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ubuntu教程
Ubuntu的發音
Ubuntu,源於非洲祖魯人和科薩人的語言,發作 oo-boon-too 的音。瞭解發音是有意義的,您不是第一個為此困惑的人,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大多數的美國人讀 ubuntu 時,將 u 作為母音發音,類似單詞 who 或者 boo ,重音在第二個音節即 u'buntu ,oo-boon-too 。
如果您喜歡撒哈拉,喜歡它令人窒息的溫柔、夢幻般的寂寥還有張揚恣肆的曠遠,您大可在第一個 u,後面帶些嗡嗡聲: oom-boon-too。
Ubuntu的中文發音大約為: 烏班圖
Ubuntu的涵義
Ubuntu這個單詞源自非洲,意謂“班圖精神”────誰都不是一座孤島,自成一體。每個人都包孕於人類,因他人存在而存在,因他人幸福而幸福。
Ubuntu當前版本
Ubuntu Linux v6.06 LTS (Dapper Drake)
LTS:Long Term Support
Dapper Drake:當前版本的開發代號
Ubuntu的特點
Ubuntu 完全基於 Linux 作業系統, 可以免費得到社群及專業機構的支援。龐大的社群是它成長的沃土,請向這片動人的熱忱敞開心扉。
Ubuntu 社群恪守 Ubuntu 理念:自由!軟體應是自由的,應尊重人類的自由意志,它與人類之間不應有任何隔膜。本地語種,功能限制,自主改進的權利……都不應成為使用的障礙或負擔。
自由,讓 Ubuntu 與傳統的私有軟體從根本上不同: 免費不能用來遮羞,您有權修正它,直到滿意為止。
Ubuntu 適合桌面和伺服器。當前 Ubuntu 釋出版支援 PC (Intel x86), 64-bit PC (AMD64) 和 PowerPC (Apple iBook 和 Powerbook, G4 和 G5) 架構。
Ubuntu 包涵了超過 16,000 種軟體, 核心的桌面系統卻只有一張光碟, Ubuntu 覆蓋了所有的桌面應用程式,
從文書處理,電子表格到 web 伺服器和開發設計環境一應俱全。 詳情檢視 Ubuntu 桌面 和 Ubuntu 伺服器的介紹。
Ubuntu相對其它Linux發行版的主要特點
基於Debian/Linux,使用 APT 包管理系統。
相對於Fedora Code: APT 包管理系統優雅地解決了依賴問題,並且可以從容的線上安裝升級
相對於Debian:軟體更新積極,而Debian較保守。
相對於Gentoo:基本無需編譯,省力、省時、省心。
基本操作
進入系統
在登入介面中輸入您的使用者名稱,然後系統將提問您的密碼
輸入您的密碼後,回車,稍事等待,您便可以進入Ubuntu系統
點選桌面左上角的圖示,您可以開啟一個選單(或者使用 Alt+F1 組合鍵)
如果您想退出系統,可以點選該圖示
在桌面上方啟動欄中,包含了一些常用程式的啟動圖示這些圖示也可以在開始選單中找到
現在點選FireFox圖示,您便可以使用FireFox瀏覽器衝浪
或者按下 Alt+F2 組合鍵,彈出一個執行命令對話方塊。輸入 firefox 後回車,同樣可以啟動FireFox
在選單中找到 終端
點選它便開啟了一個終端視窗,您可以在終端視窗中執行命令
也可以在控制檯中輸入命令。使用 Ctrl+Alt+[F1~F6] ,您可以切換到1~6號控制檯
使用 Ctrl+Alt+F7 可以返回圖形介面(您可以使用 Ctrl+Alt+BackSpace 將圖形介面關閉)
命令列提示符
[email protected]:~$ 為命令提示符, @ 之前的部分為當前使用者ID, @ 與 : 之間的部分,為您的主機名稱, : 與 $ 之間的部分,為當前的路徑。
退出系統
您可以點選這一個圖示來退出系統
也可以在終端或者控制檯中輸入命令
sudo halt
系統會提問您密碼,輸入正確密碼,便可以退出系統
在以後的章節中,如果我們提示您輸入命令,那麼您即可以在終端中輸入,也可以在控制檯中輸入。如果只是啟動應用程式,還可以使用 Alt+F2 組合鍵。
安裝
分割槽概念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硬碟分割槽的存在,是由硬碟的物理特性決定的,並不會因為不同的作業系統而有所改變。(原始碼網教程下載,www.codepub.com)
請您把一塊硬碟想象為一本書……即便您不喜歡讀書,您也一定非常熟悉它,所有的書都是相同的,包括我們使用的課本……您肯定非常熟悉
一本完整的書,通常包括書名、索引和正文。
如果您需要Linux,您首先需要找到一本書名為《linux》的書,書名相當於硬碟中的MBR,也就是主引導紀錄。不同的是,MBR可以是幾個書名合在一起,類似於《XX合訂本》。這部分內容暫時還沒有什麼實用價值,您只需要大概的瞭解。
而正文,就是硬碟中紀錄的資料,這也非常容易理解,且對於安裝系統並沒有什麼影響,所以現在我們來了解索引
索引相當於硬碟中的分割槽表,書中的每一個章節,相當於硬碟中的一個分割槽,它起始和結束的頁次,都可以在索引中找到。試想,如果閱讀一本撕掉索引的書,您將很難找到您想閱讀的部分。同樣,如果沒有分割槽表,作業系統也不能夠在硬碟上定位資料的位置。
由於歷史的原因,硬碟中的分割槽表大小受到了限制,最多隻可以容納四個分割槽(主分割槽)。如果一本書,它的索引最多隻能有四個章節,那不是太可怕了麼?很多書的內容遠遠不止四個章節啊!
