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網際網路+策劃書

網際網路+策劃書

                         秦腔文化產業專案計劃書

1 文化產業專案概要

  1.1:專案要點

    傳承秦腔文化 再創三秦勝景

  1.2

     專案背景

     秦腔藝術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發源於陝西關中,由陝西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而成。秦腔又稱亂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陝西梆子。因以梆擊節時發出“咣咣”聲,又俗稱“咣咣子”,還被外國人譽為“陝西的搖滾”。 2006年,秦腔藝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馬友仙、貟宗翰、李愛琴、肖玉玲、康少易、呂明發、餘巧雲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秦腔代表性傳承人。

   秦腔是在明代初的洪武、永樂年間醞釀聲腔,明代成化、正德年間基本形成劇種特色並完成了作為戲曲劇種的全部因素。在萬曆年間及以後的歷史中逐漸向全國輻射,或隨陝西商人傳播至中原地區、華北地區。遠至我國的東北、東南、西南各個省份;或由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作為隨軍軍樂傳播;或隨清軍進藏、進疆,傳播到寧夏、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區。秦腔在數百年中形成了以西安為中心,以整個大西北人口為基本觀眾的大劇種。它和所到之處的民間俗樂及地域方言結合之後,逐步形成了遍佈全國的梆子腔系統。可以說,秦腔是梆子腔的鼻祖,是中國梆子腔系統的活化石。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響到京劇的形成。

秦腔因其流行地區的不同,演變成不同的流派。流行於關中東部渭南地區大荔、蒲城一帶的稱東路秦腔(即同州綁子,也叫老秦腔、東路梆子);流行於關中西部寶雞地區的鳳翔、岐山、隴縣和甘肅省天水一帶的稱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於漢中地區的洋縣、城固、漢臺區、勉縣一帶有漢調咣咣(實為南路秦腔,又叫漢調秦腔、咣咣戲);流行於乾縣、禮泉、富平、涇陽、三原、臨潼一帶的稱北路秦腔(即阿宮腔,亦稱遏宮腔);流行於西安一帶的稱中路秦腔(西安亂彈)。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間音樂影響,在語音、唱腔、音樂等方面,都稍有差別。近50年來,東、西、南3路秦腔都不發達,中路秦腔起而代之,在整個西北地區均佔絕對優勢。

秦腔的表演樸實、粗獷、豪放,富有誇張性。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

秦腔有著獨具特色的樂隊編制,秦腔的伴奏分文場和武場。文場樂器有板胡、二絃子、二胡、笛、三絃、琵琶、揚琴、低胡、嗩吶、海笛、管子、大號(喇叭)等;武場樂器有暴鼓、幹鼓、堂鼓、勾鑼、小鑼、馬鑼、鐃鈸、牙板、梆子等。秦腔中最主要的樂器是板胡,其發音尖細清脆,最能體現秦腔板式變化的特色。

秦腔表演的身段和特技十分豐富,常用的有趟馬、拉架子、噴火、吹火、撲跌、耍火棍、擔子功、梢子功、翎子功、水袖功、扇子功、鞭掃燈花、頂燈、咬牙、髯口、蹺工、獠牙、帽翅功、槍背、轉椅等。神話戲的表演技藝,更為奇特而多姿。如演《黃河陣》,要用5種法寶道具,量天尺、翻天印、混元鬥、定海珠、金蛟剪可施放長串焰火,能飛出朵朵蝴蝶。除此,花臉講究架子功,以顯威武豪邁的氣概,群眾稱其為“架架兒”。

秦腔戲劇人物的舞臺形象數百年來又形成高度程式化、標準化。 其臉譜、服飾、頭帽、道具都有特定的模式。人物形象和動作高度誇張概括、抽象,每一個靜態的情節都是一副精美的畫面。秦腔服飾華美,從裡到外、從上到下非常複雜,根據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其服飾的式樣、色彩、紋樣、使用材料、髮髻、頭帽、靴鞋都要與所扮人物相配。僅僅以武將的靠為例子,靠就分為男女靠,又分為正靠和改良靠,一件靠衣從上到下要由近30片靠片組成,每片的圖案紋樣寓意都不一樣。秦腔臉譜古典獨特,體系完整,與京劇臉譜、川劇臉譜並稱中國三大臉譜系統。主要的8個顏色表現為紅忠勇、黑耿直、白奸邪、粉老年、藍勇猛、綠草莽、黃暴橫、金神鬼的特點,著色鮮明,對比強烈,寓意明朗,性格突出。在陝西武功境內出土的明代“康海臉譜”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秦腔臉譜,陝西各路秦腔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秦腔臉譜。

