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EasyOps創始人王津銀:什麼是DevOps”最佳實踐”?

EasyOps創始人王津銀:什麼是DevOps”最佳實踐”?

在IT中,有很多令人喜歡的框架,無論敏捷,ITIL,精益,COBIT,六西格瑪或其他,其實這些背後都是透著對“最佳實踐”指導的渴望,這種渴望不可替代。

“最佳實踐”的概念本身是一種謎。 誰能決定一個實踐是否真的是最好的? 最適合誰? 儘管在大多數框架中都倡導“採納和適應性”,但依然存在著針對已釋出的最佳做法進行不斷調整和優化。 無論是為了推動“最好的”,“世界級”還是“最佳實踐”,許多組織都將這些術語作為某種形式的競爭優勢。

是不是真的? 難道業務結果不應該是真正的競爭優勢,並衡量IT實踐是否真的是滿足客戶要求的“最佳”?

DevOps研究所成立於2015年,作為新興DevOps實踐的全球學習社群。 自推出以來,我們有意避擴音及DevOps“最佳做法”。

我們認為DevOps的做法不斷湧現,在許多情況下,它們在顛覆被證明。

通過研究、訪談、專業會議和我們的董事和合作夥伴的經驗,DOI的目標是通過知識,教育和認證模式識別,捕獲和共享新的DevOps實踐,這些模式最適合學習社群和企業IT。 當成功的DevOps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掌握程度不明確並且可能不適用於一個人時,我們認為將個人認證為“專家”或“大師”為時過早。

DevOps相當年輕。 它沒有一個單一的知識體系。 對其哲學,運動或框架的表述依然還存在分歧。 儘管如此,DevOps正在跨越從創新者到幼小生命體的鴻溝,比任何其他IT框架更快。 為什麼? 也許這是因為DevOps談到許多IT長期積累的文化和技術挑戰,並尋求解決方案。

所以我們不是專注於最佳實踐,而是同意DevOps的核心原則:

  • Go faster(跑得更快)
  • Shorten feedback loops(縮短反饋環)
  • Experiment and learn(實驗和學習)
  • Cultural transformation(文化轉變)
  • Deliver business and customer value constantly and consistently(持續且一致性的交付商業和客戶價值)

毫無疑問,一些實踐或者稱之為做法已經明顯浮出水面,對於實現DevOps的核心原則至關重要:

  •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敏捷軟體管理)
  • Continuous integration(持續整合)
  • Continuous delivery pipelines(持續交付流水線)
  • Automated and continuous testing(自動化和持續的測試)
  • Proactive monitoring(主動監控)
  • Improved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改進的溝通和協作)

不過,過去一年,DOI還根據額外的做法作了一些補充:

  • DevSecOps/rugged DevOps(DevSecOps和堅固的Devops)
  • ChatOps
  • Agile service management(敏捷服務管理)
  • Lean(精益)
  • Immersion practices (Garage, Lofts, Dojos)沉浸式實踐()
  • DevOps teams(DevOps團隊)

明年會出現什麼? 誰知道 – 但這是DevOps的激動人心的部分。 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越來越少,完善得越來越豐富。 每個新興的實踐似乎是完善和微調之前的事情。

即使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DevOps已經鼓勵組織檢查他們的當前特有做法,查明差距,評估其自動化,最重要的是進行協作討論。 變革已經播下種子,但沒有明確的最佳實踐。 棒極了! 我們不要通過附加一套靜態的最佳實踐來扼制動力。

最終會達成DevOps的最佳做法嗎? 也許。 DevOps幾乎涉及IT管理的各個方面 – 人員,實踐和自動化。 這就類似於一整套的最佳實踐。 當然有些人會嘗試釋出他們的“確定”版本,用來描述DevOps知識體系。 即使是“DevOps手冊”,這是今年晚些時候出版的一本重要的圖書,它是DevOps運動的許多早期創始人之間的合作努力。 他們的觀點和洞察力將是非常棒的,但沒有限制。

我知道缺乏一套知識和成文的最佳實踐令人沮喪。 在過去的框架中,知識體系既是一種有用的工具,也是限制性的,知識內容很難保持現狀。 對於DevOps,讓我們通過推動一個有相容性和集體性的新興實踐知識體系,從而真正擁有分享、協作和持續創新的真正精神。

如果我們確定了一套DevOps最佳實踐,我們是否真的會抑制我們試圖堅持的價值觀? 我希望不是。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運維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