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理解最大似然估計

理解最大似然估計

統計學中,最大似然估計,也稱為最大概似估計,是用來估計一個概率模型的引數的一種方法。

預備知識

下邊的討論要求讀者熟悉概率論中的基本定義,如概率分佈概率密度函式隨機變數數學期望等。同時,還要求讀者熟悉連續實函式的基本技巧,比如使用微分來求一個函式的極值(即極大值極小值)。

最大似然估計的原理

給定一個概率分佈D,已知其概率密度函式(連續分佈)或概率質量函式(離散分佈)為f_D,以及一個分佈引數\theta,我們可以從這個分佈中抽出一個具有n個值的取樣X_1, X_2,\ldots, X_n,利用f_D計算出其概率:

P(x1,x2,…,xn)=fD(x1,…,xn∣θ)\mathbb{P}(x_1,x_2,\dots,x_n) = f_D(x_1,\dots,x_n \mid \theta)

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θ\theta的值,儘管我們知道這些取樣資料來自於分佈D

D。那麼我們如何才能估計出θ\theta呢?一個自然的想法是從這個分佈中抽出一個具有nn個值的取樣X1,X2,...,XnX_1, X_2, ..., X_n,然後用這些取樣資料來估計θ\theta.

一旦我們獲得X1,X2,…,XnX_1, X_2,\ldots, X_n,我們就能求得一個關於θ\theta的估計。最大似然估計會尋找關於θ\theta的最可能的值(即,在所有可能的θ\theta取值中,尋找一個值使這個取樣的“可能性”最大化)。這種方法正好同一些其他的估計方法不同,如θ\theta非偏估計,非偏估計未必會輸出一個最可能的值,而是會輸出一個既不高估也不低估的θ\theta值。

要在數學上實現最大似然估計法,我們首先要定義似然函式:

lik(θ)=fD(x1,…,xn∣θ)\mbox{lik}(\theta) = f_D(x_1,\dots,x_n \mid \theta)

並且在θ\theta的所有取值上通過令一階導數等於零,使這個函式取到最大值。這個使可能性最大的θ^

\widehat{\theta}值即稱為θ\theta最大似然估計

注意

這裡的似然函式是指x_1,x_2,\ldots,x_n不變時,關於\theta的一個函式。

最大似然估計函式不一定是惟一的,甚至不一定存在。

例子

離散分佈,離散有限引數空間

考慮一個拋硬幣的例子。假設這個硬幣正面跟反面輕重不同。我們把這個硬幣拋80次(即,我們獲取一個取樣x_1=\mbox{H}, x_2=\mbox{T}, \ldots, x_{80}=\mbox{T}並把正面的次數記下來,正面記為H,反面記為T)。並把丟擲一個正面的概率記為p,丟擲一個反面的概率記為1-p(因此,這裡的p即相當於上邊的\theta)。假設我們丟擲了49個正面,31個反面,即49次H,31次T。假設這個硬幣是我們從一個裝了三個硬幣的盒子裡頭取出的。這三個硬幣丟擲正面的概率分別為p=1/3p=1/2p=2/3.這些硬幣沒有標記,所以我們無法知道哪個是哪個。使用
最大似然估計,通過這些試驗資料(即取樣資料),我們可以計算出哪個硬幣的可能性最大。這個似然函式取以下三個值中的一個:

P(H=49, T=31 ∣p=1/3)=(8049)(1/3)49(1−1/3)31≈0.000P(H=49, T=31 ∣p=1/2)=(8049)(1/2)49(1−1/2)31≈0.012P(H=49, T=31 ∣p=2/3)=(8049)(2/3)49(1−2/3)31≈0.054\begin{matrix}\mathbb{P}(\mbox{H=49, T=31 }\mid p=1/3) & = & \binom{80}{49}(1/3)^{49}(1-1/3)^{31} \approx 0.000 \\&&\\\mathbb{P}(\mbox{H=49, T=31 }\mid p=1/2) & = & \binom{80}{49}(1/2)^{49}(1-1/2)^{31} \approx 0.012 \\&&\\\mathbb{P}(\mbox{H=49, T=31 }\mid p=2/3) & = & \binom{80}{49}(2/3)^{49}(1-2/3)^{31} \approx 0.054 \\\end{matrix}

