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馬丁伊登》讀後感範文(下)2000字

《馬丁伊登》讀後感範文(下)2000字

《馬丁伊登》讀後感範文(下)2000字:
作者:晴兒姑涼呀;我喜歡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我總以為看這些書可以更加清楚明白的看待這個社會,更加明白人心。
難道世人都信金錢,而無真愛?
露絲可以說是馬丁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他因她而改變,也因她而滅亡。露絲對於馬丁的好感多半是由於性意識的趨勢。文字中說露絲看到馬丁脖子上的青筋,忍不住想用手去摟住他的脖子,這樣一個細膩的描寫,表明在露絲對馬丁產生好感的時候是性本能趨勢的。而馬丁喜歡露絲則是因為精神上的吸引,這兩者之間存在本質的不同。
在露絲眼裡,“他的粗魯叫她害怕;他的每一句粗話都是對她耳朵的侮辱;他生活的每個粗野的側面都是對她靈魂的褻瀆。”
露絲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她所生活的環境,所接觸的環境都是經過後天的教養的,文明的。所以她的理想也是女孩子心中的風花雪月。她能接受一切美好的實物,卻接受不了現實。這不知道是上流社會的幸運還是他們的悲哀。作為一個貴族小姐,露絲也同其他人一樣,目光短淺,心心念唸的是馬丁的文章能不能賣錢,“你剛才說的那些作品,還有你自認為不錯的那些作品—你一個也沒有賣掉。我們是不能靠賣不掉的傑作結婚的。”
“他完全不配跟她呼吸同一種空氣!”
露絲更愛資本主義的擇偶方式。“她理想中的男性一向是修長而瀟灑。”而馬丁在一開始就不在他的擇偶範圍之內。等到最後確定了與馬丁的戀人關係之後,他要把馬丁塑造成她理想中的人物。這體現出她思想的狹隘。“她的心靈是常見的那種偏狹心靈。這種心靈使人相信自己的膚色、信條和政治是最好的,最正確的,而分局世界各地的其他人則不如他們幸運。”

作為馬丁的女朋友,不支援馬丁的創作,“我認為,而且一直認為,你最好還是學速記---你已經會打字了---然後到爸爸的辦公室去工作。你有一副優秀的頭腦,我滿懷信心你能做一個成功的律師的。”雖然她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愛馬丁的,可是在馬丁吃不上飯時,她去看他也只是一會就走;在馬丁投出去的稿子一次次退回時她與他解除婚約;在馬丁一舉成名之後,她有哭哭啼啼的跑來求和。露絲的行為徹底擊垮了馬丁對於美好愛情的嚮往。原來自己一直深愛的女人也不過是一樣庸俗的女人,他愛的只是一個不存在幻影。他心目中的露絲並不是真正的存在。在我看來,露絲就像是莫爾斯先生手中的玩偶一樣,馬丁落魄時就讓女兒遠離,馬丁成名時又指使她靠近。在他們的世界裡,金錢與地位永遠是評判一個人的標準。
“他從不曾過過這樣高雅的生活。
馬丁一直是一個孤獨的人。他的文學創作理想不被愛人理解,不被親朋好友理解。他為了躋身上層社會日夜苦讀,可思想水平提高之後又發現原來自己那麼嚮往的社會是那麼的淺薄虛偽;這時他自己想再重新回到自己的階級,也發現自己與同階級的朋友也產生了巨大的鴻溝。

鄉土中國讀後感800字讀的書越多,看清的也就越多,排斥的也越多。於是他慢慢的在讀書的過程中孤立了自己。他原本以為上層社會中充斥的是美術、繪畫等高尚的藝術,可是走進卻發現這些無非是用金錢粉飾下的虛偽的東西。
他心灰意冷,等到自己唯一的好朋友布里森登去世之後,留給他的是對生活徹底的絕望。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煢煢孑立,形單影隻,對生活再也提不起興趣。
我要讓自己成為那個人。我要奮鬥。
美國出版社前後態度的轉變也加速了馬丁的滅亡。“那些控制著報刊雜誌的人是一些‘象驢子一樣愚蠢的俗物’,他們根本不懂作品的優劣,只圖牟取暴利;他們根本不會寫作,卻在那裡寫文章批評作者;真正有價值的作品他們不予發表,而對那些笑話、打油詩等無聊的東西卻大家追捧。”前期投出去的稿件沒有一家出版社出版,都是採用相同的方式回絕,可是後來馬丁的作品出版之後,各大出版社又爭相約稿,“儘管一點也不懂作品,但為了裝潢門面,也在爭著購買···”這在馬丁看來是不能理解的。他需要的是當時你們怎麼不出版,文字是早已經寫好的,可是之前都是態度堅決的退稿。“起初,他百思不得其解,隨後又為這種虛偽苦惱。他明白,他之所以受到歡迎,不是因為他本人或是他的作品,而是因為他的名聲”。出版社的淺薄和虛偽讓馬丁心生厭惡。所以他決定再也不寫一個字。他心中理想的最純淨的文字被出版社用來牟利,他的作品淪為商業競爭的手段,而這些讓他感覺生命失去了意義。或許自毀是他最好的方式。
世態炎涼,為何失望?
馬丁的生與死都代表的他的孤傲。如何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個問題。馬丁的死亡更像是對社會的一種控訴,在金錢、名譽、權勢、利益面前人們變得麻木、庸俗、見風使舵、趨炎附勢。連最純潔的愛情都在金錢面前變得一文不值,連看起來最高尚的貴族小姐也變得庸俗。馬丁擁有著大起大落的一生,他這一生不斷追尋,不斷嘗試,失敗、成功、榮耀、空虛佔據了他的生命。他最後以投湖的方式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一是由於理想愛情的毀滅,二是自己生的孤獨,三是洞察世情之後自己對社會的絕望。他的一生充滿了對現實的諷刺,他站在底層勞動人民的角度上諷刺資產階級的虛偽,諷刺貴族小姐的虛榮、諷刺世間人情的淡漠,諷刺金錢驅使之下人們的萬惡習氣。他的死更像是一種宣戰,表明自己立場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