於是聰明的人們想到了一個變通的辦法,就是利用其中的一個章節,來儲存其它部分的索引。比如第一章是前言,第二章是其它部分的索引,我們翻到第二
章,呵呵,這裡是第二個索引,因為只有第一個索引受四個章節的限制,所以這個索引的內容可以非常的詳盡。第二個索引就是分割槽表中的擴充套件分割槽了,其中定義的
章節,就是硬碟中的邏輯分割槽,不是很難理解吧?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來看看Linux和Windows對於分割槽不同的表示方法:
可能您已經很熟悉Windows了,它使用碟符來表示分割槽,比如 C: D: E:
,每一個分割槽使用一個碟符來標識,而且順序可以顛倒, D:
並不一定就是您系統中的第二個分割槽。(如果您給第二個分割槽分配最後一個硬碟碟符,把所有的碟符按順序排列好,並且重灌一次系統,您就會理解什麼叫作“頭
疼”了:)
而在Linux中,分割槽是這樣表示的
/dev/hda /dev/hda1 /dev/hda2 /dev/hda5/ dev/sdb1
以 /dev/hda5 為例:
因為在Linux中,每一個裝置都是用 /dev/ 資料夾下的一個檔案來表示,所以 /dev/hda5 中, /dev/ 表示的是根目錄下的dev目錄,我們來看剩下的部分 hda5 。
前兩位的字母 hd 表示這是一塊IDE硬碟,如果是 sd ,則代表SATA硬碟,或者快閃記憶體等外設。
第三位的字母 a 表示這是該型別介面上的第一個裝置。同理, b、c、d…… 分別代表該型別介面上的第二三四……個裝置。例如 hdc 表示第二個IDE介面上的主硬碟(每個IDE介面上允許一個主裝置和一個從裝置)。
第四位的數字 5,並不表示這是該硬碟中的第5個分割槽,而是第一個邏輯分割槽。因為在Linux中,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亂,分割槽的順序是不能改變的,分割槽標識則由它們在硬碟中的位置決定。系統又要為所有可能的主分割槽預留標識,所以 1-4 一定不會是邏輯分割槽, 5 則是第一個邏輯分割槽,以此類推。
安裝中的注意事項
在Ubuntu系統的安裝過程中,您需要選擇系統目錄的掛載點。
我們知道,安裝Windows時,我們可以選擇把系統安裝在哪一個分割槽,把系統掛載到分割槽上。而在buntu/Linux中則相反,我們要把分割槽掛載到系統中。當我們使用Windows的安裝方式,把系統掛載到分割槽上,我們就不可能把Windows目錄放在C盤,而把MyDocuments目錄放到其它分割槽。您或者出於習慣,或者出於資料安全方面的考慮,通常把文件放到其它分割槽中。但是Windows下很多軟體儲存檔案的預設目錄就是MyDocument目錄,這就比較不方便。
在系統安裝完成後,我們還是可以將MyDocuments目錄轉移到其它分割槽中,不過有點麻煩,可能許多朋友還不知道怎麼去作……而任何一種Linux系統時,當然包括Ubuntu,我們可以在系統安裝時就把分割槽掛載到目錄下, /home 目錄相當於Windows的MyDocuments ,我們可以把 /dev/hda5 掛載到此目錄下,這樣我們往 /home目錄裡存東西的時候,其實儲存在第一個擴充套件分割槽中。如果再一次安裝系統,只要把這個分割槽掛載到 /home目錄下,那麼進入新系統就像回家一樣,真是太棒了。
理論上來講,您可以將分割槽掛載到任何目錄下面,您可以自定義掛載的路徑。但是我們並不推薦您這麼作,因為那沒有任何意義。系統安裝程式向您建議的掛載目錄,通常也是我們向您建議的,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目錄通常都是用來作什麼的:
/ 根目錄,唯一必須掛載的目錄。不要有任何的猶豫,選一個分割槽,掛載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有2G的容量應該是夠用了。當然了,很多東西都是多多益善的:)
Swap 交換分割槽,可能不是必須的,不過按照傳統,並且照顧到您的安全感,還是掛載它吧。它的容量只要大於您的實體記憶體就可以了,如果超過了您實體記憶體兩倍的容量,那絕對是一種浪費。
/home 前面已經介紹過了,這是您的家目錄,通常您自己建立的檔案,都儲存在這裡,您最好給它分配一個分割槽
/usr 應用程式目錄。大部分的軟體都安裝在這裡。如果您計劃安裝許多軟體,建議您也給它分配一個分割槽
/var 如果您要作一些伺服器方面的應用,可以考慮給它分配一個較大的分割槽
/boot 如果您的硬碟不支援LBA模式(我想那不太可能:),您最好掛載它,如果掛載硬碟的第一個分割槽,應該比較穩妥。一般來說,掛載的分割槽只要100M大小就足夠了
在檔案系統這一環節中,我們建議您選擇: ReiserFS
也許您注意到了,Windows中,碟符既用於表示硬體(硬碟上的分割槽),又用於表示系統中的路徑。而Linux中,硬體就是硬體,路徑就是路徑,不會混淆在一起,簡單直接!
Linux基礎
Shell
可能您早已能夠熟練的使用GUI(圖形使用者介面),例如您可以使用滑鼠雙擊一個圖示,來開啟或者執行它。
我們來看這個過程: 您使用滑鼠定位桌面上的一個程式圖示,按下左鍵兩次。系統讀取滑鼠指標的位置,並且判斷該位置下圖示的涵義,根據預設的雙擊動作,執行程式或者開啟檔案。
這一套GUI系統,便是一種Shell,它的作用是實現人機互動。如果我們不能夠控制電腦,那麼電腦還不如電視機好玩,不是麼?電視機也可以選擇頻道(電視機的遙控器,也是一種人機互動的介面,不過相對於電腦,確實是相當簡單了:)
易於上手、介面直觀是GUI的優點,但是GUI為不意味著簡單!或許您有類似經歷: 桌面上有幾十個程式的啟動圖示,也知道它們的名字,但是翻出一個來,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我的Windows系統中,桌面上擺滿了各種圖示,每當啟動一個程式的時候,我都很是困擾。後來嘗試了 音速啟動 這類的程式啟動管理器,效果還是差強人意。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這個難道最終得到了解決: 將快捷方式名稱簡化,放到特定目錄下,使用 Win+R 組合鍵撥出 執行對話方塊,鍵入快捷方式的名稱來執行該程式。比如 反恐精英 的快捷方式為 cs ,我把它放在 Windows 目錄下; 執行 cs命令,就可以去維護世界和平了。
這麼多快捷方式,統統放到 Windows 目錄下,非常混亂。因此,我在D盤建立了一個名為 path的目錄,並把它的路徑加入到環境變數的 path 項中,快捷方式放在 D:\path目錄中。即便重灌系統,只要在環境變數中重新加入此路徑,原來的程式大多可以直接以命令來執行……我的許多朋友強烈要示我幫他們設定這種啟動方式,因為這確實很方便:)
其實在Linux下,所有的程式都可以通過命令執行。雖然Linux也有GUI,但是它並不比Windows的GUI更優秀!上面只是簡單的介紹了CLI(命令列介面)相對GUI的優越之處,使用CLI還有更多的好處,您會慢慢體會到的。
當然了,在您的印象中,CLI一定非常的不友善,缺少親和力,冷漠而拒人於千里之外……您和CLI之間甚至有代溝的存在:)
命令
坦白的說,冷不丁見到那麼老長的一串命令,誰都會毛骨悚然。
也許您使用過DOS,留下這種印象:命令先放一邊,光是正確的輸入目錄、檔名都夠瞧的。而且DOS不區分大小寫,要是像Linux一樣區分大小寫,那多恐怖啊!!!
其實Linux命令列具有補全功能,非常實用。假設有這樣一個命令:
command path/file
如果只有一個以 c 起始的命令,鍵入 c ,再按一次 tab 鍵,系統將自動補全該命令餘下的部分。 只要 c tab 兩次按鍵,就可以完成 command 的輸入。
如果不只一個 c 起始的命令,那麼您可以按兩次 tab 鍵,系統會列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選項,也就是以 c 起始的所有命令。進一步輸入 o ,如果只有一個以 co 起始的命令(一直輸入,直到項符合條件的選項唯一),再按一次 tab ,命令就被補全完整。
路徑和檔名也可以通過 tab 鍵來補全。還有一種 遍歷補全 的方式,如果您的檔名是中文,而您不想切換輸入法;甚至您的檔名中出現亂碼,無法輸入,這時 遍歷補全 就可以大顯身手了。這部分內容我們稍後再談:)
現在我們來了解命令的語法結構,這一部分相當重要,您可得看仔細。
我們知道,任何語言都有特定的語法結構,以我們的中文為例:
我們鄭重地推薦您Ubuntu/Linux!