我們可以看到當p^=2/3\widehat{p}=2/3時,似然函式取得最大值。這就是pp的最大似然估計。

離散分佈,連續引數空間

現在假設例子1中的盒子中有無數個硬幣,對於0\leq p\leq 1中的任何一個p, 都有一個丟擲正面概率為p的硬幣對應,我們來求其似然函式的最大值:

lik(θ)=fD(H=49,T=80-49∣p)=(8049)p49(1−p)31\begin{matrix}\mbox{lik}(\theta) & = & f_D(\mbox{H=49,T=80-49}\mid p) = \binom{80}{49} p^{49}(1-p)^{31} \\\end{matrix}

其中0≤p≤10\leq p\leq 1. 我們可以使用微分法來求最值。方程兩邊同時對pp微分,並使其為零。

0=ddp((8049)p49(1−p)31)∝49p48(1−p)31−31p49(1−p)30=p48(1−p)30[49(1−p)−31p]\begin{matrix}0 & = & \frac{d}{dp} \left( \binom{80}{49} p^{49}(1-p)^{31} \right) \\  &   & \\  & \propto & 49p^{48}(1-p)^{31} - 31p^{49}(1-p)^{30} \\  &   & \\  & = & p^{48}(1-p)^{30}\left[ 49(1-p) - 31p \right] \\\end{matrix}
在不同比例引數值下一個二項式過程的可能性曲線t = 3, n = 10;其最大似然估計值發生在其眾數並在曲線的最大值處。

其解為p=0p=0p=1p=1,以及p=49/80p=49/80.使可能性最大的解顯然是p=49/80p=49/80(因為p=0p=0p=1p=1這兩個解會使可能性為零)。因此我們說最大似然估計值p^=49/80\widehat{p}=49/80.

這個結果很容易一般化。只需要用一個字母tt代替49用以表達伯努利試驗中的被觀察資料(即樣本)的“成功”次數,用另一個字母nn代表伯努利試驗的次數即可。使用完全同樣的方法即可以得到最大似然估計值:

p^=tn\widehat{p}=\frac{t}{n}

對於任何成功次數為tt,試驗總數為nn的伯努利試驗。

連續分佈,連續引數空間

最常見的連續概率分佈正態分佈,其概率密度函式如下:

f(x∣μ,σ2)=12πσ2e−(x−μ)22σ2f(x\mid \mu,\sigma^2) = \frac{1}{\sqrt{2\pi\sigma^2}} e^{-\frac{(x-\mu)^2}{2\sigma^2}}

現在有nn個正態隨機變數的取樣點,要求的是一個這樣的正態分佈,這些取樣點分佈到這個正態分佈可能性最大(也就是概率密度積最大,每個點更靠近中心點),其nn個正態隨機變數的取樣的對應密度函式(假設其獨立並服從同一分佈)為:

f(x1,…,xn∣μ,σ2)=(12πσ2)n2e−∑i=1n(xi−μ)22σ2f(x_1,\ldots,x_n \mid \mu,\sigma^2) = \left( \frac{1}{2\pi\sigma^2} \right)^\frac{n}{2} e^{-\frac{ \sum_{i=1}^{n}(x_i-\mu)^2}{2\sigma^2}}

或:

f(x1,…,xn∣μ,σ2)=(12πσ2)n/2exp⁡(−∑i=1n(xi−x¯)2+n(x¯−μ)22σ2)f(x_1,\ldots,x_n \mid \mu,\sigma^2) = \left( \frac{1}{2\pi\sigma^2} \right)^{n/2} \exp\left(-\frac{ \sum_{i=1}^{n}(x_i-\bar{x})^2+n(\bar{x}-\mu)^2}{2\sigma^2}\right),

這個分佈有兩個引數:μ,σ2\mu,\sigma^2.有人可能會擔心兩個引數與上邊的討論的例子不同,上邊的例子都只是在一個引數上對可能性進行最大化。實際上,在兩個引數上的求最大值的方法也差不多:只需要分別把可能性lik(μ,σ)=f(x1,,…,xn∣μ,σ2)\mbox{lik}(\mu,\sigma) = f(x_1,,\ldots,x_n \mid \mu, \sigma^2)在兩個引數上最大化即可。當然這比一個引數麻煩一些,但是一點也不復雜。使用上邊例子同樣的符號,我們有θ=(μ,σ2)\theta=(\mu,\sigma^2).

