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締造了 Google 網際網路王國!
沒有任何科技公司在塑造現代網際網路和現代生活方面能超越Google。
Google從一家簡單的搜尋引擎開始,成長到現在擁有8個產品,每個產品都超過10億使用者。2018年,許多人都使用Google的軟體搜尋人類的知識庫、互相通訊、工作、內容消費,並推動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今年是Google的20歲生日,它已經發展成為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公司之一,無人能出其右。
隨著Google母公司Alphabet穩健地增長,緊隨蘋果和亞馬遜的步伐邁入了一萬億市值的領域,我們在這裡回顧一下過去那些Google在地圖、自動駕駛汽車和智慧手機作業系統等多個方面成長為今天業界霸主的大事件。本文並不是Google的20年曆史,但幾乎囊括了Google所有的重要產品釋出、法律糾紛和收購,這些事件將Google變成了矽谷的最強者。
1997年9月15日~1998年9月27日期間使用的Logo
1996年8月: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斯坦福大學的網路上啟動了Google
Google最初叫做BackRub,是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1995年的研究生拉里·佩奇的一個研究專案。在那裡他遇到了同為計算機系學生的謝爾蓋·布林。兩人保持著聯絡,佩奇開始研究網際網路上的連結行為。佩奇的研究最終凝聚成一個系統,能夠爬取網際網路以獲得網頁之間的連結關係,並假定這個系統能創造一種新型的搜尋引擎。
在布林的數學天賦幫助下,兩人創立了PageRank演算法。該演算法以拉里·佩奇命名,可以根據連結的行為對搜尋結果進行排序。這兩項技術組成了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搜尋引擎的基礎(https://www.sebomarketing.com/brief-history-google/),該專案於1996年8月在斯坦福大學的私有網路上啟動。
1998年9月4日:接受10萬美元天使投資,Google成立
受到網頁之間無窮無盡的連結的啟發,以及隨著網際網路的增長,他們的搜尋引擎只會越來越準確、越來越有用,佩奇和布林將公司重新用數學術語“googol”命名(即一個1後面有100個0)。兩人搬到了蘇珊·沃西基的車庫(https://www.sebomarketing.com/brief-history-google/)(後來蘇珊·沃西基成了位於加州Menlo Park的YouTube的CEO)。他們一起成立了Google,接受了Sun微系統公司的聯合創始人Andy Bechtolsheim的10萬美元天使投資。
2001年8月:埃裡克·施密特成為主席,進行“成年人的監護”
2001年,佩奇和布林聘請了埃裡克·施密特負責運營Google。雖然公司只有幾歲,但增長十分迅速,因此需要指導。用布林自己當年在Charlie Rose的採訪中說,他們需要“成年人的監護”。施密特在工程領域有深厚的背景,而且在加入Google之前,曾在Sun擔任過CTO,後來擔任Novell的CEO。
施密特於2001年3月以主席身份加入董事會,在8月成了公司的CEO。施密特在這個職位上做了10年,見證了這家搜尋巨頭的2004年IPO、收購YouTube、以及Google Docs、Gmail等產品的出現。2011年,他的角色轉換成了執行主席,佩奇成為CEO。施密特在一條推特中說,“他們不需要成年人的監護了!”