這個句子的語法儘管簡單,卻是大部分的命令列採用的句型。讓我們看一下,這個句子裡都有些什麼:
我們
主語,Linux命令的執行者只有一個,所以主語一概省略。
推薦
一個動詞,作為謂語而存在。Linux命令中,這一部分是必須的。這一部分也是不同命令之間最根本的區別方式,所以它通常作為命令名,寫在最前面。鍵入 date 命令,您可以檢視當前的時間日期。( 應用程式->附件->終端 )
鄭重的
狀語,用來修飾謂語。與之相對應,Linux命令可以使用引數來精細調節程式的行為。為了與命令的操作物件相區別,引數前通常要加 - 或者 -- 符號。原則上,在命令名之後,引數的位置可以隨意,但是為了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我們建議您在命令名後直接跟引數。
您 Ubuntu/linux
這兩個部分都是賓語,它們是命令的操作物件。大部分的命令只有一個操作物件,也有一些命令是雙賓語結構的,具有一個直接賓語和一個間接賓語。比如 拷貝 這個命令 cp (copy)
分隔符
我們的漢語是象形文字,沒有分隔符。但是所有的拼音文字中都有分隔符,來分隔單詞。Linux命令中同樣使用空格作分隔符。
cp a /home 表示把當前目錄下的 a 檔案,拷貝到 /home 目錄下。(命令的不同部分使用空格分隔,連續的空格視為一個空格)
上面的那句話,翻譯成Linux的命令,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推薦 --鄭重的 您 Ubuntu/Linux (按照傳統,“-”後跟簡寫為單個字母的引數,“--”後跟完整單詞的引數。不過也有例外:)
哈,Linux的命令也蠻簡單吧?
Linux程式、程序
或許您會這樣想,Linux命令的句型確實不難,但是那麼多命令,我怎麼知道它們都是作什麼的呢?而且不同的系統中,可以使用的命令似乎也不太一樣,這真讓人困惑……
其實Linux的命令,執行的是Linux系統中的程式。只要您已安裝了程式,您就可以通過命令來執行它,並且可以使用引數來精細的調整它的執行狀態。也可以通過點選啟動圖示來執行,不過啟動圖示不能夠方便的調整引數,並不是很方便。
舉一個例子:
mplayer -shuffle -loop 3 -playlist mymp3.list
可能您執行上面命令,系統會提示您 無法找到命令,那是因為您沒有安裝mplayer這個程式。mplayer是我見過的支援格式最多的播放器,幾乎任何已知格式的多媒體檔案,都可以使用mplayer來播放。它包含一個圖形介面的前端,您可以在選單中找到它,滑鼠點選執行;也可以通過執行命令來執行它的命令列版本。
如果您的系統中沒有mplayer播放器,我們建議您安裝一個。關於程式的安裝,請參閱 軟體安裝 。
上面命令中, mplayer 呼叫了mplayer播放器程式。引數 -shuffle 表示隨機播放, -loop 表示迴圈播放,後面的3 為迴圈的次數,如果為 0 ,則一直播放。 -playlist 表示播放列表中的曲目。我們可以把mp3的路徑放到 mymp3.list檔案中,讓mplayer來播放它們。
程序 為執行中的程式,是程式在記憶體中的映象。
好了,現在您已經瞭解了 Shell 、 命令 、 程式 、 程序 的概念,您基本上也就瞭解了Linux(Linux系統真是非常簡潔,而且容易理解:)。
但只知道這些,您並不能順暢使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來進一步介紹它的細節。
Linux系統簡介
路徑
路徑分為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
絕對路徑的起始點為根目錄 / ,例如 /usr/local/bin 就是絕對路徑,它指向系統中一個絕對的位置,不受其它因素影響。
相對路徑的起始點為當前目錄,如果您現在位於 /usr 目錄,那麼相對路徑 local/bin 所指示的位置為 /usr/local/bin
也就是說,相對路徑所指示的位置,除了相對路徑本身,還受到當前位置的影響。例如Linux系統中常見的目錄 /bin 、 /usr/bin、 /usr/local/bin ,如果只有一個相對路徑 bin,那麼它指示的位置可能上面三個目錄中的任意一個,也可能是其它目錄。
如果我告訴您到 bin 目錄尋找一個檔案,您可能搞不清楚是哪一個 bin 目錄。只有當前位置確定,相對路徑指示的位置才能夠確定。
現在我說, /usr/local 目錄下,它的相對路徑 bin 中有某個檔案,這樣就比較明確了。
在相對路徑中 . 表示當前目錄, .. 表示當前目錄的上一級目錄。
假設您安裝了一個程式,它的主程式沒有被放置到上面三個 bin 目錄中的任何一個,或者其它系統能夠找到的地方,您就得告訴系統,它的可執行檔案在哪裡。
可以使用絕對路徑,例如: /home/user/bin/可執行檔案
或者定位到 /home/user/bin 目錄,使用相對目錄來定位它 ./可執行檔案
如果您定位到了它的子目錄,比如 /home/user/bin/gui,您可以使用 .. 來表示它的上級目錄 ../可執行檔案
路徑相關命令
cd (change directory) 更改目錄。
pwd (print working directory)顯示當前路徑。
ls (list) 顯示當前目錄中的檔案列表。
請嘗試以下操作:
cd /etc 進入“/etc”目錄,這裡使用的是絕對路徑
pwd 顯示當前路徑,這個命令返回結果“/etc”
cd init.d 進入“/etc”目錄的子目錄“init.d”,這裡使用的是相對路徑
cd .. 進入上一級目錄“/etc”
cd ../home “/etc” 目錄的上一級目錄為“/”,它的子目錄“home”為“/home”
cd - 回到上一次的目錄,我們在“/etc”目錄跳轉到“/home”目錄,所以這次是回到“/etc”目錄
cd ~ “~”代表當前使用者的“$HOME”目錄,也就是“/home/{使用者名稱}”目錄。
ls 在任何時候,您都可以使用“ls”命令,來了解當前目錄下都有哪些檔案。
遠端路徑:
遠端路徑的表示方法為 協議://使用者名稱:密碼@位置/路徑:埠
大多數的遠端路徑可以使用預設埠匿名訪問,由此使用者名稱、密碼、埠通常不需要填寫。例如:
http://www.ubuntu.org.cn/.../index.html
要求身份驗證的遠端路徑,您可以使用下面的方式訪問:
ftp://user:[email protected]:21
軟體
Linux中沒有登錄檔這個概念。安裝軟體,理論上講,只要拷貝所有相關檔案,並執行它的主程式就可以了。
按照傳統,一個軟體通常分別拷貝到同級目錄下的 bin、etc、lib、share等資料夾。
Bin 可執行檔案,程式的可執行檔案通常在這個目錄下。在環境變數中設定搜尋路徑,就可以直接執行,而不需要定位其路徑。
Etc 配置檔案,大部分系統程式的配置檔案保存於 /etc 目錄,便於集中修改。
Lib 庫檔案,集中在一起,方便共享給不同程式。相較不同的軟體單獨儲存庫檔案,能夠節約一些磁碟空間。
Share 程式執行所需要的其它資源,例如圖示、文字。這部分檔案是專有的,不需要共享;而且目錄結構相對複雜,混放在一起比較混亂,所以單獨存放。
還有一些軟體,佔用一個單獨的目錄,所有的資源都在這個目錄中。類似於Windows下的綠色軟體,不推薦在Linux系統下這樣作。
* 執行時,系統找不到可執行檔案(搜尋所有路徑,資源開銷過大,是不現實的),需要定位其位置,像這樣 /home/user/bin/可執行檔案 ,不夠方便。
* 許多系統軟體需要協作執行,配置檔案分別儲存,定位它們非常麻煩
* 如果程式使用的庫檔案,像圖形庫檔案,都單獨存放,那麼磁碟空間的浪費會非常嚴重。
有一些大型軟體,或者您佈署的重要應用,您可以將它們單獨安裝在一個資料夾下。(通常原始碼安裝支援這種方式,將在 軟體安裝 部分介紹)
配置方式
Linux下沒有類似 登錄檔 的系統,系統和軟體都可以通過純文字的配置檔案進行設定。
事實上,圖形介面的配置工具,通常就是以圖形介面的方式修改配置檔案,適合設定一些比較簡單的程式。如果軟體有幾千個可以配置的選項,全部作成選單,想象一下……開始發抖吧……
圖形介面的配置工具,可以看作特定配置檔案專用編輯器。您一樣可以使用通用文字編輯器來編輯配置檔案,比如 Nano、Gedit、Knote、Vim或者Emacs等等。不考慮閱讀、修改配置文字佔用的時間,直接修改配置檔案甚至更迅速。
如果只是要修改某一常用選項,而且時常修改,比如主機的IP地址。使用文字編輯器,您要找到相應的配置檔案,還要在配置檔案中找到相應的選項,會浪費掉您的時間和耐性。
圖形配置工具經常會受各種因素制約,比如網路伺服器中不提供圖形服務,圖形介面不夠穩定……這時,您可以使用命令列的配置工具來完成這些工作。
例如: 修改主機IP地址,可以使用ifconfig這個程式,執行下面的命令:
ifconfig eth0 192.168.0.1
在以後的章節中,如果我們提示您修改某一檔案,例如 /etc/fstab ,您可以使用任何順手的文字編輯器開啟它。
隱藏檔案
Linux下,名稱中第一個字元為 . 的檔案或者資料夾,系統預設情況下將它們隱藏起來,
您可以嘗試以下操作:
cd ~ 進入您的使用者目錄
ls 檢視當前目錄下的檔案列表
ls -a 檢視所有檔案的檔案列表(包括隱藏檔案)。
現在,您可以看到許多檔名以 . 起始的檔案或者檔案夾了吧?使用 ls 命令無法顯示它們
* 如果您只想檢視隱藏檔案,而不包括這兩個特殊目錄,您可以使用 ls 命令的引數 -A (ls -A)
* 每個目錄下都包含兩個特殊目錄 . 和 .. 。您也許猜到了, . 代表當前目錄, .. 代表上一級目錄。目錄是一種特殊型別的檔案!
