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需求調研CheckList
總體(General)
基本情況
1. 企業地址、郵編、電話、傳真,專案聯絡人等基本資料。
2. 企業經營範圍,產品線和主導產品。
3. 企業近幾年的產值及銷售額。
4. 企業高層領導機構、員工總人數。
5. 組織結構圖,列出各主要部門的人員,職責及部門經理姓名。
6. 概要描述企業的運營模式。
7. 畫出一張位置示意圖,標明市場、銷售、生產計劃、採購、庫房、製造、質量、財務等關鍵部門的位置。
企業發展
1. 企業目前主營業務的現狀及成長性預測。
2. 企業短期的發展目標以及長期的發展戰略?
3. 企業計劃如何實現既定的規劃?
資訊化建設
1. 目前企業計算機軟、硬體、網路基本情況。是否已經使用計算機管理軟體(ERP、OA等),使用效果如何?可否提供系統相關文件?
2. 現有的系統存在哪些不足?本次資訊化建設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其中最迫切的什麼問題?
3. 企業有沒有考慮過資訊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實施步驟?可否提供相關文件。
4. 企業對資訊化的主要需求及期望目標?
5. 企業主要的競爭對手,是否瞭解他們的資訊化程度如何?
銷售管理(Order Management)
總體情況
1. 企業的銷售體系管理的情況如何。
2. 銷售組織結構如何,目前的銷售是以分支機構或廠方銷售代表為主還是代理商為主?提供組織結構及流程圖。
3. 有無專設的招投標機構,產品中標情況如何?
分支機構
1. 分支機構(如果有的話)是否獨立核算?
2. 對分支機構的管理情況如何,分支機構有沒有獨立的隸屬總部的財務人員。
銷售人員
1. 有否完整的銷售人員業績評估策略,實施情況如何。
2. 銷售人員的客戶公關記錄有否嚴格的報備制度。
3. 如何防止銷售人員侵害企業利益,有什麼具體措施。
代理商
1. 代理商的分佈情況和管理的情況。
2. 代理商的結算方式和計算週期。
3. 有否對成品進行單件號跟蹤,控制代理商竄貨。
4. 有否年終返利,返利的結算模式如何
分銷流通管理
1. 現有的渠道管理情況。
2. 渠道要貨、補貨流程。
3. 現在的促銷模式,一般常用的有哪些?對未來促銷管理有哪些要求?渠道間退、補貨流程要求。
電子商務
1. 是否參與了電子商務營銷?正在進行的是B2B還是B2C?
2. 如果有,在哪些電子商務平臺開設了網店?是否自建了電子商務平臺?
3. 自有物流還是第三方物流?是否有線上支付?是否需要做介面?
客戶管理
1. 客戶的大約數量及分佈,在管理上是否按照地區進行劃分?
2. 企業有否客戶詳細資料,這些資料是集中管理還是分散在各地?
3. 企業如何實現客戶的資質管理與檢查,是否有專職的部門或流程?
4. 如何實現同客戶的對賬、催款,具體由哪個部門負責?
5. 產品對不同客戶折扣率如何管理?
6. 有沒有長期大宗協議客戶?
7. 是否存在OEM客戶?
8. 與分、子公司是否有內部銷售價?
銷售預測
1. 企業進行銷售預測的依據及方法?
銷售合同
1. 銷售合同是如何形成的,有沒有審批過程?目前有哪些種類?
2. 銷售合同是由哪個部門負責管理,如何管理?
銷售訂單
1. 銷售人員是如何接收訂單的,接受客戶訂單以後,銷售人員如何處理?
2. 如何進行訂單的批准、調整和取消?
3. 出口訂單與國內訂單在處理方式上有何聯絡和不同?
4. 銷售合同中對質量條款有何約定?
5. 對客戶、銷售員有否進行限制銷售或者信用管理?
銷售發貨
1. 銷售網路的地域分佈情況?
2. 銷售開銷貨單時,具體錄入哪些資訊?
3. 企業由哪個部門負責產品的發貨運輸,發貨計劃如何制定,如何安排不同的運輸方式(自運、託運;路運、海運、空運)?
4. 是否對要發貨的訂單作發貨啟運計劃?計劃內容是否包括:車輛、運費方法、車輛的體積、重量等?有否現成的裝車單格式?
5. 如何進行客戶收貨確認,客戶簽收的單據是否作為對賬的依據?
6. 同託運企業採用怎樣的結算方式?