2002年夏天:Yahoo試圖以30億美元收購Google(並以失敗告終)
二十一世紀的開頭幾年註定是Google的重大日子。在Google成為動詞很久以前,Yahoo才是網際網路上的搜尋引擎。隨著Google越來越流行,它甚至在2000年成了Yahoo的搜尋引擎提供商 。到了2002年,Yahoo試圖以30億美元收購Google(https://www.wired.com/2007/02/yahoo-3/),但據報道,Google拒絕了這次收購,因為它認為自己至少值50億美元。
同年晚期,Google上線了Google新聞,這個內容聚合服務改變了數字媒體在網際網路上的釋出和分發形式。今天,Google及其母公司Alphabet的市值總共有8400億。而雅虎則於2017年被出售給了Verizon,諷刺的是價格還不到50億。
1998年9月28日~10月29日之間使用的Logo
2003年7月:Google搬進Googleplex
Google的人員超出了Palo Alto辦公室和矽谷附近其他辦公室的容量,於是Google在1600 Amphitheatre Parkway租下了一間綜合性的大樓,當時這座樓稱為Amphitheatre科技中心,隸屬於加州Mountain View的Silicon Graphics。這次搬家計劃為Google提供1000多人的工作區域。之後,這座樓就被稱為Googleplex,是公司最大的園區。後來,公司又進行了多次擴張,收購了許多新的建築物。
2004年4月1日:Gmail啟動1GB郵箱
2001年,Google員工Paul Buchheit開始開發一個電子郵件產品,旨在解決公司日益增加的內部通訊和儲存需求。Buchheit在九十年代曾經開發過早期基於Web的電子郵件,於是他決定利用Ajax建立一個更快、響應更好的客戶端(當時剛剛誕生了一批Web開發技術,能讓產品從伺服器獲取資訊,而不必重新整理整個頁面)。2004年4月1日,Gmail向公眾釋出,擁有1GB的儲存空間,和先進的搜尋功能。Gmail一問世就立即使得當時流行的Email產品黯然失色,其中絕大部分產品僅提供幾兆的儲存空間。釋出時間使得許多媒體猜測這可能是個愚人節笑話。但結果不是。
2004年8月19日:Google公開上市
在最初接受了Bechtolsheim的10萬美元天使投資後,Google又接受了一些其他的天使投資,包括亞馬遜的創始人兼CEO傑夫·貝索斯。這些天使投資帶動了1999年的一輪正式的投資,總共募集了2500萬美元,投資人主要來自傳統的矽谷風險投資公司,如凱鵬華盈和紅杉資本。Google的網路廣告業務的利潤豐厚,最終導致了五年後的首次公開上市。
Google上市價格為每股85美元,在募集了17億美元后,公司的估值達到了270億美元。今天,Google正在朝著一萬億公司前進。
2005年2月8日:Google地圖釋出
2005年Google第一次釋出了地圖,當時它說“地圖很有用,也很有趣。”Google地圖僅通過瀏覽器實現渲染,能提供每一步的路線和可隨時放縮的地圖,並標註了酒店等可搜尋的地點。雖然Google地圖真正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在2009年之後Google在手機上為地圖增加了GPS導航功能之後,但當時Google地圖的出現對於TomTom和Garmin等公司顯然不是個好訊息。
1998年10月30日~1999年5月30日期間使用的Logo
2006年1月27日:Google在中國發布搜尋引擎
雖然Google從2000年9月開始就為中國使用者提供了中文版搜尋引擎,但服務本身位於加州,會被防火牆封禁,或者訪問速度很慢。2006年,Google在中國成立了一家子公司,以便更有效地同本地的搜尋引擎百度競爭。中國版Google的搜尋結果是經過嚴格審查後的結果,而且會在頁面上顯示一條免責資訊。
2006年10月9日:Google收購YouTube
Google打敗了微軟、Viacom、雅虎等其他公司,以16.5億美元收購了YouTube。這次收購對雙方都有利:Google贏得了線上視訊的戰爭,而當時僅僅一歲的YouTube則獲得了Google的大量資源。不過兩者的辦公室並沒有合併,Google總部位於Mountain View,而YouTube則繼續留在了San Bruno。這次收購被證明為Google最成功的收購,後來YouTube成了現代文化和網路生活的奠基石,創造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並催生了無數的創作者。
2007年4月14日:Google收購DoubleClick,開始構建其廣告帝國
