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5分鐘商學院》---摩拜和ofo會合並嗎?

《5分鐘商學院》---摩拜和ofo會合並嗎?

       對於摩拜和ofo能否合併的問題,劉潤老師並沒有直接給出自己的答案,而是分析了這些事件背後的經濟學原理,然後啟發我們去思考這二者之間的關係。

       在這場戰役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網路效應,網路效應就是人越多就會越來越多,人越少就會越來越少。比如說是一個相親網站,一個男人剛開始登上網站之後一看沒有多少人能和自己匹配,第二天上去之後發現也沒有,下一次他就不會上這個網站了,對於女生同樣是這樣的道理。相反呢,如果剛開始對於一個男人上去有很多符合自己條件的,他肯定會很樂意留下來與別人聊天,就形成了使用者的累計,人就會越來越多,人越多平臺的價值越高。就像現在的微信,你說其他的公司實現不了他們的互動技術嗎,並不是,就算你發明了一個同樣的互動平臺,功能更齊全,也搶不走現在微信上的使用者,這裡邊包含的不僅僅是聊天、互動、通訊的功能,更有自己的關係、人脈圈,這不僅僅是依託於功能就能實現的。

       對於越來越多、越來越少的情況會存在一個臨界點,越過了這個臨界點之後,使用者就會很突飛猛進的增長。很多競爭者都想快速的達到這個臨界點,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政策來刺激消費者,送優惠卷、打折這都是比較通用的一些方法。在這些競爭者的背後基本上都會存在風險投資人,這些人看好該商業的趨勢。風險投資對於臨界點的形成起到了一個加速器的作用,在這個加速器的作用下,該領域下的商業會形成一個穩定的7、2、1格局,第一名佔領市場的70%,第二名佔領20%,其他存活下來的總共佔市場的10%。

        那如何成為市場的領頭羊,快速到達該細分領域的臨界點?首先產品要做的好,但是僅僅這樣是不夠的,要有補貼刺激消費者使用、購買自己的產品,僅僅有補貼還不夠,要比人家補貼的多,補貼的快。當佔領了市場之後,甚至獲得了相對的壟斷地位,你就會重新會的定價權,有使用者、有定價權,在尋找盈利模式就易如反掌,目前絕大多數的網際網路戰役都是這樣打的。比如說滴滴和快滴,美團和大眾點評,58同城和趕集網。

        對於摩拜和ofo的問題還涉及到合併和併購的關係。對於一個細分的領域,剛開始都是絕大多數的競爭者,都想在這個領域分一杯羹,剛開始會從幾千家隨著資本的消耗支撐不下去逐漸淘汰至十多家,這是最初的淘汰賽;競爭的過程就是資本不斷消耗,誰支撐不下去誰淘汰,慢慢的會淘汰至三四家,這是競爭的排位賽,最終會演化至穩定的7、2、1的格局。但是也存在一種特殊的情況,比如說前兩名的風險投資者都很有實力,產品相差無幾,就會形成競爭的白熱化階段,在這個階段當中,最受益的是消費者,補貼、福利會越來越多。

         我覺得對於摩拜和ofo最終的合併是必然的趨勢,只是時間的問題,他們商量的議題應該會包括市場如何瓜分、各自利益如何保證、資金分配、以及合作之間等等細節問題,等解決好了這些問題,離合並就不遠了。應為商業的目的到底是為了盈利,一直持續不斷的消耗資金、不見收益是任何理智的商業人都承受不了的,所以最終合併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