7. 是否有詳細的銷售記錄,能否進行批號(單件號)銷售跟蹤,如何管理?
銷售退貨
1. 退貨流程如何?審批許可權如何控制?由哪個部門按照怎樣的程式向質量部門進行退貨審批的申請?
2. 如何處理未收到客戶款的銷售退回業務(企業財務處理委託代銷業務的方式,同處理退貨方式到一致性)?
3. 如何處理收到客戶款的銷售退回業務,退款、換貨還是其他處理?
採購(Purchase Order)
總體情況
1. 採購部門的組織機構、人員崗位情況以及單據的流轉情況。
2. 是否成立了專門的採購中心?運作模式是?
3. 企業目前對原料的採購行為是否直接受生產部門物料需求的影響?
供應商管理
1. 企業目前的供應商管理包含哪些內容,有無完善的供應商資訊管理?
2. 現行的供應商認證與管理工作是怎樣運作的?如何對供應商進行質量資質監控?採購部負責哪些工作?
3. 供應商有無分類?分類依據?
4. 有無對供應商進行詢價、報價管理?
5. 有無對供應商進行考核或評估?除質量指標外,還有哪些指標?
6. 如何查詢供應商的業務記錄並與供應商進行對賬?
7. 同供應商之間有無商業慣例中的付款折扣條款。
採購計劃
1. 是否採用非MRP計劃的方法生成物品的請購請求?如是,指明是哪一種:
重定貨點
按批量採購
按單一訂單需求採購
按最低庫存量採購
1. 生產的計劃內需求和計劃外需求是否分別生成請購計劃的?請購計劃的審批流程和許可權是怎樣的?
2. 對於請購計劃,是否建立了合理採購批次或採購量的管理方法?原材料庫存的控制由誰負責?
3. 請購計劃是否存在調整的情況?它們的審批程式是怎樣的?
採購申請
1. 採購申請的提交、變更和批准怎樣處理?
2. 是否所有采購都需首先提交採購申請?
採購訂單
1. 採購業務是否全部通過標準訂單的形式執行,是否經常進行沒有紙面合同的電話採購?
2. 對固定(穩定)供應商,是否存在一攬子協議或框架性協議的方式?
3. 除了標準採購訂單,還有幾種採購訂單? 如合同、協議等。
4. 採購訂單的審批流程是怎樣的?審批流程中各審批人的許可權如何?
金額限制
賬戶限制
按照企業慣例執行,沒有嚴格的約束
5. 採購訂單生成後,是否存在調整的情況?如果存在,會有哪些情況?它們的處理、審批程式是怎樣的?
6. 有無對採購合同執行率的考核制度?
7. 採購合同中對質量條款有何約定?
採購接收
1. 貨物運抵倉庫後,是否進行數量與質量的驗收?由哪個部門負責?有沒有先入庫再進行入庫驗收的情況?
2. 採購接收是否與採購訂單核對,由哪個部門負責?是否知道倉庫接收的這批貨物對應哪一個採購訂單,如何得知?
3. 入庫驗收(包括質檢)需要多長時間?質檢入庫流程是怎樣的?
4. 如果運抵的貨物多於訂購數量的情況?是否仍舊入庫?處理流程是怎樣的?
5. 如果運抵的貨物數量少於或質量低於訂購要求,處理流程是怎樣的?
6. 如果接收的物料雖不是訂購物料,但接收物料可替代採購物料使用的情況,處理流程是怎樣的?
7. 如果採購物料運抵時間提前或延遲於採購訂單的到貨時間,處理流程是怎樣的?
8. 對於一個訂單,但是供貨商分批發貨(接收)的情況下是如何處理的。
採購物料退貨
1. 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採購退貨?採購退貨是否有審批流程?
2. 如何處理已經支付貨款的採購退貨?
3. 如何處理尚未支付貨款的採購退貨?
倉庫部分(Warehouse)
總體情況
1. 請描述一下庫存的物理分佈以及邏輯上的區分是怎樣的,目前管理的總體情況如何?
2. 有無實行子庫劃分?
3. 在同一子庫中有無實行庫位管理?
4. 是否有類似虛倉的管理?(如供應商倉、夥伴倉等)
5. 庫存物資如何進行分類?是否實行了內部編碼(條形碼)管理?尤其是原料、半成品、成品、盤具、備品備件、包裝等。
6. 企業的產品有多少已經申請了條形碼?是否準備進行條形碼管理?