Google從2000年釋出AdWords起就將網際網路廣告作為它的主要力量。AdWords是Google自己的自動數字拍賣系統,可以在使用者在搜尋欄中敲入關鍵字時,讓廣告主立即競標搜尋結果第一位的贊助商的廣告位置。
雖然Google已經發布了AdSense,可以讓網站擁有者在網站上放置針對性的廣告,不過Google於2007年以31億美元收購了DoubleClick,開始構建它在廣告行業的統治地位。這次收購是當時最昂貴的收購,直到四年後才被Google 125億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部門的記錄超過。有了DoubleClick的廣告顯示和交換技術,Google進一步擴充套件了它在網際網路上的統治地位。
2008年9月2日:Google釋出了Chrome瀏覽器
Google僱傭了一些Mozilla Firefox的開發者,開發了Windows版的Chrome,後來又移植到了其他作業系統上。當時還只是beta版,但已經有了使用沙盒技術的標籤頁,以實現更快、更穩定的瀏覽。在釋出的同時,Google還製作了一篇40頁長的漫畫來解釋Chrome的工作原理。
在短短的四年內,Google瀏覽器的流行程度超過了Firefox和Internet Explorer。十年後的今天,Chrome成為了世界第一的Web瀏覽器,佔據了幾乎60%的市場。它的存在使得Google搜尋引擎與人們的聯絡更加緊密。
1999年5月31日~2010年5月5日期間使用的Logo
2008年9月23日:安卓在T-Mobile的G1(HTC Dream)上釋出
在2005年以5000萬美元低調地收購了安卓之後,這個後來最流行的手機作業系統在T-Mobile G1(即HTC Dream)上首次亮相。這是世界上第一款安卓手機。它釋出於10月22日,兩年合約價格為$179,它的特性直到今天依然是安卓系統的基石:開源軟體,深度整合Google訪問,最好的通知功能。
2010年1月5日:Nexus One釋出
早期的安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奇怪試驗。像摩托羅拉的Droid產品線、三星早期的Galaxy手機,以及HTC的Evo裝置,執行的都是安卓的軟體,但Google原本的設計通常被埋在醜陋含糊的主題和毫無新意的硬體之中。直到有了Nexus One。這款手機由HTC生產,但由Google設計,以展示安卓裝置的本來面貌。之後Nexus的設計就脫穎而出,其精神直到今天還活在Pixel手機中,成為Google在移動硬體領域的實力的最有效的見證。
2010年3月22日:Google在結束審查之後退出了中國
2010年初,Google在中國發現了一起針對其基礎設施的複雜的釣魚攻擊,這次攻擊的目的是竊取中國人權活動家的電子郵件地址和個人資訊。這次攻擊使得Google重新思考它在中國的運營方式(https://googleblog.blogspot.com/2010/03/new-approach-to-china-update.html),使得Google邁出了風險極大但不得不走的一步路。現在,Google.cn會被重定向至Google.com.hk,這是Google位於香港的沒有審查的搜尋引擎。不久之後,北京當局就封禁了Google。
2010年5月6日~2013年9月18日期間使用的Logo
2010年8月13日:Oracle與Google的訴訟
Oracle針對安卓發起了一場長達八年,至今仍未完全結束的訴訟,許多人都認為如果Google敗訴,將會給所有軟體開發者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這場訴訟圍繞Java API展開,主題是Google在安卓中使用Java是否侵犯了Oracle的智慧財產權。電子前線基金會等組織認為,如果沒有自由創造API的權力,硬體和軟體開發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Google在這場官司中勝了兩次,但都被Oracle反轉了。八年後的現在,Oracle是目前的贏家,而Google仍在準備向最高法庭上訴。
2010年10月:Google開始研究自動駕駛汽車
2010年,Google啟動了一項完全不相關的產品:一個由七輛豐田普銳斯組成的車隊。汽車上裝了感測器和人工智慧,是Google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破冰之舉。Google的這些努力在未來幾年內變化演進,最終成了一個獨立的業務,稱為Waymo。
2011年6月15日,Chrome作業系統釋出
