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斯坦福CS231n作業程式碼(漢化)Assignment 2 Q4

斯坦福CS231n作業程式碼(漢化)Assignment 2 Q4

編寫:土豆 MoreZheng SlyneD
校對:碧海聽滔 Molly
總校對與稽核:寒小陽

本系列由斯坦福大學CS231n課後作業提供
CS231N - Assignment2 - Q4 - ConvNet on CIFAR-10

問題描述:使用IPython Notebook(現版本為jupyter notebook,如果安裝anaconda完整版會內建),在ConvolutionalNetworks.ipynb檔案中,你將實現幾個卷積神經網路中常用的新層。使用CIFAR-10資料,訓練出一個深度較淺的卷積神經網路,最後盡你所能訓練出一個最佳的神經網路。

任務

實現卷積神經網路卷積層

的前向計算與反向傳導
實現卷積神經網路池化層的前向計算與反向傳導
卷積層與池化層的加速

卷積神經網路結構

常規神經網路的輸入是一個向量,經一系列隱層的轉換後,全連線輸出。在分類問題中,它輸出的值被看做是不同類別的評分值。

神經網路的輸入可不可以是圖片呢?

常規神經網路對於大尺寸影象效果不盡人意。圖片的畫素點過多,處理起來極為複雜。因此在處理圖片的過程中較為合理地降維成為了一個研究方向。於是,在基本神經網路的結構上,衍生出了一種新的神經網路結構,我們稱之為卷積神經網路

下圖是一個傳統多層卷積神經網路結構:

圖片來自斯坦福大學CS231n第七課ppt

可以看出,上圖網路結構開始為“卷積層(CONV),relu層(RELU),池化層(POOL)”C-R-P週期迴圈,最後由全連線層(FC)輸出結果。

圖片來自斯坦福大學CS231n第七課ppt
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常常不限於C-R-P迴圈,也有可能是C-C-R-P等等

設啟用函式為fsigmoid(),池化操作為pool(),x代表輸入的影象畫素矩陣,w代表過濾層(卷積核),b代表偏置。C-R-P週期則有下面的計算公式:

xjl=pool(frelu(iMjxil1wijl+bjl))
卷積神經網路的理解比較困難,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先講解過程再討論實際應用。

卷積層的樸素(無加速演算法)實現與理解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一般使用加速處理的卷積層,這裡表現的是原始版本)

卷積層元素

下圖是卷積層的元素:輸入圖片與過濾引數。

圖片來自斯坦福大學CS231n第七課ppt

輸入圖片(image):輸入層(Input Layer)有3個深度(D1,D2,D3,通常代表圖片的三個通道RGB)。我可以將每個深度獨立出來,看成三幅圖片。圖片的大小為32*32。

過濾引數(filter):過濾器有很多稱呼,如“卷積核”、“過濾層”或者“特徵檢測器”。不要被名詞坑了。過濾器也有3個深度(D1,D2,D3),就是與輸入圖片的深度進行一一對應,方便乘積操作。過濾器視窗一般比輸入圖片視窗小。

卷積層的前向計算

下圖是卷積層的具體實現方法。

這裡寫圖片描述

x代表圖片image矩陣,w代表過濾層矩陣。各個過濾器分別與image的一部分進行點積,用點積結果排列成結果,這就是卷積過程。下面的動圖就是卷積過程。

這裡寫圖片描述

上圖中我們看到每次視窗移動2格。這2格就是每次卷積的移動步長

我們看到原來的圖片在周圍填充了一圈0。填充0的寬度即為每次卷積的填充寬度padding(上圖的填充寬度就是1)

移動步長很好理解,但為什麼要填充呢?假設我們不填充。如下圖:

這裡寫圖片描述

會發現每次卷積之後都會有維度降低。淺層卷積網路可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深層卷積可能在網路沒到最後的時候維度即降為0。
這顯然不是我們所希望的。

當然,如果有意願用卷積計算去降維也可以,不過我們更喜歡用池化層的池化操作降維。為甚?因為卷基層和池化層各有分工!我們先來了解卷積層的作用。

卷積層正向卷積過程程式碼實現

def conv_forward_naive(x, w, b, conv_param):
    """
    A na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rward pass for a convolutional layer.

    The input consists of N data points, each with C channels, height H and
    width W. We convolve each input with F different filters, where each filter
    spans all C channels and has height HH and width HH.

    Input:
    - x: Input data of shape (N, C, H, W)
    - w: Filter weights of shape (F, C, HH, WW)
    - b: Biases, of shape (F,)
    - conv_param: A dictionary with the following keys:
      - 'stride': The number of pixels between adjacent receptive fields i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 'pad': The number of pixels that will be used to zero-pad the input.

