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聚美陳歐和戴雨森的創業故事

聚美陳歐和戴雨森的創業故事

聚美優品昨日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程式碼為“JMEI”,開盤報價為27.25美元,較發行價22美元上漲23.86%,市值達到約38.695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截止上市前,在聚美管理會和高管團隊當中,董事長兼CEO陳歐持股40.7%,聯合創始人戴雨森持股6.3%,董事陳科屹持股10.3%,整個高管和董事會團隊持股比例為57.5%。

聚美招股書顯示,其已經持續7個季度實現盈利。招股書增補檔案則公佈了2014年第一季度業績,其淨營收1.549億美元,其中包括自營業務1.299億美元,第三方平臺業務2500萬美元,同比增長220%。利潤方面,2014年第一季度毛利6830萬美元,淨利潤1660萬美金,剔除股權激勵成本後同比增長122%。

根據開盤價計算,陳歐上市後身價達到15.75億美元,戴雨森身價2.4億美元。

僅僅四年的時間,陳歐和戴雨森就完成了從零創業到上市的過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門女人生意背後的男人們究竟有什麼樣的故事?

聚美陳歐和戴雨森的故事——不做大公司螺絲8月19日,“快樂女生”進行到爭奪全國6強的比賽,評委席裡出現了聚美優品的CEO陳歐。這是陳歐第一次作為評委出現在這項人氣頗高的電視節目中,他的投票將對選手的去留產生影響。陳歐說自己去長沙不是玩票,而是為了更大地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從而為公司帶去效益——這和他親自為聚美優品代言,巨幅照片出現在戶外廣告牌是一個道理。

在比賽結束後的1小時(午夜12點左右)內,聚美優品的訂單額達到50萬元,重新整理了該時段訂單量的紀錄。陳歐為此付出代價,在網上他遭遇陌生人指責,有來自被淘汰者擁躉的不滿,也有人認為他不務正業。

“如果做一件事情能夠為公司帶來好處,我寧可犧牲一下自己,我這是個人行為。我事前想過可能會有批評的聲音,但沒想到這麼多。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啊,這樣的活動短期內肯定不參加了。”陳歐有點無奈地說道,“在這種事情上,我確實不太有經驗,這是一盤難下的棋。”陳歐自詡是有魄力的人,只要能對聚美優品有好處的事情,他都能下得了決心去做。

在聚美優品,氣場強大的陳歐主外,主內的是他的搭檔、聯合創始人戴雨森。戴雨森看上去有些靦腆,愛笑。他是陳歐在斯坦福大學的師弟,兩人相識於斯坦福大學校園,都有濃重的創業情結。

2009年6月,MBA畢業的陳歐立即回國創業,戴雨森隨後放棄學位回國加入陳歐的團隊。戴雨森說自己和陳歐身上有很多類似之處,尤其是都不想在大公司裡做一顆螺絲釘。“一家企業很牛、很偉大,但是它那個偉大屬於它的高管,跟我有多大關係呢?這其實是一個很難說的事情。”因為喜歡過自己可以驅使、而非由他人安排的生活,兩個20幾歲的年輕人前腳邁出校園,後腳就踏入了中國網際網路創業的險灘。

陳歐是四川人,2001年高中畢業後赴新加坡,就讀南洋理工大學計算機系。陳歐同時還是出色的遊戲玩家,靠打遊戲掙零花錢。在“大家普遍循規蹈矩的新加坡”,程式設計師陳歐和師弟劉輝開發出了線上遊戲對戰平臺Garena,並在第一年就有了300萬註冊使用者。在陳歐手上,Garena最高時有上千萬的註冊使用者。

2007年,陳歐決心做大商業,經過幾番思考,他先放下了手中事情,去斯坦福大學攻讀MBA.用他的話說,那個時候把事情做大還力不從心。當然,這次創業也讓他賺到第一桶金,併成為他得以去斯坦福的一塊敲門磚。

這一年,剛考上MBA的陳歐經斯坦福大學的校友介紹,在北京和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吃了頓飯。席間,徐小平開玩笑說,陳歐適合出演他投資的電影中的男主角。徐小平還建議陳歐專心創業。