在釋出了瀏覽器之後,Google開始開發整個作業系統。Chrome OS是個完整的開源作業系統,主要的設計目的是在膝上型電腦上執行Web應用,這些膝上型電腦現在稱為Chromebook。最初,Google釋出了它的原始碼,還為新的作業系統做了演示。到2011年6月,由巨集碁和三星生產的第一臺Chrome出現在了零售店裡。從那以後,Chrome成了教育界的主力,甚至連微軟都跟隨Google的腳步釋出了Windows S Mode筆記本。
2011年6月28日:Google+上線
由於Facebook的流行,Google也上線了Google+,開始了在社交網路方面的嘗試。該產品替換了Google Buzz微博工具,Google+可以讓使用者分享照片、連結,並與“圈子”中的朋友進行視訊對話。但剛開始時,Google+並沒有像Facebook最初那樣只允許在校學生註冊,而是採用了邀請制的方式。
但是,Google+的邀請制保持了太長時間。儘管經過了多年的重新設計,但Google+從來沒有真正吸引過人們。直到2017年,Google仍然在修改它的佈局和易用性,但今天,絕大部分使用者的個人頁面依然是空的,依然是使用者註冊其他Google服務時獲得的預設頁面。
2011年8月15日:Google宣佈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部門
Google不再滿足於將Nexus專案下的安卓手機委託給合作伙伴,它下了最大一筆賭注,於2011年以125億美元收購了摩托羅拉的移動部門。當時,Google稱這次收購將“給安卓生態系統帶來新的獲利,並極大地推進移動計算的競爭。”但實際上,這些目標都沒有達到。
在Google的監管下,摩托羅拉於2013年釋出了Moto X。該手機在美國組裝,提供了許多前所未聞的可定製選項和直觀的軟體。儘管很多人為此驚歎,但它卻未能吸引住人們,而獲得成功的低端產品Moto G並不能拯救整個團隊。到了2014年第二代Moto X釋出時,Google已經決定將摩托羅拉以比當初低10億的價格出售給聯想。直到今天我們還會想念當初的摩托羅拉。
2012年6月:Google眼鏡的公佈,高空跳傘的演示視訊
除了智慧手機和Web服務之外,Google還開始在Google X和ATAP部門研究實驗性質的硬體。最著名的產品就是Google眼鏡,是一種可穿戴的計算機,能在視野中疊加資訊,還能錄製視訊和拍照。
為了演示眼鏡專案的能力,謝爾蓋·布林在2012年的I/O開發者大會上演示了一段高空跳傘的實時錄影。裝置僅提供給開發者和有限的一些使用者,但不久之後就被批評有潛在的隱私風險,一些地方甚至禁止佩戴Google眼鏡進入。
2017年,Google眼鏡被重新定位成企業產品,以縮小它的應用範圍,但它的確把業務領域讓給了其他可穿戴裝置,如Snap的Spectacles以及其他AR眼鏡。ATAP會繼續研究其他專案,如Jacquard智慧夾克,和先已停止的Ara模組化智慧手機,而X繼續進行它的實驗性專案。
2013年9月13日~2015年8月31日期間使用的Logo
2013年7月1日:Google閱讀器關閉
當Google宣佈將於2013年關閉Google閱讀器時,RSS愛好者們都為此扼腕驚呼。Google在這件事情上展示了真正的勇氣,而後蘋果也用同樣的勇氣去掉了耳機插孔。現在,人們只能從Twitter和Facebook上閱讀“新聞”,從而導致了特朗普上臺,導致了英國脫歐。這一切都要歸功於Google。
2013年7月24日:Google釋出Chromecast
Chromecast最初是一個微型、廉價的裝置,用於將視訊從手機或電腦傳送到電視上。五年後的今天……它幾乎沒有任何變化,而且Google也很少對它做任何更新。但你知道嗎?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最便宜、最簡單的流媒體裝置。
2014年1月24日:Google收購AI研究實驗室DeepMind
Google對於倫敦的AI實驗室DeepMind的收購也許很艱苦。據報道(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Google-beat-Facebook-For-DeepMind-Creates-Ethics-Board),Google不得不承諾建立一個獨立的董事會來監管DeepMind的技術,才得以在收購中擊敗Facebook。但DeepMind物有所值。DeepMind的成功——如征服了圍棋界的AlphaGo——被人們譽為全球科技的成就,成了當前AI百花齊放的象徵(他們也毫無爭議地為Google在招聘和市場方面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價值)。
DeepMind在最初進軍英國的醫療系統時也許並不成功,但從那以後就重新站穩了腳步,並直接為Google的系統提供技術,改進了它的語音合成技術,並將其資料中心改造以提供按執行效率。現在人們認為Google是全世界人工智慧的領袖,這一切都離不開DeepMind。