檔案型別
Linux系統主要根據檔案頭資訊來判斷檔案型別,副檔名並非決定因素。
現在使用 ls -l 命令,檢視詳細資訊格式的檔案列表,您將會看到如下內容:
total 5
drwxr-x--- 4 user group 4096 Mar 10 00:37 filename
drwxr-xr-x 21 user group 4096 Mar 10 20:16 檔名
-rw------- 1 user group 524 Mar 10 00:40 a
-rw-r--r-- 1 user group 24 Jun 11 2000 b
drwx------ 2 user group 4096 Mar 9 11:06 c
共顯示了七列資訊,從左至右依次為:許可權、檔案數、歸屬使用者、歸屬群組、檔案大小、建立日期、檔名稱
其中要特別留意的是第一列:
drwxr-xr-x
一共有10個位置,可以分為4組:
d rwx r-x r-x
第一組只有一個字元:
* d 資料夾 * - 普通檔案 * l 連結 * b 塊裝置檔案 * c 字元裝置檔案。
剩下的3組分別為歸屬使用者、歸屬群組、其它使用者或群組對於該檔案的許可權。我們看它的格式
rwx rwx rwx
* r 可讀 * w 可寫 * x 可執行
它們的順便不能顛倒,某一位置為空(-),則表示不具有相應的許可權。
說明:Linux下的可執行檔案並不是由副檔名(例如 .exe )決定的,而是由其可執行許可權位決定。
許可權
我們已經知道了,檔案的許可權分為 r (可讀)、 w (可寫)、 x (可執行)三種類型,而一個檔案可以針對歸屬使用者,歸屬群組,其它使用者使用者或群組分別設定許可權。
這種許可權管理的方式靈活、簡單、嚴密、明晰。儘管如此,在最初的階段,可能會有一點小小的不適。因為它無所不在,而您習慣了的Windows的許可權管理卻不是這樣(非常混亂,大多數時間形同虛設,偶爾用到卻讓人傷透腦筋)。
使用 chmod 命令更改檔案的許可權,使用 chown 來更改檔案的歸屬。例如:
chmod 755 xxx
chmod a+x xxx
chown user:group xxx 用來更改檔案的歸屬使用者,也可以同時更改其歸屬群組
chgrp group xxx 用來更改檔案的歸屬群組
上面命令中的 755 和 a+x 是兩種型別的表示式
我們將後面章節中詳細介紹 許可權管理 使用者管理
執行命令的許可權
有一些命令,普通使用者也可以執行,但是隻有root使用者才能執行成功,這是為什麼呢?
例如在系統中增加一個新使用者 useradd
ls -l /usr/sbin/useradd
可以看到:
-rwxr-xr-x 1 root root 56156 2006-04-03 21:37 /usr/sbin/useradd
明明所有的使用者都可以執行嘛?
這是因為, useradd 命令是修改 /etc/passwd 檔案的一個工具,來看看這個檔案:
ls -l /etc/passwd
-rw-r--r-- 1 root root 1835 2006-06-24 17:58 /etc/passwd
原來只有root使用者才能寫入修改結果,非root使用者執行 useradd 命令當然不會有結果。
執行命令的身份
預設情況下,您的命令提示符末位為 $ ,這表示您將以普通使用者的身份執行命令。
您可以使用 su (switch user)這個命令來切換其它使用者。
例如 su root ,切換到root使用者,如果 su 命令後面沒有切換目標,那麼這個命令預設切換到root使用者。
現在您執行 su 這個命令,系統會提示您輸入密碼,請輸入管理員的密碼。這個時候,您會發現命令提示符末位變成了 # ,您將以root使用者的身份執行命令。
Ubuntu系統預設會隨機設定系統的root密碼,這樣會更安全一些,這個時候您可以執行“sudo”命令,輸入當前使用者密碼後,暫時以root
使用者的身份執行命令。(前提是sudoer列表中要包含您的ID。您在安裝Ubuntu系統時建立的使用者,預設具有“sudo”許可權)
如果您能夠執行“sudo”命令,那麼您也就擁有了root許可權。在後面的章節中,如果我們提到了“root許可權”,那麼您可以通過以上兩種方式來實現
命令列
Shell、Console、Terminal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曾提到,電視機的遙控器,也是一種人機互動的介面,算是一種Shell。
但是這個概念並不準確,遙控器只是向Shell傳送指令的工具,Shell接收到遙控器發出指令後,將指令轉換為系統命令,由系統來執行。
例如我們按的遙控器上的 數字鍵1 ,遙控器將 切換為1頻道 的指令傳送到Shell,Shell將指令轉換為系統可以識別的 頻道1 ,系統執行它,您就可以觀看1頻道的電視節目了。
通常每臺電視機只有一種Shell,比如有的電視機系統具有“畫中畫”的功能,那麼Shell中便有相應的功能定義,您可以通過遙控器上的“畫中畫”功能鍵來開啟它。假設您的電視機沒有此功能,Shell中也就沒有相應的功能定義。擁有一個帶“畫中畫”功能控制鍵的遙控器,即便訊號相容,您還是不能夠使用這一功能:)
不用遙控器也可以控制電視機,假設您的遙控器丟了,您還可以走到電視機前,使用機身上的控制面板來控制它(相當於使用Linux的控制檯)。但是您一定不喜歡這種方式,除非您想鍛鍊身體:)
在Linux系統中,由於圖形介面和控制檯的解析度通常不一致,所以切換時要有一個延時。對於我們中文使用者來講,控制檯下中文的顯示也比較麻煩。而且控制檯顯示內容通常不如終端顯示的全面。
所以我們推薦您使用終端來執行命令,它使用起來感覺很像遙控器:)
rxvt-unicode
通常情況下,您買一臺電視機,只能獲得一個遙控器。雖然它為您的電視機量身定作,能夠最大限度發揮電視機的能力,但您卻不一定喜歡它。說不定這個遙控器體形太大,持握不方便;或者它體形太小,容易失蹤;又或者它的按鍵要麼太硬,要麼太軟;它的鍵盤要麼太大,要麼太小……您一般也可以容忍,畢竟遙控器使用頻率並不算高:)
如果您的終端有些地方不討您喜歡,比如說響應太慢,或者不能正常顯示中文……那就難以忍受了,您應該換一個其它的試試。
在前面的章節,我們介紹您使用的終端為Gnome-Termianl,它是系統預設使用的終端,顯示中文不錯,不過響應比較慢,您可能已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了。。。
我們推薦您使用urxvt(mlterm也是不錯的選擇)
您可以使用 sudo apt-get install rxvt-unicode 命令來安裝它。
urxvt 啟動它 (urxvt不支援控制檯,您得在圖形介面下啟動它。終端、Alt+F2,建議您在啟動欄裡新建一個啟動圖示)
rxvt-unicode還支援“伺服器/客戶端”的執行模式:
urxvtd 啟動一個守護程序daemon(支援控制檯)
urxvtc 啟動客戶端client。多個客戶端可以同時連線到一個urxvtd,以達到節省系統資源的目的。
或許您對rxvt的預設設定不滿意,您可以修改使用者配置檔案 ~/.Xresources 來設定它。修改全域性配置檔案 /etc/X11/Xresources/Xresources ,則對所有使用者生效,只有root才可以修改此檔案。
這裡有一些簡單的選項:(以 ! 起始的行是註釋,您可以直接拷貝此檔案的內容)
!!=============================================================================
