裡的提示詞就是“因為”,後邊接著的,就是這個下屬認為支援結論的理由。

最後,識別資訊的第三步,是找出資訊中有哪些事實。

如果我們前面說的結論、理由可以是主觀的,那麼事實一定是客觀的。

什麼是客觀的呢?

資料和不帶感情色彩的事例是客觀的。它是通過金字塔結構拆解到最後,支撐結論和理由的東西。

所以,在你接收資訊的時候,只有最後的事實是可靠的,並且用它來支撐前面的理由和結論的邏輯是順暢的,那你接收的整個資訊才是完整可信的。

這就是我在開頭,在這一講跟你說的,如何用結構化思維來判斷你接收資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如何判斷真實性與可靠性
如何用結構化思維來判斷你接收資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呢?

一共有兩個要點:

第一,要有客觀事實來支撐結論和理由;

第二,事實和理由,理由和結論之間要有證明和被證明的邏輯關係。

在接收資訊的時候,只有最後的事實是可靠的,且其支撐的理由和結論的邏輯是順暢的,整個資訊才是完整可信的。    

還是用“下屬向你彙報工作”這件事來舉例。

下屬的結論是“利潤逐年遞減是沒有辦法的事”;理由是“現在國內電腦市場競爭激烈,我們不得不進行低價競爭”。

那這段話當中,這個主管並沒有給出任何支撐的事實。

所以,這是一個不健全的資訊。也就是說,主管給出的結論不一定可靠。

這個時候,如果作為CEO的你,如果能夠找到一些具體的資料跟事例,就可以判斷你的下屬說的是不是正確。

比如,你找到了一個數據:同一年,另一家公司的電腦產品,在同樣競爭的環境下,不但提價了,業務同比增長了31%,而且利潤還漲了5%。

那麼,很顯然,下屬的結論是不可靠的:他並沒有找到利潤減少的真正原因。

同時,再往前一步推就發現,這個資料和這位下屬得出的結論之間存在反證關係。

怎麼說呢?

這位下屬說的是“利潤下降是因為競爭激烈,不得不進行低價競爭”。

但是你找到的資料卻證明,同樣的環境下,另一家公司的產品不但提價了,利潤還增加了。

從邏輯論證的角度來講,再次證實了下屬提供的資訊是不可靠的。

最後,我再用一張圖來幫你梳理一下。記住了這張圖,你就記住了用結構化思維來辨別資訊的精髓。

它就是我們在第一講當中提到的金字塔結構圖。


圖為完整的“金字塔結構圖”


我們說過,它會貫穿整個課程。它不但可以用來解釋什麼是結構化思維,並且,在你識別資訊的結論、理由、事實的時候,也用得上。

識別資訊的時候,你找到資訊的結論,就畫在金字塔的塔尖。

然後,下一層,根據提示詞的線索來找到支撐結論的理由。

從理由再往下,去找有沒有支撐理由的事實。

找到了這三個資訊當中的核心要素,你就可以對著金字塔結構的樹狀圖理出資訊的邏輯線來。

這樣就能判斷出資訊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圖為資訊三要素:結論、理由、事實的金字塔結構圖


本講小結
在這一講,我給你介紹瞭如何用結構化思維來識別資訊。

它不但可以幫你更準確地抓住事物的核心,還能判斷資訊的可靠性。最後,我教你如何在識別資訊的過程中運用金字塔結構圖。

下一講,我會給你講結構化思考的第二個步驟,如何用不同的結構模型對資訊進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