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從中西方文化比較分析中華民族的優越性和文化復興中遇到的困難

從中西方文化比較分析中華民族的優越性和文化復興中遇到的困難

引子:是什麼刺激了國人的神經

2018 年 11 月 22 日義大利著名奢侈品牌杜嘉班納被曝出涉嫌辱華,片中的中國籍少女搔首弄姿、侮辱中國的傳統筷子文化,加之後來其設計師在推特中直接辱罵中國為屎一樣的國家,這傷害了無數中國人的心。我是中國人,他的言行也傷害了我。辱華事件頻繁的出現刺激著國人的神經、試探著國人的底線。下面來自油管上世界各地網友的反應,你發現反對意見總是來自說中文的那個人。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意外的我發現了一段有趣的對話。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同樣身在亞洲,為什麼沒有辱日、辱韓;同樣身在地球,為什麼沒有辱美、辱英?同樣使用漢字的日本根本沒有辱日這個詞,他們使用人種差別這個詞,在日文中這個詞和中文的歧視不完全等價。差別在漢語體系中強調兩個或多個事物間的不同,是一箇中性詞,而翻譯成英文,人種差別則變成了種族歧視,多了一些貶義的意味。細細體會能發現二者情感上的不同。韓語수박,它翻譯成漢語也是差別的意思(更偏向於輕視、蔑視的意思)。本來差別對待、差別的看待問題,並沒有什麼錯,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就是這個道理,即根據不同人的志向、興趣有針對性、差別性的教學。考慮到目前中國各個地區教育水平的不同,中國少數民族高考加分,這是少數民族和漢人的差別對待,難道說這是對漢民族的歧視嗎?只有放在特定的情況下,差別對待才變成了歧視。漢字非常簡潔,辱代表侮辱、華代表中華,即中國。

漢語的包容性極強,在幾千年的演變中,從諸子百家的文言,到唐宋八大家的詩歌詞賦,再到魏晉時期的正史、古文流派,隨著《狂人日記》的發表,標誌著中國白話文的正式崛起。從古代到現代,漢語是演變的,在演變中吸收了來自不同時代的不同思想,在語言的表達張力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語言能與之匹敵。那為什麼沒有辱美、辱英之類的詞呢?我不知道,也許是因為中國人懶得去管他們,於是硬是造了一個詞語,名曰辱華,將中國和外國區分開來。華的本意指美麗而有光彩的樣子,中華二字可謂取天地之精髓,世界中央、熠熠生輝的國度,卻被冠以侮辱性字眼。如果按照中國人的標準,辱美之事,其實並不少見。特朗普擬訪問英國,卻被做成氣球,在倫敦上空昇天了。總統是國家的象徵,光明正大的侮辱總統,這不是辱美又是什麼。難道必須指著美國人的鼻子,辱罵他,這才是辱美?那叫辱罵美國人。國家由人民和它代表的抽象文化精神月以及背後的硬體設施共同組成。針對人民主體或個體的侮辱叫辱罵,甚至是歧視,但是中國人不一樣,辱罵任何一箇中國人也能上升到國家大義層面,這與中國的文化有關,後面會講。另一種辱華形式,直接對中國的硬體設施等表現出不屑、輕視的態度,比如質疑中國的食品安全,惡意汙衊中國剽竊外國技術等,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那這也是對中國的侮辱和不尊重。

孔子曰:君子憂道不憂貧。意思是即使身處貧賤,也不要失去做人的本分。儒學思想已經滲入了漢人的基因裡,孔子的教誨影響著每一個尋求正道的中國人。當有外族、外國人對自己加以汙衊、羞辱,中國人會覺得被傷害了自尊,而個人意志的集中是國家,這就是對中國的侮辱。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句話本身沒錯,說的是個人盡到各人的本職本分,自下而上整個社會就能和達到穩定和諧。中華文化的傳統禮數教會我們做人,得以延續千百年必然是有其理由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白人至上和胡漢交融

中國在世界上的真實地位,很多人並不清楚。我告訴你:中國遠比你想的更好。

既然中國這麼好,為什麼總能看到辱華、反華事件的發生?有些人比較膽小,“難道是因為我們的種族沒有別人優秀嗎,不然為什麼似乎所有的矛盾總是指向中國?這太不公平了。” 讓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到時候再下定論也不遲。

在南非,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然擁有白人的血統、白色的面板,卻生活得貧困潦倒,生活質量遠不如同樣生活在那裡的黑人。百度布林人,你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細節。他們是由荷蘭、法國、德國人混合形成的民族。在上世紀 90 年代廢除種族隔離以來,白人的地位急轉直下,他們被黑人奪去了工作、家庭、愛情。白人吃不飽、穿不暖,處處受到黑人的冷眼和歧視。如圖白人正在接受黑人的救濟,這在別的白人主導的國家是無法想象的。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白人統治黑人,任何一個白人主導的國家,黑人的地位都不可能高過白人。但是在南非這個觀念被打破了。在這個例子中,誰更優越?是吃得飽穿得暖的黑人,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的白人?

白人至上主義,或者說白人優越主義,是一種種族份子的形態意識,主張白色人種族裔優越於其他族裔。理念是白人至上、餘皆劣種。大眾普遍認為,白人優越主義與種族主義,特別是歧視非白人和反猶太主義有關連。白人優越主義往往充滿偏見和歧視,被此思想排斥為劣等的人種包括印度人、亞洲人、非洲人、阿拉伯人、墨西哥人、猶太人、黑人、和拉丁美洲族裔膚色較深的人、美洲原住民和其他土著居民。在美國重建時期前後幾十年間,白人優越主義在政治、文化和經濟上盛行;在南非的種族隔離時代和納粹德國統治下的歐洲,這一思想也是同樣盛行。

白人至上主義的理論基礎是所謂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該理論宣稱社會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協調也是由能量均衡原則來調節的。它表現為社會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適應與鬥爭。人類社會只有在這種適應與鬥爭中才能進步。因此,生存競爭構成了社會進化的基本動因。有競爭就必然有輸贏,而物種的優劣決定勝負。西方人在創造理論方面比我們厲害,近代科學同樣興起於西方。

