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作業系統之記憶體離散分配

作業系統之記憶體離散分配

儲存管理的離散分配方式


基本分頁儲存管理方式

 

1)頁面的概念


記憶體劃分成多個小單元,每個單元K大小,稱(物理)塊。作業也按K單位大小劃分成片,稱為頁面。
① 物理劃分塊的大小 = 邏輯劃分的頁的大小
②頁面大小要適中。
太大,(最後一頁)內碎片增大,類似連續分配的問題。
太小的話,頁面碎片總空間雖然小,提高了利用率,但每個程序的頁面數量較多,頁表過長,反而又增加了空間使用。


2)頁表的概念


為了找到被離散分配到記憶體中的作業,記錄每個作業各頁對映到哪個物理塊,形成的頁面對映表,簡稱頁表。
每個作業有自己的頁表
頁表的作用:
頁號到物理塊號的地址對映
要找到作業A
關鍵是找到頁表(PCB)
根據頁表找物理塊

3)地址的處理


連續方式下,每條指令用基地址+偏移量即可找到其物理存放的地址。

作業相對地址在分頁下不同位置的數有一定的意義結構:
頁號+頁內地址(即頁內偏移)
關鍵的計算是:根據系統頁面大小找到不同意義二進位制位的分界線。
從地址中分析出頁號後,地址對映只需要把頁號改為對應物理塊號,偏移不變,即可找到記憶體中實際位置。


4)地址變換機構


地址變換過程
分頁系統中,程序建立,放入記憶體,構建頁表,在PCB中記錄頁表存放在記憶體的首地址及頁表長度。
執行某程序A時,將A程序PCB中的頁表資訊寫入PTR中;
每執行一條指令時,根據分頁計算原理,得到指令頁號X和內部偏移量Y;
CPU高速訪問PTR找到頁表在哪裡;

查頁表資料,得到X實際對應存放的物理塊,完成地址對映計算,最終在記憶體找到該指令。

5)引入快表——針對訪問速度問題

 

6)兩級、多級頁表,反置頁表 ——針對大頁表佔用記憶體問題


頁表大小的討論
程序分頁離散存放,但頁表的資料是連續在存放記憶體的。而頁表可能很大:
現代作業系統支援非常大的邏輯地址空間的程序。如32位系統,可編址的最大程式碼數為232,若頁面大小為4KB(4*210),則支援的最大程序頁表項數可達碼232/212=220,有1M個,每個頁表項佔1B(位元組),則頁表大小就有1MB
①兩級頁表
將頁表分頁,並離散地將頁表的各個頁面分別存放在不同的物理塊中
為離散分配的頁表再建立一張頁表,稱為“外層頁表”,其每個表項記錄了頁表頁面所在的物理塊號。

 

 

基本分段儲存管理方式


1)分段系統的基本原理


程式通過分段(segmentation)劃分為多個模組,每個段定義一組邏輯資訊。如程式碼段(主程式段main,子程式段X)、資料段D、棧段S等。
分段下的相對地址:
地址結構:段號 + 段內地址
段表:記錄每段實際存放的實體地址

3)分頁和分段的主要區別


需求:分頁是出於系統管理的需要,是一種資訊的物理劃分單位,分段是出於使用者應用的需要,是一種邏輯單位,通常包含一組意義相對完整的資訊。
一條指令或一個運算元可能會跨越兩個頁的分界處,而不會跨越兩個段的分界處。
大小:頁大小是系統固定的,而段大小則通常不固定。分段沒有內碎片,但連續存放段產生外碎片,可以通過記憶體緊縮來消除。相對而言分頁空間利用率高。
邏輯地址:
分頁是一維的,各個模組在連結時必須組織成同一個地址空間;
分段是二維的,各個模組在連結時可以每個段組織成一個地址空間。
其他:通常段比頁大,因而段表比頁表短,可以縮短查詢時間,提高訪問速度。分段模式下,還可針對不同型別採取不同的保護;按段為單位來進行共享


4)資訊共享


分段系統的突出優點:
易於實現共享
在分段系統中,實現共享十分容易,只需在每個程序的段表中為共享程式設定一個段表項。
比較課本圖。對同樣的共享內容的管理上,很明顯分段的空間管理更簡單。分頁的圖涉及太多的頁面劃分和地址記錄的管理。
易於實現保護:
程式碼的保護和其邏輯意義有關,分頁的機械式劃分不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