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影象處理之模糊集合原理

影象處理之模糊集合原理

舉個例子:

我們習慣處理的集合是一種“乾脆的”集合,成員要麼屬於這個集合(真或1),要麼不屬於(假或0)。例如,用Z表示所有人員的集合,我們想要定義一個“年輕人”的子集A。我們需要一個隸屬度函式q,它對Z中每一個成員z賦值0或1。另外我們需要一個閾值,等於或小於該閾值的人考慮為年輕人,大於則考慮為非年輕人。下圖用20歲的閾值給出了這一“乾脆的”集合:

這樣一個“乾脆的”集合的問題或者說是不合理的地方是:年齡20歲是年輕人,只要20歲零1秒就不再是年輕人。我們希望的是年輕和非年輕之間能漸進的過渡。下圖給出了另一種劃分可能性:

上圖允許有年輕的程度,如一個50%年輕的人位於斜坡的中間,曲線的斜率引入什麼是“年輕”的更加模糊的概念。

定義:令Z為元素集,z表示Z的一類元素,即Z = {z}。Z中的模糊集合A由隸屬度函式\mu _{A}(z)表徵,它是與Z的元素相關的在區間[0,1]內的一個實數。\mu _{A}(z)在z處的值表示A中z的隸屬度等級,\mu _{A}(z) = 1的所有z都是集合的完全成員,\mu _{A}(z)=0的所有z都不是集合的成員,而\mu _{A}(z)的值介於0和1之間的所有z是集合的部分成員。因此,模糊集合是一個由z值和相應的隸屬度函式組成的序對:

A = \{z,\mu _{A}(z)|z\in Z\}

年齡限制為整數年時,根據上面第二幅圖,則有:

A = {(1,1),(2,1),(3,1),...,(20,1),(21,0.9),(22,0.8),...,(25,0.5),(26,0.4),...,(29,0.1)}

空集:當且僅當Z中的隸屬度函式等於0。

相等:模糊集合A和B相等,當且僅當對所有的z\in Z\mu _{A}(z) = \mu_{B}(z)

補集:由\bar{A}或NOT(A)表示模糊集合A的補集,定義為其隸屬度函式是\mu_{\bar{A}}(z) = 1-\mu_{A}(z)的集合。

子集:模糊集合A是模糊集合B的子集,當且僅當對於所有的z\in Z\mu_{A}(z)\leqslant \mu_{B}(z)

並集:兩個模糊集合A和B的並集,具有隸屬度函式\mu_{U}(z) = max[\mu_{A}(z),\mu_{B}(z)],表示為A\cup B或A OR B。

交集:兩個模糊集合A和B的交集,具有隸屬度函式\mu_{I}(z) = min[\mu_{A}(z),\mu_{B}(z)],表示為A\cap B或A AND B。

交併補的定義可用如下的圖表示:

注:模糊邏輯和概率均在區間[0,1]上,但有明顯的區別。以最開始的例子為例,概率的說法可能是“一個人年輕的可能性是50%”,而模糊邏輯的說法可能是“一個人在年輕人集合中的隸屬度等級是0.5”。第一種說法中,我們有50%的機會知道這個人在不在年輕人的集合裡。第二種說法說的是一個人的年輕程度是0.5,或者說這是一個“平均的”年輕人:不是真年輕,但也不是不年輕。模糊邏輯完全不是概率,它僅處理一個集合中隸屬度等級。模糊邏輯在由含混和不精確而不是隨機性表徵的應用中找到了用途

一些常用的隸屬度函式:

參考資料:岡薩雷斯《數字影象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