庫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 成品及半成品
1. 庫存物資如何進行批號控制?在倉庫中如何標識別不同的到貨批次?
2. 倉庫如何管理半成品,有沒有半成品倉庫(或者在車間有專門的儲存區),半成品庫的收貨、發貨流程如何?
3. 銷售出庫的型別有哪幾種?是否存在捐贈、領樣、試用等形式?
4. 請描述倉庫對銷售退回的處理流程?
委外加工物料
1. 是否有委外加工業務
2. 如有委外加工業務請描述外協件的檢驗、收貨、退貨流程?
生產物料
1. 生產物料的發放和收回流程?
2. 目前的生產物料發放採用何種方法(配發、利用),是否有原料準備員進行配料、發料。
雜項發料和雜項接收
1. 對非採購訂單接收的物料和非銷售發料的物料的控制?
2. 有否存在倒衝領料?
3. 倉庫是否使行手工賬登記,賬實是否相符?
庫存物料的調撥
1. 什麼情況下會對庫存中的物料進行調撥,在企業內部是否比較多?
2. 材料在庫存之間的調撥流程是怎樣的,尤其是對辦事處之類的異地調撥是如何處理的?
庫存物料的調整
1. 在哪些情況下會對倉庫中的物料進行調整(指庫內倉位間的調整)?
2. 對倉庫中現有庫存進行調整的依據是什麼?
庫存檔點
1. 物資盤點處理的方法和流程?(全面盤點或抽查盤點)盤點週期為多長?
2. 是否對高價值物品與低價值物品的盤點頻率是一樣的?一般會在何時進行存貨盤點?
3. 與財務對賬週期為多長?
4. 倉庫與生產、財務對賬的內容?
5. 倉庫與生產對賬,數量不一致時如何處理?
6. 庫存檔點結果的財務處理?
7. 是否實施庫卡的管理,庫卡結餘數是實際盤點數,還是計算結餘數?
財務(Financial)
總賬管理(General Ledger)
總體情況
1. 財務組織結構如何劃分?(如會計部、資金部、稅務部等)
2. 財務組織涉及哪些角色?(如總監、經理、主管、會計、出納等)
3. 上級與下級財務組織的關係是如何定位的?(如集團與分子公司的財務關係)
4. 是否存在海外財務組織?主要工作內容是什麼,是否獨立核算?
5. 財務組織的數量與分佈地點?
6. 財務組織的員工數量與IT系統使用人數量?
7. 出入庫單據每月多少張?
8. 每月幾號結賬,幾號報稅
9. 目前是否使用財務資訊系統?什麼系統?版本號多少?
10. 目前的財務資訊系統使用了哪些模組?
11. 是否還有其他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是否有介面?
12. 是否有其他的自主開發的系統?都是什麼?
業務核算
1. 財務核算的目標與重點、難點是什麼,原因分析,涉及哪些組織參與?
2. 採用什麼會計準則?是否有多個會計準則的要求?
3. 會計科目結構體現多少個層次?是否控制分支機構的科目體系?
4. 是否需要合併賬務憑證,集中查詢或其他目的?
5. 內部往來、內部交易是否頻繁,並要求及時的處理?
6. 客戶信用與發票、應收款催收是否統一管理?(如集團總部)
7. 具體會計崗位的具體工作是什麼?工作流程是什麼?
8. 出入庫單據每月多少張?
9. 每月幾號結賬,幾號報稅?
10. 匯率是如何控制的?是集團?還是單體組織?
11. 考核財務核算的指標有哪些,如何衡量財務核算的績效?
12. 月末或月初集中處理的工作有哪些?(如結賬、製作報表、財務分析等)
13. 月平均憑證數量與報表數量有多少?月末參與財務核算的人員有多少?
14. 企業會計核算中常用到哪些核算維度,如:應收賬款按照客戶輔助核算,原材料按照供應商和物料輔助核算。
15. 憑證的現金流量一般是批量指定還是逐張指定,對憑證的現金流量處理有什麼具體困難需要系統實現?
16. 企業目前的結轉損益是怎樣操作的?是使用結轉損益功能直接結轉科目餘額,還是錄入憑證來結轉?
17. 企業目前是否存在外幣業務,對於外幣的期末調匯具體怎樣處理?
18. 不同賬簿的科目是否存在較大差異?
19. 企業是否存在調整期業務,調整期的數目一般多少?
智慧記賬平臺
1. 物料在同一個會計主體內移動(如從A倉庫移至B倉庫)時,是否要求生成憑證?
