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JavaWeb學習(十一)JSP基礎語法

JavaWeb學習(十一)JSP基礎語法

        任何語言都有自己的語法,JAVA中有,JSP雖然是在JAVA上的一種應用,但是依然有其自己擴充的語法,而且在JSP中,所有的JAVA語句都可以使用。

一、JSP模版元素

  JSP頁面中的HTML內容稱之為JSP模版元素。
  JSP模版元素定義了網頁的基本骨架,即定義了頁面的結構和外觀。

二、JSP表示式

  JSP指令碼表示式(expression)用於將程式資料輸出到客戶端
      語法:<%= 變數或表示式 %>
      舉例:輸出當前系統時間:

<%= new java.util.Date() %> 

JSP引擎在翻譯指令碼表示式時,會將程式資料轉成字串,然後在相應位置用out.print(…) 將資料輸給客戶端。
  JSP指令碼表示式中的變數或表示式後面不能有分號(;)

三、JSP指令碼片斷

  JSP指令碼片斷(scriptlet)用於在JSP頁面中編寫多行Java程式碼。語法:
    <%
            多行java程式碼
    %>

  在<% %>中可以定義變數、編寫語句,不能定義方法。

範例:在Scriptlet中定義變數、編寫語句

<%
    int sum=0;//宣告變數

    /*編寫語句*/
    for (int i=1;i<=100;i++){
        sum+=i;
    }
    out.println("<h1>Sum="+sum+"</h1>");
%>

 注意事項:

  • JSP指令碼片斷中只能出現java程式碼,不能出現其它模板元素, JSP引擎在翻譯JSP頁面中,會將JSP指令碼片斷中的Java程式碼將被原封不動地放到Servlet的_jspService方法中。
  • JSP指令碼片斷中的Java程式碼必須嚴格遵循Java語法,例如,每執行語句後面必須用分號(;)結束。
  • 在一個JSP頁面中可以有多個指令碼片斷,在兩個或多個指令碼片斷之間可以嵌入文字、HTML標記和其他JSP元素。

    舉例:

<%
    int x = 10;
    out.println(x);
%>
<p>這是JSP頁面文字</p>
<%
    int y = 20;
    out.println(y);
%>

        多個指令碼片斷中的程式碼可以相互訪問,猶如將所有的程式碼放在一對<%%>之中的情況。如:out.println(x);
  單個指令碼片斷中的Java語句可以是不完整的,但是,多個指令碼片斷組合後的結果必須是完整的Java語句,例如:

<%
    for (int i=1; i<5; i++) 
    {
%>
    <H1>http://localhost:8080/JavaWeb_Jsp_Study_20140603/</H1>
<%
    }
%>

 

四、JSP宣告

  JSP頁面中編寫的所有程式碼,預設會翻譯到servlet的service方法中, 而Jsp宣告中的java程式碼被翻譯到_jspService方法的外面。語法:
    <%!
        java程式碼
    %>

  所以,JSP宣告可用於定義JSP頁面轉換成的Servlet程式的靜態程式碼塊、成員變數和方法
  多個靜態程式碼塊、變數和函式可以定義在一個JSP宣告中,也可以分別單獨定義在多個JSP宣告中。
  JSP隱式物件的作用範圍僅限於Servlet的_jspService方法,所以在JSP宣告中不能使用這些隱式物件。

  JSP宣告案例: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loading Servlet!"); 
}

private int globalVar = 0;

public void jspInit(){
    System.out.println("initializing jsp!");
}
%>

<%!
public void jspDestroy(){
    System.out.println("destroying jsp!");
}
%>

五、JSP註釋

在JSP中,註釋有兩大類:

   顯式註釋:直接使用HTML風格的註釋:<!- - 註釋內容- ->

   隱式註釋:直接使用JAVA的註釋:///*……*/

 JSP自己的註釋:<%- - 註釋內容- -%>

這三種註釋的區別

<!--這個註釋可以看見-->

<%
    //JAVA中的單行註釋

    /*
        JAVA中的多行註釋
    */
%>

<%--JSP自己的註釋--%>

轉自:https://www.cnblogs.com/xdp-gacl/p/3776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