作為東方文明的代表,中國人更注重人文、禮教方面的素質。傳統的中國人相信皇帝的權利受命于天,而漢族人則是世界上最優越的民族,漢人之外皆是胡人。秦漢時期塞北胡人統一後被漢人稱為匈奴,匈奴則自稱為胡。後來胡人一詞則被用來作為戈壁以北和西方的外族或外國人的泛稱。唐朝時期,大量從外國購買外國少女,稱為胡姬。胡姬能歌善舞,通常在十三、四歲的時候被賣到長安。當時中國的經濟佔世界全部 GDP 的 60%,胡商因此可以拿到幾十、上百倍的利潤。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近代黑人和白人的衝突,和千年前漢人與胡人的矛盾是多麼相似。不同的是,黑人和白人總是存在衝突,他們中只有一個能取得最終的掌控權,直到今天在那些白人主導的國家這個情況仍然沒有多大改觀。反觀我朝,中華文化的優越性則體現了出來。

盛唐社會生活最鮮明的時代特徵,是以胡化為標誌的開放氣度。長安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市,城區面積有 83 平方公里,城內百業興旺,人口近百萬,其中長住的外國人有數萬人之多。大量異邦客人的湧入,也帶來了他們的文化,一時間長安胡氣氤氳,胡化盛極一時。俗話說 “民以食為天”,胡人們也帶來了他們自己的飲食文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胡餅,長安賣胡餅的店攤十分普遍,據《資治通鑑·玄宗紀》記載,安史之亂,唐玄宗西逃至咸陽集賢宮時,正值中午,“上猶未食,楊國忠自市胡餅以獻”。長安的胡餅聞名全國,白居易在《寄胡餅與楊萬州》一詩中 “胡麻餅樣學京師,面脆油香新出爐”,對長安的胡餅作了生動具體的描述。胡人們懷揣各自的前程和理想來到中原這塊神聖的土地,他們的文化消失了嗎?被扼殺了嗎?非但沒有,藉助大唐極其強盛的國力和相對自由的政治制度,胡人文化反而更好的發揚光大,被世界上最優秀的漢人所瞭解。

唐朝的鼎盛時期,大量外國人來到聖都長安,包括鮮卑人、日本人、匈奴人、突厥人、高麗人、波斯人、新羅人。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在唐朝官居要職的外國人就有三千多人,其中唐朝宰相職位,至少有二十三個外國人做過,而且大多是鮮卑人。也有波斯人官拜宰相的。有歷史記載:“卑路斯,波斯王子,國亡來唐,高宗時官拜右武衛將軍,中宗時又拜左威衛將軍,卒於唐”。意思是波斯王國的王子在亡國後逃到大唐,竟然還得到了將軍的職位。如此海納百川的氣度,除了中華文化孕育下的聖土大唐,還有誰?想想溥儀,同樣是亡國之君,最後竟落得個被日本人利用的落魄田地。可悲!而中華文化講究相容幷蓄,保留胡人的文化,各得其所。

唐朝的外國人統稱化外人,唐《永徽律》:“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 唐朝秉承了華夏傳統文化,從不搞種族歧視、文化歧視,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習俗習慣。因此,從長安都城到沿途各地區,都有各民族的自治社群。最著名的是中亞粟特人的社群,他們在長安、朔方、漁陽等地集中居住,按照自己的拜火教法律生活,裁決自己的糾紛,唐朝政府不加干涉。唐朝是當時公認的唯一的世界霸主,但是天朝之外的夷蠻國度卻又爭相恐後的積極維護大唐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共同建設這個美好的世界。相比西方人搞得治外法權,唐朝的開放和多元化才是名副其實的。當時各民族人民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將長安打造成了世界之都。有史料記載,長安城乾淨得幾乎一塵不染,唐朝人的高素質也同樣享譽海內外。唐人在海外的形象,幾乎就是文明人的代名詞。

如果說 19 世紀是英國的世紀,那 20 世紀就是美國的世紀。自 1776 年擺脫英國殖民統治以來,美國的崛起就像雨後的春筍般勢不可擋了,尤其是 20 世紀 40 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讓美國一躍成為當時和蘇聯並稱的兩個超級大國。美國的崛起離不開背後辛勤勞動的黑人奴隸。神學家以《聖經》為據,創造出黑人應為白人作奴的神話;科學家以人類的起源以及不同人種體質上的差異為依據,創造出種族有優劣差等的神話。神俗兩界共同締造了種族主義的社會與文化傳統、白人至上的政治與經濟原則。經濟是發展了,但是人性卻退化了。時至今日,歧視問題在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仍然存在。

西方人為什麼搞歧視呢?為了維繫自身種族的主導地位,他們不希望自己辛苦建立起來的政權被外族人奪去。而中國人雖自高貴、優越,卻從不搞種族歧視,這也是中華文化相比西方文化的優越之處。傳統的中華文化包容一切外來文化,為我所用。我們同情外開化的外國人,卻從不歧視任何人,因為那沒有必要。所謂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傳統的中國人想的是,既然可以共贏,為什麼要以犧牲一方利益換取另一方的利益呢。在看現在自以為是的某帝國主義,一方面充當世界警察,一方面要求世界各國臣服於它。可笑,我寧可選擇成為和平的使者,而不是什麼世界警察。

《資治通鑑》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話:“貞觀七年十二月甲寅。上幸芙蓉園,戊午還宮。從上皇置酒故漢未央宮。上皇命突厥頡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蠻酋長馮智戴詠詩”。簡單說,就是太上皇命令突厥頡利可汗跳舞,又命令南蠻酋長馮智戴唸了一首唐詩。放到今天,你試試讓普金跳舞、讓特朗普唸詩看看。

華夷之辨:西方中心主義和中國中心主義

西方中心主義和中國中心主義,代表兩種相互對立的世界觀。前者仰仗 “堅船利炮” 的霸道文化,後者講究 “以德懷人” 的王道文化。(—— 孫中山)