2015年8月10日,Google重組為Alphabet公司
隨著Google在各個領域的嘗試,它已成長為一個覆蓋多個領域的巨人,於是Google的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決定將重組Google,成立一家叫做Alphabet的新公司。這次重組將研究長壽專案的公司Calico和Google的投資公司分離到其他公司內,由單獨的CEO負責,而Sundar Pichai則負責Google。目前來看,這次重組十分成功。
在重組之後,Verily、Waymo、Wing等新公司會在Alphabet旗下作為獨立的組織發展,專注於各自的業務,這在以前的單一、擁擠的Google的旗下是不可能的。為了慶祝這次重組,Google在一個月後,於2015年9月1日釋出了新的Logo。
目前的圖示,釋出於2015年9月1日
2016年5月18日,Google助手釋出
Google也許是最後釋出虛擬助手的公司,它比亞馬遜的Alexa晚了兩年,比蘋果的Siri晚了將近五年,但它幾乎已經趕上了兩者。僅僅兩年時間,Google助手迅速成長,直接威脅到了Alexa在消費級AI領域的統治地位。Google助手催生了Google Home音箱,它也能在其他音箱、電視、智慧顯示器上使用。如果說AI是未來,那麼Google助手就是消費級AI寶座上Alexa的挑戰者。
2016年10月:Google釋出Pixel和Google Home,穩固了硬體釋出
Google通過Nexus專案和其他一次性的裝置在消費級硬體上試水多年後,終於在Pixel、Pixel XL智慧手機和Google Home智慧音箱釋出之際,進入了硬體製造領域。Pixel是第一臺完全由Google設計的智慧手機。儘管仍由Google的合作伙伴製造(Pixel由HTC製造),但它標誌著Google的一次重大轉型,成為了像蘋果那樣有凝聚力的生態環境。Google Home智慧音箱與Chromecast一起組成了Google的家用媒體和人工智慧平臺,而Pixel產品線則成了旗艦安卓手機的黃金標準。
2016年12月13日:Google將Waymo分離成為Alphabet的實體
在第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後的第六年,Google決定將該專案分離成獨立的業務(https://www.theverge.com/2016/12/13/13936782/google-self-driving-car-waymo-spin-off-company)。新公司名為Waymo,由現代的前CEO JohnKrafcik率領。重要的是,它與菲亞特·克萊斯勒聯手,選擇了Pacifica商務旅行車作為原型,拋棄了(至少現在來看)GOogle最初打算從零開始設計自動駕駛汽車的計劃。
Google的經年測試使得Waymo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突飛猛進。Waymo已經在亞利桑那州為真正的消費者提供測試性質的出行服務,並計劃於2018年啟動商業訪問。Waymo依然是原來Google X實驗室最成功的嘗試之一。
2018年7月18日:Google由於在安卓中的壟斷被歐盟罰款
今天,Google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任何企業都望塵莫及,因此不難想象,Google一定會在隱私和反競爭方面面臨著許多官司。但沒有哪件官司比去年夏天歐盟針對安卓違反反壟斷法規而開出的50億美元罰單更高了。
歐盟的監管機構歐洲委員會確定Google利用Chrome瀏覽器中顯示的廣告優先推廣它自己的購物服務,而Chrome幾乎預裝在了所有安卓智慧手機上。儘管這次罰款似乎是一次遲來的象徵性懲罰,但罰款只是立法者和公眾針對Google和其他早已進入壟斷領域的矽谷巨頭如Facebook、亞馬遜等制定的一份更大的規制中的一小部分。
僅僅在罰款一個月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就起訴Google操縱搜尋結果以審查保守的新聞媒體。Google從斯坦福的研究專案到現在20年,以後似乎還會面臨越來越多的法律訴訟。
原文:https://www.theverge.com/2018/9/5/17823490/google-20th-birthday-anniversary-history-milestones
譯者:彎月,責編:郭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