陝西秦腔分佈廣泛,各路秦腔都有自己的師承關係,因而形成了眾多的門派,各行都有自己的宗師。歷代秦腔名家如星河燦爛,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大藝術家魏長生外,還有被譽為花部四美的王湘雲、陳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欒小惠,周至派的桃瑣兒,長安派的嶽色子等。光緒中後期有潤潤子、玉喜兒、陳雨農、黨甘亭、趙傑民、李雲亭(麻子紅)、劉立傑(木匠紅)、王文鵬等。辛亥革命以來,有名醜馬平民,名小生蘇哲民、蘇育民、任哲中,名旦劉箴俗、王天民(人稱“西北梅蘭芳”)、李正敏(人稱“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華等。名淨田德年和名鬚生和家彥、耿善民、張鎖中、劉毓中、劉易平等。

秦腔班社歷史悠久,最早的班社華慶班,亦稱張家班,活動期長達500年之久;明代大文人康海創康家班教授康王腔也非常著名;秦腔鼎盛的乾隆年間,僅西安地區就有36個著名秦腔班社。近代和建國以來秦腔著名的班社就有三意社 、尚友社、西安市五一劇團、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蘭州市秦腔劇團 、寧夏回族自治區秦腔劇團、西寧市秦劇團、烏魯木齊市秦劇團、西藏秦劇團等。特別是西安易俗社成立於1912年,被公認為是與莫斯科大劇院和英國皇家劇院並稱為“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之一。其影響波及西北諸省乃至全國,藝術精湛,名家輩出,譽滿全國。  

1.3專案核心競爭力

  流傳範圍廣泛,地方劇中眾多,腔最深厚的基礎是老百姓,秦腔的生成、發展、壯大、傳播離不開老百姓。秦腔是中國農耕文化最典型的一種綜合性藝術表現形式,是最接近老百姓的藝術形式,是正統藝術與民間藝術的融合,雅俗共賞。各地除了秦腔大戲班子,還有活躍於鄉村星羅棋佈的秦腔皮影戲、秦腔木偶戲等小戲班子。歷史上以關中地區為例,幾乎是村村有戲臺、村村有“自樂班”,老百姓耍社火裝扮的也是秦腔戲劇人物,窗花上貼的也是戲文剪紙。秦腔自樂班,演員即觀眾,觀眾即演員。無論滿月、壽誕、紅白事、逢年過節、廟會都要唱秦腔,有的還要唱對臺戲。數百年來秦腔成了老百姓瞭解歷史變遷、獲取知識、獲得人生智慧,從“忠、奸、賢、孝、烈女”人物身上學會做人、接受倫理道德教化的唯一形式,是老百姓最重要的精神食糧,是最生動的教科書,秦腔一直有著高臺教化的美譽。

 1.4客戶基礎:中年人,老年人,部分有興趣的年輕人

 1.5市場機遇;近年來市場鼓吹復古風,網路直播在興起,傳統文化受到歡迎

 1.6 成功關鍵:傳統文化緊密的於網際網路相結合,做好廣告。

2 發展戰略與實施計劃

 1 執行策略

做好秦腔文化的宣傳,依託建設親戚秦腔民俗博物館的方式,給傳播秦腔文化一個固定場合,另外,還要做好收集優秀曲目的優秀的視訊內容收錄工作,可以將其放置在網際網路上做傳 播,將其作為擴散的前站,以便於人們瞭解和認識。

 2  包裝策略

結合傳統方式的劇目表演的方式,可以和網際網路有機的結合起來,將秦腔文化的傳播不僅在秦腔文化區內,更要在秦腔文化區外,可以和一些民俗文化村進行合作(例如袁家村)表演,爭取傳播土壤,加深各地人們對秦腔文化的印象。

  3 經營策略

1、招商策略:      合同期限,物件、品類廣泛靈活;以特色,鄉土商戶為重點目標;充分挖掘民間歷史文化異人蔘與;     

2、運營策略    

3、  統一形象,統一結算、統一推廣、統一管理、不斷挖掘 與重塑

3   市場營銷策略

    1、形式:文化營銷;通過定期舉行各類主題文化活動,如興辦文化論壇、文化刊物等提高專案的文化知名度和客流量;  

2、渠道:電視媒體+新媒體;構建門戶官網以及利用新媒體推廣等;冠名各類影視文化節目。

3產業聯盟:與旅遊網站、影視公司、影樓、各類文化節目組等相關利益方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