中國中心主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屆時中國國力強盛,建立了以中國為宗主國,周邊國家為附屬、藩屬國的天朝體系。古代中華文化圈國家對中國正統皇朝的官方稱呼為天朝。本朝是世界唯一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是在各個方面領先於世界上其他夷蠻國家的天朝上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客觀的說,中國中心主義代表了一種很好的社會制度。混沌的世界需要聖賢力量的領導,而中國不管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造詣上,都遠遠領先於同時代的各個國家。中國是開化的,外國是外開化的。世界屬於天子,中華文化由內向外輻射,周邊的夷蠻國定期向天朝進貢以得到天朝的庇護。如此一來,既保證了中國的中心地位,又最大化保證了夷蠻國家的自治。中華文化崇尚和平、講究以和為貴,不會貿然攻打主動稱臣納貢的國家。

“四夷賓服,萬邦來朝”。自公元前三世紀形成的中華朝貢體系,放在今天同樣是先進而優越的。中國曆代王朝多對藩屬國採取懷柔政策,厚往薄來,很少干預其內政,卻無償為其提供保護。中華朝貢制度在明朝被髮揚到了極致。1592 年的萬曆年間,日本太閣豐臣秀吉派兵入侵朝鮮。朝鮮節節潰敗,並向宗主國明朝求救。朝鮮是大明國的藩屬國,隨即派兵支援朝鮮。該戰役前後兩次,波及朝鮮全境,明朝的出現使朝鮮最終免於滅國。

朝鮮對大明的忠心天地可鑑,朝鮮國王曾感激的對屬下說:“中國者,父母也,朝鮮與日本皆子也,然我國孝子也,日本賊子也”。此後的朝鮮對明朝佩服得更是五體投地。專心侍奉大明,定期朝貢,文化各方面深受明朝影響,是明朝朝貢次數最多的國家。

日本沒有意識到中日兩國間的巨大差距,以為明朝被日本打慫了,順便殺了明朝的使者。朱元璋內心雖然沒買票,但是轉念一想,認為天下剛剛平定,不宜興師動眾,強行將心中的怒火壓制住了。洪武二年,朱元璋經過深思熟慮,下令編纂了《皇明祖訓》,在祖訓中規定了十五個不徵之國,第一個是朝鮮,第二個就是日本。不徵朝鮮,因為朝鮮是天朝的屬國;至於不徵日本,朱元璋在詔書中是這樣解釋的:“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如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為中國患,不可不謹備之耳”。日本不但經濟落後,而且資源匱乏,實乃化外蠻荒之地。就這樣,日本在天朝眼皮底下躲過一劫。

安然無事的日本暗暗自喜,認為大明是徒有威嚴的紙老虎,反而頻繁進犯中原,在明中時期倭寇橫行沿海,稱為明朝尾大不掉的邊患之一。下面是當時畫師繪製的倭寇圖。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倭寇肆意搶劫財物、綁架人口,甚至殺戮生命,他們的出現嚴重干擾了和平安定的中原治安環境。倭寇的頻繁騷擾,促使朱明王朝開始強化海上力量建設,在福建沿海四郡 “築城一十六,增巡檢司四十五,得卒萬五千餘人”;又在浙東、浙西諸郡整飭海防,”築城五十九”,“分戍諸衛”,使得海防大飭。明朝後期為了抵禦倭寇,甚至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海禁政策。

明朝時期中國科技發達,保持天朝上國的一貫作風,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其中海上技術更是首屈一指,領先世界不是一星半點。面對日本人如此猖狂的叫囂,為什麼不滅了日本?前面說過,早在明太祖時期就已經把日本列為不徵之國了,留下的祖訓不能不管,於是就沒有大舉進兵滅了日本。另一方面,中國是世界的中心,遵循王道,四夷進犯也要保持天朝的風格,不能隨便出兵。

中國的中庸王化之道,不僅體現在對倭寇之風的寬容,還體現在對世界的憫懷之心。作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我們是世界上第一個進行遠洋航海的國家,比後來的歐洲航海運動足足早了 79 年(且中國船隻的排水量是外國的 100 倍)。明永樂、宣德年間,曾七次派遣鄭和遠下西洋。每到一個國家,鄭和都會將明成祖的信件交給國王,並且送上帶去的禮物。這些國家看到如此巨大的明朝船隊,而且態度友好,都熱情地接待鄭和。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這讓我想到了當下的中非關係。中國是先進的,非洲是落後的;中國是開化的,非洲是化外的。但是中國歧視非洲嗎?沒有。非但如此,中國秉持一貫的大國風格,和非洲的合作都是建立在平等、信任的基礎上的。早在 2016 年 5 月底,中國幫助肯亞建成蒙內鐵路,這著實讓某英國媒體自己打臉,他們曾斷言肯亞修不出鐵路。這條鐵路連線著非洲第二大港蒙巴薩和肯亞首府內羅華,如果說經濟是支撐一國的脊樑,說這條鐵路對肯亞有再造之恩也不為過。在此之前,肯亞的軌道交通幾乎為 0,他們僅有的一條鐵路是 100 年前英國人為了方便從殖民地運走非洲的糧食和礦物資源修的。因為軌距實在太矮了,這條鐵路也被稱為米軌鐵路。當時為了快點修完,英國人徵集了 3 萬名非洲勞工。因為修築難度太高,又趕上幾十年不遇的疫病,到完工時,有 9 千多人死傷。反觀中國,中國援建這條鐵路,不僅沒有人員傷亡,還給當地帶來了 4.6 萬人的就業機會。看看油管上的評論,你就知道中國有多偉大了:中國呀中國,你說你不要當什麼世界第一,但是你呀,卻事必躬親地給世人們上了一課 —— 所謂王,在謙小,在大化於無言。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什麼是王道?此乃王道,德化開明之道。西方蠻夷不懂,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好日子,瘋狂的壓榨弱者,直到榨乾弱者的最後一滴血。此乃野蠻人的霸王之道。

