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筆耕不輟,無問西東——2018年終小結

筆耕不輟,無問西東——2018年終小結

目錄

github倉庫:http://www.github.com/dashnowords

部落格園地址:《大史住在大前端》原創博文目錄

2018年5月,我開通了自己的前端技術部落格,名為【大史住在大前端】,那時距離2017年8月正式成為前端工程師還不到一年,慶幸地是自己堅持下來了,7個多月來累計共發表前端原創博文65篇,這種被量化了的進步讓我覺得很欣慰也很踏實。

寫作,也是一種學習

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哪來那麼多時間精力”,其實喜歡做的事情,你總有辦法擠出時間的不是嗎?我喜歡寫作,喜歡前端,所以我總有辦法拿出時間,可能是你睡覺做夢的時間,可能是你跟別人一起開黑打王者的時間,也可能是你坐在家裡吃著零食看娛樂綜藝的時間,這並沒有什麼好壞或者對錯之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選擇不同罷了。有朋友說自己也想寫,但是不知道寫什麼,我個人認為這只是個藉口罷了。泰勒本沙哈爾在《哈佛幸福課》中有一句很經典的描述對我影響很深,也是我在自己掌握知識及其有限的情況下願意開始寫部落格的原因。

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teach.

就是上面的這句話,後來才知道這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費曼學習法”的一種濃縮。你不知道寫什麼,那總有想學想了解的東西吧(說沒有的那個同學你出去),學的過程中如果主動思考了,總會有心得體會的,可能是文中的某個難點,可能是自己做的練習,也可能是某些知識的延伸,這不就是素材麼。最初的時候我也擔心過不知道寫什麼可能造成部落格斷更,但事實證明完全是多慮,有關的東西根本就寫不完。我討厭重複別人寫過的東西,覺得那很無聊。看到一些優質的文章時,我會直接把它推薦出來,或者將自己學習別人文章時的收穫,疑問,反思等等提煉成文章。

一點小祕密

其實有些文章寫成了以後覺得很系統很清晰,但寫之前甚至寫的過程中我自己都還一臉懵逼,這太正常了。我的寫作邏輯是“想學什麼,就去寫什麼”,而不是“我掌握了什麼才去分享什麼”。

意外收穫

或許就像大家常說的“因為努力,所以幸運”吧,隨著持續的寫作,自己的基礎補的很快(畢竟是半路出家的野生碼農),知識體系也梳理地越來越清晰,慢慢開始有公司其他部門的交流活動邀請我去做分享,後來收穫了一些粉絲,收到了很多技術社群運營和編輯的入駐邀請,也認識了很多比我更牛也比我更高產的博主,收到了很多獵頭髮來的職位推薦和麵試邀請,也陸續收到幾個很有影響力的出版社的編輯的書稿邀約,收到了社群給優秀博主獎勵的一臺kindle touch

,聖誕節的時候還收到粉絲送的花,簡直是爆棚了老夫的一顆年近30的少男心。

寫作的初心,不過是寫一些學習筆記罷了,並沒有太多的期望,無論怎麼看,都覺得生活待我不薄。

前端的發展方向

很多人想問,但我不敢說,不是藏著掖著,而是真的不懂,或者說覺得自己沒資格說。記得在大學畢業那年,學校邀請樊登(就是樊登讀書會那個樊登)來學校做分享交流,他當時講了關於“關注圈”和“影響圈”的話題,讓我至今都覺得很受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關注圈”和“影響圈”,關注圈發生的事情會影響你但你只能被動接受或者壓根跟你沒什麼關係你只是碰巧接收到了資訊的,這些事情對個人而言並沒什麼價值,而影響圈發生的事情是指一個人有能力去改變現實的一個範圍,比如油價漲跌對大部分人來說就是關注圈的事情,因為它或漲或跌,你都得開車通勤,但對於投資石油或者石油公司的決策者來說那就是影響圈的事情,因為資訊會影響他們的決策,甚至他們的決策會促進資訊的進一步變化。樊登的建議是適當關注“關注圈”,但是一定要持續在“影響圈”來投入精力,因為它可以帶來真實的改變,隨著你的努力,影響圈會越變越大,而影響圈和關注圈的交集,基本就代表了大多數人對成功的嚮往。

回到前端的方向來說,具體的發展,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前端之巔”這個公眾號,幾乎每1-2周就會將前端的前沿訊息推送給你,但正如前面所說,這畢竟是關注圈的事情,幾年以內可能都不會跟你有什麼關係,而自己該如何進步和成長,才是影響圈的事情,我更在乎後者,或許跟很多人比自己算比較努力的了,但努力的程度還遠遠達不到去跟別人拼天賦,能做的事情,也不過就是題目中說的那句“筆耕不輟,無問西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幹就完了別BB”

2019年想寫什麼

nodejs,H5,WebGL,這是明年希望專注精進的方向,經過半年多的摸爬滾打,我覺得這是真正能鑑別前端工程師水平的東西,當然如何使用三大框架之一和其周邊生態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那是每個人都應該自覺做好的事情,也就不用多說了。如果你也對此感興趣,歡迎訂閱我的技術部落格,一起研究交流。期望新的一年裡,看到更多的想變得更好的前端開發者行動起來。

最後一句

做個厲害的前端,做個溫暖的人,這就是我對自己僅有的追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