2. 是否有資產出售的業務?如果有,頻率如何?
3. 會計核算一般涉及哪些明細科目,如果可以請列舉。對於存貨科目是否設定分料、工、費的明細科目?
4. 不同的法人的物料調撥是否視同銷售處理?
5. 是否允許一張憑證承載多種賬務資訊?例如直運業務,憑證同時確認應付和營業成本(借原材料,貸應付賬款,借營業成本,貸原材料)能否接受?
6. 是手工錄入憑證還是系統生成?
7. 生成憑證的操作習慣是定期生成(如每週、每旬、月中、月末)還是實際業務發生即刻生成憑證?
應收應付款管理(Account Payable)
總體情況:
1. 銷售、採購業務都涉及哪些幣種?
2. 如果存在多幣別,匯率多久重新確認一次
3. 是否存在某往來單位即是客戶又是供應商的情況?如果有,收付款怎麼處理?
4. 是否存在三方交易,例如使用者有對A的應收,有對B的應付,對方要求將A的應收與B的應付抵消;或者使用者有對B應付,B要求我們付給C等等(不侷限此兩種情況,請使用者儘量多列舉應收應付的特殊業務)
5. 使用者在哪個環節確認應收應付(例如是通過入庫單確認應付還是收到發票時確認應付等等)
6. 確認應收應付時需要什麼單據支援(例如出入庫單、收貨單、發票等)
7. 收款或者付款的具體流程(例如付款是誰提出申請,需要怎樣的審批)
8. 應收應付與實際收款付款是否幣別一致,例如應收的是美元,實際收到的是港幣等等
9. 是否存在一筆應收應付,多個到期日,多次收付款的情況。
10. 使用者對應收應付的管理細度是怎樣的?即收款時是否要針對某筆應收收款,還是僅看期末餘額正確即可,還是有更細的要求。
11. 是否有預收預付情況,什麼業務會有預收預付,一般比例是多少?
12. 期末調匯方法
13. 平時都需要什麼樣的應收應付報表?
14. 壞賬準備方法
15. 發生壞賬的頻率如何,如果有壞賬有怎樣的管理辦法
16. 收回壞賬的頻率如何,如果有壞賬收回,流程是怎樣的?
17. 採購過程中都涉及哪些費用?財務上如何處理?
18. 現金折扣的情況多不多,有什麼政策?
發票
1. 是否有紅字發票?如果有,是什麼原因產生的紅字發票?
2. 紅字發票的流程
3. 使用者涉及哪些發票
4. 同一物料或者產品,在一張發票上會不會以多行顯示?
5. 否使用金稅系統,使用流程
6. 都有哪些費用發票
稅務管理
1. 稅務管理的目標是什麼,涉及哪些組織參與?
2. 企業的稅務政策是什麼?
3. 企業的主要國稅、地稅的主要稅種有哪些?
4. 稅務管理的重點與難點有哪些?原因分析
5. 稅控機業務是如何處理的?是否需要與現有ERP的整合?
6. 出口退稅或其他退稅業務的發生頻率?
7. 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海內外的避稅政策有哪些?
8. 稅務的主要報表與單據有哪些?
9. 如何進行稅務的分析?彙報的方式有哪些?
10. 考核稅務管理的指標有哪些,如何衡量稅務管理的績效?
11. 報表獲取、上報的時效性要求是什麼?(如實時,按日/周等)
資金部分
1. 資金管理的目標是什麼?涉及哪些組織參與?
2. 資金管理部門的行政編制?是財務部下屬的職能部門或獨立的職能部門(如歸屬財務部、資金部、結算中心等),還是獨立的法人單位-財務公司?
3. 資金管理的內容有哪些?資金管理的重點是什麼?具體是如何運作的?有什麼難點?原因分析(如出納管理、資金預測、資金結算、資金預算/計劃、資金調撥、票據管理、投融資管理、或有負債、其他等)
4. 銀行賬戶的管理方式是什麼(如收支兩條線、集中/分散賬戶、母子賬戶體系等)?
5. 是否有內部結算制度,是如何執行的?
6. 使用(網上)銀行或銀企互聯的哪些服務?
7. 資金管理的主要報表與單據有哪些?
8. 是否涉及外匯業務、衍生金融產品業務?如何運作並控制風險?
9. 如何進行資金的分析?彙報的方式有哪些?
10. 考核資金管理的指標有哪些,如何衡量資金管理的績效?