最大化一個似然函式同最大化它的自然對數是等價的。因為自然對數log是一個連續且在似然函式的值域嚴格遞增的上凸函式。[注意:可能性函式(似然函式)的自然對數跟資訊熵以及Fisher資訊聯絡緊密。]求對數通常能夠一定程度上簡化運算,比如在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到:

0=∂∂μlog⁡((12πσ2)n2e−∑i=1n(xi−x¯)2+n(x¯−μ)22σ2)=∂∂μ(log⁡(12πσ2)n2−∑i=1n(xi−x¯)2+n(x¯−μ)22σ2)=0−−2n(x¯−μ)2σ2\begin{matrix}0 & = & \frac{\partial}{\partial \mu} \log \left( \left( \frac{1}{2\pi\sigma^2} \right)^\frac{n}{2} e^{-\frac{ \sum_{i=1}^{n}(x_i-\bar{x})^2+n(\bar{x}-\mu)^2}{2\sigma^2}} \right) \\  & = & \frac{\partial}{\partial \mu} \left( \log\left( \frac{1}{2\pi\sigma^2} \right)^\frac{n}{2} - \frac{ \sum_{i=1}^{n}(x_i-\bar{x})^2+n(\bar{x}-\mu)^2}{2\sigma^2} \right) \\  & = & 0 - \frac{-2n(\bar{x}-\mu)}{2\sigma^2} \\\end{matrix}

這個方程的解是μ^=x¯=∑i=1nxi/n\widehat{\mu} = \bar{x} = \sum^{n}_{i=1}x_i/n.這的確是這個函式的最大值,因為它是μ\mu裡頭惟一的一階導數等於零的點並且二階導數嚴格小於零。

同理,我們對σ\sigma求導,並使其為零。

0=∂∂σlog⁡((12πσ2)n2e−∑i=1n(xi−x¯)2+n(x¯−μ)22σ2)=∂∂σ(n2log⁡(12πσ2)−∑i=1n(xi−x¯)2+n(x¯−μ)22σ2)=−nσ+∑i=1n(xi−x¯)2+n(x¯−μ)2σ3\begin{matrix}0 & = & \frac{\partial}{\partial \sigma} \log \left( \left( \frac{1}{2\pi\sigma^2} \right)^\frac{n}{2} e^{-\frac{ \sum_{i=1}^{n}(x_i-\bar{x})^2+n(\bar{x}-\mu)^2}{2\sigma^2}} \right) \\  & = & \frac{\partial}{\partial \sigma} \left( \frac{n}{2}\log\left( \frac{1}{2\pi\sigma^2} \right) - \frac{ \sum_{i=1}^{n}(x_i-\bar{x})^2+n(\bar{x}-\mu)^2}{2\sigma^2} \right) \\  & = & -\frac{n}{\sigma} + \frac{ \sum_{i=1}^{n}(x_i-\bar{x})^2+n(\bar{x}-\mu)^2}{\sigma^3}\\\end{matrix}

這個方程的解是σ^2=∑i=1n(xi−μ^)2/n\widehat{\sigma}^2 = \sum_{i=1}^n(x_i-\widehat{\mu})^2/n.

因此,其關於θ=(μ,σ2)\theta=(\mu,\sigma^2)最大似然估計為:

θ^=(μ^,σ^2)=(x¯,∑i=1n(xi−x¯)2/n)\widehat{\theta}=(\widehat{\mu},\widehat{\sigma}^2) = (\bar{x},\sum_{i=1}^n(x_i-\bar{x})^2/n).

性質

泛函不變性(Functional invariance)

如果\widehat{\theta}\theta的一個最大似然估計,那麼\alpha = g(\theta)的最大似然估計是\widehat{\alpha} = g(\widehat{\theta}).函式g無需是一個一一對映。請參見George Casella與Roger L. Berger所著的Statistical Inference定理Theorem 7.2.10的證明。(中國大陸出版的大部分教材上也可以找到這個證明。)

漸近線行為

最大似然估計函式在取樣樣本總數趨於無窮的時候達到最小方差(其證明可見於Cramer-Rao lower bound)。當最大似然估計非偏時,等價的,在極限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稱其有最小的均方差。 對於獨立的觀察來說,最大似然估計函式經常趨於正態分佈

偏差

最大似然估計的偏差是非常重要的。考慮這樣一個例子,標有1nn張票放在一個盒子中。從盒子中隨機抽取票。如果n是未知的話,那麼n的最大似然估計值就是抽出的票上標有的n,儘管其期望值的只有(n+1)/2.為了估計出最高的n值,我們能確定的只能是n值不小於抽出來的票上的值。

歷史

最大似然估計最早是由羅納德·費雪在1912年至1922年間推薦、分析並大範圍推廣的。[1](雖然以前高斯拉普拉斯T. N. Thiele也使用過)。[2] 許多作者都提供了最大似然估計發展的回顧。[3]

大部分的最大似然估計理論都在貝葉斯統計中第一次得到發展,並被後來的作者簡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