另一方面,作為世界的中心,中國人的種族優越感幾千年以來根深蒂固。義大利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於萬曆十年即 1582 年應召前往中國傳教。在踏上中國的土地起,利瑪竇就強烈感受到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中國中心論,“他們把自己的國家誇耀成整個世界,並把它叫做天下。中國人聲稱並且相信,中國的國土包羅整個的世界,深信他們的國家就在它的中央”,“中國人認為整個世界都包括在他們的國家之內”,而對絕大多數外國,“完全沒有察覺這些國家的存在,在他們的估計中幾乎是不值一顧的”,這些外國包括朝鮮、日本、安南、占城等。如果說朝貢體制從制度層面支撐了中國中心論,那麼中華文化優越論則從精神層面滿足了中國中心論。利瑪竇說:“總的說來中國人,尤其是有知識的階層,把外國人都歸入一類並且都稱之為蠻夷”,“偶爾在他們的著述中,有提到外國人的地方,他們也會把他們當作好像不容置疑地和森林與原野裡的野獸差不多。甚至他們表示外國人這個詞的書面語匯也和用於野獸的一樣,他們難得給外國人一個比他們加之與野獸的更尊貴的名稱”。

利瑪竇以一個外人的視角,深刻地體會到中國人發自內心的文化優越感和根深蒂固的中國中心主義思想。而此時的西方正醞釀著一場聲勢浩大的變革。航海活動對經濟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不僅使航海者直接受益,而且推進了海外貿易,開闢了新市場,開拓了殖民地,掠奪了海外的原料和奴隸勞動力,大大加速了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形成和發展。中國一直秉持閉關鎖國政策,不願也不屑於參與到這個世界各國的遊戲當中。

中國是世界中央,順承天命、治理天下。同時期的歐洲各國,他們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及,試圖將自己放在這個世界各國拼接起來的地圖中去。近代殖民主義時代開始於 1500 年左右。15 世紀末葉,歐洲人發現通往印度洋和美洲的航路,自此,商業和貿易中心逐漸由地中海轉向大西洋,出現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殖民國家,它們的殖民地和擴張活動遍及世界各地。

到了清朝,西方世界格局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過這對中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畢竟是幾千年的天朝大國。即使是晚清,在國力鼎盛時期,經濟實力仍然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優良傳統,據西方學者分析,1820 年中國的財政年收入為 8000 萬兩白銀,GDP 佔整個世界的 33.33%,當時最強的大英帝國也僅佔到 5.2%。

直到 1830 年,即清道光十年,也是鴉片戰爭發生的前十年,中國已從康熙盛世的頂峰衰落,但GDP仍佔世界總量的 29%(對比:2017 年美國 GDP 總量佔世界的 19.39%),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十年後,英國向中國發起鴉片戰爭。

1858 年清朝和英國簽訂清英《天津條約》,其中第五十一款規定:“嗣後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此後中國逐漸用洋人代替夷人一詞稱呼歐美人。緊接著 1901 年的辛丑條約,中國賠款 9.8 億兩白銀。該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如果中國政府拿這筆錢購置北洋水師,據說可以裝備 160 個北洋水師。可是中國並沒有。

泱泱華夏、天朝上國,竟淪落到任人欺凌的地步!話說當時中國努力了嗎?19 世紀末近代中國第一次實質意義上的現代化努力洋務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始了。以左宗棠、李鴻章等為代表的洋務派開辦了江南製造總局、天津機器製造局等近代軍事工業,同時建立新式軍隊、購買國外新式武器,短短几年就基本建成了中國近代軍事工業體系,其成就令世界為之震驚。到 19 世紀 80 年代時,中國海軍共有大小艦船八十多艘,實力居世界第六,而明治維新後拼命發展的日本僅為第十三;中國海軍還擁有當時遠東規模最大的軍港、船塢、炮臺防禦體系,僅旅順港就裝備了數百門德國克虜伯大炮,成為世界著名軍港之一。1889 年,美國海軍部長在國會演講時曾讚歎說:“中國海軍實力現在已經排在了美國前面”。中國就像一個乖張而漫不經心的學生,厭惡無休止的競爭,前期經常交白卷,然而一旦當他拿出真本事,一定能技驚四座,隨便拿個滿分不在話下。以中國的實力,如果照這個勢頭持續發展想要達到並趕超同時期的各國列強並不難,但可惡的是這次大規模的現代化努力最終卻毀於清朝統治者的頑固和腐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看看這段時間中國是怎麼一度躋身世界工業強國,然後又自己把自己扯下去的。隨後的兩次工業革命,中國建立世界工業強國的藍圖也因為軍閥混戰和日軍侵華雙雙告敗。就這樣,中國錯過了三次最好的發展機遇,天朝上國變成了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悲哉。

兩千年的中國中心主義被撼動,新興的西方中心主義開始流行。我猜想如此思想的形成或多或少受到了中國中心主義的影響,或者說是對它的照搬和粗劣的模仿罷了。此時歐洲各國正處於經濟、文化大發展時期,需要這樣的激勵。伴隨著西方中心主義的崛起,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也隨之興起。下圖示紅部分是大英帝國的領土疆域。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三百年的文藝復興(14~16 世紀),西方蠻人學會了藝術,懂得了科學,一時間教化之風盛行。血液迴圈理論、微粒理論、牛頓的三大定律都是那個時候提出來的。彼時,中國正處於明朝末期。有歐洲學者訪問中國,以明朝嘉靖三十一年曾旅居廣州的葡萄牙人克魯士的話說,每個小鎮都像城市一樣 “極壯麗”。廣州的郊區都是 “幅員可跟里斯本相比”。廣州普通百姓的家居裝修,都到了 “令人驚羨” 的程度,家家都是清雅的家居佈置,房屋十分清潔,傢俱非常精緻。每到夜晚時,河邊更常有 “文藝青年” 吟詩奏樂。有時克魯士也常帶著樂器跑去河邊湊熱鬧,跟新認識的廣州青年們合奏一曲,場景其樂融融。城市不但衛生清潔特別好,而且還有叫西班牙人連呼不可思議的 “養濟院”,可以收留乞丐和殘障人士,還有 “充足的大米供應”。市面上魚肉的價格都很便宜,花一點錢就可以吃到豐盛的宴席。如此國度,被稱為“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 也是當之無愧的。到了清朝乾隆 58 年(公曆 1793 年)來自大英帝國的貢使馬嘎爾帶來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內有天文、地理儀器、圖書、毯氈、軍用品、車輛、船式,總計 600 箱,俱為精細挑選,以示英國文明。其間與中國禮部官員發生爭執,按照禮節英國貢使應該下跪,最終達成協議,英國作為獨立國家貢使行單膝跪地禮。在貢使表明此行目的要求開放通商後,乾隆帝是這樣回覆的(詳見: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清朝柔遠記/卷06#○癸丑乾隆五十八年(公元一七九三年) ),在寫給英王喬治三世的公文中,總共出現了 26 個天朝和 19 個夷字。這個時候,中國因為長期閉關鎖國,雖然天朝的優勢還在但已經有了被趕超的趨勢。