戴雨森比陳歐小三歲,當陳歐在新加坡做遊戲平臺時他在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讀本科。大學期間,他先後在GE、谷歌和百度實習。2008年,22歲的戴雨森獲得了去斯坦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讀碩士的機會,熱愛網際網路的戴雨森興奮異常。此時的陳歐正在谷歌中國實習,經歷著一段“非常沒有激情的大公司生活”,他也由此明白自己的宿命不是大公司,非創業不可。

陳歐在斯坦福大學的華人學生聚會中認識了戴雨森,發現此人和自己一樣,對網際網路有濃厚興趣,想幹一些不同的事情,且非常執著,尤其都想在畢業後回國創業。陳歐說:“斯坦福大學的學生也不是畢業了都去創業,大部分人還是進公司。”在斯坦福大學的兩年,陳歐一方面跟當地的VC打交道,“先混個臉熟,到需要錢的時候弄不好會給你錢”;另外一方面是跟一些想回國創業的人來往。戴雨森和幾個華人學生搞了名為CEO(China Entrepreneur Organization,中國創業家)的小沙龍,大家聚在一起、尤其是吃飯的時候討論創業的點子以及獲得的資源。戴雨森說,這群學生裡後來真正全職創業的就剩他和陳歐兩個人。“大家都有想法但也都知道這是有風險的。”戴說道。

很快,陳歐要畢業了,對於未來,他只選了一條路:回中國創業。“因為我第一次創業沒有把公司帶上市,第二次回中國創業我想做上市公司,一定要做出來,我想得很清楚,一定要做上市公司。”

2009年,陳歐在參加完畢業典禮後馬上返回中國,他迫不及待地要折騰出一番事情來。陳歐和創新工場的合夥人汪華曾經在2008年就有過一次深入的交談,當時還在谷歌商務發展總部的汪華建議陳歐不要一畢業就創業,而應該找準一個行業先熟悉、沉澱,然後再出去單幹。

陳歐不聽,他一天也不願意在大公司裡待著,同時抱著“光腳不怕穿鞋”的心態,還是決定試一試。陳歐帶著一個全新的專案回到中國,沒有錢,他找了已經2年沒有聯絡過的徐小平。在北京的中國大飯店,陳歐和徐小平一邊喝茶一邊解釋自己帶回的專案,很快達成了投資協議。徐小平向陳歐的專案投資了18萬美元,順便還給陳歐的團隊一套房子作為辦公場地。戴雨森也休學回國追隨陳歐,從此再也沒有回到斯坦福校園。陳歐的團隊裡,還有他在新加坡時的創業夥伴劉輝。

這次,陳歐選擇的還是遊戲行業,成立了Reemake公司,創業專案是在社交遊戲中內建廣告。陳歐在離校前接受北美華文媒體《世界日報》的採訪時說道:“中國遊戲消費者,買方市場較北美而言更加成熟,玩家付費模式清晰……但是,中國目前還缺乏與之匹配的商業模式企業,相信目前市值20億美元的中國線上遊戲產業將大有可為。”

陳歐和戴雨森很快發現,他們搬來的國外模式在中國行不通。陳歐說:“當時對市場不瞭解,商業環境不瞭解,尤其因為中國的商業環境、誠信體系差很多,因為這些不太瞭解而吃了不少虧。”當初意氣風發的

輕人被現實潑了一桶冰水,剩下的是無助和焦慮。折騰掉數月之後,陳歐發現方向、資源、團隊,這些創業的基本要素幾乎一無所有,轉型的方向亦不明確。公司原來有20多人,之後那些人都走了。“那時就剩下我、雨森、劉輝和一個負責行政的員工”。那年冬天的一天夜裡,陳歐喝過酒,回想幾個月來之遭逢,獨自痛哭了一場。

“換跑道”是一場賭博。陳歐主張往電商方向靠。戴雨森卻建議做社群。陳歐認為社群需要長時間培育市場。戴雨森覺得電商環節太複雜,且缺乏採購等方面的經驗。外部環境是,王興的美團網已經上線併火起來了。