!! RXVT-unicode setting
!!=============================================================================
!設定字型解析度
Xft.dpi:96
!視窗大小
Rxvt.geometry: 80x40+80+80
!顏色
Rxvt.background:#333333
Rxvt.foreground:antiquewhite
Rxvt.inheritPixmap:False
Rxvt.colorBD:yellow
Rxvt.colorUL:antiquewhite
!滾動條
Rxvt.scrollBar:True
Rxvt.scrollBar_left:True
Rxvt.scrollBar_floating:False
Rxvt.scrollstyle:next
Rxvt.scrollColor:#999999
!螢幕緩衝
Rxvt.saveLines:30000
Rxvt.color12:DodgerBlue
Rxvt.font:7x14,xft:AR PL New Sung
!輸入法一般設定為xim
!inputMethod:xim;Scim除外
!輸入法樣式可選:Root(置底) OverTheSpot(跟隨) OffTheSpot OnTheSpot,後兩種不是所有的都支援
Rxvt.preeditType:Root
Tip:右鍵點選啟動欄, 新增自啟動器 , 自定義程式 ,便可以在新增自己的啟動圖示。
線上幫助系統
您可以使用命令 man 或者 info 來閱讀Linux命令的線上文件。命令的格式非常簡單:
man xxx
大部分命令手冊為英文版,如果您的英文不太好,或許有些困難。在後面的 系統管理 章節中,我們會盡力向您介紹命令的使用方法。
說明:在使用“man”瀏覽器的時候,一些快捷鍵您可能會用到:
Ctrl+f(orward) 向下翻一頁 Ctrl+d(own) 向下翻半頁
Ctrl+b(ackward) 向上翻一頁 Ctrl+u(p) 向上翻半頁
/ 查詢 q(uit) 退出
以上為VI風格的鍵繫結。您也可以使用Emacs風格的鍵繫結
bash
好了,現在我們換了一個遙控器,感覺順手多了。現在來操練一下,下載一首mp3:
我們使用 wget 這個程式,它非常可靠,完全值得您信賴。
首先找到一個可以下載的地址,複製連結,在終端視窗內點選滑鼠中鍵,把它貼上進去。
現在終端中大概是這種情形:
http://www.download.net/xxx.mp3
按下 Ctrl+a 組合鍵,我們發現游標移動到了行首。輸入 wget 和 空格
wget http://www.download.net/xxx.mp3
回車後,終端中出現一些資訊,不一會兒工夫,mp3便下載完成。
使用 Ctrl+a 組合鍵,我們就不需要使用方向鍵來移動游標,方向鍵每次只能移動一個字元,沒有效率
您還可以使用 Ctrl+f 向前移動游標, Ctrl+b 向後移動游標, Ctrl+e 將游標移動到行末……………… (鍵繫結)
Note
Linux的圖形介面中,滑鼠中鍵通常執行“貼上”的操作,如果您的滑鼠沒有中鍵,您可以左右鍵同時按下。
中止正在執行的程式
如果一個命令持續時間很長,以致於不能夠進行其它操作,可以使用 Ctrl+c 來強行中止它。
Ctrl+s
出於意外,有時您會按下 Ctrl+s 這個組合鍵,Shell便被凍結。嘗試使用 Ctrl+q 組合鍵,看能否恢復正常。
鍵繫結
等等,有必要記這麼多快捷鍵麼?都這麼複雜!
我們強烈建議您記住,以大幅度的提高操作效率。而且這是readline控制元件的鍵繫結,在任何使用readline控制元件的程式中,您都可以使用它們。例如bash、lftp、gdb等程式;同時,Linux下最著名的Emacs編輯器,也是這種風格的鍵繫結(其實是readline使用了Emacs風格的鍵繫結才對),甚至FireFox中,也可以使用類似風格的快捷鍵!(Linux下主要有兩種風格的鍵繫結,一種是VI風格,另一種是Emacs風格,我們會在 簡明VIM教程中介紹)
現在列舉一些ReadLine的鍵繫結,您可以自行嘗試。(執行 man readline 命令,來檢視ReadLine手冊)
先來了解一些約定:
\C-a 表示 Ctrl+a
\M-a 表示 Meta+a Meta鍵在PC中通常為ALT鍵
A 表示 Shift+a
(下面括號中的\A代表Alt,\S代表Shift)
移動命令:
\C-a 移動到行首 Aheah \C-e 移動到行末 End \C-f 向前移動一個字元 Forward
\C-b 向後移動一個字元 Backward \M-f 向前移動一個單詞 \M-b 向後移動一個單詞
\C-l 清空螢幕 cLear 這兩個命令也可以理解為移動命令 \C-p 上翻,前一條命令 Previous
\C-n 下翻,後一條命令 Next 編輯命令:
\C-d 刪除游標後的一個字元 \M-d 刪除游標後的一個單詞 Delete
\BackSpace 刪除游標前的一個字元 \M-BackSpace 刪除游標前的一個單詞
\C-k 刪除游標至行末的部分 Kill \C-u 刪除游標至行首的部分 Unix-line-discard
\C-w 刪除游標前的一個單詞 Word \C-y 貼上(最後刪除的物件) Yank \C-- 撤消
搜尋歷史紀錄:
\C-r 連續使用 ``C-r`` 可以查詢下一個 \M-p \M-n
補全:
\Tab 使用頻率最高的功能! \C-o 遍歷補全 (未定義)
\M-? M-= 列出所有可能選項,相當於按兩次Tab鍵(M-? 實際按鍵為\A+\S+/)
\M-# 註釋掉當前命令,用於將當前命令暫存於歷史紀錄列表(\A+\S+3)
\M-! 補全命令,通常用來補全子命令,例如 ``sudo`` 的子命令(\A+\S+1)
\M-~ 補全使用者名稱(\A+\S+`) \[email protected] 補全主機名(\A+\S+2)
\M-$ 補全變數(\A+\S+4) \M-_ 補全歷史紀錄中的紀錄(\A+\S+-)
\M-* 將所有可能選項放到命令列中(\A+\S+8)
自定義鍵繫結
通過修改 /etc/inputrc 檔案,可以更改鍵繫結。建議您使用預設的鍵繫結,以避免不必要的煩惱。當然了,Emacs風格的鍵繫結是通用的,隨時都有可能用到。
在檔案中新增該行,可以將ReadLine的鍵繫結設為VI風格。(Bash、Lftp等使用ReadLine的軟體同時生效)
set editing-mode vi
找到這一行:
$if mode=emacs
在它的下面新增如下內容
"\C-o": menu-complete
###這兩行不是必須的,視情況而定###
"\c-p": non-incremental-reverse-search-history
"\c-n": non-incremental-forward-search-history
重新登入Shell,您就可以使用 \C-o (Ctrl+o)來遍歷補全。假如您的檔名為中文,或者出現亂碼時,您可以使用 \M-*
將所有檔名放入命令列,再刪除多餘的,這真是麻煩極了!所以您可以使用 \C-o 遍歷補全,將所有可能的選項輪流放入命令列。
或者使用Vim編輯器編輯 /etc/inputrc 檔案,在插入模式下使用 Ctrl+v 組合鍵。按下 Ctrl+o ,這時編輯區新增一個 ^O 字元,等價於 \C-o
萬用字元
使用 ? 代表任意單個字元。例如 ???lo ,表示 lo 前有三個字元,它可以匹配 Hello
使用 * 代表隨意幾個任意字元。例如 *.iso ,代表所有iso格式的檔案。