你要知道,傳統中國中心主義的衰微,新興西方中心主義的崛起,就是在中國清朝中期,這段時間西洋人稱之為啟蒙時代。民族君主國逐漸過渡到資產階級的民族國家。由於各國的具體情況不同, 其對於東方的態度、視角與提出的問題不盡相同,表現出了民族性的特點。英國 17 世紀中葉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到 18 世紀,它的政治上的民主,經濟上的強大,海上霸權的建立,使得這個最先開始工業化的國家更重視商業貿易與經濟的發展,這在他們對待東方的態度上也能反映出來。

1719~1720 年,英國小說之父笛福出版了魯濱遜漂流記與魯賓遜思想錄,作者在後一書中對中國極盡諷刺誣衊之能事,認為中國的一切都不值得他記述,也不值得後人一讀,他們愚蠢無知之極,說長城若碰到英國陸軍手裡,10 天便可以攻破。中國人的貧窮愚陋讓他作嘔,甚至說我竟以為最矇昧的野人,也比他們略勝一籌。在《魔鬼的政治史》中, 笛福把對中國進行讚美的耶穌會教士,全都看成魔鬼的同夥,中國的魔鬼是他書中的主題。(英國貢使於 1793 年來到中國,可見在此前已經受到了這種思想的影響)。

1791 年,德國哲學家赫爾德出版了他的 4 卷本的《人類歷史哲學的觀念》,他認為全部人類歷史就是從野蠻狀態開始,而以一個完全理性的和文明的社會而告終的有機的發展過程。他認為由於地理與氣候的原因,歐洲是人類有機體中的更高的型別,所以唯有在歐洲人類的生命才是真正歷史的,而在中國或印度或美洲的土人中間,就沒有真正的歷史進展,而只有一種靜止不變的文明,沒有那種穩定的積累的發展。他把歐洲列在值得推崇的文明的種族,開啟了後來歐洲種族優越與白人的歷史責任的先河。他說中國像一座古老的廢墟一樣的矗立於世界的一角,一個裹以絲綢、以象形文字和塗以防腐香料的木乃伊,他們體內迴圈就是一隻冬眠鼠的體內迴圈。東方沒有發展能力,歐洲文明、先進、種族優秀等為特徵的西方中心觀念在赫爾德這裡都已出現了。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是西方中心主義盛行的時代。隨著三次傳統工業革命的完成,西方人逐漸建立了對東方世界的優勢。前面說過,中國中心主義和西方中心主義是兩股完全相對的力量,此時的中國正處在千年以來最黑暗的時代之一,祖國上空彷彿被一塊碩大的陰霾籠罩,恐怖的氣氛讓人幾乎喘不過氣來。我在網上找了兩張照片,分別是 1880 年的廣州和 1930 年的上海。戰爭摧毀了它往日的光輝,曾經的優雅歲月在瓦牆的斑駁間依稀可見。誰幹的?西方人乾的。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鄭若麟先生看來,西方媒體的公正性、客觀性完全沒有做到(90% 以上都是無用的、誤導人的資訊),他們有意妖魔化中國當然是有其理由的。西方人信仰霸道文化,崇尚所謂的 “弱肉強食”、“ 叢林法則”,這意味著弱者就註定被淘汰,而打壓弱者便成了強者為了穩固自己霸主地位的 “名正言順” 的手段。中國不是弱者,但是 “逆來順受” 的態度總是讓人想要欺負一下。

我舉個最近發生的例子,看看美國人是怎麼 “名正言順” 的汙衊中國的:也就是不久前,大概是 10 月末,特朗普被曝出他使用的蘋果手機被中俄監控。誰寫的稿子?紐約時報。作為在全世界發行、有相當高的影響力的美國高階報紙,號稱 “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的報刊,點名說中國的壞話卻拿不出任何證據,這不叫直截了當的汙衊中國又是甚麼。好在中國懂得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正當的防禦還是會的,我們的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這樣反駁:“蘋果有監聽問題,那就用華為啊!”,此乃大國風範。

西方中心主義籠罩下的世界,西方人說了算。他們提出一套所謂的 “普世價值” 並強加於世界。所謂普世價值指的是包括但不限於: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等等。國家有義務捍衛國民與生俱來的權利,如生存的權利、免於恐懼的權利、生育的權利、知的權利、免於匱乏的權利、思想的自由、表達的自由。若真如此,人人享有追求普世價值的權利,倒也不是一件壞事,但西方國家錯就錯在偷換概念,顛倒黑白,冷戰結束後所謂的普世價值成了取代了反共大旗,成為美國代表的西方國家遏制中國崛起的 “正當理由”。

如果西方國家要的是普世價值,為什麼在世界第一次第二次大戰中先是用堅船利炮敲開國門,然後各國列強各取所需卻做著瓜分中國的美夢?如果西方國家要的是普世價值,為什麼香港被英國侵佔 一百五十年之久卻從沒有為港民推行民主,而在中國收復香港手卻又從中作梗,對香港的民主熱心起來?如果西方國家要的是普世價值,為什麼西藏是人權問題,臺灣是人權問題,俄羅斯的車臣是人權問題,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也是人權問題。然而,何以西班牙對巴斯克大開殺戒不是人權問題,土耳其派軍越境到伊拉克清剿庫爾德人也不是人權問題,英國在北愛爾蘭濫殺無辜還不是人權問題,魁北克被加拿大聯邦取消公投權利仍然不是人權問題?就因為他們是北約成員,是西方一份子?!西方口口聲聲說自己追求普世價值,實際上卻把所謂的普世價值當作謀取利益的工具罷了。這就是西方式思維,所謂 “弱肉強食” 的思維。