2010年3月,由陳歐拍板,公司轉型化妝品團購。那時,他們只剩下幾十萬元的創業資金。由於資源有限,陳歐等人避開正面戰場,從細分領域進入。之所以選擇化妝品。陳歐的考慮是:化妝品鏈條長、毛利很高,平均可達25%~30%,高階化妝品更高,利用網路渠道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其次,中國是全球第三大化妝品市場,但國內化妝品B2C市場一直缺乏一個知名的垂直類網購品牌。

陳歐和戴雨森缺乏經驗,這是一次依靠直覺的商業冒險。他們用很短時間讓聚美優品的前身團美網上了線。陳歐將代理商的化妝品買斷,存放在倉庫,以限時團購的形式賣出,價格比專賣店低了4成。同年5月,陳歐全面停掉了之前的遊戲內建廣告業務,同時再次獲得了來自徐小平的200萬元投資。

團美網上線後,業績出人意料地好,不到5個月註冊使用者突破10萬。戴雨森說:“2010年基本沒有投廣告,全部都是使用者的口頭傳播。”2010年9月,團美網更名為聚美優品,同年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2011年3月,聚美優品獲得了來自紅杉資本千萬美元級別的投資,陳歐不願透露這筆錢如何使用。5月,聚美優品轉型為團購外表的化妝品B2C網站。

聚美優品是一家比較“重”的B2C企業,有完整的採購、物流和服務團隊,自己掌控從進貨到發貨的全過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購買者的使用者體驗。聚美優品還推出了無條件退貨的條款,這讓其積累了為數不少的回頭客。“實際上,退貨的人非常少。”戴雨森說。

陳歐認為,目前最大困難是供應鏈,供應鏈比較亂,“找到好的貨源需要時間積累”。另外,電子商務圈本身的混亂也需要陳歐等人適應。簡單地說,有人買一批貨,然後拆開退回,陳歐懷疑是競爭對手所為。今年6月,網上出現幾張帖,將矛頭指向聚美優品,描述了其公司內部的動盪與人員流失,這將聚美優品捲入一次短暫的危機。

目前,聚美優品的團隊核心成員極為年輕,大多在1985年前後出生。陳歐負責戰略方面的大方向,包括品牌的塑造及市場公關;戴雨森主要是產品的設計、公司內部運營以及客服;劉輝主管技術。為了彌補經驗欠缺的劣勢,作為完美主義者的陳歐和戴雨森對執行能力的要求近乎苛刻。陳歐很強勢,一旦下屬承諾的事情沒有做好,陳歐會發火,斥責下屬。“在創業早期,我特別不能容忍錯誤。我是非常注重結果導向的。向我承諾了一件事情,如果沒有做到,會受到我的嚴厲批評。”

戴雨森對產品細節挑剔,在清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讀書時,戴雨森去旁聽了很多跟設計有關的課程。設計聚美優品網站的購買倒計時牌時,他安了毫秒的計時器,希望通過它不停地跳,讓很多女性消費者形成更強的緊迫感,從而加速購買行為。

“在我的團隊做事,要對自己狠。我做事是狠得下心的人,做事我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包括我去做評委被罵,但是我也很清楚一個收視率2點幾的節目不能放過,因為是免費的。你站出來肯定有人非議。有一些人會攻擊你,有的人背後陰你都可能,但是我是覺得對公司發展這是最有效的。”

陳歐有強大的自我執行能力,有時不得不像肉彈一樣把自己扔出去:“喬布斯和馬雲在公關上做得非常好,通過個人品牌成功帶動公司的品牌,省了大量的錢。我們也研究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省錢,因為今年電子商務成本非常高,泡沫非常大。所以今年誰能夠更加高效地用低成本去營銷,誰就能夠真正勝出。”

陳歐希望聚美優品可以成為斯坦福大學的創業案例。矽谷的興起,原因之一就是創業成功的校友樹立榜樣,讓後來者前赴後繼地投身理想。當然,陳歐也承認自己運氣好,得以完成創業專案的大轉型。創業已經是陳歐和戴雨森的一種生活方式,陳歐說自己已經很久不打遊戲了,戴雨森至今每週玩一次。“一位前輩告訴我,一定要把公司做到10億美元的級別,不然沒有投資者會關注你。”陳歐說,他的目標是將聚美優品帶進10億美元俱樂部。

現在,他轉述當年汪華的話給海外留學回國的人,“先沉澱、再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