說明:您可以將遍歷補全和萬用字元結合使用,以提高效率。
例如:
cd */ 則遍歷補全只補全資料夾
chmview *.chm 則遍歷補全只補全chm檔案
任務管理
&--------------------------------在命令的末尾加上一個 & 符號,表示背景任務,例如:
wget http://www.download.net/xxx/mp3 &
;----------------------------------使用 ; 將多個命令連結起來,則表示任務按順序執行
&&------------------------------使用 && 將多個命令連結起來,則表示只有前面的命令執行成功,後面的命令才能得以執行
``-----------------------------------`<命令>` ,如果一個命令中包含以 `` (Esc鍵下方的按鍵)括起來的子命令,那麼子命令將被優先執行,執行結果被代入上一級命令繼續執行,例如建立一個以當前時間命名的檔案:
touch `date +%m.%d_%H:%M:%S`
touch 命令能夠建立一個檔案,它的操作物件,為 date +%m%d%H%M%S 命令的輸出 06.06_06:06:60
這樣,我們建立了一個名為 06.06_06:06:60 的檔案(六月六日六時六分剛過六十秒-_-!)
Ctrl+z
將當前Shell中的任務掛起
這個時候任務的狀態為
[1]+ Stopped xxx
Bg-------------------------------------------------將掛起的任務背景執行。這時它的狀態為[1]+ xxx &
Fg-------------------------------------------------將背景任務調到前臺執行jobs
方括號中的數字為命令的任務編號,您可以使用 jobs 命令來檢視所有背景任務
如果後臺執行多個任務,您可以在 bg 或者 fg 後跟任務編號,作為操作物件,例如:bg 2
管道、重定向
>-----------------------重定向符號,它的作用是將命令的輸出重定向到一個檔案中。比如我們想把命令 ls 的結果儲存為 FileList 檔案,作一個清單,我們可以使用重定向符號來完成它:
ls -l > FileList
>>----------------------作用與 > 基本相同,不同點在於, >> 以追加的方式,將命令的輸出寫入檔案的末尾。
<-----------------------是從檔案到命令的重定向,將檔案的內容作為命令的輸入。
|------------------------為管道符號,它的作用是將前一個命令的輸出,作為下一個命令的輸入。假設一個目錄下的檔案太多,使用 ls命令不能夠在螢幕中完全顯示,這個時候您可以將 ls 命令的輸出,通過管道符號,作為瀏覽器 less 的輸入。就可以使用瀏覽器的功能翻頁、查詢:ls -al | less
說明: less 瀏覽器的鍵繫結幾乎與 man 相同,請參閱 線上幫助系統
脫字元
Shell中的一些功能是通過特殊符號作為控制字元來實現的,上面已經介紹了很多了。這產生一個問題,如果一個檔名中,剛好包含了這些字元,比如 ; ,就很難對它進行操作。使用 less 瀏覽這個檔案
less ;xxx
less 會很快返回一個錯誤資訊,因為並沒有一個檔名作為操作物件。接著,Shell會報告,系統中沒有 xxx 這個命令。
這是因為Shell將檔名中的 ; 解析為按順序執行命令。
或者您的檔名以空白起始,而在Shell中,無論多少個空格,都將被解析為一個分隔符。您甚至不是使用命令重新命名此檔案。
這個時候就要用到脫字元 \ 了,它能夠將一個具有特殊涵義的字元轉換普通字元。上面的兩個任務,可以在檔名中每個特殊字元前加一個 \ ,像這樣
less \;xxx
less \ \xxx
less \;\ \&\xxx
說明:也可以使用 " 將檔名括起來,例如 less "; &xxx" ,在很多情況下,這樣甚至更方便。
脫字元在Shell中也可以作為換行符,在一個命令的末尾新增一個 \ ,然後回車,在下一行繼續輸入命令剩餘的部分,將一個命令拆分為多行且不影響它的執行(如果執行一個很長的命令,請將它拆分為多行以便於閱讀)
事實上換行符也符合脫字元的定義。回車鍵有兩個涵義,一個是 執行 (Enter),另一個 換行 (折線箭頭)。在Shell中它作為控制字元 執行 ,使用脫字元後,它便代表排版字元 換行 了。
Fish
the friendly interactive shell
正如它的名字,Fish是一款非常友好的Shell,大力推薦!使用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fish 安裝它。完成後,執行命令 fish 切換到fish, exit 返回bash。
簡單介紹一下它的優點:
1.自動補全、語法高亮
bash的自動補全預設只是補全命令、路徑,如果想補全變數、引數等,通常需要使用複雜的組合鍵(見上面bash的介紹),即便您能夠記住它們,快
速準確的按下這些組合鍵,也是一種嚴峻的考驗。而FISH的自動補全可以自動識別語法,補全正確的內容。並且具有語法高亮的功能,比如用MPLAYER放
MP3:
mpl<tab>(ayer) -l<tab>(oop) <tab>(0)
-sh<tab>(uffle) -pl<tab>(aylist) <tab>(mp3_playlist)
一陣猛按 <tab> 鍵,一個蠻長的命令就完成了。
補全結果不唯一時給出的提示中含有簡短的說明,這樣通常也不用看幫助了:)比如:
mplayer -l
<tab> 後,自動將引數補全為 -lo 然後給出提示
-{lo}adidx (Load index from file) -{lo}op (Loop playback) {花括號中為青色文字}
它的語法高亮功能十分有用,如果你輸入的命令是正確的,則用青色顯示,正確的引數用白色顯示,錯誤的則一律用紅色。
2.方便的歷史紀錄搜尋
還是上面的那個命令
mplayer -loop 0 -shuffle -playlist mp3_playlist
用上翻配合下翻瀏覽命令歷史,直到找到這個命令,當然那樣太慢了。
還可以輸入以上命令中的某一部分,如 uffle 只要翻一次就可以找到了
(還可以META+上翻在已輸入部分中插入某一歷史單詞)
3.資料夾歷史紀錄
dirh (dir history)就可以顯示當前會話中進入的資料夾紀錄
使用 prevd 和 nextd 跳轉
假如曾進入過1 2 3 4 5 這幾個資料夾, prevd 4 可以讓你在 5 中直接跳到 1
4.其它的功能
fish基本是相容bash的。鍵繫結也非常的相似,少數的鍵繫結不盡一致,例如:
\C-h 刪除游標前的一個字元(bash為退格鍵,不方便)
修改 /etc/fish_inputrc 這個檔案,增加以下行:
"\C-n": history-search-forward
"\C-p": history-search-backward
現在使用Ctrl+p上翻,使用Ctrl+n下翻。如果已經在命令列中輸入字元,那麼Ctrl+p就是在歷史紀錄向上查詢您輸入的字元,Ctrl+n為向下查詢,非常的方便。
設定您的預設Shell
如果能夠擁有root許可權,可以直接修改 /etc/passwd 檔案。找到您使用者ID起始的行
user:x:1000:112:user,,,:/home/user:/bin/bash
最後一個欄位為登入後的預設Shell, /bin/bash 是程式 bash 的主程式路徑。 fish 主程式的路徑通常為 /usr/bin/fish 。