中國五千年曆史,誕生了多少燦爛輝煌的人文主張和政治思想,如果放著中國幾千年積累的普世價值不用,卻像西方國家一樣追求他們口中的普世價值,這不是捨近求遠又是什麼?在傳統的中華文化觀中,中國人講究孝道,所謂 “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而在西方中心主義的語境下根本找不到對應的英文詞彙。西方人沒有 “孝順” 的概念,他們講獨立、講自主,卻忘了自己的命從何而來,他們永遠也不會有 “臥冰求鯉”、“刻木事親” 的感人故事,永遠也不能理解孝道文化的真正內涵。

西方中心主義和中國中心主義,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秩序。前者乃霸權主義,他們的普世價值沒有和平,強者欺凌弱者天經地義;中國中心主義,稱華夷秩序,倡導和平、提倡教化、推行王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中國之天下包容萬物、王化之道向外發出輻射。

論中華文化在現世的積極作用和復興路上的困難

談中華傳統文化,離不開道儒二字。內道外儒。道是核心,儒是表現。道家出世,儒家入世。

傳統的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天人合一。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而且是一種狀態。

在道家來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莊子說:“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於人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道德規範,使人喪失了原來的自然本性,變得與自然不協調。人類行的目的,便是 “絕聖棄智”,打碎這些加於人身的藩籬,將人性解放出來,重新復歸於自然,達到一種 “萬物與我為一” 的精神境界。

在儒家來看,天是道德觀念和原則的本原,人心中天賦地具有道德原則,這種天人合一乃是一種自然的,但不自覺的合一。但由於人類後天受到各種名利、慾望的矇蔽,不能發現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則。人類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慾望的矇蔽,“求其放心”,達到一種自覺地履行道德原則的境界,這就是孔子所說的 “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漢武帝在位期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裡的儒學已非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體現了儒家思想的 “相容” 與 “發展” 特性,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它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化了專制王權,因而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西方人信教,信基督教、信天主教,而中國人只信一樣,我們只信我們偉大的皇帝陛下,皇上乃天命所歸,是天下之共主。

古代皇帝的獨裁和現在的一黨專政倒頗有幾分相似。自 1949 年成立以來,新中國就是一個一黨專政的 “獨裁” 國家,縱觀千百年來的中國政治歷史,一黨制符合中國國情,是非常好的執政策略。所謂西方有西方的民主,中國有中國的民主。西方人沒有資格壟斷 “民主” 的定義,中國本就應該走出西方的話語陷阱。西方人不顧自身民主的多元性,卻大嘴一張就輕易地否認他國的民主形式,斷定中國的 “人民民主” 不是民主,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 “民主國家”。顯然,西方人的邏輯是典型的 “白馬非馬” 式詭辯。中國和西方的不同在於,中國的統治階級屬於 “善”,而西方的統治階級屬於 “惡”。權力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對稱、和諧的思想觀。

中華文化實在是一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精神寶藏。儒家傳統教導我們與人為善,真誠待人,如果所有人都能拋棄私慾,哪還有什麼竊賊、小偷之類的歪門邪道?唐有貞觀之治,真正做到了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不是某個人的功勞,而是因為每個人都能秉持正義,不欺騙、不懷疑,社會風氣自然就好了。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天下大德,莫過於忠”,傳統禮教還教育我們為人忠心。古人真的有 “精忠報國” 的愛國情懷,而現在人由於種種原因,變得 “似乎不那麼愛國了”。人不怕有私心,但若只有私心實在是一種可恥的行為。有人說古人有文化、有情懷,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有信仰,他們的信仰就是他們的國家、他們的文化,“士可殺不可辱”,為了祖國他們寧願跳海赴死,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無比高尚的行為;聽聞祖國收復失地的喜訊,他們真的能哭出來,真的 “漫卷詩書喜欲狂”。現代人冷漠,然而這不過就是自卑粗鄙的自保行為,為了不讓自己的情感外露而不得不作出的一副木然的表情罷了。有人說現在過年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看著滿天的煙花你想到的卻是某個客戶的貸款和今年的年終獎……為什麼即便是上世紀我們最窮的時候,春節過的仍然有滋有味?如果人心死了,那其實活著的肉身和殭屍便沒有兩樣。上一次打電話給父母是什麼時候,還能像以前一樣和朋友們掏心窩子的談天說地嗎?請撕下臉上的偽裝吧!那完全是沒有必要的東西。所謂高冷,不過是自卑的另一種表達方式罷了。“人之初,性本善”,自出生起我們都是純潔無暇的,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於不好的價值取向,我們理應毫無猶豫的拋棄。

太多了,中華文化在幾千年的時間裡不斷積累、發展,中華文化已經獨立為一套完善的理論體系。以道家、儒家思想為指導,衍生出了多少值得我們傳承下去的美好的精神品質和優秀的價值觀念。傳統的中華文化教導我們要向善、忠心、孝廉,古人的道德素質絕對比現在好。是什麼因素讓中國人的道德敗壞了?在我看來,是人慾的驅使。過去人都有一種憂國憂民的心態,直到清末民初這樣的風氣仍然有之:不然也不會有五四運動的慷慨行為,學生同胞們團結起來,我四萬萬中國人團結起來一致對外!而現在有的人卻只曉得眼前的利益,什麼民族大義和氣節,早就被拋諸腦後了。毒奶粉、毒疫苗……一樁樁的醜聞被媒體曝光,我滿心複雜:這些人的氣節呢,我大中華子民怎麼會為了身外之財甚至拋棄自己的氣節?我統計過這些人的年齡,大多在 40 歲以上,按照時間推算這些人都經歷過那場聲勢浩大的 “文化運動”。至此,我想到曾經調侃的一句話,“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就目前而言,不同年齡段的中國人文化素質存在巨大差距。你可能會看到彬彬有禮的少年,同樣也會遇到邋遢媚俗的老漢。不要感到驚訝,這是中國。上世紀是中國最黑暗的一百年,我們遇到了一些困難:外族入侵、戰亂不斷,傳統文化遭到否定,人性的惡被極大釋放了。所謂壞人,可能就是誕生於那個時代的普通人。像什麼地域黑、拜金主義、內鬥、漢奸、媚俗,都是那個時代的副產物。即便如此,中國人你要自信,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最優秀的,漢人、中國人,由歷史可考,向來是海內外高素質的代名詞。中國人的名聲變差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隨著網路媒體的發展,中國的迅速崛起,西方媒體需要這樣的抹黑和醜化,這是他們的政治手段。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我們自己。

