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料分析師八大能力之二;溝通需求的能力

資料分析師八大能力之二;溝通需求的能力

文章目錄

1.資料需求

什麼是資料需求?資料需求就是用資料來描述一個具體事務的需求。比如週報,每週的資料變化趨勢是怎樣的?領導主要看銷量和利潤,所以資料需求必須滿足領導的需求,讓領導看到銷量和利潤。總的來說,資料需求可以概括為幾個基本內容:

  • 取數的物件。比如某APP,某種服務等。
  • 取數的指標:比如PV,UV等。對於某些不太清楚地指標,比如資產,還需要分為工資收入,房產,股票,當然還有貸款金額等。

資料表 + 時間要求 = 完成的資料需求

什麼是要求?又什麼是需求呢?
今天領導讓做一個高階使用者的分析,這是領導的要求。但我們要做的是什麼呢?我們要做的是滿足領導的需求,領導為什麼會需要做一個高階使用者的分析呢?哦,原來是要針對高階的使用者匹配合適的營銷策略。

事實上,資料需求,說白了就是一個業務部門的要求。一個有價值的資料分析師,應該是能參與到決策中的資料分析師,應該做的是資料分拆需求。

2.資料分析需求

資料分析,不僅僅是展示一個數據結果,比如每天寫的日報,環比增長多少,同比又增長多少,這些都是資料,不是資料分析。有很多人覺得自己寫的分析報告是資料分析報告,其實問一下自己如下這三個問題就知道了。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相信很多人都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比如怎麼評估一個女生是否適合結婚呢?

首先你要建立一個評估標準:月薪多少合適?年齡多大合適?人品如何?

然後,去驗證一下,他是否符合要求,值得託付終生?而我們常見的資料分析需求,有以下這些基本的形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3.溝通要點

瞭解什麼是資料分析需求後,下一個要做的,是看這個分析工作有沒有形成合力的評估標準。這就要求我們和業務方溝通時,弄清楚這些標準,畢竟建議和需求都是業務方的,最後執行也是業務方的,得不到業務方認可,業務方就不會去執行,再好的建議也沒有用。

3.1 評估類分析

對於評估類的分析需求,比如評價今日的日活算不算非常低,銷售量算不算下降等,都是評估類需求。它需要的溝通要點如下:

  1. 有物件。也就是評估的內容是針對某某部門的什麼業務,工作的。
  2. 有問題。評價做的好不好,得幾分,屬於什麼位置,這就需要標準了。
  3. 評價的標準有沒有確定。如果沒有標準,就先解決標準的問題。
  4. 當有多個指標時,權重應該怎麼確定?是按照已有要求確定,還是按照演算法給的權重判斷。
  5. 業務方計劃中的期望值是多少?

給出的總結一定要明確:因為對方是要你給他評估的,你首先要給對方一個期待的結果。

這個活動好不好?到底好還是不好???

3.2 原因類分析

原因類的問題,有一個非常大的陷阱,就是很多人提問題,在一開始就是錯的。我們作為聽者,也在一開始就被問題困住了。比如有老闆說:為什麼我們投放的廣告一點用都沒有?

如果不注意,我們下意識的反應,可能是找一下廣告投放沒用的原因。也就是,我們預設自己投放的廣告沒有用的。就像下面這個問題一樣: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看問題的我們,已經默認了英國超市食品比中國便宜了。可是,資料呢?

所以,我們所有的問題,都要基於事實的基礎之上。

當然,如果有假設,慢慢用資料驗證假設就可以了。沒有假設,就做探索性分析。所以原因類分析需求的溝通要點如下:

  1. 有物件針對什麼部門的什麼工作?
  2. 有問題。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問題和其他什麼原因相關?
  3. 問題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果不是,就停止吧!如果是,就接著分析原因。
  4. 是否有假設?如果有,就用資料驗證假設?如果沒有假設,就做探索性的分析。
  5. 如果發現了這個問題,業務方一般會採取什麼措施?這時候要做的是縮小探索的範圍,聚焦到改進的措施上。

總結:對於原因類的需求—>這兩個原因到底有沒有關係?—>到底有沒有關係?

3.3 預測類分析

目前的演算法已經非常厲害了,可以算出房價,甚至股價,但如果業務方不認可預測的結果,也一樣沒有用。

  1. 有物件針對什麼部門的什麼工作?
  2. 有問題。XX預計會漲/跌?銷量預計多少?
  3. 預測前提必須儘可能清晰,對於特徵一定要描述清楚。
  4. 預測的基本前提,假設,業務方是否認可?比如因果關係,相關關係。
  5. 最後的結果,必須要有一定的容錯空間,可以給定一個比較準確得概率,而不是一個準確的數字。

總結:預計是多少?到底是多少?

4.需求管理

4.1 初級需求溝通

對於很多的臨時性取數需求,特別是在需求特別多,而且雜的時候,需求管理表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別看這張表很簡單,當業務部門的需求特別多的時候,這張表可是有大用的。

首先,有了資料需求表,我們就可以把那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先過濾掉,先解決緊急重要的事情。
其次,知道了是誰的需求,好確定優先順序呀!畢竟大老闆我們都得罪不起呀。
如果知道了需求的標題,我們就可以對業務部門的需求進行總結,歸納出固定的模板。甚至形成固定的報表,等快到業務部門需要的時候,把需求提前處理好,或者直接讓個BI系統的賬號,讓他們自己去看資料。這又能給我們省下不少時間。

同時,在業務部門提需求的時候,一定要確定好他們要的是分析需求還是資料需求。分析需求只要溝通清楚他們要哪些維度就好啦。如果是分析需求,那還要分三種情況討論,如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4.2 中級需求溝通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4.3 高階溝通需求

有用的資料分析,都是運作出來的,不是算出來的,這個過程需要和業務部門進行深入的合作。
1.問題分析
2.執行結果追蹤
3.業務經驗積累
4.資料模型積累
5.資料採集體系建設
6.指標體系建設
7.日常指標監控
8.業務溝通反饋
9.最後,再回到問題分析上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點,比如:
第一,當業務部門只要一個數據時,我們能不能提供一組相關的資料?
第二,從一堆原始的資料,到一個完整的統計結果。
第三,從一個孤立的結果,到一系列的監控指標
第四,在工作中隨時記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經驗的管用範圍。
第五,主動地探索經驗背後的邏輯,產生問題的原因。
第六,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放棄獲取更多資料的機會。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5.小結

無論是什麼資料分析,都是為了回答如下的問題:
1.是什麼?主要的報表都是監控哪些指標?怎麼繼續深挖,找到其他更深入的指標進行分析?
2.為什麼?—發現問題後,找到了哪些原因,改進了多少?
3.會怎樣?預測了哪些業務的走勢?預測的準確度如何?預測之後做了哪些改進?

在實際的面試中,比起你說自己做了多少事,還不如直接像下面這樣說:
1.我用了什麼工具處理資料?
2.我處理的資料給到哪個部門使用?
3.部門使用時,我提供了一個什麼樣的結果或建議?
4.最後業務方有沒有采納我的建議?達到了什麼樣的效果?

管理好你的需求溝通表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