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20180822】Release Manager階段總結

【20180822】Release Manager階段總結

2018年8月22日,作為Release Manager加入三星物聯網團隊已經有8個月,感觸良多。今日老婆臨盤在即,人生即將迎來全新階段,所以抓緊時間對這一階段的工作做一下思考和總結。

三星物聯網團隊專注於物聯網晶片ARTIK及配套軟體SDK/IDE等的開發,交付物包含多個型別的多個軟體模組,研發團隊涉及韓國&法國&中國&美國四地,可惜的是其晶片業務在當今物聯網世界中佔比不高,商用客戶數量有限。這也使得來自三星公司內部的資源投入以及來自外部的商用壓力均有限,整個研發團隊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開展Release Manager工作有利有弊,利在有更多的機會點去把握,弊在有較多的掣肘之處。

我目前主要負責ARTIK IDE整合開發環境軟體的release管理,相較於ARTIK軟體的其他模組如OS、SDK、ENM等,IDE更貼近使用者感知,釋出模式更為多樣,包括使用者客戶端模式、伺服器端模式等。這也讓ReleaseManager的工作更加有趣。

這8個月下來,我對ReleaseManager的認知主要有兩點:

1.ReleaseManager相較傳統IT角色,工作涵蓋領域更多(產品經理、需求架構、質量、開發、測試、運維、IT架構...),相應的其工作介面也難以確定;

2.ReleaseManager作為一個高度靈活性的IT角色,它的工作交付成果沒有約定俗成的要求,也使得其崗位職責更加難以定性。

基於這兩點,如果自身不能形成對ReleaseManager工作的良好認知體系和目標方向,在長時間缺乏自我定位的情況下最終難免泯然於眾人。因此我基於在華為手機軟體領域的配置管理/專案管理/自動化工具經驗,使用思維導圖將個人對ReleaseManager工作的認知整理如下圖:

簡單歸納Release Manager的核心要素為三點:團隊,工具,方法論。

團隊即為對人的管理,Release Manager在有高層支援的前提下應能參與對研發團隊各角色的定義和人員組建,並在其中踐行敏捷和Devops的理念,為將來持續交付相關工具和方法論的實施鋪墊基礎。

工具即為對技術的管理,Release Manager由於需要前後貫通研發各領域從而對release整體負責,因此在技術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基本的合格線是對如下幾個領域的業界常用工具能熟練掌握,包括:需求管理-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變更管理-Jira、程式碼版本管理-git&gerrit、持續整合-Jenkins&Maven、持續部署-Pipeline、環境管理-Ansible&Docker&k8s、IT設施-IAAS&PAAS&SAAS等,另外對工具運維領域的常用語言-Python以及業界常見的持續交付解決方案-AWS CodePipeline & Azure Pipeline & Aliyun Pipeline等均應非常熟悉。

方法論即為對流程的管理,以持續交付為核心,包括持續整合、持續部署、配置管理、環境管理等常見領域,輔以需求管理、專案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能夠覆蓋一個IT產品全生命週期內的各關鍵流程。

在這三點之外,Release Manager對常見IT軟體產品的理論和業務知識均應有一定了解,確保能夠在“知其所以然”的前提下開展相關工作,避免“外行看熱鬧”的尷尬。

寫時很high,寫下來發現任重而道遠,需要學習的太多太多。沒什麼好多說的,制定工作計劃,做好心理準備,拿出當年學習git的那股勁兒來,披荊斬棘,上路而已。

借用發哥的一句話: “成功?我才剛上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