/etc/shells 中列出系統中所有可用Shell( /bin/false 代表禁用Shell)
也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更改您的預設Shell
chsh -s /usr/bin/fish
(需要輸入您的密碼)
Tip:可以使用 whereis xxx 命令,來查詢 xxx 程式的安裝位置,詳見搜尋
設定命令的搜尋路徑
使用 echo $PATH ,可以顯示 $PATH 變數,輸出如下:
/usr/local/sbin /usr/local/bin /usr/sbin /usr/bin /sbin /bin /usr/bin/X11 /usr/games /usr/X11R6/bin
它是一個環境變數,代表執行命令時,Shell的搜尋路徑。
執行一個命令時,Shell會到 $PATH 變數定義的路徑去搜索,並執行與命令同名的可執行檔案。如果程式、指令碼等可執行檔案並不在上面的路徑中,就必須使用絕對路徑或者相對路徑定位可執行檔案。
例如:
/usr/local/mplayer -menu xxx.rmvb
/etc/init.d/powernowd start
cd /usr/local/ && ./mplayer -menu xxx.rmvb
可以修改 /etc/environment 檔案來設定您的命令搜尋路徑,找到 PATH 起始的行
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
在雙引號中新增您的自定義路徑,並以 : 分隔。
Ubuntu系統簡介
Ubuntu系統目錄結構
以下為Ubuntu目錄的主要目錄結構,您稍微瞭解它們都包含了哪些檔案就可以了,不需要記憶。
/ 根目錄
│
├boot/ 啟動檔案。所有與系統啟動有關的檔案都儲存在這裡
│ └grub/ Grub引導器相關的檔案
│
├dev/ 裝置檔案
├proc/ 核心與程序映象
│
├mnt/ 臨時掛載
├media/ 掛載媒體裝置
│
├root/ root使用者的$HOME目錄
├home/
│ ├user/ 普通使用者的$HOME目錄
│ └.../
│
├bin/ 系統程式
├sbin/ 管理員系統程式
├lib/ 系統程式庫檔案
├etc/ 系統程式和大部分應用程式的全域性配置檔案
│ ├init.d/ SystemV風格的啟動指令碼
│ ├rcX.d/ 啟動指令碼的連結,定義執行級別
│ ├network/ 網路配置檔案
│ ├X11/ 圖形介面配置檔案
├usr/
│ ├bin/ 應用程式
│ ├sbin/ 管理員應用程式
│ ├lib/ 應用程式庫檔案
│ ├share/ 應用程式資原始檔
│ ├src/ 應用程式原始碼
│ ├local/
│ │ ├soft/ 使用者程式
│ │ └.../ 通常使用單獨資料夾
│ ├X11R6/ 圖形介面系統
│
├var/ 動態資料
│
├temp/ 臨時檔案
├lost+found/ 磁碟修復檔案
啟動流程
Linux系統主要通過以下步驟啟動:
1.讀取MBR的資訊,啟動Boot Manager
Windows使用NTLDR作為Boot
Manager,如果您的系統中安裝多個版本的Windows,您就需要在NTLDR中選擇您要進入的系統。
Linux通常使用功能強大,配置靈活的GRUB作為Boot Manager,我們將在啟動管理章節中向您介紹它的使用方式。
2.載入系統核心,啟動init程序
init程序是Linux的根程序,所有的系統程序都是它的子程序。
3.init程序讀取 /etc/inittab 檔案中的資訊,並進入預設的執行級別,按順序執行該執行級別對應資料夾下的指令碼。指令碼通常以 start 引數啟動,並指向一個系統中的程式。
通常情況下, /etc/rcS.d/ 目錄下的啟動指令碼首先被執行,然後是 /etc/rcN.d/ 目錄。例如您設定的執行級別為3,那麼它對應的啟動目錄為 /etc/rc3.d/ 。
4.根據 /etc/rcS.d/ 資料夾中對應的指令碼啟動Xwindow伺服器 xorg
Xwindow為Linux下的圖形使用者介面系統。
5.啟動登入管理器,等待使用者登入
Ubuntu系統預設使用GDM作為登入管理器,您在登入管理器介面中輸入使用者名稱和密碼後,便可以登入系統。(您可以在 /etc/rc3.d/ 資料夾中找到一個名為 S13gdm 的連結)
更改執行級別
在 /etc/inittab 檔案中找到如下內容:
# The default runlevel.
id:2:initdefault:
這一行中的數字 2 ,為系統的執行級別,預設的執行級別涵義如下:
0 關機 1 單使用者維護模式 2~5 多使用者模式 6 重啟
服務管理
更改啟動服務
在執行級別對應的資料夾中,您可以看到許多檔名以 S## 和 K## 起始的啟動指令碼連結。例如:
/etc/rcS.d/S35mountall.sh 掛載檔案系統
/etc/rcS.d/S40networking 啟用網路支援
/etc/rc2.d/S13gdm 啟動登入管理器
/etc/rc2.d/S20makedev 建立裝置檔案
/etc/rc2.d/S23xinetd 啟動超級程序
init程序將以 start 為引數,按檔名順序執行所有以 S## 起始的指令碼。指令碼名稱中的數字越小,它將被越早執行。例如在
/etc/rc2.d/ 資料夾中, S13gdm 檔名中的數字小於 S23xinetd , S13gdm 將比 S23xinetd 先執行。
如果一個指令碼連結,以 K## 起始,表示它將以 stop 引數被執行。如果相應服務沒有啟動,則不執行該指令碼。例如:
/etc/rc2.d/K20powernowd 針對某種硬體的電源管理支援
如果您想禁止某一服務在啟動時自動執行,您可以將相應執行級別中的指令碼由 S##xxx 重新命名為 K##xxx 。
手動控制服務
您也可以手動執行帶有以下引數的啟動指令碼,來控制系統服務。
- start 啟動 - stop 停止 - restart 重啟
例如:
/etc/rc2.d/K20powernowd start
有時您並不清楚當前執行級別,該執行級別下未必有相應指令碼;而且此類指令碼的前三位字元並不固定,不便於記憶。這時,可以直接使用
/etc/init.d/ 資料夾中的啟動指令碼( /etc/rcX.d/ 中的啟動指令碼連結到 /etc/init.d/
資料夾下相應指令碼),這也是推薦的方式。
例如:
/etc/init.d/powernowd start
Note:以上命令的位置並沒有包含在環境變數的搜尋路徑中,所以要輸入完整路徑。
常用系統服務
acpi-support 高階電源管理支援 acpid acpi守護程式.這兩個用於電源管理,非常重要
alsa 聲音子系統 alsa-utils
anacron cron的子系統,將系統關閉期間的計劃任務,在下一次系統執行時執行。
apmd acpi的擴充套件 atd 類似於cron的任務排程系統。建議關閉
binfmt-support 核心支援其他二進位制的檔案格式。建議開啟 bluez-utiles 藍芽裝置支援
bootlogd 啟動日誌。開啟它 cron 任務排程系統,建議開啟
cupsys 印表機子系統。 dbus 訊息匯流排系統(message bus system)。非常重要
dns-clean 使用撥號連線時,清除dns資訊。
evms 企業卷管理系統(Enterprise Volumn Management system)