對於年輕一代,更應該積極發揚中華傳統文化,讓之前被殘忍打壓的儒學、道家重新恢復生機。不妨想想古人是如何掌握這些知識的,他們看書、大量閱讀。新媒體的興起雖然讓我們獲得知識更簡單了,但是如果想要更好的體驗,請讀書吧。小孩子可以看《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家長朋友從旁加以引導,讓孩子們從小了解古人們學習什麼、是如何學習的,大一些的可以看四書五經,學習文言語法,不需要過分在乎形式,現代的書和古代的書無論材質還是商業性質都是不一樣的,而不管書的種類如何變化,其中的營養價值是不變的。古人相對而言重文輕理,現代人懂得多,知識廣泛,人文文化修養總來的說卻是沒有古人高的。

除了 “讀”,還要會 “寫”。數字化時代,文字記錄方式發生革命性變革,鍵盤上 “敲字如飛” 常常代替了一筆一畫的漢字書寫。而隨著使用電腦、手機時間越多,“提筆忘字” 的現象也越來越多見。在一百多年前,那個書信文章全靠手寫的時代,字就是人的門面;而現在敲鍵盤習慣了,看見螢幕上一排排工整的漢字,捫心自問:這些字我自己也能寫出來嗎,我自己也能寫得這樣工整美觀嗎?毫不誇張的說,漢字是世界上最優美、偉大的語言文字。流傳了幾千年卻不中斷,世界上除了漢字便是希臘文,而將語言發展成為一門藝術的,唯漢字而已。你看古人寫的字,工工整整、方方正正,暗示為人正直、偉岸,而現代有些人唯利是圖,為人不齒。所以,請務必把字練好,讓幾千年的傳統傳承下去!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正如西方世界的崛起預示著西方中心主義的產生,西方世界也無時不刻的搶奪著國際上的話語權。當今世界,是一個資訊媒體高度發展的世界,如果說上一代人是閱讀的一代人,那這一代人就是看和聽的一代人。各種自媒體、各種網際網路絡資源,不斷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目前西方世界占主導地位,西方世界掌握話語權。也就是說,他們想要你看什麼,你就看什麼;他們想要你聽什麼,你就聽什麼。這很可怕,如果他們想要你看的、想要你聽的,是處於某種目的或手段,這難道不是文化洗腦又是什麼?!查閱資料徹底理解文化洗腦的意思,這個功課交給讀者自己完成。(這是一個嚴肅的話題,請認真對待)

這裡有兩個視訊:

如何抵禦西方精神殖民(上)
如何抵禦西方精神殖民(下)

如果感興趣,還可以看下面這個視訊。

程巍:破解美國文化霸權

在鄭若麟先生看來,當今西方媒體眼中的中國有以下幾個特點。

其一,以負面為主,西方媒體對中國的總體看法為負面。

其二,西方媒體對中國的認知有一個過程;我(指鄭若麟)上世紀九十年代去法國,那時候基本忽略中國,報道非常之少。九十年代之初的頻率是一個禮拜一至兩篇;今天,鋪天蓋地,每天都有非常之多。

其三,西方媒體報道的中國,總體上是一個不完整的、帶有很多片面和缺陷的一箇中國;從西方媒體認識到的中國,和現實中國有相當大的差距。

中華復興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當下反智主義的盛行。

何謂反智主義?反智主義是一種存在於文化或思想中的態度,而不是一套思想理論。反智主義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對於智性、知識的反對或懷疑,認為智性或知識對於人生有害而無益。另一種則是對於知識分子的懷疑和鄙視。近代的新文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在一定意義上都是反智的。

反智主義通常表現在這幾個方面:1. 社會文化方面,社會普遍認為智商高的人有自大的心態,所以對這類人有所反感,對於智商較高的人的行為,常會誤讀為是自大的表現;2. 感官與溝通方面,因為思考的方式與效率不同,產生不同的結論與行為,而造成溝通不良等問題;3. 政治方面,精英的行為脫離民意或事實、或以專業形象來推銷錯誤理論,引起人民、甚至菁英的嘲弄或反抗;4. 教育方面,反對孩子學習沒有實用價值的象牙塔學問。中國網路對 “公知大微” 的普遍敵視,和之前流行的 “讀書無用論” 都是反智主義的具體體現。畢竟這是一個沒什麼問題是一句 “裝逼” 化解不了的時代(誤)。

在當今這個網路通訊高度發達的世界,想要控制一個人的思想太簡單了。特別是新媒體的興起,每個人只要你有手有腳有頭腦都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網際網路興起於上世紀 60 年代,發展至今還沒到 50 年,是一門年輕的玩意。而有些人著實撿了網際網路的便宜,在網際網路鋪天蓋地的資訊洗腦下顛倒黑白、搬弄是非真的非常容易。

下面是一篇關於反智主義的文章。

把無知變成一把尖刀

博主同樣是轉的博文,由於種種原因原文已經找不到了。按照時間推算,原文應該寫於 2014 年左右。轉眼幾年的時間過去了,不知道這樣的風氣是否已經有所好轉了呢?不,我並不這麼認為。就拿這次 D&G 辱華來說,有些人就是改不掉老毛病,非要在留言區 “放心好了,用不了多久中國人還會買的”、“支那人就這樣,我懂” 如此不冷不熱的話。看似站在了道德高點,似乎還挺在理,但事實上呢?事實上他傷害的是所有中國人,包括他自己。發一張圖片,不知道會不會被稽核(圖片中的這個使用者現已被系統刪除)。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請務必忽略他們吧!只要你不搭理,這種人也就囂張不起來了。