11. 月平均資金結算的單據量有多少?參與資金結算的人員有多少?
12. 各類資金管理角色的操作習慣是什麼?
13. 報表獲取、上報的時效性要求是什麼?(如實時,按日/周等)
14. 結算方式有哪些?
15. 企業銀行賬號在多個公司之間的管理方式?是否存在多個公司共用同一個銀行賬號的情況?
16. 各個獨立法人的公司是各自負責自己的資金收支業務,還是集團統一進行資金收支結算?收與支是否兩條線分別不同管控模式?
17. 出納人員的配置情況?各個公司有自己的出納人員?
18. 企業涉及現金以及銀行存款的收支或者變動的都有哪些業務?尤其是一些比較不常發生的業務需要了解。
19. 企業開戶銀行有哪些?企業獲取銀行對賬單的方式,以及獲取到的銀行對賬單檔案的格式以及內容樣例?
20. 是否使用網銀?使用網銀主要處理的業務內容,以及業務流程?
21. 是否由出納進行定期的現金流預測?現金流預測的週期?現金流預測的主要專案類別,以及各預測專案的取數邏輯?現金流預測與現金實際收支結果監控的相關業務處理流程及關鍵控制點?
成本管理
1. 企業成本管理的目標與整體流程是什麼,涉及哪些組織參與?
2. 成本管理的重點是什麼,採用什麼成本管理方法?(如標準成本、實際成本、作業成本等)有什麼難點?原因分析
3. 成本管理的主要報表與單據有哪些?
4. 如何進行成本的分析?彙報的方式有哪些?
5. 考核成本管理的指標有哪些,如何衡量成本管理的績效?
6. 成本管理的資料量有多大(如報表數量、單據量或技術角度的)?
7. 報表獲取、上報的時效性要求是什麼?(如實時,按日/周等)
8. 存貨核算的維度是哪些?例如:倉庫、批號等
9. 目前採用的物料計價方法都有哪些?
10. 是否有零價格採購、銷售的物料,(如贈品)?這部分物料的價值怎麼計算?
11. 廢品處理流程中,物料價值的處理方式?
12. 是否存在用一種物料分多幣別採購的情況?多幣種採購時怎麼確定物料入賬幣別,金額?
13. 生產成品入庫的成本計算過程,生產過程中產出的廢品如何計算。生產超額領料的處理,加工過程中發現廢料,如何影響生產成本
14. 委外加工的成本計算過程,超額領料、供應商退料、產品返工對存貨計價的影響
固定資產
1. 固定資產有哪些類別?核算與管理是否統一管理(如集團總部),是否涉及內部調撥,如何運作?會計與稅務的差異目前是通過什麼方式處理?
2. 固定資產類別有哪些?
3. 現在固定資產有多少張卡片?
4. 是否有舊資產採購?如何計入原值?如果計算折舊年限?根據是什麼?
5. 資產是否進行實物編碼?編碼規則是什麼?
6. 是否有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管理範圍如何劃分的?具體的管理內容是什麼?
7. 卡片填制過程中需要有哪些票據,例如是否有發票
8. 資產採購中的運費是否會計入資產原值
9. 計提折舊用什麼方法,是平均年限?
10. 折舊費用按照什麼原則分攤?
11. 是否存在資產變更的情況?例如變更原值、變更使用部門、變更折舊方法?
12. 資產採購過程中資產是否有編碼?
13. 資產採購是否有申請流程?
14. 是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15. 固定資產需要哪些報表
財務報表
1. 報表或合併報表的整體流程是什麼,涉及哪些組織參與?
2. 報表或合併報表需要滿足哪些監管合規要求(如海內外上市公司、國資委、稅務等)
3. 對外財務報表與對內管理報表有哪些?
4. 報表獲取、上報的時效性要求是什麼?(如實時,按日/周等)
5. 各單位都會編制哪些財務報表,以及是否會做哪些資料的財務分析?編制的頻率(每天/每月/每季度/…)?請列示報表名稱?目前是使用什麼工具編制?該工具使用效果如何? (能否提供報表表樣)
6. 在編制報表中,最困難的環節是哪些?
如有想了解更多軟體,系統 IT,企業資訊化 資訊,請關注我的微信訂閱號:
作者:Petter Liu
出處:http://www.cnblogs.com/wintersun/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部落格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宣告,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線,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該文章也同時釋出在我的獨立部落格中-Petter Liu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