fetchmail 郵件使用者代理守護程序,用於收取郵件 gdm gnome登入和桌面管理器。
Gdomap gpm 終端中的滑鼠支援。 halt 別動它。
hdparm 調整硬碟的指令碼,配置檔案為 /etc/hdparm.conf。 hibernate 系統休眠
hotkey-setup 筆記本功能鍵支援。支援型別包括: HP, Acer, ASUS, Sony, Dell, 和IBM
hotplug and hotplug-net 即插即用支援,比較複雜,建議不要動它
hplip HP印表機和圖形子系統 ifrename 網路介面重新命名指令碼。如果您有十塊網絡卡,您應該開啟它
inetd 在檔案 /etc/inetd.conf 中,註釋掉所有你不需要的服務。如果該檔案不包含任何服務,那關閉它是很安全的。 klogd 重要。
linux-restricted-modules-common 受限模組支援。 /lib/linux-restricted-modules/ 資料夾中的模組為受限模組。例如某些驅動程式,如果您沒有使用受限模組,就不需要開啟它。
lvm 邏輯卷管理系統支援。 makedev 建立裝置檔案,非常重要。 mdamd 磁碟陣列
module-init-tools 從/etc/modules載入擴充套件模組,建議開啟。
networking 網路支援。按 /etc/network/interfaces 檔案預設啟用網路,非常重要。
ntpdate 時間同步服務,建議關閉。 pcmcia pcmcia裝置支援。 powernowd 移動CPU節能支援
ppp and ppp-dns 撥號連線 readahead 預載入庫檔案。 reboot 別動它
resolvconf 自動配置DNS rmnologin 清除nologin rsync rsync守護程式
sendsigs 在重啟和關機期間傳送訊號 single 啟用單使用者模式 ssh ssh守護程式。建議開啟
stop-bootlogd 在2,3,4,5執行級別中停止bootlogd服務 sudo 檢查sudo狀態。重要
sysklogd 系統日誌 udev & udev-mab 使用者空間dev檔案系統(userspace dev filesystem)。重要
umountfs 解除安裝檔案系統 urandom 隨機數生成器 usplash 開機畫面支援
vbesave 顯示卡BIOS配置工具。儲存顯示卡的狀態 xorg-common 設定X服務ICE socket。
adjtimex 調整核心時鐘的工具 dirmngr 證書列表管理工具,和gnupg一起工作。
hwtools irqs優化工具 libpam-devperm 系統崩潰之後,用於修理裝置檔案許可的守護程式。
lm-sensors 板載感測器支援 mdadm-raid 磁碟陳列管理器
screen-cleanup 清除開機螢幕的指令碼 xinetd 管理其他守護程序的一個inetd超級守護程式
重要配置檔案
!無論任何情況下,修改配置檔案之前,先備份它!
建議使用這個命令: sudo cp xxx xxx_`date +%y%m%d_%H:%M` 。
當然這很麻煩,您可以新建一個名為 bak 的檔案,內容如下:
#!/bin/bash
sudo cp $1 $1_`date +%y%m%d_%H:%M`
把它放在您能夠記住的目錄下,比如 /home ,執行命令 sh /home/bak xxx ,就可以將當前資料夾下的檔案 xxx 另存為 xxx_yymmdd_HH:MM 的格式了
全域性配置檔案
系統初始化
/etc/inittab 執行級別、控制檯數量 /etc/timezone 時區 /etc/inetd.conf 超級程序
檔案系統
/etc/fstab 開機時掛載的檔案系統 /etc/mtab 當前掛載的檔案系統
使用者系統
/etc/passwd 使用者資訊 /etc/shadow 使用者密碼 /etc/group 群組資訊
/etc/gshadow 群組密碼 /etc/sudoers Sudoer列表(請使用“visudo”命令修改此檔案,而不要直接編輯)
Shell
/etc/shell 可用Shell列表 /etc/inputrc ReadLine控制元件設定 /etc/profile 使用者首選項
/etc/bash.bashrc bash配置檔案
系統環境
/etc/environment 環境變數 /etc/updatedb.conf 檔案檢索資料庫配置資訊 /etc/issue 發行資訊
/etc/issue.net /etc/screenrc 螢幕設定
網路
/etc/iftab 網絡卡MAC地址繫結 /etc/hosts 主機列表 /etc/hostname 主機名
/etc/resolv.conf 域名解析伺服器地址 /etc/network/interfaces 網絡卡配置檔案
使用者配置檔案
/etc/ 目錄下的檔案,只有root使用者才有權修改。應用軟體的全域性配置檔案,通常普通使用者也不能夠修改,如果要通過配置軟體,來適應特殊需求,您可以修改使用者配置檔案。
使用者配置檔案通常為全域性配置檔案的同名隱藏檔案,放在$HOME目錄下,例如:
/etc/inputrc /home/user/.inputrc
/etc/vim/vimrc /home/user/.vim/vimrc
也有少數例外,通常是系統程式
軟體安裝
DPKG
Linux系統中,軟體通常以原始碼或者預編譯包的形式提供。
軟體原始碼需要編譯為二進位制的機器程式碼才能夠使用,安裝比較耗時,不過您可以自行調節編譯選項,決定需要的功能或元件,或者針對硬體平臺作一些優化。
預編譯的軟體包,通常是由軟體的釋出者進行編譯,您只要將軟體拷貝到系統中就可以了。考慮到預編譯軟體包的適用性,預編譯軟體包通常不會針對某種硬體平臺優化。它所包含的功能和元件也是通用的組合。
Ubuntu系統中,軟體通常以 deb 格式的包檔案釋出,它是一種預編譯軟體包。deb包中除了包含已編譯的軟體,通常還包括軟體的拷貝路徑、對其它軟體包的依賴關係紀錄、比較通用的配置檔案以及軟體的描述、版本、作者、類別、佔用空間等資訊。
deb軟體包命令遵行如下約定:
soft_ver-rev_arch.deb
soft軟體包名稱 ver軟體版本號 revUbuntu修訂版本號 arch目標架構名稱
例如: azureus_2.4.0.2-0ubuntu2_all.deb
您需要使用 dpkg 命令來管理deb軟體包:
dpkg -i | --install xxx.deb 安裝deb軟體包
dpkg -r | --remove xxx.deb 刪除軟體包
dpkg -r -P | --purge xxx.deb 連同配置檔案一起刪除
dpkg -I | -info xxx.deb 檢視軟體包資訊
dpkg -L xxx.deb 檢視包內檔案
dpkg -l 檢視系統中已安裝軟體包資訊
dpkg-reconfigure xxx 重新配置軟體包
有些時候,您使用 dpkg 安裝一個軟體包,系統會提示您該軟體包依賴其它軟體包。這時,您先安裝其它軟體包,直到滿足依賴關係為止。或者同時安裝多個軟體包
dpkg -i aaa.deb bbb.deb ccc.deb
APT
如果一個軟體依賴關係過於複雜,使用 dpkg
來安裝它,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個時候您就需要用到APT軟體包管理系統。APT可以自動的檢查依賴關係,通過您預設的方式來獲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