下面我再舉一個反智主義洗腦的例子。

要說上世紀的暴發戶,非日本人莫屬。上世紀 60 年代,日本經濟快速發展,一度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到了 80 年代,日本經濟如日中天,甚至揚言 “賣掉東京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在這之前,日本人的一般看法是,“日本落後,所以必須追趕”。人們都懷有謙虛的態度,認為 “應該學習外國的先進知識”。但是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日本人卻變得認為 “日本人和日本的制度非常優秀” 。這段時間極大的促進了日本的國民文化自信,也讓一些人開始膨脹了。

二戰後的日本人,內心是非常自卑的。雖然二戰中瘋狂鼓吹種族主義和文化優越論,但隨著天皇的倒臺、日本的戰敗,人們知道所有的一切不過是日本軍國主義對普通民眾的洗腦罷了(二戰中日本對普通民眾的洗腦,派發小冊子鼓吹日本是最古老文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查閱資料)。戰後的日本基本上成為美國的附屬國。在美國的改造下,日本人形成了對美國近乎變態的精神崇拜。下圖是 1956 年日本東京三越百貨公司的時裝秀,圖片中的女生穿的不是日本傳統和服,而是美國流行的時裝。當時一個美國工人的工資相當於日本工人工資的 10 倍有餘。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除此之外,日本還是 20 世紀的 “山寨大國”。上世紀 50 年代日本老字號糖果商 “不二家”,推出了標誌性的饞嘴小女孩 Peko 醬,而它的原版美國品牌 Birdseye 柳橙汁廣告中的 Merry,跟她長得幾乎一模一樣。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山寨大國” 日本抄襲美國超人形象。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就連普通的交通工具也不放過。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太多了,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但是日本卻正是在山寨中發展起來了。這也是事實。

日本的經濟上來了,可是國民素質卻令人擔憂。上世紀 70、80 年代,富裕起來的日本人大量組團出國旅遊,所到之處瘋狂買買買;那時候的日本人在全世界的形象,都還是野蠻而粗魯的(倭寇形象,畢竟本性難移哪)。1987 年,美國《時代》週刊曾以 “橫掃全世界觀光地的野蠻人” 為標題報道了日本遊客在國外旅途中的各種野蠻行徑。具體行徑包括為了留作紀念,直接把羅馬元老院的大理石地板削下一塊,然後偷偷帶回家;在義大利的教堂拍照不關閃光燈,直接拍攝正在虔誠做懺悔的信徒;在德國的某處已經列為文化遺產的建築上,偷偷刻上 “XX 信用金庫到此一遊” 等等;日本大街上隨手扔菸頭、隨地大小便的現象比比皆是。現在去日本,還能在一些偏僻的小路邊看到紅色的 “迷你鳥居”,你要知道這曾經是政府為了治理日本人隨地大小便的手段。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為此,憂國憂民的日本作家高橋敷教授寫了一本 《醜陋的日本人》(《醜陋的中國人》就是借鑑了本書的靈感),呼籲日本人提高素質。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我嘗試查詢這本書,結果發現日本人對這本書的評價不高,總評分只有兩顆星。就因為作者真實揭露了日本人的劣根性,說日本是劣等民族、日本人是劣等的,他們就不開心了,甚至找理由:“這寫的是 80 年代的日本,現在的日本人不是這樣的”。相比之下,《醜陋的中國人》在豆瓣上至少還撈得個比較高的分數。有趣。

暴發戶的日本人在外消費闊綽,被稱為 “農協ツアー”(農民旅行團),這個詞本意是用來指日本人自己的。而現在,谷歌一下看看我都搜到了什麼。多諷刺啊。你知道貶低別人是獲得自信的最快捷徑。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不翻譯了,基本的漢字都能看懂。我在谷歌搜尋輸入這個本來用來日本人粗鄙邋遢的暴發戶形象的詞語,出現的卻是滿螢幕的 “中國”。我震驚了,我堂堂禮儀之邦難道已經墮落了嗎。看到了下面那幾行小字了嗎,“40 年前”,說明日本人還是沒有忘記這個 “令人感慨良多” 之時代的。諷刺的是,日本人記得,但是外國人已經不談了,日本人素質的飛躍提升是事實。不妨做個實驗,使用英文谷歌搜尋 “rude Japanese”,我得到的不是我想要搜尋的。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沒有一條真正關於粗魯日本人的文章!一條也沒有!我又一次震驚了。這就是文化洗腦的力量啊。日本人很幸運,他們粗魯的形象被留在了 40 年前(這就是為什麼一些日本老人很粗魯的原因),而那時候正是網際網路剛剛普及的時代,或者說還沒有普及起來。而 40 年後,網際網路逐漸普及起來,日本人的素質已經好起來了。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日本人的評價總體來說還不錯的原因,至少不會被認為是 “粗鄙的暴發戶”。加之後來日本動漫的流行人們便真的淡忘了曾經 “比野獸還沒有教養的日本人” 形象。現在打破反智主義的壁壘,至少你可以說 “日本老一輩成長起來的暴發戶素質真低!”,但是有的人連說這句話的勇氣都沒有,著實讓人心寒。

我向來對日本沒有太多好感。因為我知道軍國主義的殘忍和虛偽,知道他們對中國造成了多大的傷害,我也知道他們佯裝鎮定的背後其實是過分的無知和自卑。本來就是中國實質上的附屬國,一千年以前開始向中國學習,一千年以後非但不知感恩反而恩將仇報。但是國內卻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非但不討厭還很喜歡日本,喜歡日本的二次元文化,畢竟在二次元面前,“素質問題什麼的早就被拋到九霄雲外了,誰還有閒工夫研究歷史、分析別人背後的故事呢”。十幾年前是這樣,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已經學會了理性看待了吧。(下次看到某個日本人破壞公物、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你是否還會脫口而出,“要是在中國……”)

“要是在中國……”

總而言之,當前中華文化復興最大的困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