    Returns a tuple of:
    - out: Output data, of shape (N, F, H', W') where H' and W' are given by
      H' = 1 + (H + 2 * pad - HH) / stride
      W' = 1 + (W + 2 * pad - WW) / stride
    - cache: (x, w, b, conv_param)
    """
    ##########################################################################################
    # TODO: Implement the convolutional forward pass.    任務:完成帶卷積操作的前向傳播          #
    # Hint: you can use the function np.pad for padding. 提示:可以使用np.pad函式實現padding操作 #
    ##########################################################################################
    N, C, H, W = x.shape        # N個樣本,C個通道,H的高度,W的寬度
    F, C, HH, WW = w.shape      # F個過濾器,C個通道,HH的過濾器高度,WW的過濾器寬度
    stride = conv_param['stride']   # 過濾器每次移動的步長
    pad = conv_param['pad']         # 圖片填充的寬度

    ## 計算卷積結果矩陣的大小並分配全零值佔位
    new_H = 1 + int((H + 2 * pad - HH) / stride)
    new_W = 1 + int((W + 2 * pad - WW) / stride)
    out = np.zeros([N, F, new_H, new_W])

    ## 卷積開始
    for n in range(N):
        for f in range(F):
            ## 臨時分配(new_H, new_W)大小的全偏移項卷積矩陣,(即提前加上偏移項b[f])
            conv_newH_newW = np.ones([new_H, new_W])*b[f]
            for c in range(C):
                ## 填充原始矩陣,填充大小為pad,填充值為0
                pedded_x = np.lib.pad(x[n, c], pad_width=pad, mode='constant', constant_values=0)
                for i in range(new_H):
                    for j in range(new_W):
                        conv_newH_newW[i, j] +=  np.sum(pedded_x[i * stride: i * stride+HH, j * stride: j * stride + WW] * w[f, c, :, :] )
                out[n,f] = conv_newH_newW
    ###########################################################################
    #                             END OF YOUR CODE                            #
    ###########################################################################
    cache = (x, w, b, conv_param)
    return out, cache

卷積層的個人理解

對卷積層的作用,很多人的說法莫衷一是。我這裡談談自己的理解(未必精準)。

1. 實現某畫素點多通道以及周圍資訊的整合

說白了就是將一個畫素與其周圍的點建立聯絡。我們用將一點及其周邊“卷”起來求和計算。那麼每一層卷積必然是將一個畫素點與周圍建立聯絡的過程。

這麼說起來“Convolution”翻譯為“卷和”更恰當,其實卷積的“積”就是積分的意思

2. 我們先講一個喪心病狂的故事

如果你每天總偷看別的美女不注意女朋友,那麼女朋友每天都要扇你一巴掌。打你一巴掌後,臉的一部分就腫了。你的臉就是圖片,女朋友的巴掌就是卷積核層。每打一巴掌,相當於“卷積核”作用臉部一個地方“做卷積”。臉腫了相當於臉部“卷積後”輸出的結果。
如果有一天,女友忍無可忍,連續扇你嘴巴,那麼問題就出現了:上一次扇你鼓起來的包還沒消腫,第二個巴掌就來了,這就是多層“卷積”。

女友再狠一點,頻率越來越高,以至於你都辨別不清時間間隔了。那麼,求和就變成積分了。使用“積分運算的卷積”就是我們在大學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學到的“卷積運算”。

女友打你在不同的位置,自然會有不同的身體反應。根據打你後卷積後身體的反應卷積結果可以判斷出打到什麼位置了。

身體反應(卷積結果) 可能推論
腫了 打到臉了
紅了 打到肚子了
沒反應 打到骨頭了
女友手疼 打到骨刺了
更愛她了 變態
沒有感覺 單身狗的幻想
這麼一解釋卷積層的解釋果然很明顯。。。。嗯,對。。。。我自己都信了。。。。

3. 影象處理中模板的概念

圖片卷積不是一個新概念,在傳統影象處理中就有與“卷積運算”相同的“模板運算”。模板即一個矩陣方塊,在這裡你可以認為是卷積核,模板運算方法與卷積運算方法相同。如下面的一個模板

19[111111111]
圖片用這個模板進行運算後,可以得到類似於如下的效果。

image

上面的那種模板就是“低通濾波模板”的一種。
通過改變方陣的數值與大小,可以生成很多新的模板。如“高通濾波模板”,“邊緣檢測模板”,“匹配濾波邊緣檢測模板”等等。。不同的模板運用在不同的場景中。

那麼又問題來了:我們該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數值的模板?

答案比價複雜。傳統的模板選擇,憑藉的是演算法工程師們的經驗。但現在,我們不怕了!~~神經網路幫我們訓練模板的引數。在多層神經網路中,圖片可以新增很多個模板(即卷積層),一個或多個模板(卷積層)負責一項工作。圖片在卷積神經網路的一次前向過程,就相當於對影象做一次特定的處理。

卷積層反向求導

前面我們介紹了卷積層的前向計算。大致瞭解了卷積的作用,但是神經網路的引數是怎麼來的呢?引數的獲取是一個迭代的訓練的過程,每次反向傳播都糾正引數,減小誤差。(具體細節請看Q1~Q3中關於神經網路“前向計算,反向傳播”的講解。)
上文提到了C-R-P週期計算公式。

xjl=pool(frelu(iMjxil1wijl+bjl))
frelu()為relu啟用函式,池化操作用pool()表示,像畫素矩陣,w代表過濾層(卷積核),b代表偏置。編寫卷積層反向傳播時,暫時不用考慮池化層,與啟用函式。我們可以用g()代指卷積層後所有的操作。所以這一層的反向對x求導可以簡化為如下操作。
{g(xw+b)=g(out)out=xw+bgx=goutoutx
在斯坦福CS231n課程作業中,把無實際用處的g忽略。記